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面料,包括导水层、吸湿排汗层和挥发层;所述吸湿排汗层设置于导水层和挥发层之间。所述导水层包括导水线圈,所述吸湿排汗层包括亲水线圈,所述挥发层包括亲水线圈和挥发线圈;所述亲水线圈与挥发线圈为珠地网眼结构,所述导水线圈沿纬向交错编织于亲水线圈表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采用导水、亲水和挥发三层结构,相互配合,能够快速疏导皮肤表层的汗液,保持面料与皮肤接触的干爽程度,并具有良好的透气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效率单向导湿的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服装面料的环保型、舒适性、功能性越来越重视。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已经较多的用于运动服装上,其特点是能将运动时人体产生的汗液及时的从皮肤表层传导出去,或留在面料的表层或挥发于空气中,从而使直接接触皮肤的面料底层保持干爽,不出现衣服粘贴在身体上的现象。而现有的普通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只能应付微汗和小汗的情况(跑步2~3公里),当跑步至6km以上,人体排出大量汗液,现有的针织面料仍旧会出现衣服粘贴在身上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针织面料,通过导水、亲水和挥发层三层结构相互配合,使所述面料能够将汗液疏导出去,从而保持面料与皮肤接触的干爽程度,并且所述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舒适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针织面料,包括导水层、吸湿排汗层和挥发层;所述吸湿排汗层设置于导水层和挥发层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采用三层结构,分别为导水、亲水和挥发层,三者相互配合,能够快速疏导皮肤表层的汗液,保持面料与皮肤接触的干爽程度,并具有良好的透气舒适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针织面料用于运动服装时,能保证人体在大量排汗的情况下,面料能够高效率的将汗液疏导,保持面料与皮肤接触的干爽程度,避免面料粘贴于身上。进一步,所述导水层包括导水线圈,所述吸湿排汗层包括亲水线圈,所述挥发层包括亲水线圈和挥发线圈;所述亲水线圈与挥发线圈为珠地网眼结构,所述导水线圈沿纬向交错编织于亲水线圈表面。进一步,所述导水线圈、亲水线圈、挥发线圈为聚酯纤维。进一步,所述导水线圈、亲水线圈、挥发线圈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纤维。进一步,所述导水线圈、亲水线圈、挥发线圈的重量百分比为(14-28)%:(21-41)%:(41-65)%。进一步,所述导水线圈为50D/24F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纤维;所述亲水线圈为75D/72F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纤维;所述挥发线圈为100D/144F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纤维。进一步,所述导水线圈、亲水线圈、挥发线圈的重量百分比为(16±2)%:(36±2)%:(48±2)%。进一步,所述导水线圈、亲水线圈、挥发线圈的重量百分比为16.4%:35.8%:47.8%。在此比例下,使所述面料能够在最低的成本下达到优异的效果。进一步,所述亲水线圈与导水线圈的排列方式是:第1模以集圈与浮线交替编织,第2模以集圈与成圈交替编织,第3模以成圈编织,第4模以集圈与浮线交替编织,第5模以集圈与成圈交替编织,第6模以成圈编织。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的编织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的线圈编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其是本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针织面料包括导水层10、吸湿排汗层20和挥发层30。所述吸湿排汗层20设置于导水层10和挥发层30之间。请参阅图2,其是本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的编织结构示意图。所述导水层10包括导水线圈11,所述吸湿排汗层20包括亲水线圈21,所述挥发层30包括亲水线圈21和挥发线圈31。所述亲水线圈21与挥发线圈31的编织结构为珠地网眼结构。所述导水线圈11沿纬向交错编织于亲水线圈21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水线圈11为50D/24F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纤维。所述亲水线圈21为75D/72F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纤维。所述挥发线圈31为100D/144F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纤维。所述导水线圈11、亲水线圈21、挥发线圈31的重量百分比为16.4:35.8:47.8。在此比例下,使所述面料能够在最低的成本下达到优异的效果。所述导水线圈11、亲水线圈21、挥发线圈31的重量百分比在(16±2)%:(36±2)%:(48±2)%范围内可浮动。请参阅图3,其是本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的线圈编织结构示意图。所述亲水线圈21和挥发线圈31的排列方式是:第1模以集圈与浮线交替编织,第2模以集圈与成圈交替编织,第3模以成圈编织,第4模以集圈与浮线交替编织,第5模以集圈与成圈交替编织,第6模以成圈编织。本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的里层为导水层,其可使接触皮肤的面料保持干爽,并且导水线圈可将皮肤表面的汗液迅速向外导出至吸湿排汗层。而吸湿排汗层的亲水线圈具有吸湿排汗作用,能够快速导出至会挥发层,挥发层的挥发线圈和亲水线圈,使皮肤汗液快速挥发至空气中。因而,所述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湿导汗并使水分通过导水层的导水线圈迅速扩散的功能,能保证人体在大量排汗的情况下,面料能够高效率的将汗液疏导,保持面料与皮肤接触的干爽程度,避免面料粘贴于身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采用三层结构,分别为导水、亲水和挥发结构,三者相互配合,能够高效疏导皮肤表层的汗液,保持面料与皮肤接触的干爽程度,并具有良好的透气舒适性。可用于运动服装,能保证人体在大量排汗的情况下,面料能够高效率的将汗液疏导,避免面料粘贴于身上。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调整聚酯纤维的粗细,使所述导水线圈、亲水线圈、挥发线圈的重量百分比为18%:41%:41%。如,通过使用75D导水线圈、75D亲水线圈和75D挥发线圈编织,使面料中导水线圈、亲水线圈、挥发线圈的重量百分比为18%:41%:4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针织面料采用三层结构,分别为导水、亲水和挥发结构,三者相互配合,能够高效疏导皮肤表层的汗液,保持面料与皮肤接触的干爽程度,并具有良好的透气舒适性。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调整聚酯纤维的粗细,使所述导水线圈、亲水线圈、挥发线圈的重量百分比为28%:30%:42%。如,通过使用100D导水线圈、75D亲水线圈和100D挥发线圈编织,使面料中导水线圈、亲水线圈、挥发线圈的重量百分比为28%:30%:4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针织面料采用三层结构,分别为导水、亲水和挥发结构,三者相互配合,能够高效疏导皮肤表层的汗液,保持面料与皮肤接触的干爽程度,并具有良好的透气舒适性。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调整聚酯纤维的粗细,使所述导水线圈、亲水线圈、挥发线圈的重量百分比为14%:21%:65%。如,通过使用50D导水线圈、50D亲水线圈和150D挥发线圈编织,使面料中导水线圈、亲水线圈、挥发线圈的重量百分比为14%:21%:6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针织面料采用三层结构,分别为导水、亲水和挥发结构,三者相互配合,能够高效疏导皮肤表层的汗液,保持面料与皮肤接触的干爽程度,并具有良好的透气舒适性。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水层、吸湿排汗层和挥发层;所述吸湿排汗层设置于导水层和挥发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水层、吸湿排汗层和挥发层;所述吸湿排汗层设置于导水层和挥发层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层包括导水线圈,所述吸湿排汗层包括亲水线圈,所述挥发层包括亲水线圈和挥发线圈;所述亲水线圈与挥发线圈为珠地网眼结构,所述导水线圈沿纬向交错编织于亲水线圈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线圈、亲水线圈、挥发线圈为聚酯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线圈、亲水线圈、挥发线圈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线圈、亲水线圈、挥发线圈的重量百分比为(14-28)%:(21-41)%:(41-6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明,甘毅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新会区冠华针织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