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封闭立式涡旋压缩机喷油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器、油过滤器、油量控制器和电磁截止阀,所述换热器、油过滤器、油量控制器和电磁截止阀设置于压缩机外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下部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换热器再与所述油过滤器连接,所述油过滤器再与所述油量控制器连接,所述油量控制器再与所述电磁截止阀连接,所述电磁截止阀再与所述压缩机上部的进气管连接,进气管还与氦气进气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立式涡旋压缩机外侧增设一套喷油冷却系统,提高了对压缩机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式高压涡旋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全封闭立式涡旋压缩机喷油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小型氦气压缩机净化机组,其核心部份是氦气压缩机,氦气压缩机是由冷冻空调用的压缩机改造,由于氟利昂等冷媒压缩过程与高等熵指数的氦气有很大的差别,再加上压比比较高,在压缩过程中产生很多热量,造成压缩机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需要设计一套冷却系统来保证设备长期可靠的工作。以选用的涡旋式压缩机为例进行说明,涡旋式压缩机为日立DH一80B2Y系列立式高压产品,其工作原理见附图1,在一个密闭的压力容器内装有电动机,通过主轴、偏心轴带动动涡盘按渐开线方向摆动,与之配合的定涡盘固定在最上端,当动涡盘在定涡盘内按轨迹运转时,动定涡盘之间形成月牙型压缩腔。该月牙腔由外向内逐渐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压缩、排气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所有工作腔均处于不同的压缩阶段,从而保证压缩机连续不断的吸气、压缩和排气。气体进口在定涡盘上,压缩后的油、油蒸气、冷媒,从定涡盘中心孔直排到机壳内,由于机壳空间比较大,气流减速,在壳体内完成油气分离。油蒸气和冷媒由排气管送出,分离出的油在重力下,从上而下冷却压缩机机体,再冷却电机,回到底部的油池。压缩机工作时有套润滑系统,主轴一端连接动涡盘,另处一端浸在油池中。主轴是空心的,轴的下端有一个抽油的装置,抽起的油顺着轴上行,在主轴承、偏心轴、动涡盘处开有小孔,解决运动表面的润滑以及涡线压缩的气密封。润滑后的油在重力下又回到油池。在小型氦气压缩净化机组中,所使用的压缩机由于工作条件不同于氟利昂等冷媒的压缩条件。氦气在压缩过程中产生很大的热量,压比(高压、低压力差)也高一些,使电机负荷增大,随之发热量也增大,造成压缩机因高温而损坏。以改造日立公司的涡旋式空调压缩机(503DH-80B2Y立式高压)为例,改造过程,需要解决3个问题:1)油的循环流动;2)限制油的流量;3)选择排气温度、油池温度、排气量三个方面平衡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封闭立式涡旋压缩机喷油冷却系统,旨在改造压缩机过程中解决其冷却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封闭立式涡旋压缩机喷油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器和油量控制器,所述换热器和电磁截止阀设置于压缩机外部,所述换热器通过出油管与所述压缩机下部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换热器再与所述油量控制器连接,所述油量控制器再与所述压缩机上部的进气管连接,进气管还与外部进气管连接。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油量控制器为带孔结构的阀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油量控制器的通油孔直径为1.4毫米至2.3毫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油量控制器的通油孔直径为1.7毫米至2.2毫米。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出油管上设置温度探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油过滤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油过滤器连接,所述油过滤器再与所述油量控制器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电磁截止阀,所述油量控制器与所述电磁截止阀连接,所述电磁截止阀再与所述压缩机上部的进气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在立式涡旋压缩机外侧增设一套喷油冷却系统,提高了对压缩机的冷却效率,并合理控制了进入压缩腔的油量,能够带出油池中的热量,降低了油池中的温度;同时减少占用压缩机的容积,也不会造成压缩机输气量的过多下降等问题,使排气温度、油池温度、排气量三个方面达到相应的平衡点,电机冷却效果好,压缩机的排气量符合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申请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的附图。图1为一种立式涡旋压缩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全封闭立式涡旋压缩机喷油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图1为一种立式涡旋压缩机内部结构示意图,其图1中,1-曲轴,2、4-轴承,3-密封,5、15-背压腔,6-防自转环,7-排气管,8-吸气腔9-吸气管,10-排气口,11-机壳,12-排气腔,13-静盘,14-动盘,16-机架,17-电动机,18-润滑油;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全封闭立式涡旋压缩机喷油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图2中,201-压缩机,202-换热器,203-油过滤器,204-油量控制器,205-电磁截止阀,206-出油口,207-进水口,208-出水口,209-进气管,210-外部进气管,211-出油管。一种全封闭立式涡旋压缩机喷油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器202、油过滤器203、油量控制器204和电磁截止阀205,所述换热器202、油过滤器203、油量控制器204和电磁截止阀205设置于压缩机201外部,所述换热器202通过出油管211与所述压缩机201下部的出油口206连接,所述换热器202再与所述油过滤器203连接,所述油过滤器203再与所述油量控制器204连接,所述油量控制器204再与所述电磁截止阀205连接,所述电磁截止阀205再与所述压缩机201上部的进气管209连接,进气管209还与外部进气管210连接,通过该外部进气管210通入氦气。对于油量控制器204可以采用能够对油量进行控制的带孔结构的阀门,例如小孔阀加电磁阀的结构,也可采用类似的小孔结构,通过改变孔径,得到不同的油流量。所述换热器202可优先采用一种板式换热器,该板式换热器上设置进水口207和出水口208,从进水口207、出水口208进行水循环冷却。所述压缩机201的排气管7(图1所示)、出油管211装有温度探头,通过设置的温度探头对其温度进行测试,然后根据得到的温度,以便通过油量控制器204对油量大小进行调节、控制。以上实施例描述的结构中,其喷油量的大小存在以下影响:1)进入压缩腔的油少,压缩热太高,电机冷却不好。由于油量少,油池中的热量带不出来,油池温度太高;2)进入压缩腔的油多,压缩热低,电机冷却很好。油池中的热量带出的多,但同时又出现新的问题:第一,油是不能压缩的,直接占用压缩机的容积,造成压缩机的输气量下降;第二,油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易造成多余的油沿着气体低压管道逆行到平衡器不再回来,造成油位下降。出油口混入气体,直接破坏了喷油冷却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油量控制器204孔径大小进行确定,下面给出具体实验:经多次调整实验,得到合理的平衡点,即压缩热的吸收,油池温度的要求、电机的冷却、压缩机输气量的指标。实验1确定小孔孔径试验的起始点∮1.4mm,此时排气温度820C,排油温度820C。一段时间后,温度相对稳定,将小孔开至∮1.5mm,温度慢慢稳定在790C,排油在800C,经过一段时间试机后,如温度上下变动不大且相对稳定,就可在继续加大尺寸,接着试验。在小孔孔径增加到∮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封闭立式涡旋压缩机喷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202)和油量控制器(204),所述换热器(202)和电磁截止阀(205)设置于压缩机(201)外部,所述换热器(202)通过出油管(211)与所述压缩机(201)下部的出油口(206)连接,所述换热器(202)再与所述油量控制器(204)连接,所述油量控制器(204)再与所述压缩机(201)上部的进气管(209)连接,进气管(209)还与外部进气管(2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封闭立式涡旋压缩机喷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202)和油量控制器(204),所述换热器(202)和电磁截止阀(205)设置于压缩机(201)外部,所述换热器(202)通过出油管(211)与所述压缩机(201)下部的出油口(206)连接,所述换热器(202)再与所述油量控制器(204)连接,所述油量控制器(204)再与所述压缩机(201)上部的进气管(209)连接,进气管(209)还与外部进气管(2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立式涡旋压缩机喷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量控制器(204)为带孔结构的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立式涡旋压缩机喷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2)为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上设置进水口(207)和出水口(20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立式涡旋压缩机喷油冷却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黄金地真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