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海东专利>正文

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24595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8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选好种植园后开挖种植穴,将挖出的杂草和根须晒干后,制成自然肥;将河沙、自然肥及田土混匀后,填入种植穴;2)施基肥:移栽前先向穴内浇透水,待水渗透完全后,撒施厚度为2~3cm的混合肥,所述混合肥由家畜粪便、草木灰、尿素、硝酸铵钙和蛭石粉混合而成;3)移栽;4)田间管理:5)病虫害防治;6)采收与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山区或半山区背阳荒地作野生种植园,不占用良田且选择了与野生黄芪相近的生长环境,使黄芪自然生长,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保证黄芪的原有药用品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种植黄芪具有成活率高,药材品质好,产量高,病虫害发病率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材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是常用中药材之一。黄芪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其性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生肌等功能,主治体虚自汗、慢性肾炎、内伤劳倦等症。黄芪为深根系植物,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喜凉爽气候,抗旱性强;耐寒,怕热又怕涝;气温过高常抑制生长;土壤过湿常引起根部腐烂;种皮较坚硬,萌发不喜高温,当地气温在7~8℃时,土壤保持一定湿度,一般1~2周即可出苗,发芽适温14~15℃;忌重茬,不宜与马铃薯、菊花、白术连作。重盐碱地、涝洼地、黏土地不宜种植。近年来,随着中医的快速发展,中药材市场越来越活跃,黄芪作为常用中药材,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刺激了药农的积极性,黄芪种植面积快速增加。然而,现有人工种植黄芪都占用良田,而黄芪种植一般需要两年才能收获,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由于人为干扰因素较多,失去野生黄芪的药用价值,使得商品黄芪药用品质明显下降。为此,任继元在天水日报(2007年3月13日)公开了中草药材黄芪仿野生栽培技术,其披露的仿野生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幼苗期要求土壤湿润,成株后较耐旱,要求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能好的砂质土壤,且做好整地施肥;2)移栽:春季于3月下旬解冻后移栽,宜早不宜迟;秋季于10~11月冻前移栽,移栽时,选用根长15~20cm,按行距20~25cm,株距10~12cm,沟深8~10cm,将苗子同向横植,芦头略高;用40%乐果500~800倍液喷施于沟内;3)田间管理:每月除草1次,注意不要伤及根部;追肥于7月份花前需肥期空行内开沟,亩施过磷酸钙50公斤,饼肥150公斤,覆土压实即可;为减少消耗,于花前进行打顶,防止植株徒长,以提高产量;4)病虫害防治;5)采收与加工。该种植技术对种植地要求较高,且人为干扰因素很大,黄芪的整个生长期均在人为干预下完成的,相比完全的野生种植虽然产量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上述人工种植黄芪存在的问题。同时,现有黄芪种植技术均采用人工种植方法,尚未见到仿野生黄芪种植技术的报道。胡明勋、郭宝林等人在题为《山西浑源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的质量研究》中披露了“开垦芪坡,去掉其他草本植物,整地后用当地采集的黄芪种子进行条播,不施肥水,对病虫害和鼠害进行合理的综合防治,种植5~6年后统一采收”的仿野生种植技术,相比上述人工种植黄芪技术人工干预明显下降,但由于种植5~6年后才可采收,种植时间较长,不符合农民的经济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适度控制人为因素对黄芪的干扰,并为黄芪创建仿野生的生长环境,使黄芪仿自然生长,解决现有人工种植黄芪技术中化学肥料和农药用量大且次数多,导致黄芪抗性及药用性下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选择坡度为20~35°的山区或半山区背阳荒地作野生种植园,按株行距为5cm×10cm开挖种植穴,种植穴呈倒锥形,边夹角120°,长25cm,深10cm;将穴内挖出的杂草和根须晒干后,粉碎至150~200目,得到自然肥;将干净河沙、自然肥及挖出的田土按0.5:0.1:5的比例混匀后,填入种植穴,填入量为穴容积1/3;2)施基肥:移栽前先向穴内浇透水,待水渗透完全后,撒施厚度为2~3cm的混合肥,所述混合肥由家畜粪便、草木灰、尿素、硝酸铵钙和蛭石粉按10:5:1:4:2混合而成;3)移栽:10月中旬进行移栽,用质量浓度10~15%的甲霜灵溶液浸泡黄芪种苗根须1~2分钟后,再用泥浆蘸根处理,注意不要伤及叶面及芽尖;然后按每穴2苗移植,苗与苗间距2cm且根须不粘连,放好苗及时覆土,压实;最后在每个种植穴原离黄芪苗的空留处插入藤条,以增加土壤透气性;4)田间管理:①间苗和补苗:移栽3~5天后,及时检查移栽苗成活情况,对两苗都成活的种植穴进行间苗,对死苗穴在下午进行补苗,将间出的活苗补栽至死苗穴,补苗后及时浇水,保证每穴有1株活苗;②中耕除草:移栽苗成活后,待苗高6~8cm时进行中耕除草,视杂草长势情况,拔除种植穴内杂草,一般中耕除草2~3次,并在第一次中耕除草时拔除移栽时插入的藤条;③追肥:6月下旬中耕除草后,每穴追施高磷复合肥0.2~0.3kg,施后浇一次透水,施肥方法是在株旁挖2~3cm深的施肥坑,将肥料放入后覆土,压实;④打顶摘蕾:为减少消耗,于花前进行打顶,防止植株徒长,以提高产量;⑤越冬防寒:土壤封冻前,将种植穴周围的杂草、藤条砍除、粉碎后混入泥土中,再加相当于其中总量20~30%的水,制成泥肥,并将所述泥肥培至黄芪植株旁,以确保黄芪安全越冬;5)病虫害防治:按常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6)采收与加工:①采收:移栽第二年收获,于秋冬季地上茎叶枯萎后,小心挖取全根;②加工:运回后去泥沙,趁鲜切去芦头,去掉须根,置阳光下曝晒至半小时,将根理顺直,捆成小把,再晒干或炕干即成商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选择山区或半山区背阳荒地作野生种植园,不占用良田且选择了与野生黄芪相近的生长环境,使黄芪自然生长,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保证黄芪的原有药用品质。2)本专利技术在选好野生种植园后,并不完全清除园内杂草植物,而是有选择性地清楚种植穴的杂草植物,并将清楚的杂草植物经处理后作自然肥重新施入,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保证环境的自然野生性及黄芪的自然生长,避免肥料、农药等对黄芪品质的影响。3)本专利技术在移栽后,在苗处合理范围内插入藤条,增加苗穴土壤通透性,促进根须呼吸,保证移栽成活率,试验证明成活率达97%。4)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种植黄芪具有成活率高,药材品质好,产量高,病虫害发病率低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以便于同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实施例1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选择坡度为20~35°的山区或半山区背阳荒地作野生种植园,按株行距为5cm×10cm开挖种植穴,种植穴呈倒锥形,边夹角120°,长25cm,深10cm;将穴内挖出的杂草和根须晒干后,粉碎至150~200目,得到自然肥;将干净河沙、自然肥及挖出的田土按0.5:0.1:5的比例混匀后,填入种植穴,填入量为穴容积1/3;2)施基肥:移栽前先向穴内浇透水,待水渗透完全后,撒施厚度为2~3cm的混合肥,所述混合肥由家畜粪便、草木灰、尿素、硝酸铵钙和蛭石粉按10:5:1:4:2混合而成;3)移栽:10月中旬进行移栽,用质量浓度10~15%的甲霜灵溶液浸泡黄芪种苗根须1~2分钟后,再用泥浆蘸根处理,注意不要伤及叶面及芽尖;然后按每穴2苗移植,苗与苗间距2cm且根须不粘连,放好苗及时覆土,压实;最后在每个种植穴原离黄芪苗的空留处插入藤条,以增加土壤透气性;4)田间管理:①间苗和补苗:移栽3~5天后,及时检查移栽苗成活情况,对两苗都成活的种植穴进行间苗,对死苗穴在下午进行补苗,将间出的活苗补栽至死苗穴,补苗后及时浇水,保证每穴有1株活苗;②中耕除草:移栽苗成活后,待苗高6~8cm时进行中耕除草,视杂草长势情况,拔除种植穴内杂草,一般中耕除草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选择坡度为20~35°的山区或半山区背阳荒地作野生种植园,按株行距为5cm×10cm开挖种植穴,种植穴呈倒锥形,边夹角120°,长25cm,深10cm;将穴内挖出的杂草和根须晒干后,粉碎至150~200目,得到自然肥;将干净河沙、自然肥及挖出的田土按0.5:0.1:5的比例混匀后,填入种植穴,填入量为穴容积1/3;2)施基肥:移栽前先向穴内浇透水,待水渗透完全后,撒施厚度为2~3cm的混合肥,所述混合肥由家畜粪便、草木灰、尿素、硝酸铵钙和蛭石粉按10:5:1:4:2混合而成;3)移栽:10月中旬进行移栽,用质量浓度10~15%的甲霜灵溶液浸泡黄芪种苗根须1~2分钟后,再用泥浆蘸根处理,注意不要伤及叶面及芽尖;然后按每穴2苗移植,苗与苗间距2cm且根须不粘连,放好苗及时覆土,压实;最后在每个种植穴原离黄芪苗的空留处插入藤条,以增加土壤透气性;4)田间管理:①间苗和补苗:移栽3~5天后,及时检查移栽苗成活情况,对两苗都成活的种植穴进行间苗,对死苗穴在下午进行补苗,将间出的活苗补栽至死苗穴,补苗后及时浇水,保证每穴有1株活苗;②中耕除草:移栽苗成活后,待苗高6~8cm时进行中耕除草,视杂草长势情况,拔除种植穴内杂草,一般中耕除草2~3次,并在第一次中耕除草时拔除移栽时插入的藤条;③追肥:6月下旬中耕除草后,每穴追施高磷复合肥0.2~0.3kg,施后浇一次透水,施肥方法是在株旁挖2~3cm深的施肥坑,将肥料放入后覆土,压实;④打顶摘蕾:为减少消耗,于花前进行打顶,防止植株徒长,以提高产量;⑤越冬防寒:土壤封冻前,将种植穴周围的杂草、藤条砍除、粉碎后混入泥土中,再加相当于其中总量20~30%的水,制成泥肥,并将所述泥肥培至黄芪植株旁,以确保黄芪安全越冬;5)病虫害防治:按常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6)采收与加工:①采收:移栽第二年收获,于秋冬季地上茎叶枯萎后,小心挖取全根;②加工:运回后去泥沙,趁鲜切去芦头,去掉须根,置阳光下曝晒至半小时,将根理顺直,捆成小把,再晒干或炕干即成商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选择坡度为20~35°的山区或半山区背阳荒地作野生种植园,按株行距为5cm×10cm开挖种植穴,种植穴呈倒锥形,边夹角120°,长25cm,深10cm;将穴内挖出的杂草和根须晒干后,粉碎至150~200目,得到自然肥;将干净河沙、自然肥及挖出的田土按0.5:0.1:5的比例混匀后,填入种植穴,填入量为穴容积1/3;2)施基肥:移栽前先向穴内浇透水,待水渗透完全后,撒施厚度为2~3cm的混合肥,所述混合肥由家畜粪便、草木灰、尿素、硝酸铵钙和蛭石粉按10:5:1:4:2混合而成;3)移栽:10月中旬进行移栽,用质量浓度10~15%的甲霜灵溶液浸泡黄芪种苗根须1~2分钟后,再用泥浆蘸根处理,注意不要伤及叶面及芽尖;然后按每穴2苗移植,苗与苗间距2cm且根须不粘连,放好苗及时覆土,压实;最后在每个种植穴原离黄芪苗的空留处插入藤条,以增加土壤透气性;4)田间管理:①间苗和补苗:移栽3~5天后,及时检查移栽苗成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李海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