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手术耳廓隔离保护耳罩,其包括:耳罩本体,耳罩本体采用耳罩套状体,耳罩套状体的下部设置有套耳廓口,耳罩套状体通过套耳廓口套设于耳廓,且耳罩套状体具有一夹层;医用贴膜组件,医用贴膜组件贴设于耳罩套状体的下部的整个内周缘,且医用贴膜组件位于套耳廓口处,并用于粘接于耳廓的外周缘;受压缓冲层组件,受压缓冲层组件铺设于耳罩套状体的夹层中,且受压缓冲层组件用于覆设于耳廓并延伸至耳廓的外周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耳廓的隔离保护,避免手术时所出的血液、冲洗液及消毒剂进入耳廓,造成耳廓伤害,同时避免耳廓受到外力挤压造成褥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手术耳廓隔离保护耳罩。
技术介绍
临床上,对于颅脑手术等术式,常因手术区域波及耳廓,耳廓没有进行隔离保护,使术中所出的血液、冲洗液及消毒剂轻易的沿外耳道流入耳内或者停留在三角窝及耳甲内,造成耳道、鼓膜及耳部组织受到刺激,若手术时间较长更易产生大小不等的水疱,虽在手术交接后发现并及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灭菌注射用水清洗耳廓,但耳内的清洗过程较漫长,同时耳廓也易在长时间手术中受到外力挤压而造成褥疮,增加了患者的术后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手术时所出的血液或冲洗液及消毒剂进入耳廓造成耳廓伤害、同时耳廓受到外力挤压造成褥疮的缺陷,提供一种医用手术耳廓隔离保护耳罩。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医用手术耳廓隔离保护耳罩,其特点在于,其包括:耳罩本体,所述耳罩本体采用耳罩套状体,所述耳罩套状体的下部设置有套耳廓口,所述耳罩套状体通过所述套耳廓口套设于耳廓,且所述耳罩套状体具有一夹层;医用贴膜组件,所述医用贴膜组件贴设于所述耳罩套状体的下部的整个内周缘,且所述医用贴膜组件位于所述套耳廓口处,并用于粘接于所述耳廓的外周缘;受压缓冲层组件,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铺设于所述耳罩套状体的夹层中,且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用于覆设于所述耳廓并延伸至所述耳廓的外周缘。在本方案中,所述耳罩本体采用所述耳罩套状体的结构,其套状体结构不仅在形状上接近于所述耳廓,在作用方面更可全方位的包裹住所述耳廓,起到所述耳廓与术区隔离的效果;同时,采用所述医用贴膜组件,是为了将所述耳罩本体更好的固定在所述耳廓处,防止手术时所述耳罩本体移位,脱离患者耳廓,让手术时所出的血液等进入耳廓,影响患者及手术的效果;且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以其铺设的形式将所述夹层填充的均匀饱满,当有外力挤压所述耳廓时,与所述耳廓贴合的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将起到压力缓冲作用,间接地减小耳廓受到的压力。较佳地,所述耳罩套状体包括两层透明膜,两层所述透明膜的周缘通过双面胶相互粘接,且两层所述透明膜之间形成有所述夹层。如所述两层透明膜,不仅使所述耳罩本体更牢固,不易损坏,同时其形成的所述夹层更可放置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而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的设置则是用于减小缓冲所述耳廓受到的外力,保护所述耳廓。较佳地,所述耳罩套状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扁平状结构体,两个所述扁平状结构体的至少部分周缘相互粘接并形成有所述套耳廓口,所述医用贴膜组件贴设于所述套耳廓口的内周缘,且所述夹层包括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包括第一受压缓冲层和第二受压缓冲层;每一所述扁平状结构体均包括一内膜和一外膜,所述内膜的整个周缘粘接于所述外膜的整个周缘,其中一个所述扁平状结构体的内膜的至少部分周缘粘接于另一个所述扁平状结构体的内膜的至少部分周缘,并形成有所述套耳廓口;在其中一个所述扁平状结构体中,所述内膜与所述外膜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夹层,整个所述第一夹层铺设有所述第一受压缓冲层;在另一个所述扁平状结构体中,所述内膜与所述外膜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夹层,整个所述第二夹层铺设有所述第二受压缓冲层。所述扁平状结构体,可以从其结构得出,相对于圆形状结构体所述扁平 状结构体更易紧密的贴合所述耳廓的前部后部,完成所述耳廓的全部包覆作用。较佳地,所述耳罩套状体的材质为软质透明防水材料。所述耳罩套状体的材质因需满足保护隔离耳廓的作用,所以在选择上更注重柔软透明防水等特性。较佳地,所述耳罩套状体的材质为聚乙烯。采用聚乙烯材质的所述耳罩套状体,不仅符合医用,同时节能环保,经济成本低廉。较佳地,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的材质为棉花或海绵。棉花或海绵的特性之一:柔软的纤维组织,能更好地包覆住耳廓。较佳地,每一所述扁平状结构体的外膜中位于所述套耳廓口处的整个内边缘延伸出所述内膜,所述医用贴膜组件粘接于两个所述扁平状结构体的外膜中延伸出所述内膜的整个内边缘。所述扁平状结构体在所述套耳廓口处的设计,不仅便捷,同时更有利于粘结所述医用贴膜组件,让其固定所述耳罩本体。较佳地,所述医用贴膜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片条状医用贴膜,两片所述条状医用贴膜分别粘接于两个所述扁平状结构体的外膜中延伸出所述内膜的整个内边缘。所述医用贴膜组件的粘结形式与条状结构,可以促使所述耳罩本体的套耳廓口进行大小调整,当患者年龄较小时,可以将所述套耳廓口处的所述两片条状医用贴膜的部分周缘粘接,使所述套耳廓口的尺寸缩小到更适用于小患者的耳廓。较佳地,所述耳罩套状体中开设一充气嘴,所述充气嘴与所述夹层相连通,且所述充气嘴用于向所述夹层内注入气体。采用在夹层中连通所述充气嘴的设计,是为了向所述夹层注入气体,当气体进入并填充满所述夹层时,可以使所述耳罩本体的所述夹层更好地贴合包覆所述耳廓。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耳廓的隔离保护,避免手术时所出的血液、冲洗液及消毒剂进入耳廓,造成耳廓伤害,同时避免耳廓受到外力挤压造成褥疮,医用成效显著,且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医用手术耳廓隔离保护耳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医用手术耳廓隔离保护耳罩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扁平状结构体;11:第一扁平状结构体的内膜;12:第一扁平状结构体的外膜;2:第二扁平状结构体;21:第二扁平状结构体的内膜;22:第二扁平状结构体的外膜;3:第一受压缓冲层;4:第一条状医用贴膜;5:第二受压缓冲层;6:第二条状医用贴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手术耳廓隔离保护耳罩,所述医用手术耳廓隔离保护耳罩包括:耳罩本体、医用贴膜组件和受压缓冲层组件。其中,耳罩本体采用耳罩套状体,耳罩套状体的下部设置有套耳廓口, 耳罩套状体通过套耳廓口套设于耳廓,且耳罩套状体具有一夹层。耳罩本体的套状体结构不仅在形状上接近于耳廓,在作用方面更可全方位的包裹住耳廓,起到耳廓与术区隔离的效果。另外,医用贴膜组件贴设于耳罩套状体的下部的整个内周缘,且医用贴膜组件位于套耳廓口处,并用于粘接于耳廓的外周缘。这样能将耳罩本体更好的固定在耳廓处,防止手术时耳罩本体移位,脱离患者耳廓,让手术时所出的血液等进入耳廓,影响患者及手术的效果。此外,受压缓冲层组件铺设于耳罩套状体的夹层中,且受压缓冲层组件用于覆设于耳廓并延伸至耳廓的外周缘。受压缓冲层组件铺设的形式可将夹层填充的均匀饱满,当有外力挤压耳廓时,与耳廓贴合的受压缓冲层组件将起到压力缓冲作用,间接地减小耳廓受到的压力。在其他实施例中,耳罩套状体包括两层透明膜,两层所述透明膜的周缘通过双面胶相互粘接,且两层所述透明膜之间形成有所述夹层。所述两层透明膜不仅使所述耳罩本体更牢固,不易损坏,同时其形成的所述夹层更可放置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而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的设置则是用于减小缓冲所述耳廓受到的外力,保护所述耳廓。耳罩套状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扁平状结构体,分别为第一扁平状结构体1和第二扁平状结构体2,第一扁平状结构体1和第二扁平状结构体2的至少部分周缘相互粘接并形成有套耳廓口。第一扁平状结构体1和第二扁平状结构体2相对于圆形状结构体更易贴合耳廓,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手术耳廓隔离保护耳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耳罩本体,所述耳罩本体采用耳罩套状体,所述耳罩套状体的下部设置有套耳廓口,所述耳罩套状体通过所述套耳廓口套设于耳廓,且所述耳罩套状体具有一夹层;医用贴膜组件,所述医用贴膜组件贴设于所述耳罩套状体的下部的整个内周缘,且所述医用贴膜组件位于所述套耳廓口处,并用于粘接于所述耳廓的外周缘;受压缓冲层组件,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铺设于所述耳罩套状体的夹层中,且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用于覆设于所述耳廓并延伸至所述耳廓的外周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手术耳廓隔离保护耳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耳罩本体,所述耳罩本体采用耳罩套状体,所述耳罩套状体的下部设置有套耳廓口,所述耳罩套状体通过所述套耳廓口套设于耳廓,且所述耳罩套状体具有一夹层;医用贴膜组件,所述医用贴膜组件贴设于所述耳罩套状体的下部的整个内周缘,且所述医用贴膜组件位于所述套耳廓口处,并用于粘接于所述耳廓的外周缘;受压缓冲层组件,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铺设于所述耳罩套状体的夹层中,且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用于覆设于所述耳廓并延伸至所述耳廓的外周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手术耳廓隔离保护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罩套状体包括两层透明膜,两层所述透明膜的周缘通过双面胶相互粘接,且两层所述透明膜之间形成有所述夹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手术耳廓隔离保护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罩套状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扁平状结构体,两个所述扁平状结构体的至少部分周缘相互粘接并形成有所述套耳廓口,所述医用贴膜组件贴设于所述套耳廓口的内周缘,且所述夹层包括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所述受压缓冲层组件包括第一受压缓冲层和第二受压缓冲层;每一所述扁平状结构体均包括一内膜和一外膜,所述内膜的整个周缘粘接于所述外膜的整个周缘,其中一个所述扁平状结构体的内膜的至少部分周缘粘接于另一个所述扁平状结构体的内膜的至少部分周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瑛,杨雅,胡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