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针织物以及用于制造间隔针织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1235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7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间隔针织物,其具有通过织入的间隔纱线(4)互相连接的第一和第二面状针织物层(1、2),其中,第一针织物层(1)具有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形成网眼的网眼纱线(5)和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未形成网眼的附加纱线(6)。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第一针织物层(1)中仅附加纱线(6)至少部分地熔化,并且通过所述至少部分的熔化实现第一针织物层(1)的增强。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题是一种用于制造间隔针织物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间隔针织物,其具有通过织入的间隔纱线互相连接的第一和第二面状针织物层,其中,第一针织物层具有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形成网眼的网眼纱线和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未形成网眼的附加纱线。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是一种用于制造间隔针织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间隔针织物的突出之处在于轻的、透气的构造,其中,间隔针织物通过在两个针织物层之间延伸的间隔纱线在其厚度方向上是弹性的。基于该特性,在床垫、软体家具、衣物或鞋中间隔针织物可以设置为软的、弹性的并且能实现空气循环的层。间隔针织物也使用在汽车领域中、例如用于空调座椅或座垫中,其中,间隔针织物基于其软垫特性和非常好的复位性能而能够实现良好的轮廓适配。一种常规的间隔针织物由DE9016062U1已知。尽管间隔针织物的本身已经非常敞开的、透气的构造,正是在将间隔针织物用于通风或排风时仍需要致力于改善针织物层之间的透气性或者说改善导气特性。间隔针织物的应用可能性不局限于通风和/或弹性支撑的领域。因此例如由WO2012/139142A1已知,间隔针织物在用于连接混凝土体与枕木基底的轨枕的情况下使用,其中,间隔针织物在制造枕木体时部分地嵌入混凝土体中以及嵌入枕木基底中并且因此能够实现特别可靠、持久地连接这两个元件。即使在这种应用时也充分利用:间隔针织物在同时具有高的机械稳定性的情况下具有相对敞开的、透气的结构。一种在针织物层之间具有通道的间隔针织物由DE102008020287C5已知。为了能够实现一方面间隔针织物的足够的镦锻硬度和稳定性和另一方面均匀的、尽可能无阻力的空气分配,间隔针织物在由针织物层之间的间隔纱线形成的层中具有交叉的、相对于生产方向倾斜延伸的通道。已知的间隔针织物在实践中已得以证明并且被充分用于通过倾斜设置通道来避免稳定性的过度减小。由EP1775362A1已知一种间隔针织物,其中,沿生产方向延伸的通道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在具有多个互相平行引导的纱线的针织工艺中省去一部分间隔纱线,从而在这些缺失部位处获得沿生产方向延伸的敞开的通道。然而间隔针织物的强度在这些沿生产方向延伸的通道中剧烈减小,因为间隔针织物在那里未稳定,此外,邻接的区域可能仅有限地有助于承载能力。也正是沿横向方向由于通道而产生非常显著的削弱,因为沿生产方向延伸的通道在沿横向方向受压时可能由于两个针织物层的可运动性而完全萎缩或者在沿横向方向牵拉时可能在宽度上拉伸。间隔针织物的功能和在加工时的操作都由此显著受到妨碍。当间隔针织物具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通道时,类似的限制也起作用,所述通道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产生,即,间隔纱线在针织物层之一中的互相间隔开的网眼行上沿生产方向引导并且在那里为了形成通道而不进行在两个针织物层之间的连接。也如由EP1775362A1已知,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间隔针织物中可以设有用于形成接头的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以便为了轮廓适配而能够实现间隔针织物的折弯。然而通道随后被压在一起并且不再提供用于流体输送。由DE19931193C2已知一种用于垫衬的间隔针织物,其具有不同透气性的区域。在间隔纱线的均匀结构中应实现不同的厚度,这与巨大的在结构方面的耗费相关联。为了将针织物层之一设计成不透气的,该针织物层之一可以设有膜。备选地也可以的是,加入熔化纤维并且随后将它们熔化以便形成密闭的层。通过构成连续的通道来针对性地控制在间隔针织物之内的空气未被描述并且也背离局部不同透气性的方法。由文献DE102006004914B4和DE102009013253A1已知将在热作用下熔化的纱线使用在间隔针织物的两个面状针织物层之间。按照DE102006004914B4应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材料的增强,即,间隔纱线部分地互相熔合。通过这些措施提高间隔针织物的镦锻硬度,此外,沿生产方向以及沿横向方向的可拉伸性保持为高。按照DE102009013253A1,在两个针织物层之间设有一个附加的层,所述附加的层仅在针织物层之间的距离的一部分上延伸并且因此能够实现两级弹性性能。在这些已知的间隔针织物中不仅存在如下问题:间隔针织物由于构成通道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也不利的是,已知的间隔针织物即使在针织物层之间没有通道的情况下也在平面中(亦即通常不仅沿生产方向而且沿横向方向)具有一定的可拉伸性。在裁剪时,必须相应考虑拉伸。此外,在裁剪间隔针织物时也部分地分离出短的毛圈,所述毛圈随后从毛坯中脱离并且污染环境。因此,当间隔针织物的裁剪在最终用户直接在进一步加工之前才进行时,必须在那里考虑所述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减小所述缺点。特别是应该给出这样一种间隔针织物,其在进一步加工时可以更容易地被操控并且特别是也具有沿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的减小的可拉伸性。最后也应该给出一种用于制造间隔针织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主题和所述目的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间隔针织物以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1的用于制造间隔针织物的方法。从具有开头所述特征的间隔针织物出发,按照本专利技术规定,在第一针织物层中仅附加纱线至少部分地熔化,并且通过所述至少部分的熔化促成第一针织物层的增强。当然,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间隔针织物,在该间隔针织物中,附加纱线首先熔化并且随后又通过冷却来固化。所述熔化导致附加纱线的明显可识别的结构变化。沿着各个附加纱线,熔化和随后的凝固特别是可以通过不均匀的结构来识别。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设计,如果附加纱线由具有多个长丝的复丝纱形成,那么所述长丝至少部分地互相熔合。当此类的复丝纱首先可以非常容易地加工和弯曲时,于是通过熔合各个长丝来产生具有相对于各单个长丝增大的直径的股状硬质结构。然而通常虽然熔化也仍保持各个长丝的结构,即使这些长丝互相熔合也如此。换句话说,附加纱线此后还可以毫无问题地被辨别。然而这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不是强制需要的。间隔针织物也可以如此程度地(有意或无意地)被加热,使得附加纱线变成熔融的并且很大程度上或者完全偏离其结构。附加纱线的材料于是按照以纱线形式引入第一针织物层中的熔化粘合材料的类型来分布。然而按照本专利技术,网眼纱线的网眼结构即便如此也得以保持。在方法实施不精确时、特别是在过度加热间隔针织物时的结构损失危险因此显著减小。通过附加纱线的厚度、量和材料可以精确调节增强的程度。因为网眼纱线本身不熔化,所以虽然实现了增强,但网眼纱线仍保持其结构。与完全融化第一针织物层的所有纱线相比,保持了一定的软的、织物类型的特点。通过所述至少部分地熔化附加纱线虽然在平面中稳定了间隔针织物,然而材料同时变得不太硬,在此可以阻止或最大可能地阻止在间隔针织物变形时出现的噪声、例如噼啪声。在增强第一针织物层和因此整个间隔针织物方面,不同的效果可以相应本身或优选彼此组合地起作用。因此,尤其可以的是,在第一针织物层中,网眼纱线虽然本身不熔化,但是它们通过至少部分地熔化的附加纱线互相粘合。网眼纱线的结构本身于是得以保持,但是通过熔化的附加纱线实现一定的固定。熔化的附加纱线在此不仅可以通过材料锁合的连接、而且可以通过一定的形锁合而有助于固定。按照另一方面,所述增强附加地或替代地可以归因于,所述附加纱线由具有多个长丝的复丝纱形成,其中,所述长丝至少部分地彼此熔合。优选的是,网眼纱线也由复丝纱形成,从而一方面产生相对软的结构,另一方面熔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9/201580014945.html" title="间隔针织物以及用于制造间隔针织物的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间隔针织物以及用于制造间隔针织物的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间隔针织物,包括面状的第一和第二针织物层(1、2),该第一针织物层和第二针织物层通过织入的间隔纱线(4)互相连接,该第一针织物层(1)具有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形成网眼的网眼纱线(5)和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未形成网眼的附加纱线(6),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针织物层(1)中仅附加纱线(6)至少部分地熔化,并且通过所述至少部分的熔化促成第一针织物层(1)的增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3.20 DE 102014103861.41.一种间隔针织物,包括面状的第一和第二针织物层(1、2),该第一针织物层和第二针织物层通过织入的间隔纱线(4)互相连接,该第一针织物层(1)具有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形成网眼的网眼纱线(5)和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未形成网眼的附加纱线(6),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针织物层(1)中仅附加纱线(6)至少部分地熔化,并且通过所述至少部分的熔化促成第一针织物层(1)的增强。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针织物层(1)中,网眼纱线(5)通过所述至少部分地熔化的附加纱线(6)互相粘合。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其特征在于,附加纱线(6)由具有多个长丝的复丝纱形成,其中,所述长丝至少部分地互相熔合。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其特征在于,第二针织物层(2)也具有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形成网眼的网眼纱线(5)和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未形成网眼的附加纱线(6),其中,在第二针织物层(2)中仅附加纱线(6)至少部分地熔化,并且通过所述至少部分的熔化促成第二针织物层(2)的增强。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其特征在于,附加纱线(6)作为纬纱、分段衬纬纱、里纱或者地经结合到相应的针织物层(1、2)中。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间隔针织物,其特征在于,附加纱线(6)由第一热塑性聚合物形成,并且网眼纱线(5)由第二热塑性聚合物形成,该第一热塑性聚合物与第二热塑性聚合物相比具有较低的熔化温度或软化温度。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间隔针织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米勒S·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米勒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