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09785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7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包含钢柱、墙本体及第一保温板,第一保温板设置于墙本体外侧面,第一保温板与墙本体之间具有粘接层;墙本体设置于钢柱左右两侧;钢柱外侧面上固定有金属网,金属网外侧面设置有第二保温板;第二保温板与钢柱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中浇灌有高流动性粘接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此种墙体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提高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的施工效率及耐久性,同时提高钢结构墙体的保温效能,并保有钢结构建筑自重轻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钢构结构建造房屋的技术已经相当普遍,钢结构建筑具有自重轻、工厂化制造、安装快捷、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有在“高、大、轻”三方面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钢结构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合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符合节能建筑的相关标准,钢结构房屋也必需在外墙进行保温结构的安装,然而,传统的保温板安装方式是在钢结构房屋的形成后,在墙体外粘贴固定保温板以达到保温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施工方式不仅速度慢,且位于钢结构外侧的保温板不容易粘贴在钢柱上,同时为了加固保温板与钢柱,通常采用螺栓锁合,使得在螺栓锁合的位置也容易形成冷桥效应,造成保温效果不佳的问题。专利号CN201310457792.0公开了钢结构混凝土内外保温一体化模块建筑房屋,在型钢柱之间连接有槽钢,上下层槽钢之间连接有纵向型钢形成钢结构房屋骨架。骨架侧面连接有保温层和板材。在相对的槽钢之间以及墙体两层保温层之间浇筑混凝土。在楼板与梁体接触处浇筑充满梁体内层保温层与槽钢之间空间以及梁体外层保温层与槽钢之间空间并与两条相对的槽钢之间的混凝土相连续的混凝土,房屋混凝土浇筑后成一体化结构,具有更好的质量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保温层与墙体同寿命,并且施工中不必进行水泥养护和钢结构防 腐防锈处理。这样的施工方式虽然加强了保温板与墙体的结合,但施工相当繁琐,同时需要进行大量混凝土浇灌,减少了钢结构房屋自重轻的优势。专利号CN201220050765.2公开一种钢结构保温墙体,包括保温板和钢板,在保温板的前侧、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有钢板,在钢板和保温板上均布有螺栓安装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保温板的前侧、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有钢板,不仅提高了强度,降低了保温板的损坏还提高了防火能力。此种施工方式采用钢板固定保温板,反而提高了建筑成本,同时钢板的重量也造成墙体的负载加大。因此,现有技术的问题主要在下列三点:1.施工过程繁琐;2.增加了墙体的负载;3.钢柱与保温板的结合方式容易形成冷桥,降低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包含钢柱、墙本体及第一保温板,第一保温板设置于墙本体外侧面,第一保温板与墙本体之间具有粘接层;墙本体设置于钢柱左右两侧;钢柱外侧面上固定有金属网,金属网外侧面设置有第二保温板;第二保温板与钢柱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中浇灌有高流动性粘接剂。更进一步的,第一保温板面积小于墙本体面积,第一保温板面积为墙本体面积的30%~90%。更进一步的,第二保温板宽度大于钢柱外侧面宽度。更进一步的,第一保温板面积等于墙本体面积更进一步的,间隙宽度为0.5cm~3cm。本专利技术再提供一种如前述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提供复合有第一保温板的墙本体;(2)将墙本体安装于钢柱左右两侧;在钢柱外侧面固定金属网;(3)固定第二保温板于钢柱外侧面,并与钢柱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4)在间隙中灌入高流动性粘接剂。更进一步的,第一保温板面积小于所述墙本体面积,第一保温板面积为所述墙本体面积的30%~90%。更进一步的,第二保温板宽度大于钢柱外侧面宽度。更进一步的,第一保温板面积等于所述墙体面积更进一步的,间隙宽度为0.5cm~3cm。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钢结构外侧面增加金属网,并与保温板之间保留有间隙,然后于间隙中灌入高流动性粘接剂,加强了保温板与钢柱之间的牢固性,同时简化了许多复杂的施工工艺,又保有钢结构建筑自重轻的优点,同时,这样的结构解决了了在钢柱位置形成冷桥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墙本体与第一保温板结合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墙本体拼接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步骤流程图。元件编号说明钢柱 11墙本体 12第一保温板 13粘接层 14金属网 15第二保温板 16间隙 17【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主要揭露一种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及其施工方法,其中对于钢结构的建筑工艺及节能建筑保温相关规定已为相关
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以下文中的说明,不再对建筑保温模板的使用及相关规定作完整描述。请参考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包含钢柱11、墙本体12及第一保温板13,第一保温板13设置于墙本体12外侧面,第一保温板13与墙本体12之间具有粘接层14,该粘接层14可采用无机砂浆或防火粘接剂,墙本体12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采用加气混凝土墙本体,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视设计需求采用加气块;墙本体12设置于钢柱11左右两侧;钢柱11外侧面上固定有金属网15,金属网15外侧面设置有第二保温板16,金属网15进一步可以为钢丝网;第二保温板16与钢柱11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17,间隙17的宽度为0.5cm~3cm,间隙17中浇灌有高流动性粘接剂(图中未表示),小于0.5cm的间隙17不利于高流动性粘接剂的浇灌,高于3cm会使得高流动性粘接剂的自重过大、成本上升;待高流动性粘接剂干固后,可将第二保温板16粘接在钢柱11的外侧面,同时金属网15可加强高流动性粘接剂的粘著力;高流动性粘接剂为高流动性砂浆或 水泥基灌浆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为M50流动性无收缩砂浆,具体性能如下: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温板13面积小于墙本体12面积,使第一保温板13四周与墙本体12周围会形成阶梯状的断差,同时第一保温板13面积大小可以为墙本体12面积的30%~90%,意即,第一保温板13最小面积不低于墙本体12面积的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温板13的四周与墙本体12四周分别各有50mm的距离,第一保温板13面积大约墙本体12面积的80%~83.33%左右,因此,当两块墙本体12固定在钢柱11左右两侧时, 钢柱11外侧面的位置会空出一个大于钢柱11外侧面宽度的空间,以本实施例来说,约为钢柱11外侧面宽度加上100mm左右,再由第二保温板16填入于该空间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温板16的宽度大于钢柱11外侧面的宽度。请参考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温板11的面积等于墙本体12面积,因此当墙本体12固定在钢柱11左右两侧时,在钢柱11外侧面位置会出现一个等于钢柱11外侧面宽度的空间,由第二保温板16填入该空间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温板16的宽度等于钢柱11外侧面的宽度。再者,在钢结构建筑墙体或二次结构墙体的施工上,同样可以采用如图2的墙本体12结构,请参考图4,当两墙本体12进行拼接时,两墙本体12连接处形成空间,亦可在该空间中填入第二保温板16,同时,使第二保温板16与墙本体12的拼接处具有间隙17,再于间隙17中灌入高流动粘接剂,完成整个墙体的施工;在墙本体12拼接处设置第二保温板16并灌入高流动粘接剂,可以有效降低拼接处的冷桥效应、提高整体墙本体的保温效果。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保温板11与第二保温板16可以为相同材质,也可以为不同材质,例如第一保温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的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包含钢柱、墙本体及第一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板设置于所述墙本体外侧面,所述第一保温板与所述墙本体之间具有粘接层;所述墙本体设置于所述钢柱左右两侧;所述钢柱外侧面上固定有金属网,所述金属网外侧面设置有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二保温板与所述钢柱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中浇灌有高流动性粘接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包含钢柱、墙本体及第一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板设置于所述墙本体外侧面,所述第一保温板与所述墙本体之间具有粘接层;所述墙本体设置于所述钢柱左右两侧;所述钢柱外侧面上固定有金属网,所述金属网外侧面设置有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二保温板与所述钢柱外侧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中浇灌有高流动性粘接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板面积小于所述墙本体面积,所述第一保温板面积为所述墙本体面积的30%~9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温板宽度大于所述钢柱外侧面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板面积等于所述墙本体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建筑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宽度为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宇孙志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奥克森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