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属于经济林种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造林地选择与规划、造林地清理、种植槽开挖、种植槽改土浅填、苗木选择、雨季定植、覆盖保水、补植8大步骤。试验及生产应用结果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在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条件下实现滇橄榄人工造林并获得良好造林成效;与其它滇橄榄造林技术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具有有效蓄积雨水、减少水分蒸发、创造植物根系自土壤深层吸收水分、造林效果好、清洁环保等优势,有效解决了滇橄榄干热河谷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等生产难题,在干热河谷困难立地造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经济林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
技术介绍
立地是指造林地的具体环境,具体是指与树木或林木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并能为其所利用的水分、光热、土壤等条件的总和;构成立地的各个水分、光热、土壤等因子称为立地条件。生产上,通常把适合于种植林木的立地类型称为宜林地,如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空地以及适宜林木生长的荒山荒地;而把种植苗木难以成活、直播难以出苗、幼苗存活率低的造林困难立地类型称为困难立地,如沙化石化瘠薄地、高寒区地、干热缺水地。1980年代以来,我国以造林为代表的生态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宜林地基本实现了灭荒造林,但以干热河谷困难立地为代表的困难地造林工作举步维艰。在干热河谷困难地植被恢复方面,除飞播杂灌木、封山育林之外,目前这一地区仍然缺乏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的中大型乔木及经济林造林技术及成功范例。为此,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干热河谷困难立地造林作为造林攻坚克难及增加植被总量的重点工作之一进行安排部署,以期实现干热河谷造林困难地区生态建设与产业效益双赢发展。干热河谷造林的最大障碍是缺水,在具备一定水的条件下,干热河谷丰富的光热因子对植物生长及经济林栽培十分有利;反之,干热河谷丰富的光热因子对植株造成致命伤害而导致造林成效较差或失败。目前,干热河谷困难立地造林多采用封山育林、选择抗旱树种造林、鱼鳞坑及倒坡台地等高标准整地造林,保水剂造林等方法。封山育林具有造林成本低廉、规模化大面积实施造林的优点,缺点是林地利用效益低、中型及大型乔木类植被恢复需要100年甚至更长时间。选择抗旱树种、鱼鳞坑倒坡台地整地及使用保水剂造林等方法对干热河谷造林最关键立地条件因子——水分——的改善和利用效率不高,这些方法虽然对干热河谷地区相对较好立地造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困难立地条件下植苗造林保存率一般不足30%,且造林成活保存下来的植株生长表现不良。本专利技术人的专利技术专利“夏雨春旱干热河谷地区滇橄榄早实丰产园快速营建技术”(专利号:201410272089.7)解决了干热河谷地区宜林地滇橄榄造林成活率低及丰产栽培的技术难题。在上述方法中,种植地选择的条件为年降雨量≥700mm或具有灌溉水源,与之对应的整地方法为改土回填面应高出地面0.2~0.4m,造林种植的苗木为实生苗。鉴于以上造林技术的不足,申请人在广泛调查研究干热河谷困难立地下植被残存、生长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干热河谷困难立地造林树种选择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工作,形成了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技术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以填补目前生产上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造林技术的空白,实现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有效造林及其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造林地选择与规划:在干热河谷造林困难立地地区,选择土层厚度≥1m,土壤pH为5~6.5,海拔1300m以下,年降雨量300~1000mm,年均气温15℃~23℃,平地或坡度≤25度的坡地作为造林地;按株距2~3m、行距4~5m进行造林规划;步骤(2),造林地清理:对步骤(1)所选的造林地按造林地清理常规技术进行除杂,清除造林地整地带内的杂物、林木、灌木及多年生杂草;步骤(3),种植槽开挖:依据步骤(1)规划的行距,平地沿南北向开挖宽80-100cm、深60-80cm的种植槽,并将表层土与下层生土分开堆放在种植槽的两边;坡地沿等高线水平开挖宽100-120cm、深60-80cm的种植槽,深度以种植槽的下坡侧深度为准;种植槽开挖长度依据地形而定,无具体限制;步骤(4),种植槽改土浅填:种植槽挖好的30天后,进行改土回填;回填时,将表层土、腐熟农家肥和磷肥混匀后,回填至种植槽,边回填边踏实,平地回填至低于地平面8-12cm,坡地回填至低于种植槽下坡侧的顶部边缘8-12cm,以保证在填入的有机物分解及雨水进一步压实回填土壤后回填槽的表面平均低于地平面18-25cm;其中,每米长种植槽内施放腐熟农家肥20-50kg、磷肥1-2kg;平地回填用的表层土为步骤(3)种植槽开挖时分开堆放的表层土;坡地回填用的表层土为位于该种植槽的上坡的表层土;步骤(5),苗木选择:选择滇橄榄优良无性系容器苗造林;苗木标准为苗龄0.2-0.6(1.5),地径≥0.3cm,苗高≥25cm,育苗容器袋直径7-8cm、高20-22cm、厚度0.04-0.08mm;步骤(6),雨季定植:苗木定植须在种植槽完成步骤(4)30天以后进行;选择雨季的晴天或阴天定植,定植时,先按步骤(1)设定的株距沿种植槽挖定植穴,将去除容器袋、解绑、带完整营养土的苗木放入定植穴中,使苗木直立后回土,边回土边压实,回土至高于苗木营养土1-2cm,此时嫁接部位应已经被露出;浇足定根水,每株浇水量为5-40kg;步骤(7),覆盖保水:按常规覆盖技术,采用稻草、秸秆、山草和阔叶树落叶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覆盖物对苗木的周围进行覆盖保墒;覆盖物压实后的厚度要求≥6cm,单株树盘覆盖面积≥4m2或沿种植槽表面满覆盖;步骤(8),补植:如发现定植的苗木死亡,则应按常规技术及时用步骤(5)所述的相同的苗木进行补植。本专利技术步骤(8)补植后应加强管理,使补植的苗木与原造林苗木均衡生长。本专利技术相邻两个种植槽中心间隔距离等于行距。本专利技术覆盖物当为几种的混合物时,每种的所占比例没有具体限制。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3)坡地开挖种植槽时,所有的土均堆在该种植槽的下坡处。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4)种植槽挖好的30天后,采用混匀的表层土、腐熟农家肥和磷肥回填之前,先利用阔叶树落叶、玉米秸秆、腐殖土、杂草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填充物填入种植槽底部,填充物压实后的厚度应≤10cm,然后在填充物之上均匀施放尿素25-50g,之后再采用混匀的表层土、腐熟农家肥和磷肥回填。均匀撒放尿素的作用是避免有机物分解时争夺土壤氮素,造成土壤临时性缺氮而影响种植木对氮素的吸收。本专利技术填充物当为几种的混合物时,每种的所占比例没有具体限制。步骤(4)回填时,将腐熟农家肥替换为腐熟糖厂淤泥,用量和用法均保持不变。进一步,优选的是如果无步骤(6)所述浇定根水条件的话,则应选择降雨前进行定植。种植槽的宽度直接影响滇橄榄种植后抚育管理的方便程度和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程度。种植槽越窄、越有利于滇橄榄根系自种植槽周围的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抗旱效果越好,但不利于抚育管理;反之亦然。经过试验验证,种植槽宽度以80-120cm为适宜。本专利技术回填时间在种植槽开挖好30天以后进行,是为了保证种植槽土壤经过充分日晒而熟化。本专利技术步骤(4)所述的腐熟农家肥、磷肥与回填土混合均匀,其目的是避免肥料集中产生肥害,且肥料均匀分布有利于滇橄榄生长。种植槽回填的高度直接影响滇橄榄种植后抚育管理的方便程度、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度及对种植槽周围土壤水分的利用程度。回填高度越低,越有利于滇橄榄根系从种植槽周围的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度越高,抗旱效果越好,但不利于抚育管理;反之亦然。经过试验验证,种植槽回填后,3个月左右,经过雨水进一步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造林地选择与规划:在干热河谷造林困难立地地区,选择土层厚度≥1m,土壤pH为5~6.5,海拔1300m以下,年降雨量300~1000mm,年均气温15℃~23℃,平地或坡度≤25度的坡地作为造林地;按株距2~3m、行距4~5m进行造林规划;步骤(2),造林地清理:对步骤(1)所选的造林地按造林地清理常规技术进行除杂,清除造林地整地带内的杂物、林木、灌木和多年生杂草;步骤(3),种植槽开挖:依据步骤(1)规划的行距,平地沿南北向开挖宽80‑100cm、深60‑80cm的种植槽,并将表层土与下层生土分开堆放在种植槽的两边;坡地沿等高线水平开挖宽100‑120cm、深60‑80cm的种植槽,深度以种植槽的下坡侧深度为准;种植槽开挖长度依据地形而定,无具体限制;步骤(4),种植槽改土浅填:种植槽挖好的30天后,进行改土回填;回填时,将表层土、腐熟农家肥和磷肥混匀后,回填至种植槽,边回填边踏实,平地回填至低于地平面8‑12cm,坡地回填至低于种植槽下坡侧的顶部边缘8‑12cm;其中,每米长种植槽内施放腐熟农家肥20‑50kg、磷肥1‑2kg;平地回填用的表层土为步骤(3)种植槽开挖时分开堆放的表层土;坡地回填用的表层土为位于该种植槽的上坡的表层土;步骤(5),苗木选择:选择滇橄榄优良无性系容器苗造林;苗木标准为苗龄0.2‑0.6(1.5),地径≥0.3cm,苗高≥25cm,育苗容器袋直径7‑8cm、高20‑22cm、厚度0.04‑0.08mm;步骤(6),雨季定植:苗木定植须在种植槽完成步骤(4)30天以后进行;选择雨季的晴天或阴天定植,定植时,先按步骤(1)设定的株距沿种植槽挖定植穴,将去除容器袋、解绑、带完整营养土的苗木放入定植穴中,使苗木直立后回土,边回土边压实,回土至高于苗木营养土1‑2cm;之后浇足定根水,每株浇水量为5‑40kg;步骤(7),覆盖保水:按常规覆盖技术,采用稻草、秸秆、山草和阔叶树落叶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覆盖物对苗木的周围进行覆盖保墒;覆盖物压实后的厚度要求≥6cm,单株树盘覆盖面积≥4m2或沿种植槽表面满覆盖;步骤(8),补植:如发现定植的苗木死亡,则应按常规技术及时用步骤(5)所述的相同的苗木进行补植。...
【技术特征摘要】
1.干热河谷困难立地滇橄榄宽深槽浅填土整地抗旱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造林地选择与规划:在干热河谷造林困难立地地区,选择土层厚度≥1m,土壤pH为5~6.5,海拔1300m以下,年降雨量300~1000mm,年均气温15℃~23℃,平地或坡度≤25度的坡地作为造林地;按株距2~3m、行距4~5m进行造林规划;步骤(2),造林地清理:对步骤(1)所选的造林地按造林地清理常规技术进行除杂,清除造林地整地带内的杂物、林木、灌木和多年生杂草;步骤(3),种植槽开挖:依据步骤(1)规划的行距,平地沿南北向开挖宽80-100cm、深60-80cm的种植槽,并将表层土与下层生土分开堆放在种植槽的两边;坡地沿等高线水平开挖宽100-120cm、深60-80cm的种植槽,深度以种植槽的下坡侧深度为准;种植槽开挖长度依据地形而定,无具体限制;步骤(4),种植槽改土浅填:种植槽挖好的30天后,进行改土回填;回填时,将表层土、腐熟农家肥和磷肥混匀后,回填至种植槽,边回填边踏实,平地回填至低于地平面8-12cm,坡地回填至低于种植槽下坡侧的顶部边缘8-12cm;其中,每米长种植槽内施放腐熟农家肥20-50kg、磷肥1-2kg;平地回填用的表层土为步骤(3)种植槽开挖时分开堆放的表层土;坡地回填用的表层土为位于该种植槽的上坡的表层土;步骤(5),苗木选择:选择滇橄榄优良无性系容器苗造林;苗木标准为苗龄0.2-0.6(1.5),地径≥0.3cm,苗高≥25cm,育苗容器袋直径7-8cm、高20-22cm、厚度0.04-0.08mm;步骤(6),雨季定植:苗木定植须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佳聪,龚发萍,杨晏平,张炜,罗存贞,杨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保山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