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非接触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00434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6 17:35
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车辆能够出入的站台;以及底部检测传感器,其具有能够检测进入至检测范围的物体的检测部,并被设置于上述站台,并根据车辆的底部中的进入至上述检测范围的部位来输出底部检测信号。非接触供电系统执行以下工序:检测信号输出工序,在该工序中,在车辆以规定的速度即规定速度在上述站台中移动时,上述底部检测传感器输出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以及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在该工序中,根据上述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提取与车辆中的受电用线圈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即线圈位置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能够接受供电的车辆进行供电的非接触供电系统。本申请基于2014年3月21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059341号,并对其主张优先权,其内容整体通过参照而被引用于本申请。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使用用电驱动的车辆。因此,需要对车辆供电。例如利用供电设备向停车中的车辆进行供电。供电设备能够以非接触方式对车辆供电。例如研究了在车辆的底部具有非接触式的受电用线圈,并且在车辆的下方设置供电用线圈,从而对车辆供电的想法。图13是非接触供电系统的概念图。图13所示的概念被美国专利第8035255号公开。期望以非接触方式从供电用线圈向受电用线圈减少能量损失地供电。另外,期望在以非接触方式从供电用线圈向受电用线圈供电时,利用方法较容易。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经由形成于供电用线圈与受电用线圈之间的空间的磁场,从供电用线圈向受电用线圈进行非接触供电。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0260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97814号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8035255号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8106539号对供电用线圈与受电用线圈之间的距离以及偏差有合理的限制,若超越该距离以及偏差来供电,则存在能量损失变大的不良状况。为了抑制能量损失,需要受电用线圈与供电用线圈的对位,但为了对位,需要确定受电用线圈的位置。特别是在受电用线圈被内置于车辆的情况下,在车辆的哪个位置设置受电用线圈按照每个车型而不同。因此,为了对任何车都可靠地进行对位、实现效率良好的供电,要求掌握按照每个车型而设置位置不同的受电用线圈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对能够确定受电用线圈相对于车辆的位置的对象物供电系统进行说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是对内置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受电用线圈的车辆进行供电的非接触供电系统,该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车辆能够出入的站台;以及底部检测传感器,其具有能够检测进入至检测范围的物体的检测部,并被设置于上述站台,并根据车辆的底部中的进入至上述检测范围的部位来输出底部检测信号,该非接触供电系统执行以下工序:检测信号输出工序,在该工序中,在车辆以规定的速度即规定速度在上述站台中移动时,上述底部检测传感器输出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以及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在该工序中,根据上述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提取与车辆中的受电用线圈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即线圈位置信息。根据上述的构成,对于站台而言,车辆能够出入。底部检测传感器具有能够检测进入至检测范围的物体的检测部,并被设置于上述站台,并根据车辆的底部中的进入至上述检测范围的部位来输出底部检测信号。在检测信号输出工序中,在车辆以规定的速度即规定速度在上述站台中移动时,上述底部检测传感器输出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在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中,根据上述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提取与车辆中的受电用线圈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即线圈位置信息。其结果是,能够确定受电用线圈相对于车辆的位置。为了使供电用线圈与受电用线圈正对,能够利用受电用线圈的位置信息,由此供电效率提高的实现性增加。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接触供电系统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所记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或者组合它们中的二个以上后的方式。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接触供电系统而言,上述底部检测传感器是输出与进入至上述检测范围的部位与上述检测部之间的分离距离以及进入至上述检测范围的部位的磁特性对应的底部检测信号的涡流式距离传感器,在上述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中,根据上述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在车辆的底部的轮廓的内侧基于每单位时间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的变化量即检测灵敏度变化大的部位,提取上述线圈位置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构成,上述底部检测传感器是输出与进入至上述检测范围的部位与上述检测部之间的分离距离以及进入至上述检测范围的部位的磁特性对应的底部检测信号的涡流式距离传感器。在上述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中,根据上述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在车辆的底部的轮廓的内侧基于每单位时间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的变化量即检测灵敏度变化大的部位,提取上述线圈位置信息。其结果是,能够确定受电用线圈相对于车辆的位置。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接触供电系统而言,上述底部检测传感器是输出与进入至上述检测范围的部位与上述检测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对应的底部检测信号的激光式距离传感器,在上述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中,根据上述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在车辆的底部的轮廓的内侧基于与预先设定的轮廓即设定轮廓一致的部位,提取上述线圈位置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构成,上述底部检测传感器是输出与进入至上述检测范围的部位与上述检测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对应的底部检测信号的激光式距离传感器。在上述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中,根据上述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在车辆的底部的轮廓的内侧基于与预先设定的轮廓即设定轮廓一致的部位,提取上述线圈位置信息。其结果是,能够确定受电用线圈相对于车辆的位置。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接触供电系统而言,上述底部检测传感器是输出与进入至上述检测范围的部位与上述检测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对应的底部检测信号的激光式距离传感器,在上述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中,根据上述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在车辆的底部的轮廓的内侧基于上述底部检测信号不变化而固定的部位,提取上述线圈位置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构成,上述底部检测传感器是输出与进入至上述检测范围的部位与上述检测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对应的底部检测信号的激光式距离传感器。在上述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中,根据上述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在车辆的底部的轮廓的内侧基于上述底部检测信号不变化而固定的部位,提取上述线圈位置信息。其结果是,能够确定受电用线圈相对于车辆的位置。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接触供电系统而言,具备车辆移动机构,该车辆移动机构被设置于站台并能够支承车辆使车辆以固定速度移动,上述检测信号输出工序是在上述车辆移动机构使车辆以上述固定速度在上述站台中移动时上述底部检测传感器输出上述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的工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车辆移动机构被设置于站台,并且能够支承车辆使车辆以固定速度移动。上述检测信号输出工序是在上述车辆移动机构使车辆以上述固定速度在上述站台中移动时,上述底部检测传感器输出上述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的工序。其结果是,能够基于根据稳定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提取的上述线圈位置信息来确定受电用线圈相对于车辆的位置。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接触供电系统而言,具备车体检测传感器,该车体检测传感器检测车辆的车体并输出车体检测信号,具备规定速度推定工序,在该规定速度推定工序中,基于在车辆在上述站台中移动时从上述车体检测传感器输出的时间序列的车体检测信号和车辆的长度,推定车辆的规定速度,在上述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中,根据上述时间序列的上述底部检测信号和在上述规定速度推定工序中推定出的规定速度,提取与车辆中的受电用线圈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即线圈位置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车体检测传感器检测车辆的车体并输出车体检测信号。在规定速度推定工序中,基于在车辆在上述站台中移动时从上述车体检测传感器输出的时间序列的车体检测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接触供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对内置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受电用线圈的车辆进行供电,其中,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车辆能够出入的站台;以及底部检测传感器,其具有能够检测进入至检测范围的物体的检测部,并被设置于所述站台,并根据车辆的底部中的进入至所述检测范围的部位来输出底部检测信号,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执行以下工序:检测信号输出工序,在该工序中,在车辆以规定的速度即规定速度在所述站台中移动时,所述底部检测传感器输出时间序列的所述底部检测信号;以及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在该工序中,根据所述时间序列的所述底部检测信号提取与车辆中的受电用线圈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即线圈位置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3.21 JP 2014-0593411.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对内置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受电用线圈的车辆进行供电,其中,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车辆能够出入的站台;以及底部检测传感器,其具有能够检测进入至检测范围的物体的检测部,并被设置于所述站台,并根据车辆的底部中的进入至所述检测范围的部位来输出底部检测信号,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执行以下工序:检测信号输出工序,在该工序中,在车辆以规定的速度即规定速度在所述站台中移动时,所述底部检测传感器输出时间序列的所述底部检测信号;以及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在该工序中,根据所述时间序列的所述底部检测信号提取与车辆中的受电用线圈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即线圈位置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中,所述底部检测传感器是输出与进入至所述检测范围的部位与所述检测部之间的分离距离以及进入至所述检测范围的部位的磁特性对应的底部检测信号的涡流式距离传感器,在所述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中,根据所述时间序列的所述底部检测信号,在车辆的底部的轮廓的内侧基于每单位时间的所述底部检测信号的变化量即检测灵敏度变化大的部位,提取所述线圈位置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中,所述底部检测传感器是输出与进入至所述检测范围的部位与所述检测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对应的底部检测信号的激光式距离传感器,在所述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中,根据所述时间序列的所述底部检测信号,在车辆的底部的轮廓的内侧基于与预先设定的轮廓即设定轮廓一致的部位,提取所述线圈位置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中,所述底部检测传感器是输出与进入至所述检测范围的部位与所述检测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对应的底部检测信号的激光式距离传感器,在所述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中,根据所述时间序列的所述底部检测信号,在车辆的底部的轮廓的内侧基于所述底部检测信号不变化而固定的部位,提取所述线圈位置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非接供电系统,其中,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车辆移动机构,该车辆移动机构被设置于站台且能够支承车辆使车辆以固定速度移动,所述检测信号输出工序是如下工序:在所述车辆移动机构使车辆以所述固定速度在所述站台中移动时,所述底部检测传感器输出所述时间序列的所述底部检测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其中,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车体检测传感器,该车体检测传感器检测车辆的车体并输出车体检测信号,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规定速度推定工序,在该工序中,基于在车辆在所述站台中移动时从所述车体检测传感器输出的时间序列的车体检测信号和车辆的长度,推定车辆的规定速度,在所述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中,根据所述时间序列的所述底部检测信号和在所述规定速度推定工序中推定出的规定速度,提取与车辆中的受电用线圈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即线圈位置信息。7.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对内置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受电用线圈的车辆进行供电,其中,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车辆能够出入的站台;以及底部拍摄设备,其被设置于所述站台,并能够拍摄车辆的底部,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执行以下工序:底部拍摄工序,在该工序中,在车辆位于所述站台时,所述底部拍摄设备拍摄车辆的底部;以及线圈位置信息提取工序,在该工序中,根据所述底部拍摄设备拍摄到的车辆的底部的影像,在车辆的底部的轮廓的内侧基于与预先设定的轮廓即设定轮廓一致的轮廓的位置,提取与受电用线圈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即线圈位置信息。8.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对内置能够接受非接触供电的受电用线圈的车辆进行供电,其中,在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津裕二德良晋上田章雄桥爪祥阿久根圭林亨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