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民用爆炸物品销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99445 阅读:3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5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民用爆炸物品销毁装置及销毁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控线装置、爆炸钢桶、监测口,所述销毁装置中的控线装置下端通过支撑杆固定于爆炸钢桶上边缘,控线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线盘、第二线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显著降低爆炸振动,减弱爆炸噪声,将爆炸产生的破片,残药集约在钢桶底部,便于收集处理分析,降低对销毁场地环境的污染;可就近布置,提高了爆炸物品在销毁过程中的安全性、便捷性;利用监测口及时对爆炸钢桶内温度,有毒气体量进行检测,避免多次爆炸后导致温度过高,有毒气体含量过高对操作人员构成的安全威胁;减少爆炸坑道开挖数量和次数,节约资源,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民用爆炸物品销毁
,尤其涉及一种民用爆炸物品销毁装置及销毁方法。
技术介绍
民用雷管、炸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废品、不合格品等爆炸危险品问题,以及爆破器材在储存过程中过期、变质等问题,同时一些非法生产的炸药和雷管处理问题,均需要对这些爆炸物品进行集中销毁处置。目前爆炸物品销毁主要是选择在空旷无人区进行,利用预先开挖的坑道(或销毁场铺设厚沙堆),直接在坑道内或沙坑内进行销毁。坑道在爆炸销毁过程中极易损毁,因此需要开挖的坑道较多,增加大量工作量。坑道防护能力较差,爆炸过程产生噪声、振动较大,并且爆炸后破片、残药不集中,不易收集回收进行二次处理。对周围环境和土壤介质造成较大的破坏和污染。因此,有必要技术一种爆炸物品销毁装置,为废弃爆破器材处置、不合格以及非法制造的爆炸物品进行销毁处理提供帮助。所述销毁装置能够将销毁带来的爆炸振动、爆炸噪声、爆炸飞散物等有害效应控制在钢桶内或附近区域,其布设地点对周围环境要求不高,可就近布置,因此降低了待销毁爆炸物品远距离搬运带来的危险性,提高了爆炸物品在销毁过程中的安全性、便捷性,提高了爆炸物品销毁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民用爆炸物品销毁装置及销毁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民用爆炸物品销毁装置,包括控线装置、爆炸钢桶、监测口,所述销毁装置中的控线装置下端通过支撑杆固定于爆炸钢桶上边缘,钢桶上底中心开设上部泄爆孔,控线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线盘、第二线盘,所述第一线盘、第二线盘与连接杆通过轴承连接在一起,摇杆、插销铆接在连接杆两端,第一线盘、第二线盘分别引出第一细线、第二细线分别依次连接第一上滑轮、第二上滑轮,第一下滑轮、第二下滑轮,第一稳线圈、第二稳线圈,第一线夹、第二线夹和销毁盒,所述第一线夹、第二线夹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稳线圈、第二稳线圈上,所述第一稳线圈、第二稳线圈焊接在手孔边缘,所述第一下滑轮、第二下滑轮与所述第一上滑轮、第二上滑轮分别焊接在上部泄爆孔侧边4-7cm,12-15cm处,钢桶两边分别焊上第一吊环、第二吊环,钢桶顶部距钢桶壁0.8-1.2m处开设直径0.08-0.12m的监测口,底部敞口形成下部泄爆口,十字钢条焊接在钢桶底部内壁上,并且钢条两端采用螺栓固定在钢桶内壁上,整个钢桶埋入0.8-1.4m深的沙土介质中。优选的,所述销毁装置中还电性连接有烟气检测传感器、数显高温测温仪、排烟机。优选的,所述爆炸钢桶采用10-30mm厚高强度钢板焊接成直径为1.0-2.0m圆形钢桶,爆炸钢桶高1.0-2.0m,上部泄爆孔直径为0.15-0.3m。一种民用爆炸物品销毁的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骤:步骤1:利用吊车连接第一吊环、第二吊环,吊放到指定坑洞或场地,将控线装置和爆炸钢桶进行连接;步骤2:持握摇杆,松开第一线夹、第二线夹后转动摇杆,使销毁盒到上部泄爆孔端面,夹紧第一线夹、第二线夹,将待销毁的爆炸物品放入销毁盒内,并通过导爆管雷管引出点火端,持握摇杆,松开第一线夹、第二线夹后转动摇杆平稳下放销毁盒到合适位置,夹紧第一线夹、第二线夹;步骤3:用软皮覆盖在上部泄爆孔上,并用沙袋压着,防止破片飞出同时可以起到泄爆的作用。用放炮线连接导爆管雷管和发爆器,在安全距离起爆。二次或多次起爆时,在装填爆炸物品前,用数显高温测温仪在监测口测量温度,若温度过高或者烟雾浓度过大则装配排烟机进行降温除烟,若销毁的爆炸物品可能含有或爆后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则装配烟气监测传感器检测,并可通过装配排烟机排出气体再进行销毁操作。步骤4:在销毁完成后将控线装置卸下,将爆炸钢桶吊出,对钢桶底部产生的破片、残药进行回收。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网路连接为单爆炸桶网路连接、多爆炸桶逐桶延期起爆网路连接、多爆炸桶两桶延期起爆网路连接中的一种。与目前爆炸物品销毁方法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利用爆炸钢桶对爆炸物品销毁危害效应的控制,降低爆炸振动,减弱爆炸噪声,将爆炸产生的破片,残药集约在钢桶底部,便于收集处理分析,降低对销毁场地环境的污染;销毁装置布设地点对周围环境要求不高,可就近布置,因此降低了待销毁爆炸物品远距离搬运带来的危险性,提高了爆炸物品在销毁过程中的安全性、便捷性;利用监测口及时对爆炸钢桶内温度,有毒气体量进行检测,避免多次爆炸后导致温度过高,有毒气体含量过高对操作人员构成的安全威胁;减少爆炸坑道开挖数量和次数,节约资源,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单爆炸钢桶、多爆炸钢桶的网路连接方法适用于待销毁爆炸物品量不同、工期要求不同而设计的,其中单爆炸钢桶宜安装在实验室或企业用于废弃器材的销毁。2.本技术能够将销毁带来的爆炸振动、爆炸噪声、爆炸飞散物等有害效应控制在钢桶内或附近区域,其布设地点对周围环境要求不高,可就近布置,因此降低了待销毁爆炸物品远距离搬运带来的危险性,提高了爆炸物品在销毁过程中的安全性、便捷性,提高了爆炸物品的销毁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民用爆炸物品销毁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控线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监测口预装配数显高温测温仪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监测口预装配烟气检测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监测口预装配排烟机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销毁方法实例4(单爆炸桶网路连接图)。图7为本技术的销毁方法实例5(多爆炸桶、逐桶延期起爆网路连接图)。图8为本技术的销毁方法实例6(多爆炸桶、两桶延期起爆网路连接图)。图中:1a第一线盘、1b第二线盘、2支撑杆、3控线装置、4摇杆、5插销、6连接杆、7a第一细线、7b、第二细线、8a第一上滑轮、8b第二上滑轮、9a第一下滑轮、9b第二下滑轮、10a第一稳线圈、10b第二稳线圈、11a第一线夹、11b第二线夹、12销毁盒、13上部泄爆口、14十字钢条、15下部泄爆口、16a第一吊环、16b第二吊环、17监测口、18钢桶、19数显高温测温仪、20排烟机、21烟气检测传感器、22发爆器、23导爆管雷管、24反射四通、25沙土介质、26延期雷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5,一种民用爆炸物品销毁装置,包括控线装置3、爆炸钢桶18、监测口17,销毁装置中的控线装置3下端通过支撑杆2固定于爆炸钢桶18上边缘,钢桶18上底中心开设上部泄爆孔,控线装置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线盘1a、第二线盘1b,第一线盘1a、第二线盘1b与连接杆6通过轴承连接在一起,摇杆4、插销铆接在连接杆6两端,第一线盘1a、第二线盘1b分别引出第一细线7a、第二细线7b分别依次连接第一上滑轮8a、第二上滑轮8b,第一下滑轮9a、第二下滑轮9b,第一稳线圈10a、第二稳线圈10b,第一线夹11a、第二线夹11b和销毁盒12,第一线夹11a、第二线夹11b分别固定在第一稳线圈10a、第二稳线圈10b上,第一稳线圈10a、第二稳线圈10b焊接在手孔边缘,第一下滑轮9a、第二下滑轮9b与第一上滑轮8a、第二上滑轮8b分别焊接在上部泄爆孔13侧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民用爆炸物品销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线装置、爆炸钢桶、监测口,所述销毁装置中的控线装置下端通过支撑杆固定于爆炸钢桶上边缘,钢桶上底中心开设上部泄爆孔,控线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线盘、第二线盘,所述第一线盘、第二线盘与连接杆通过轴承连接在一起,摇杆、插销铆接在连接杆两端,第一线盘、第二线盘分别引出第一细线、第二细线分别依次连接第一上滑轮、第二上滑轮,第一下滑轮、第二下滑轮,第一稳线圈、第二稳线圈,第一线夹、第二线夹和销毁盒,所述第一线夹、第二线夹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稳线圈、第二稳线圈上,所述第一稳线圈、第二稳线圈焊接在手孔边缘,所述第一下滑轮、第二下滑轮与所述第一上滑轮、第二上滑轮分别焊接在所述上部泄爆孔侧边4‑7cm,12‑15cm处,钢桶两边分别焊上第一吊环、第二吊环,钢桶顶部距钢桶壁0.8‑1.2m处开设直径0.08‑0.12m的监测口,底部敞口形成下部泄爆口,十字钢条焊接在钢桶底部内壁上,并且钢条两端采用螺栓固定在钢桶内壁上,整个钢桶埋入0.8‑1.4m深的沙土介质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民用爆炸物品销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线装置、爆炸钢桶、监测口,所述销毁装置中的控线装置下端通过支撑杆固定于爆炸钢桶上边缘,钢桶上底中心开设上部泄爆孔,控线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线盘、第二线盘,所述第一线盘、第二线盘与连接杆通过轴承连接在一起,摇杆、插销铆接在连接杆两端,第一线盘、第二线盘分别引出第一细线、第二细线分别依次连接第一上滑轮、第二上滑轮,第一下滑轮、第二下滑轮,第一稳线圈、第二稳线圈,第一线夹、第二线夹和销毁盒,所述第一线夹、第二线夹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稳线圈、第二稳线圈上,所述第一稳线圈、第二稳线圈焊接在手孔边缘,所述第一下滑轮、第二下滑轮与所述第一上滑轮、第二上滑轮分别焊接在所述上部泄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泉汤有富郭子如马志钢程扬帆沈兆武宫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