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显荣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香蕉黄叶病药物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94636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4 23:41
一种治疗香蕉黄叶病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烯酰吗啉胍0.3%~2%,辛菌胺醋酸盐0.1%~0.8%,氨基寡糖素0.03%~0.2%,中生菌素0.2%~1.5%,腐植酸3%‑15%,氨基酸:1.5%~5%,有机质:5%~20%,聚谷氨酸:0.05%~0.2%,N+K2O:3%~6%,B+Zn+Fe:0.5%~1%,水48.3%~86.32%。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具有杀灭香蕉黄叶病(香蕉枯萎病、香蕉巴拿马病)致病病菌、细菌和真菌,治疗香蕉黄叶病的特殊效果。总有效率达90%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及使用方法可充分发挥各药物的有效成分,使制备得到的药物疗效最好,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该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对香蕉黄叶病具有普遍性的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一种治疗水果在生长期的黄叶病药物,尤其是香蕉黄叶病的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香蕉黄叶病又称为香蕉枯萎病、香蕉巴拿马病(英文名称:Panama disease)。病原菌是香蕉萎蔫尖镰孢菌古巴转化型,是全球香蕉病害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土传性、镰刀菌属病害,是威胁全球香蕉种植业的最大杀手,给全世界的香蕉产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940—1950在中南美洲的巴拿马等国家的香蕉爆发感染,使风糜世界的国际贸易香蕉品种大蜜舍退出历史舞台。香蕉黄叶病症状主要表现茎与叶部分地方变黄色、褐色,面积慢慢扩大,直至最后整株枯死。具有发病迅速、蔓延快,持续时间长(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年到20年之久)、危害严重(轻则部分危害蕉园、重则对蕉园形成毁灭性打击),危害范围广(全球大部分香蕉产区均有发病情况)等特点。香蕉黄叶病近年为害日趋严重,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有效的化学药剂防治香蕉黄叶病,对于香蕉黄叶病现在主要是采用轮作抗病、铲除病株清园消毒、选育耐病品种等被动的生物防治方法,因此,现在急需一种治疗香蕉黄叶病的化学防治药物。香蕉的黄叶病病原为镰刀菌属香蕉枯萎病菌,是一种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传染病,病菌通过幼根及受伤的地下球茎侵入,沿维管束向假茎及叶片蔓延,还可由母株的根茎吸芽导管蔓延到吸芽。病株枯死后,病菌随病残物混入土壤中存活,主要靠带病的吸芽或病土从病区传染到无病区,田间主要借被污染的流水、土壤和农具传播蔓延。因此轮作抗病、铲除病株清园消毒、选育耐病品种等被动的生物防治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杀灭香蕉黄叶病的病原菌,治疗香蕉黄叶病,复发率高且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是为了填补目前防治香蕉黄叶病化学特效药物的空白而提供一种效果明显、见效快的防治香蕉黄叶病化学防治药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香蕉黄叶病药物,本专利技术该药物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烯酰吗啉胍0.3%~2%,辛菌胺醋酸盐0.1%~0.8%,氨基寡糖素0.03%~0.2%,中生菌素0.2%~1.5%,腐植酸3%-15%,氨基酸:1.5%~5%,有机质:5%~20%,聚谷氨酸:0.05%~0.2%,N+K2O:3%~6%,B+Zn+Fe:0.5%~1%,水48.3%~86.32%。本专利技术使用方法是,在各个发病阶段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是:由于香蕉黄叶病整年均会发生,从苗期到成株期都能染病;在香蕉小苗期:按所述配方药物加水1:80~120倍混合液喷施蕉苗;在香蕉生长初期:按所述配方药物加水1:80~120倍混合液灌根,每株用量1~2公斤;香蕉生长中期:按所述配方药物加水1:70~100倍混合液灌根,每株用量2-4公斤;香蕉生长后期:按所述配方药物加水1:50~80倍混合液灌根,每株用量3~5公斤;因香蕉对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吸收以根部为主以叶片为辅,故在使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时采用的是灌根;或灌根的同时采用对应混合液喷施叶片辅助治疗。本专利技术所述腐植酸优选为生化黄腐酸。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用量还可以考虑根据土壤的湿度而变化,土壤湿度大用药量就相对少一点,土壤湿度小用量就相对多一点。在香蕉生长的晚期和严重期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用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灌根方式的同时用本专利技术药物喷施香蕉叶片能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从源头从根本上杀灭引发香蕉黄叶病的真菌、细菌、病菌,且不易复发,对防治香蕉黄叶病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主要由烯酰吗啉胍,辛菌胺醋酸盐,氨基寡糖素,中生菌素,腐植酸5种成分构成,烯酰吗啉是专一杀卵菌纲真菌杀菌剂,其作用特点是破坏细胞壁膜的形成,对卵菌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作用。辛菌胺醋酸盐是一种氨基酸类内吸性杀菌剂,杀菌机理是凝固病菌蛋白质,破坏病菌细胞膜,抑制病菌呼吸,使病菌酶系统变性,从而杀死病菌。氨基寡糖素可诱导植物的抗病性,对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产生免疫和杀灭作用同时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抑制作用。中生菌素是一种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作用。中生菌素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及部分真菌性病害具有很高的活性。腐植酸能养根护根改善土壤具有促进根系发育生长的作用。由此五种成分配比而成的本专利技术直接针对香蕉黄叶病的致病菌能从根本上治疗香蕉黄叶病。本专利技术药物具有杀灭香蕉黄叶病致病病菌、细菌和真菌,治疗香蕉黄叶病的特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及使用方法可充分发挥各药物的有效成分,使制备得到的药物疗效最好,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本药物适用于防治香蕉黄叶病(香蕉枯萎病、香蕉巴拿马病)。本专利技术液体状药物已用于实践,最早于2012年研究人员已用本专利技术药物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治愈香蕉黄叶病,后历时四年多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八布乡、杨万乡、六河乡等多个乡镇对上万亩患香蕉黄叶病的病蕉进行了治疗,本专利技术药物对治疗香蕉黄叶病具有显著效果,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为了试验在不同地区和环境中该专利技术的效果,研究人员还前往广西、西双版纳等香蕉产区进行了试点试验,发现该专利技术药物对香蕉黄叶病具有普遍性的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
技术实现思路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时间:香蕉生长小苗期(蕉苗携带黄叶病病菌),药物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烯酰吗啉胍0.4%,辛菌胺醋酸盐0.1%,氨基寡糖素0.04%,中生菌素0.3%,生化黄腐酸(BFA)3%、氨基酸2%、有机质5%、聚谷氨酸0.05%、N+K2O:3%、B+Zn+Fe:0.4%、水85.71%;将上述几种化学原料的配方在常温下混合制成本专利技术药实施例物。本实施例使用方法是,将本实施例药物稀释按照药物:水为1:100倍液并喷施香蕉苗。施药一次可以杀灭大部分蕉苗所携带的黄叶病致病菌,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香蕉在栽种后发生黄叶病。实施例二时间:香蕉生长初期发黄叶病,药物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烯酰吗啉胍0.5%,辛菌胺醋酸盐0.2%,氨基寡糖素0.05%,中生菌素0.4%,生化黄腐酸(BFA)5%、氨基酸2.5%、有机质7%、聚谷氨酸0.08%、N+K2O:4%、B+Zn+Fe:0.5%、水79.77%;将上述几种化学原料的配方在常温下混合制成本专利技术药实施例物。本实施例使用方法是,将本实施例药物稀释按照药物:水为1:100倍液并灌入香蕉根部,病害严重时可以少量喷施香蕉叶片辅助治疗,每株2公斤。每月施药1次,15天初见效果,视病情施药1-2次一般可治愈。实施例三时间:香蕉生长中期发黄叶病。药物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烯酰吗啉胍0.8%,辛菌胺醋酸盐0.4%,氨基寡糖素0.1%,中生菌素0.6%,生化腐植酸(BHA)8%、氨基酸4%、有机质12%、聚谷氨酸0.1%、N+K2O:5%、B+Zn+Fe:0.8%、水68.2%。将上述几种化学原料的配方在常温下混合制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药物。本实施例使用方法是,将本实施例药物稀释按照药物:水为1:90倍液并灌入香蕉根部,病害严重时可以少量喷施香蕉叶片辅助治疗,每株3公斤。每月施药1次,15天初见效果,视病情施药2-3次一般可治愈。实施例四时间:香蕉生长后期发黄叶病,药物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烯酰吗啉胍1.5%,辛菌胺醋酸盐0.7%,氨基寡糖素0.15%,中生菌素1.2%,生化黄腐酸(BFA)13%、氨基酸5%、有机质15%、聚谷氨酸0.15%、N+K2O:7%、B+Zn+Fe: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香蕉黄叶病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烯酰吗啉胍0.3%~2%,辛菌胺醋酸盐0.1%~0.8%,氨基寡糖素0.03%~0.2%,中生菌素0.2%~1.5%,腐植酸3%‑15%,氨基酸:1.5%~5%,有机质:5%~20%,聚谷氨酸:0.05%~0.2%,N+K2O:3%~6%,B+Zn+Fe:0.5%~1%,水48.3%~86.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香蕉黄叶病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烯酰吗啉胍0.3%~2%,辛菌胺醋酸盐0.1%~0.8%,氨基寡糖素0.03%~0.2%,中生菌素0.2%~1.5%,腐植酸3%-15%,氨基酸:1.5%~5%,有机质:5%~20%,聚谷氨酸:0.05%~0.2%,N+K2O:3%~6%,B+Zn+Fe:0.5%~1%,水48.3%~86.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香蕉黄叶病药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是,在各个发病阶段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是:由于香蕉黄叶病整年均会发生,从苗期到成株期都能染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显荣陶光惠
申请(专利权)人:唐显荣陶光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