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透过构件,其具有使气体透过的气体透过片和保持所述气体透过片的保持体,其以这样的方式安装于与内部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在表面开设有开口的容器主体:从所述开口插入,从而经由所述气体透过片在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空间之间进行透气,所述气体透过构件还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壁接触,并且,在沿着从开口侧拔出的方向施加了力之际,该按压部在接触位置处将所述内壁朝向所述开口侧按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主张日本国特愿2014-44300号和日本国特愿2015-26631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日本国特愿2014-44300号和日本国特愿2015-26631号的内容编入本申请说明书的记载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气体选择性地透过的气体透过构件和具有该气体透过构件的透气性容器。
技术介绍
若在密封好的容器内产生气体,则容器内的气压上升而容器有可能破损或爆炸。例如,在二次电池、电解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等那样的蓄电元件中,在使用时,在收容有电极的容器内产生特定的气体,因此,若该气体不向容器外排出,则容器有可能产生破损、爆炸。因此,提出了各种将容器内的气体向容器的外侧排出的构造。例如,作为构成蓄电元件的容器,提出了一种用于收容电极、电解液的容器(以下称为透气性容器),其具有使气体透过的气体透过部,使气体能够经由该气体透过部从内侧向外侧流通。在该透气性容器中,通过在用于收容电极、电解液的容器主体形成的贯通孔以覆盖该贯通孔的方式安装有使气体透过的气体透过片,形成了气体透过部。由此,构成为,通过在透气性容器的内侧产生了的气体透过气体透过部(具体而言,气体透过片),从而该气体向透气性容器的外侧排出(参照专利文献1和2)。上述那样的气体透过片是极薄的片,非常易于损伤。另外,所述气体透过片在其表面附着有杂质等的情况下,气体透过性能降低,因此,需要进行处理以便没有污染。因而,一边防止损伤、污染气体透过片,一边按照贯通孔的开口的尺寸切断、或者配置于贯通孔的开口缘部是非常烦杂的作业。因此,有在上述那样的容器主体的贯通孔安装有气体透过片安装于保持体而成的气体透过构件的透气性容器。作为该气体透过构件,存在如下气体透过构件:例如,在保持体形成有使气体流通的透气孔,在沿着与该透气孔交叉那样的方向上保持有气体透过片。通过该气体透过构件插入并安装于容器主体的贯通孔,构成为,在透气性容器的内侧产生了的气体在透气孔内透过气体透过片,向容器的外侧排出。该气体透过构件的保持体和气体透过片被一体化,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气体透过片安装于容器主体的作业。另一方面,所述贯通孔通常只要能够透气成透气性容器的内部的压力不使容器产生破损、爆炸的程度即可,因此,设定成所需最小限度的尺寸。因而,例如,在容器内的气压因某种理由急剧上升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高的压力施加于贯通孔附近,气体透过构件易于从贯通孔脱离。为了将气体透过构件牢固地安装于贯通孔,想到了使用粘接剂等,但难以以高强度粘接。而且,在使用粘接剂等将气体透过构件安装于容器主体的情况下,需要将粘接剂涂敷于贯通孔的内壁、保持体的外表面的工序,制造作业变得烦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9/194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许第42800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气体透过片能够容易向容器主体安装且比较难以从容器主体脱离的气体透过构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气体透过片的安装容易且气体透过构件比较难以从容器主体脱离的透气性容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气体透过构件具有使气体透过的气体透过片和保持所述气体透过片的保持体,该气体透过构件以这样的方式安装于与内部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在表面开设有开口的容器主体:从所述开口插入,从而经由所述气体透过片在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空间之间进行透气,所述气体透过构件还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壁接触,并且在沿着从开口侧拔出的方向施加了力之际,该按压部在接触位置处将所述内壁朝向所述开口侧按压。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所述按压部是一端侧固定于所述保持体的外表面、另一端侧按压所述内壁的按压片,该按压片构成为,所述另一端侧在所述贯通孔内配置在比所述一端侧靠开口侧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该气体透过构件具有配置于所述保持体的开口侧的固定构件,所述按压部是一端侧固定于所述固定构件的外表面、另一端侧按压所述内壁的按压片,该按压片构成为,所述另一端侧在所述贯通孔内配置在比所述一端侧靠开口侧的位置。也可以是,所述固定构件具有能够卡定于所述保持体的外表面的卡定构件。也可以是,所述气体透过构件具有弹性部,该弹性部在所述贯通孔的内部利用弹性变形的恢复力对所述保持体朝向所述开口侧施力。本专利技术的透气性容器是具备各所述气体透过构件的透气性容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体透过构件的概略的局部剖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透气性容器的局部剖视图。图3A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透过构件的概略的图且是第一构件的局部剖立体图。图3B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透过构件的概略的图且是第二构件的局部剖立体图。图3C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透过构件的概略的图且是气体透过构件的局部剖立体图。图4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透过构件的概略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透气性容器的局部剖立体图。图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透过构件的各构件的概略的局部剖立体图。图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透过构件的概略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透气性容器的局部剖立体图。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透过构件的各构件的概略的局部剖立体图。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透过构件的概略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透气性容器的局部剖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11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不重复进行其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透过构件1具有使气体透过的气体透过片3和保持所述气体透过片3的保持体2,该气体透过构件1以这样的方式安装于与内部空间S连通的贯通孔11a在表面开设有开口的容器主体11:从所述开口插入,从而气体能够经由所述气体透过片3在内部空间S与容器主体11的外部透气,其中,所述气体透过构件1还具有按压部4,该按压部4与所述贯通孔11a的内壁接触,并且,在从开口侧沿着拔出方向施加了力之际,该按压部4在接触位置处将所述内壁朝向所述开口侧按压。即、气体透过构件1具有使气体透过的气体透过片3、保持所述气体透过片3的保持体2、按压部4。所述保持体2由第一构件21和以覆盖该第一构件21的一端部侧的方式连结的第二构件22构成。第一构件21是具有在两端开口的孔的圆筒形状的构件。第二构件22包括:圆形状的顶板部22a,其覆盖第一构件21的一端部侧的端面;侧壁部22b,其从该顶板部22a的周缘部以覆盖第一构件21的侧面的方式朝向另一端部侧延伸设置。在顶板部22a的中央部形成有在将第一构件21和第二构件22连结起来时与第一构件21的孔连通的孔。即、第一构件21的孔和第二构件22的孔构成后述那样的保持体2的透气孔6的一部分。第二构件22的侧壁部22b的内径形成得比第一构件21的外径稍大,所述第一构件21的一端部侧嵌合于第二构件22的侧壁部22b的内侧,从而两构件被连结起来。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体2的一端部侧在如后述那样插入到容器主体11的贯通孔11a的情况下成为开口侧,保持体2的另一端部侧配置于贯通孔11a的与开口部相反的内部侧。以下,将保持体2的一端部侧也称为开口侧,将保持体2的另一端部侧也称为内部侧。另外,将从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透过构件,其具有使气体透过的气体透过片和保持所述气体透过片的保持体,该气体透过构件以这样的方式安装于与内部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在表面开设有开口的容器主体:从所述开口插入,从而经由所述气体透过片在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空间之间进行透气,其中,所述气体透过构件还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壁接触,并且在沿着从开口侧拔出的方向施加了力之际,该按压部在接触位置处将所述内壁朝向所述开口侧按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3.06 JP 2014-044300;2015.02.13 JP 2015-026631.一种气体透过构件,其具有使气体透过的气体透过片和保持所述气体透过片的保持体,该气体透过构件以这样的方式安装于与内部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在表面开设有开口的容器主体:从所述开口插入,从而经由所述气体透过片在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空间之间进行透气,其中,所述气体透过构件还具有按压部,该按压部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壁接触,并且在沿着从开口侧拔出的方向施加了力之际,该按压部在接触位置处将所述内壁朝向所述开口侧按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透过构件,其中,所述按压部是一端侧固定于所述保持体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恭子,古内浩二,矢野阳三,福冈孝博,吉良佳子,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