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阀装置(100)包括阀块(30),该阀块(30)用于切换相对于动臂缸(85)和斗杆缸(75)(驱动器)供给、排出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阀块(30)包括:驱动器端口(33),其连接于动臂缸(85);以及供给端口(31)、排出端口(32)和再生端口(34),其与驱动器端口(33)相连通,在驱动器端口(33)与供给端口(31)之间设有供给阀(1),在驱动器端口(33)与排出端口(32)之间设有排出阀(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工作流体相对于驱动器的供给、排出的控制阀装置。
技术介绍
液压挖掘机等建筑设备设有动臂缸(液压缸)来作为用于驱动动臂等的驱动器,并且设有用于控制工作油相对于动臂缸的供给、排出的控制阀装置。在JP2010-242796A中公开有一种控制阀装置,该控制阀装置包括:再生油路,其将动臂缸的底部腔室与活塞杆腔室连通;以及动臂下降用控制阀,其用于打开、关闭再生油路。在该控制阀装置中,通过动臂下降用控制阀使再生油路开通,能够提高动臂缸的动作速度,并且使设于工作油压源的液压泵的排出量下降,从而谋求液压泵的省力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建筑设备用控制阀装置中,根据建筑设备的机型而存在未设置再生油路的控制阀装置。因此,在设有再生油路的规格的控制阀装置和未设置再生油路的规格的控制阀装置中,需要变更用于收纳阀的阀块的设计。这样,在以往的控制阀装置中,需要应对液压回路的变更而制作阀块,因此,可能导致成本上升。因此,难以根据机型而设置各种液压回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机型容易地设置各种回路的控制阀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制阀装置,其用于控制工作流体相对于驱动器的供给、排出,其中,该控制阀装置包括阀块,该阀块用于切换相对于驱动器供给、排出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阀块包括:驱动器端口,其连接于驱动器;供给端口,其与驱动器端口相连通;排出端口,其与驱动器端口相连通;以及再生端口,其与驱动器端口相连通,在驱动器端口与供给端口之间设有供给阀,在驱动器端口与排出端口之间设有排出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压挖掘机的侧视图。图2是控制阀装置的回路图。图3是控制阀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液压挖掘机(建筑设备)80包括:下部行驶部81,其为履带式;上部回转部82,其以回转自如的方式设于下部行驶部81之上;以及挖掘部90,其设于上部回转部82的前方中央部。挖掘部90包括:动臂91,其以绕沿上部回转部82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轴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上部回转部82;斗杆92,其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动臂91的顶端部;铲斗93,其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斗杆92的顶端部,用于挖掘沙土等;动臂缸85,其是用于驱动动臂91的驱动器;斗杆缸75,其是用于驱动斗杆92的驱动器;以及铲斗缸74,其是用于驱动铲斗93的驱动器。图2所示的控制阀装置100用于控制工作流体相对于动臂缸85和斗杆缸75的供给、排出。动臂缸85的缸体89与上部回转部82相连结,自活塞88延伸的活塞杆83与动臂91相连结。缸体89内利用活塞88分隔为底部侧流体压室86和活塞杆侧流体压室87。利用活塞杆侧切换模块51相对于活塞杆侧流体压室87供给、排出工作流体。利用底部侧切换模块52相对于底部侧流体压室86供给、排出工作流体。斗杆缸75的缸体79与动臂91相连结,自活塞78延伸的活塞杆73与斗杆92相连结。缸体79内利用活塞78分隔为底部侧流体压室76和活塞杆侧流体压室77。利用活塞杆侧切换模块53相对于活塞杆侧流体压室77供给、排出工作流体。利用底部侧切换模块54相对于底部侧流体压室76供给、排出工作流体。在控制阀装置100设有基块10,该基块10形成有用于向各模块引导工作流体的流路。在基块10连接有流体压源的第1泵21和第2泵22、以及用于贮存工作流体的工作流体箱23。基块10包括:第1供给管线17,工作流体自第1泵21被供给至该第1供给管线17;第2供给管线20,工作流体自第2泵22被供给至该第2供给管线20;排出管线18,其与工作流体箱23相连通;以及第1再生管线19和第2再生管线26,其构成后述的再生回路8。第1供给管线17将供给端口31和连接于第1泵21的泵口17A连通。第2供给管线20将供给端口31和连接于第2泵22的泵口20A连通。排出管线18将排出端口32和连接于工作流体箱23的工作流体箱端口18A连通。设于基块10的通路的配置能够根据搭载控制阀装置100的液压挖掘机的机型而变化。在基块10结合有切换模块51~54、合流模块70以及再生模块60。各切换模块51~54分别包括供给阀1、排出阀2以及溢流阀6。合流模块70包括合流阀4。再生模块60包括再生阀5。供给阀1、排出阀2、合流阀4以及再生阀5的开闭动作根据操作者的操作利用未图示的控制器进行控制。在使斗杆92转动时,在切换模块53、54中,利用各供给阀1和排出阀2的开闭动作来切换第1供给管线17、排出管线18相对于斗杆缸75的底部侧流体压室76、活塞杆侧流体压室77的连通。由此,相对于斗杆缸75供给、排出工作流体,而使斗杆92转动。在使动臂91转动时,在切换模块51、52中,利用各供给阀1和排出阀2的开闭动作切换第1供给管线17、排出管线18相对于动臂缸85的活塞杆侧流体压室87、底部侧流体压室86的连通。由此,相对于动臂缸85供给、排出工作流体,而使动臂91转动。在使动臂91转动时,当合流阀4在合流模块70中进行开阀动作时,第1供给管线17与第2供给管线20相连通。由此,自第1供给管线17和第2供给管线20这两者供给的工作流体合流并被引导到动臂缸85,从而提高动臂缸85的动作速度。在使动臂91向上方转动时,在再生模块60中,再生阀5进行开阀动作,从而将使动臂缸85的活塞杆侧流体压室87和底部侧流体压室86之间短路的再生回路8开通。由此,动臂缸85的活塞杆侧流体压室87的压力和底部侧流体压室86的压力相同,因此,为了使动臂缸85产生推力而作用有工作流体的压力的承压面积从活塞88的截面积减小到活塞杆83的截面积。由此,动臂缸85所产生的推力减少,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动臂缸85进行伸长动作的动作速度,并且通过使第1泵21、第2泵22的排出量下降,能够谋求省力化。以下,参照图3~图5说明控制阀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另外,在各附图中,设定互相正交的X、Y、Z这三个轴,X轴设为沿水平前后方向延伸,Y轴设为沿水平横向延伸,Z轴设为沿上下方向(铅垂方向)延伸。如图3、图4所示,立方体状的基块10具有以互相平行的方式沿X、Y轴方向延伸的第1安装面11和第2安装面12。在第1安装面11上,并列地安装有用于切换工作流体相对于动臂缸85的供给、排出的活塞杆侧切换模块51和底部侧切换模块52、以及合流模块70。在第2安装面12上,沿X轴方向并列地安装有用于切换工作流体相对于斗杆缸75的供给、排出的活塞杆侧切换模块53和底部侧切换模块54、以及再生模块60。各切换模块51~54包括借助多个螺栓14而与基块10相结合的阀块30。立方体状的阀块30具有以互相平行的方式沿X、Y轴方向延伸的第1接合面41和第2接合面42。在基块10的第1安装面11与各阀块30的第1接合面41之间、在基块10的第2安装面12与各阀块30的第1接合面41之间安装有多个密封环15。利用各密封环15谋求后述的端口连接部的密封。在阀块30的第2接合面42开设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驱动器端口33。各切换模块51~54的驱动器端口33通过连接于各自的第2接合面42的未图示的配管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阀装置,其用于控制工作流体相对于驱动器的供给、排出,其中,该控制阀装置包括阀块,该阀块用于切换相对于所述驱动器供给、排出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阀块包括:驱动器端口,其连接于所述驱动器;供给端口,其与所述驱动器端口相连通;排出端口,其与所述驱动器端口相连通;以及再生端口,其与所述驱动器端口相连通,在所述驱动器端口与所述供给端口之间设有供给阀,在所述驱动器端口与所述排出端口之间设有排出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3.12 JP 2014-0493081.一种控制阀装置,其用于控制工作流体相对于驱动器的供给、排出,其中,该控制阀装置包括阀块,该阀块用于切换相对于所述驱动器供给、排出的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阀块包括:驱动器端口,其连接于所述驱动器;供给端口,其与所述驱动器端口相连通;排出端口,其与所述驱动器端口相连通;以及再生端口,其与所述驱动器端口相连通,在所述驱动器端口与所述供给端口之间设有供给阀,在所述驱动器端口与所述排出端口之间设有排出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中,该控制阀装置还包括基块,其与所述阀块相结合,用于相对于所述驱动器引导工作流体,所述基块包括:供给管线,其将所述供给端口和连接于泵的泵口连通;以及排出管线,其将所述排出端口和连接于工作流体箱的工作流体箱端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装置,其中,所述阀块具有用于与所述基块相接合的接合面,在所述接合面开设有所述供给端口、所述排出端口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亨,
申请(专利权)人:KYB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