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骨修复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8558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3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髂骨修复体,包括:修复主体,修复主体呈拱形结构,修复主体包括与骶骨接触配合的第一端部以及与髋臼接触配合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一螺钉孔第一螺钉孔为锥孔,第一螺钉孔内设置有第一钉座,第一钉座具有球形内表面;钉棒结构,钉棒结构包括连接座以及棒体,连接座与修复主体连接,棒体固定在连接座上;防脱机构,防脱机构夹设在修复主体与连接座之间,防脱机构包括与容纳在第一螺钉孔内的螺钉配合的第一防脱触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钉棒系统支撑不可靠,容易疲劳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髂骨修复体
技术介绍
骨盆是骨肿瘤好发的部位,骨盆肿瘤可分为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前者主要为软骨肉瘤、骨肉瘤和尤文肉瘤,后者常见于乳房癌、肾癌、前列腺癌、肺癌等的骨转移。骨盆肿瘤发病隐匿且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发现时侵犯范围已经很大,加上骨盆周围解剖复杂并与很多重要脏器毗邻,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疗效欠佳,死亡率高。目前,对骨盆肿瘤主要采取半骨盆切除或改良半骨盆切除截肢术。但任何骨盆肿瘤的切除均会造成骨缺损,骨缺损会导致患者躯干和下肢连续性中断,影响站立和负重行走,患者将不能承担体重。并且行走的时候会产生疼痛,且患者长时间负重行走后,髋臼会出现内倾、上移。骨盆倾斜后会导致脊柱侧弯,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二十世纪70年代以前,发生于骨盆区的恶性骨肿瘤大多数需要行骨盆切除术,传统的骨盆切除术是将病变骨盆与同侧下肢一并切除,因而造成了病人的严重残疾。随着化疗和放疗等辅助治疗方法的发展、先进影像手段的出现以及各类手术技术的提高,一些原来只能靠截肢才能治疗的肿瘤现在也可以施行保肢手术,大大减少了病人的残疾。目前,对80%以上的骨盆恶性肿瘤患者均行保肢治疗。由于骨盆区解剖结构复杂,骨盆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极具挑战性。骨盆环是由骶骨和两侧的髋骨组成,每侧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构成。骨盆肿瘤的广泛切除通常会造成较大的骨缺损,使骨盆的连续性中断,并损失周围的部分软组织。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协会提出了骨盆肿瘤切除术的分型,按解剖学部位(髂骨为I区,髋臼区为II区,闭孔区为III区)将手术类型分为:I型(髂骨切除);II型(髋臼切除);III型(闭孔区切除);IV型(涉及骶骨的切除)。若同时切除两个或以上区域,则切除类型为相应区域的组合,如同时切除髂骨和髋臼区,则手术类型为I、II型;切除整个骨盆为I、II、III型;若同时切除股骨头,则为H型(如II H;I、II H,II、III H)。骨盆肿瘤切除术后骨盆环的重建十分必要,这样可以将躯干的重量传导至下肢。对缺损的骨盆进行重建根据术者经验、患者情况不同手段各异,常用的重建方法有旷置术、髋关节移位术、骨融合术、结构性异体自体骨移植、人工假体及人工假体复合异体骨移植。骶骨切除复合钉棒系统重建。上述重建方式短期能够达到承重的效果,但是从长期随访观察来看,钉棒系统具有下述缺点:钉棒系统中的钉棒容易断裂,固定钉容易松动,骨质容易受到破坏,患者再度陷入无法站立行走、生活无法自理的状态,因此必须再次实施固定手术。而且,该手术难度大,精准度要求非常高,术中稍有不慎,即可造成致命性大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髂骨修复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钉棒系统支撑不可靠,容易疲劳断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髂骨修复体,包括:修复主体,修复主体呈拱形结构,修复主体包括与骶骨接触配合的第一端部以及与髋臼接触配合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一螺钉孔,第一螺钉孔为锥孔,第一螺钉孔内设置有第一钉座,第一钉座具有球形内表面;钉棒结构,钉棒结构包括连接座以及棒体,连接座与修复主体连接,棒体固定在连接座上;防脱机构,防脱机构夹设在修复主体与连接座之间,防脱机构包括与容纳在第一螺钉孔内的螺钉配合的第一防脱触角。进一步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第二螺钉孔,第二螺钉孔为锥孔,第二螺钉孔内设置有第二钉座,第二钉座具有球形内表面。进一步地,连接座包括:连接螺钉,连接螺钉的一端与修复主体连接,连接螺钉的另一端具有球形钉头;棒体固定部,用以固定棒体,棒体固定部的一端具有与球形钉头相配合的球形孔,以使棒体固定部可旋转地设置在连接螺钉上。进一步地,棒体固定部包括U形支座及固定帽,棒体夹设在U形支座与固定帽之间。进一步地,修复主体为中空桁架结构,修复主体通过3D打印成型。进一步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第二螺钉孔,第二螺钉孔为锥孔,第二螺钉孔内设置有第二钉座,第二钉座具有球形内表面。进一步地,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设置有多孔结构。进一步地,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设置有针状凸起。进一步地,修复主体朝向盆腔的表面为光滑表面。进一步地,防脱机构还包括防脱主体,防脱主体夹设在修复主体与连接座之间,防脱机构还包括第二防脱触角,第一防脱触角以及第二防脱触角均与防脱主体连接并向外延伸,第二防脱触角上设置有与棒体配合的限位套。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髂骨修复体包括修复主体,修复主体包括与骶骨接触配合的第一端部以及与髋臼接触配合的第二端部。上述修复主体呈拱形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改善了结构的内力分布。在承受较高的应力和剪切力的情况下,能够维持髂骨修复体的刚度,使得骨质不容易受到破坏。因此上述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钉棒系统支撑不可靠,容易疲劳断裂,最终导致骨质易受损坏的问题。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钉棒结构包括连接座以及棒体,连接座与修复主体连接,棒体固定在连接座上。上述结构加强了修复主体与骶骨之间的固定,增加了骶骨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了腰椎部位下沉。此外,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髂骨修复体包括防脱机构,防脱机构包括与容纳在第一螺钉孔内的螺钉配合的第一防脱触角,上述结构能够防止螺钉从第一螺钉孔内脱出。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髂骨修复体的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装配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的髂骨修复体的另一个角度的装配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髂骨修复体的连接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连接座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的髂骨修复体的另一个连接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的连接座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1的设置有防脱机构的髂骨修复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示出了图7的骶骨修复体的防脱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骶骨;2、髋臼;10、修复主体;11、第一端部;111、第一螺钉孔;12、第二端部;121、第二螺钉孔;21、连接座;211、连接螺钉;2111、球形钉头;212、棒体固定部;2121、U形支座;2122、固定帽;22、连接座;221、连接螺钉;2211、球形钉头;222、棒体固定部;2221、U形支座;2222、固定帽;23、棒体;30、防脱机构;31、第一防脱触角;32、防脱主体;33、第二防脱触角;34、限位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髂骨修复体包括修复主体10、钉棒结构以及防脱机构30。其中,修复主体10呈拱形结构,修复主体10包括与骶骨1接触配合的第一端部11以及与髋臼2接触配合的第二端部12,第一端部11上设置有第一螺钉孔111,第一螺钉孔111为锥孔,第一螺钉孔111内设置有第一钉座,第一钉座具有球形内表面;钉棒结构,钉棒结构包括连接座22以及棒体23,连接座22与修复主体10连接,棒体23固定在连接座22上;防脱机构30,防脱机构30夹设在修复主体10与连接座22之间,防脱机构30包括与容纳在第一螺钉孔11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髂骨修复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髂骨修复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主体(10),所述修复主体(10)呈拱形结构,所述修复主体(10)包括与骶骨(1)接触配合的第一端部(11)以及与髋臼(2)接触配合的第二端部(12),所述第一端部(11)上设置有第一螺钉孔(111),所述第一螺钉孔(111)为锥孔,所述第一螺钉孔(111)内设置有第一钉座,所述第一钉座具有球形内表面;钉棒结构,所述钉棒结构包括连接座(22)以及棒体(23),所述连接座(22)与所述修复主体(10)连接,所述棒体(23)固定在所述连接座(22)上;防脱机构(30),所述防脱机构(30)夹设在所述修复主体(10)与所述连接座(22)之间,所述防脱机构(30)包括与容纳在所述第一螺钉孔(111)内的螺钉配合的第一防脱触角(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髂骨修复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主体(10),所述修复主体(10)呈拱形结构,所述修复主体(10)包括与骶骨(1)接触配合的第一端部(11)以及与髋臼(2)接触配合的第二端部(12),所述第一端部(11)上设置有第一螺钉孔(111),所述第一螺钉孔(111)为锥孔,所述第一螺钉孔(111)内设置有第一钉座,所述第一钉座具有球形内表面;钉棒结构,所述钉棒结构包括连接座(22)以及棒体(23),所述连接座(22)与所述修复主体(10)连接,所述棒体(23)固定在所述连接座(22)上;防脱机构(30),所述防脱机构(30)夹设在所述修复主体(10)与所述连接座(22)之间,所述防脱机构(30)包括与容纳在所述第一螺钉孔(111)内的螺钉配合的第一防脱触角(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髂骨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12)上设置有第二螺钉孔(121),所述第二螺钉孔(121)为锥孔,所述第二螺钉孔(121)内设置有第二钉座,所述第二钉座具有球形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髂骨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2)包括:连接螺钉(221),所述连接螺钉(221)的一端与所述修复主体(10)连接,所述连接螺钉(221)的另一端具有球形钉头(2211);棒体固定部(222),用以固定所述棒体(23),所述棒体固定部(222)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球形钉头(2211)相配合的球形孔,以使所述棒体固定部(222)可旋转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卫王彩梅姬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