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热处理装置(1),该装置通过适当地进行燃尽,能够稳定地进行热处理。在热处理装置(1)内,具有加热器(13)的加热器室(7)和加热处理被处理物(W)并进行真空渗碳处理的热处理室(6)相互邻接地配置,并且这些加热器室(7)和热处理室(6)之间由隔焰板(5)分隔。在加热器室(7)和热处理室(6)分别独立地设置有导入燃尽用的气体的气体导入部(19,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处理装置。本申请基于2014年4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090569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作为加热处理被处理物即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装置,公知有真空渗碳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真空渗碳炉是在高温减压下利用烃类气体进行真空渗碳处理的装置,真空渗碳处理是将烃类气体分解为碳和氢并使碳元素在钢的表面反应、使渗碳发生的处理。在这样的真空渗碳处理中,烃类气体在高温减压下除了分解为碳和氢外,还存在发生聚合反应而生成聚合物的可能性。此外,分解的碳有时也会发生煤化。若这样的聚合物或煤之类的生成物在炉内、特别是在其壁面上附着堆积,则构成壁面的隔热材料被所述生成物浸渗,隔热功能会降低。若隔热功能降低,则需要过量的能量或时间等。因此,以往为了防止这样的隔热功能的降低,进行向炉内导入空气使煤等的生成物燃烧的、被称作燃尽的操作。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氮化铝的制造方法:在炉壳和耐热隔焰炉之间设置加热器(第0135段和图2),向炉壳和耐热隔焰炉的空隙内供给冷却用的工厂空气(第0137段),向耐热隔焰炉内供给氮气以及氩气(第0138段)。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真空渗碳炉以及真空渗碳炉的燃尽方法。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高炉真空炉:在内部形成圆筒腔的隔焰管的周围等间隔地配置加热元件。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立式烧结炉:在相对于炉体的中心轴呈放射状的炉体的每一个规定位置上连接气体排出配管,由此能够使加热器室内的排气的流动均匀化(第0016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1277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1252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3193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63-127072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07-0918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的真空渗碳炉等以往的真空渗碳炉通常直接在热处理室内(炉内)配置加热器。因此,燃尽也在炉内整体同时地进行。但是,在炉内整体同时地进行燃尽的方案中,因为燃尽的实施时期也是根据炉内整体的煤等的附着状况而判断的,所以难以在适当的时期进行燃尽,因此,难以稳定地进行被处理物的热处理、使处理品质稳定。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适当地进行燃尽,能够稳定地进行热处理、使处理品质稳定的热处理装置。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为加热处理被处理物并进行真空渗碳处理的热处理装置,在上述热处理装置内,具有加热器的加热器室与加热处理被处理物并进行真空渗碳处理的热处理室相互邻接地配置,并且这些加热器室和热处理室之间由隔焰板分隔,导入燃尽用的气体的气体导入部分别独立地设置于上述加热器室与上述热处理室。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在上述第1方案中,在上述热处理装置中,设置有由与上述加热器室连通的第1排气管、和与上述热处理室连通且插入于上述第1排气管的第2排气管构成的双层排气管。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在上述第1或第2方案中,上述加热器室包围上述热处理室并配置在其外侧。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在上述第3方案中,上述热处理室形成为俯视圆形状,在上述加热器室中相对于上述热处理室的中心呈放射状地配置有多个加热器。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案,在上述第3或第4方案中,相对于上述加热器室呈放射状地设置有多个向上述加热器室导入燃尽用的气体的、加热器室用气体导入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处理装置,在上述热处理装置内使加热器室和热处理室相互邻接地配置,在这些加热器室和热处理室分别独立地设置导入燃尽用的气体的气体导入部,因此,能够在加热器室和热处理室中分别独立地进行燃尽。因此,因为能够在各室适当地进行燃尽,所以能够稳定地进行被处理物的热处理,由此能够使处理品质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热处理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向视图。图3是图1的B-B线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热处理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成为可识别的大小,对各部件的比例尺进行了适当变更。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热处理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的纵剖视图,图1中附图标记1为热处理装置。该热处理装置1是加热处理被处理物W并进行真空渗碳处理、作为真空渗碳炉起作用的装置。该热处理装置1是形成为大致圆筒状、沿垂直方向配置其中心轴的立式装置。在该热处理装置1中,相对于大致圆筒状的侧壁部2设置有底部3以及盖部4,通过这些部件将内部做成为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即热处理装置1的内部被由形成为圆筒状的隔焰板构成的分隔壁5分隔为热处理室6和加热器室7。即,热处理6和加热器室7经由分隔壁5相互邻接地配置,且由分隔壁5分隔开。这里,大致圆筒状不限于截面为精确的圆形,也包括椭圆或多边形的情况。底部3构成为具有圆环状的底部框体3a、和可拆装地安装在底部框体3a的贯通孔上并将其气密地封闭的底部主体3b。在底部框体3a上,其上设置有圆环板状的下部隔热材料8,分隔壁5以直立状态配置在该下部隔热材料8的内周边缘部上。由例如陶瓷纤维板等构成的隔热材料和陶瓷板层叠而形成下部隔热材料8。底部主体3b通过螺纹止动件等可拆装地安装在底部框体3a上,配置为以覆盖分隔壁5的下部开口的方式形成。通过这样的构成,底部主体3b作为开闭部件起作用,使被处理物W在形成于分隔壁5内的热处理室6中进出。即,该底部主体3b上配置有炉床9,该炉床9上载置有钢材等的被处理物W。另外,在炉床9的外侧,大致圆筒状的隔热材料9a以包围炉床9的下端部的方式配置。分隔壁5其中心轴与侧壁部2的中心轴几乎一致地配置,由隔焰板即导热性良好的耐火物形成。在该分隔壁5的上端部层叠配置有2层上部隔热材料10,由此使分隔壁5的上部开口被封闭。但是,在该上部隔热材料10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第2排气管11插通于其中之一。第2排气管11与分隔壁5内即热处理室6内连通地配置,在后述的热处理时(渗碳处理时)或燃尽时将热处理室6内的气体排出至热处理装置1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排气管11由以下部分形成:插通于上部隔热材料10的贯通孔(未图示)的下部管11a;以覆盖下部管11a的上部开口的方式配置的有盖圆筒状的中部管11b;连通于中部管11b,并且与中部管11b一体地形成且其前端侧插入后述的第1排气管16的上部管11c。上部管11c以其前端侧插入第1排气管16内的方式弯曲地形成。侧壁部2和分隔壁5之间,即底部框体3a的正上方为加热器室7。加热器室7包围分隔壁5内的热处理室6而形成为俯视圆环状,圆筒状的侧部隔热材料12配置在侧壁部2侧,在侧部隔热材料12和分隔壁5之间配置有多个加热器13。如本实施方式中图1的A-A线向视图即图2所示,相对于热处理室6的中心呈放射状地配置有加热器13。即,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热处理室6的中心呈放射状地配置有12个加热器13。这些12个的加热器13等间隔地配置在加热器室7的圆周方向上。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这些加热器13主要由对分隔壁5内的热处理室6的下半部进行加热的下加热器13a、和对热处理室6的上半部进行加热的上加热器13b形成。而且,通过在圆周方向上交替配置这些下加热器13a和上加热器13b,热处理室6不仅在其圆周方向被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处理装置,加热处理被处理物并进行真空渗碳处理,在所述热处理装置内具备:加热器室,具有加热器;热处理室,与所述加热器室相互邻接地配置,加热处理所述被处理物并进行真空渗碳处理;隔焰板,对所述加热器室与所述热处理室之间进行分隔;气体导入部,导入燃尽用的气体,分别独立地设置于所述加热器室与所述热处理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4.24 JP 2014-0905691.一种热处理装置,加热处理被处理物并进行真空渗碳处理,在所述热处理装置内具备:加热器室,具有加热器;热处理室,与所述加热器室相互邻接地配置,加热处理所述被处理物并进行真空渗碳处理;隔焰板,对所述加热器室与所述热处理室之间进行分隔;气体导入部,导入燃尽用的气体,分别独立地设置于所述加热器室与所述热处理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处理装置中,设置有由与所述加热器室连通的第1排气管、和与所述热处理室连通且插入于所述第1排气管的第2排气管构成的双层排气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室包围所述热处理室并配置在其外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室包围所述热处理室并配置在其外侧。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处理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胜俣和彦,矶本馨,永田乔裕,中山公,清水勇助,西谷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IHI机械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