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82901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2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因隔离带建设不规范、造成有机认证不通过及受禁用物质飘移影响造成产品检测不合格等情况时有发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包括内侧田埂、高杆植物种植区、外侧田埂和侧板,内侧田埂和外侧田埂之间的距离为5‑8米,高杆植物种植区位于内侧田埂和外侧田埂之间,内侧田埂和外侧田埂均为梯形田埂,内侧田埂的上宽为1.0米、下宽为1.5米和高为0.35米,外侧田埂的上宽为0.5米、下宽为1.0米和高为0.35米,所述侧板为矩形结构,侧板固定在内侧田埂的内边,侧板的下端低于内侧田埂的底部,侧板的上端与内侧田埂的顶部齐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建造方便,能有效防止禁用物质飘移、渗漏且能保持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用以防止有机水稻禁用物质的飘移、渗漏。
技术介绍
有机水稻是遵照有机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维持稻田生产体系稳定的一种水稻生产方式。标识为有机的水稻产出品必须符合GB/T 19630《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按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规定,经由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认证并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生产有机水稻和常规水稻的区别除了不可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等生产资料投入品外,有机水稻生产区域还需建设一条封闭的隔离带,用以防止禁用物质的飘移、渗漏。由于到目前为止隔离带建设还没有标准可循,水稻生产所处环境、地型地貌又复杂多样,给有机水稻基地隔离带建设带来诸多难度,如公开日为2016年01月20日,公开号为CN105248210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水稻无公害区的建立,该材料中未记载隔离带的具体内容。因隔离带建设不规范、造成有机认证不通过及受禁用物质飘移影响造成产品检测不合格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建设一种简便有效的有机水稻隔离带已是众所企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建造方便,能有效防止禁用物质飘移、渗漏且能保持生态平衡的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的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内侧田埂、高杆植物种植区、外侧田埂和侧板,所述内侧田埂和外侧田埂之间的距离为5-8米,所述高杆植物种植区位于内侧田埂和外侧田埂之间,所述内侧田埂和外侧田埂均为梯形田埂,所述内侧田埂的上宽为1.0米、下宽为1.5米和高为0.35米,所述外侧田埂的上宽为0.5米、下宽为1.0米和高为0.35米,所述侧板为矩形结构,该侧板固定在内侧田埂的内边,所述侧板的下端低于内侧田埂的底部,该侧板的上端与内侧田埂的顶部齐平。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所述侧板为水泥板。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所述侧板的下端深入泥土至犁底层。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有机水稻生产区、内侧田埂、高杆植物种植区、外侧田埂和常规农业区由内而外依次排列。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所述内侧田埂上种植适合赤眼蜂天敌栖息和生存的花草;或者人工饲养赤眼蜂天敌,利用生物防治有机水稻害虫。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所述高杆植物种植区种植玉米、高梁,或者种植与玉米、高梁相近高度的常绿苗木、灌木,以形成屏障,用于阻挡禁用物质的飘移。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所述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内种植的任何植物都要遵循有机农业原则,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按有机生产管理。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当高杆植物种植区中种植玉米、高梁时,要早于有机水稻种植,其茎杆要迟于有机水稻收获,使有机水稻在整个生长期内都有屏障保护。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当高杆植物种植区中种植常绿苗木、灌木时,则要达到一定的密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结构简单,建造容易,适应性广。2、可有效防止相邻常规地块禁用物质的飘移、渗漏。3、隔离带也采用有机管理与有机稻田形成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种植的不同作物有利保护生物多样性,其赤眼蜂等可起到生物防治有机水稻害虫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应用在有机水稻区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应用在有机水稻区的另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的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包括内侧田埂1、高杆植物种植区2、外侧田埂3和侧板4,内侧田埂1和外侧田埂3之间的距离为5-8米,高杆植物种植区2位于内侧田埂1和外侧田埂3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内侧田埂1和外侧田埂3均为梯形田埂,内侧田埂1的上宽为1.0米、下宽为1.5米和高为0.35米,外侧田埂3的上宽为0.5米、下宽为1.0米和高为0.35米。内侧田埂1的上宽即为梯形结构的内侧田埂1的上底宽度,内侧田埂1的下宽即为梯形结构的内侧田埂1的下底宽度。外侧田埂3的上宽即为梯形结构的外侧田埂3的上底宽度,外侧田埂3的下宽即为梯形结构的外侧田埂3的下底宽度。本实施例中的侧板4为矩形结构,该侧板4为水泥板。侧板4固定在内侧田埂1的内边,侧板4的下端低于内侧田埂1的底部,侧板4的下端通常深入泥土至犁底层,该侧板4的上端与内侧田埂1的顶部齐平,用以防止禁用物质渗漏及内侧田埂1坍塌变形。有机水稻生产区、内侧田埂1、高杆植物种植区2、外侧田埂3和常规农业区由内而外依次排列,内侧田埂1的一侧为有机水稻区,内侧田埂1的另一侧为高杆植物种植区2,内侧田埂1的内边即为内侧田埂1朝向有机水稻区的一边。有机水稻生产区的泥土包括耕作层和犁底层,耕作层位于犁底层上面,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为公知常识。本实施例中的内侧田埂1上种植适合赤眼蜂等天敌栖息和生存的花草,也可以人工饲养赤眼蜂等天敌,利用生物防治有机水稻害虫。内侧田埂1较宽也是为了便于行走及农事操作。本实施例中位于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中间部分的高杆植物种植区2要种植玉米、高梁等高杆作物,也可种植与玉米、高梁相近高度的常绿苗木、灌木形成屏障,用以阻挡禁用物质的飘移。本实施例中的高杆植物种植区2若种植玉米、高梁等高杆作物,要尽量早于水稻种植,其茎杆要迟于水稻收获,使有机水稻在整个生长期内都有屏障保护;高杆植物种植区2若种植常绿苗木、灌木则要达到一定的密度。本实施例中的隔离带内种植的任何植物都要遵循有机农业原则,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等物质,按有机生产管理。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田埂、高杆植物种植区、外侧田埂和侧板,所述内侧田埂和外侧田埂之间的距离为5‑8米,所述高杆植物种植区位于内侧田埂和外侧田埂之间,所述内侧田埂和外侧田埂均为梯形田埂,所述内侧田埂的上宽为1.0米、下宽为1.5米和高为0.35米,所述外侧田埂的上宽为0.5米、下宽为1.0米和高为0.35米,所述侧板为矩形结构,该侧板固定在内侧田埂的内边,所述侧板的下端低于内侧田埂的底部,该侧板的上端与内侧田埂的顶部齐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田埂、高杆植物种植区、外侧田埂和侧板,所述内侧田埂和外侧田埂之间的距离为5-8米,所述高杆植物种植区位于内侧田埂和外侧田埂之间,所述内侧田埂和外侧田埂均为梯形田埂,所述内侧田埂的上宽为1.0米、下宽为1.5米和高为0.35米,所述外侧田埂的上宽为0.5米、下宽为1.0米和高为0.35米,所述侧板为矩形结构,该侧板固定在内侧田埂的内边,所述侧板的下端低于内侧田埂的底部,该侧板的上端与内侧田埂的顶部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为水泥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下端深入泥土至犁底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水稻生态隔离带,其特征在于:有机水稻生产区、内侧田埂、高杆植物种植区、外侧田埂和常规农业区由内而外依次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立骆华涛闵捷张卫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稻研究所义乌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