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冲程发动机缸体加长型闭式扫气通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81429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2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用小型二冲程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二冲程发动机缸体加长型闭式扫气通路。缸体排气口下方设有混合气储气腔与曲轴箱连通,缸体扫气道被侧盖上的隔墙分割为独立的两条扫气道,两条扫气道分别通至混合气储气腔连通和曲轴箱,缸体法兰面上设计有凹槽通道连通混合气储气腔与另一条闭式扫气道。缸体法兰面与设计有通孔的薄板配合,以使混合气分别通过混合气储气腔、通道、闭式扫气道进入缸体,以冷却排气口侧,并增加闭式扫气道的长度。闭式扫气道长度的增加有利于纯空气与混合气的分层、改善纯空气先导扫除尾气稳定性,可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功率、高低速稳定性、降低尾气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用小型二冲程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分层扫气二冲程发动机缸体加长型闭式扫气通路
技术介绍
分层扫气二冲程发动机中有采用在扫气道内预先贮存一部分空气率先扫气,以减少混合气未经燃烧随废气直接排出的现象,从而有效降低尾气中的有害成分如HC和CO化合物。试验证明相同排量、相同流量、同一转速情况下,分层扫气发动机功率要远大于传统二冲程发动机,根据能量守恒,在此情况下混合气燃烧更完全,释放热量更多,发动机热负荷更大,尤其是排气口侧;已经验证闭式扫气道的长度增加有助于混合气与纯空气的分层,改善纯空气先导扫除尾气稳定性、降低混合气的损失、提高混合气扫气的稳定性、提高扫气速度、稳定扫气方向,可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功率、高低速稳定性、降低尾气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增加闭式扫气道长度,且结构简单、模具可实现、成本低、易加工,还具有冷却缸体排气口侧作用的二冲程发动机缸体闭式扫气通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缸体加长型闭式扫气通路,包括缸体、侧盖和薄板件,其特征在于:缸体排气口下方设有与曲轴箱连通的混合气储气腔;缸体与侧盖配合后形成的闭式扫气道被侧盖上的隔墙分隔为独立的两条,其中一条闭式扫气道与混合气储气腔通过通道连通,另一条闭式扫气道开口于缸体法兰面直通曲轴箱,缸体法兰面上还设有连通混合气储气腔与闭式扫气道的凹槽通道;缸体法兰面与设有开口的薄板件配合,以使混合气分别通过混合气储气腔、凹槽通道、闭式扫气道进入缸体。优选地,所述闭式扫气道分别设置在缸体的左右两侧。优选地,所述闭式扫气道通过至少一条通道与混合气储气腔连通。优选地,所述与曲轴箱连通的混合气储气腔至少一个。优选地,所述薄板件的开口与缸体法兰面上的闭式扫气道开口、混合气储气腔开口尺寸相匹配。有益效果是:该扫气通路通过配合使用开口薄板件,可实现曲轴箱的混合气通过排气口侧的混合气储气腔进入其中一条闭式扫气道,最终进入缸体燃烧室燃烧,以实现闭式扫气道长度的增加,并通过不断流动的较低温度的混合气冷却排气口侧。试验证明闭式扫气道长度的增加有利于纯空气与混合气的分层、改善纯空气先导扫除尾气稳定性、降低混合气的损失、提高混合气扫气的稳定性、提高扫气速度、稳定扫气方向,可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功率、高低速稳定性、降低尾气排放。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缸体法兰面上的扫气通路及混合气流向示意图;图2是一种开口位置的薄板示意图;图3是开口薄板件与缸体法兰面配合后混合气流向示意图;图4是缸体一侧扫气道与侧盖配合及混合气流向示意图;图5是A-A剖视图及混合气流向示意图;图6是B-B向剖视图及混合气流向示意图;图7是C-C向剖视图及混合气流向示意图;图8是缸体另一侧扫气道与侧盖配合及混合气流向示意图。附图中序号说明:1、缸体;2、缸体右扫气口;3、右闭式扫气道一;3-1、右扫气道一;3-2、右侧盖扫气道一;4、右闭式扫气道二;4-1、右扫气道二;4-2、右侧盖扫气道二;5、通道一;6、混合气储气腔一;7、混合气储气腔二;8、通道二;9、排气口;10、右侧盖;11、左侧盖;12、左闭式扫气道二;12-1、左扫气道二;12-2、左侧盖扫气道二; 13、缸体法兰面;14、凹槽通道一;15、凹槽通道二;16、薄板件;17、开口三;18、开口二;19、开口一;20、左闭式扫气道一;20-1、左扫气道一;20-2、左侧盖扫气道一;21、左侧盖隔墙;22、缸体左扫气口;23、右侧盖隔墙;24、隔墙。 a、b、c、d、混合气流向路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8所示,二冲程发动机缸体加长型闭式扫气通路,主要由缸体组合和薄板件16构成,即缸体组合包括缸体1(缸体右扫气口2、右扫气道一3-1、右扫气道二4-1、通道一5、混合气储气腔一6、混合气储气腔二7、通道二8、排气口9、左扫气道一20-1、左扫气道二12-1、缸体法兰面13、凹槽通道一14、凹槽通道二15、缸体左扫气口22、隔墙24)、右侧盖10(右侧盖隔墙23、右侧盖扫气道一3-2、右侧盖扫气道二4-2)、左侧盖11(左侧盖隔墙21、左侧盖扫气道一20-2、左侧盖扫气道二12-2)和薄板件16(开口三17、开口二18、开口一19)。如图4、图5、图7、图8所示,缸体组合主要由缸体1、右侧盖10、左侧盖11组成。其中,右侧盖10由右侧盖隔墙23分割成的右侧盖扫气道一3-2、右侧盖扫气道二4-2,分别与缸体1上的右扫气道一3-1、右扫气道二4-1分别组成右闭式扫气道一3、右闭式扫气道二4。如图8所示,左侧盖11由左侧盖隔墙21分割成的左侧盖扫气道一20-2、左侧盖扫气道二12-2,分别与缸体1上的左扫气道一20-1、左扫气道二12-1分别组成左闭式扫气道一20、左闭式扫气道二12。其中,左闭式扫气道一20、右闭式扫气道一3开口于缸体法兰面13,直接与曲轴箱连通,如图1、图3所示。如图6所示,缸体1排气口9下沿下方设计有混合气储气腔一6、混合气储气腔二7,此两储气腔可通过隔墙24分割,也可连通形成一个储气腔。其中混合气储气腔一6通过通道一5与右闭式扫气道二4连通,混合气储气腔二7通过通道二8与左闭式扫气道二12连通。如图1、图2、图3所示,在缸体法兰面13上左闭式扫气道一20、右闭式扫气道一3入口分别通过凹槽通道二15、凹槽通道一14连通到混合气储气腔二7、混合气储气腔一6的入口,当缸体法兰面13配合使用薄板件16时,薄板件16上的开口三17与左闭式扫气道一20入口配合,开口一19与右闭式扫气道一3入口配合,开口二18与混合气储气腔二7、混合气储气腔一6入口配合,混合气可通过凹槽通道二15、凹槽通道一14实现双向流动,以改善混合气扫气稳定性。具体工作过程:a混合气流向路径如下所示:曲轴箱内混合气→薄板件16上的开口一19→右闭式扫气道一3→缸体右扫气口2→缸体1内。b混合气流向路径如下所示:曲轴箱内混合气→薄板件16上的开口二18→混合气储气腔一6→通道一5→右闭式扫气道二4→缸体右扫气口2→缸体1内。c混合气流向路径如下所示:曲轴箱内混合气→薄板件16上的开口二18→混合气储气腔二7→通道二8→左闭式扫气道二12→缸体右扫气口2→缸体1内。d混合气流向路径如下所示:曲轴箱内混合气→薄板件16上的开口三17→左闭式扫气道一20→缸体左扫气口22→缸体1内。b、c混合气流向路径可有效增加所经过闭式扫气道的长度,混合气储气腔内不断流动的较低温度的混合气可冷却缸体排气口侧。有益效果是:该扫气通路通过配合使用开口薄板件,可实现曲轴箱的混合气通过排气口侧的混合气储气腔进入其中一条闭式扫气道,最终进入缸体燃烧室燃烧,以实现闭式扫气道长度的增加,并通过混合气储气腔内不断流动的较低温度的混合气冷却缸体排气口侧,降低发动机热负荷,提高发动机可靠性。试验证明闭式扫气道长度的增加有利于纯空气与混合气的分层、改善纯空气先导扫除尾气稳定性、降低混合气的损失、提高混合气扫气的稳定性、提高扫气速度、稳定扫气方向,可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功率、高低速稳定性、降低尾气排放。虽然上文对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但是,本专利技术不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二冲程发动机缸体加长型闭式扫气通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缸体加长型闭式扫气通路,包括缸体、侧盖和薄板件,其特征在于:缸体排气口下方设有与曲轴箱连通的混合气储气腔;缸体与侧盖配合后形成的闭式扫气道被侧盖上的隔墙分隔为独立的两条,其中一条闭式扫气道与混合气储气腔通过通道连通,另一条闭式扫气道开口于缸体法兰面直通曲轴箱,缸体法兰面上还设有连通混合气储气腔与闭式扫气道的凹槽通道;缸体法兰面与设有开口的薄板件配合,以使混合气分别通过混合气储气腔、凹槽通道、闭式扫气道进入缸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缸体加长型闭式扫气通路,包括缸体、侧盖和薄板件,其特征在于:缸体排气口下方设有与曲轴箱连通的混合气储气腔;缸体与侧盖配合后形成的闭式扫气道被侧盖上的隔墙分隔为独立的两条,其中一条闭式扫气道与混合气储气腔通过通道连通,另一条闭式扫气道开口于缸体法兰面直通曲轴箱,缸体法兰面上还设有连通混合气储气腔与闭式扫气道的凹槽通道;缸体法兰面与设有开口的薄板件配合,以使混合气分别通过混合气储气腔、凹槽通道、闭式扫气道进入缸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冲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茂磊唐立春韩善鹏邢书彬王立勇崔景国邵逸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盛农业药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