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线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7332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1 0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线生产工艺,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为三层复合结构,包括底层、中间夹层及表层,所述底层和所述表层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添加石墨制成厚度为0.05mm的薄膜,所述中间夹层采用石墨颗粒和四氟乳液混合后的浓缩物,生产出的聚四氟乙烯呈扁条状,具体通过拌料、压延、高温拉伸及热定型、涂覆、分切及叠线等工艺方式来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了原有聚四氟乙烯的结构形式,将聚四氟乙烯改为三层复合结构,在原有石墨填充聚四氟乙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耐磨耗性、热导率,降低了摩擦系数;同时中间石墨夹层的存在有效降低了材料的电阻,实测电阻率余额在300至600Ω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线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聚四氟乙烯(Teflon或PTFE),俗称“塑料王”,中文商品名“铁氟龙”、“特氟龙”、“特富隆”、“泰氟龙”等,它是由四氟乙烯经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密封性、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和良好的抗老化耐力,能在+250℃至-180℃的温度下长期工作,除熔融金属钠和液氟外,能耐其它一切化学药品,在王水中煮沸也不起变化,聚四氟乙烯的导热系数小,线膨胀系数较大,该性能对其成型工艺及应用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四氟乙烯线生产工艺,通过该工艺生产出的聚四氟乙烯线,不但导热系数较高,线膨胀系数较小,而且对聚四氟乙烯线的成型及应用起到很好的作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线生产工艺,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为三层复合结构,包括底层、中间夹层及表层,所述底层和所述表层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添加石墨制成厚度为0.03~0.08mm的薄膜,所述中间夹层采用石墨颗粒和四氟乳液混合后的浓缩物,生产出的聚四氟乙烯呈扁条状,之后经过分切及叠线得到成品,具体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1)拌料:按照聚四氟乙烯颗粒500~1500份、石墨粉125~375份及煤油250~750份的使用量在搅拌器中充分混合,保温静止12小时; 2)挤压: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通过挤压设备制成四氟软棒,浸渍入温水存放; 3)压延:将步骤2)中得到的四氟软棒通过压辊压成四氟带; 4)高温拉伸及热定型:将步骤3)中的四氟带通过除油、拉伸、热定型工艺固定成型,制成四氟薄膜,并通过卷轴收纳; 5)涂覆:配制并浓缩四氟乳液石墨颗粒混合物,将步骤4)中得到的四氟薄膜铺装,通过喂料器将四氟乳液石墨颗粒混合浓缩物均匀滩涂在四氟薄膜上,同时另外一层四氟薄膜附在四氟乳液石墨颗粒混合浓缩物涂渍层上,制成三层复合结构; 6)分切:将三层复合结构分切成窄条状; 7)叠线:分切后的三层扁条通过V型滚轮折叠成线,制成最终成品。优选的是,所述聚四氟乙烯颗粒、石墨粉及煤油最优使用量分别是:1000份、250份、500份。所述底层和所述表层均最优采用聚四氟乙烯添加石墨制成厚度为0.05mm的薄膜。本专利技术中加入的填充剂石墨可适当降低线膨胀系数,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填充石墨后的聚四氟乙烯其抗压强度、压缩弹性模量、抗弯强度、硬度、摩擦系数和耐磨耗性、热导率均比纯四氟乙烯高,同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则有所下降,线膨胀系数也减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改变了原有聚四氟乙烯的结构形式,将聚四氟乙烯改为三层复合结构,其中夹层采用的是中间石墨颗粒同四氟乳液混合浓缩物,有效提高了三层复合石墨改性聚四氟乙烯线中石墨的含量,在原有石墨填充聚四氟乙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耐磨耗性、热导率,降低了摩擦系数;同时中间石墨夹层的存在有效降低了材料的电阻,实测电阻率余额在300至600Ω之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聚四氟乙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拌料工艺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挤压工艺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压延工艺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高温拉伸及热定型工艺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涂覆工艺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叠线工艺示意图。附图2、图3、图4、图5、图6、图7中,1.搅拌器,2.挤压设备,3.压辊,4.卷轴,5.四氟薄膜,6.V型滚轮。具体实施方式参看附图1~图6,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线生产工艺,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为三层复合结构,包括底层7、中间夹层8及表层9,所述底层7和所述表层9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添加石墨制成一定厚度的薄膜,所述中间夹层8采用石墨颗粒和四氟乳液混合后的浓缩物,生产出的聚四氟乙烯呈扁条状,之后经过分切及叠线得到成品。实施例:1)拌料:按照聚四氟乙烯颗粒1000份、石墨粉250份及煤油500份的使用量在搅拌器1中充分混合,保温静止12小时;2)挤压: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通过挤压设备2成直径为2.5mm四氟软棒,浸渍入温水存放;3)压延:将步骤2)中得到的四氟软棒通过压辊3压成厚度为2mm、宽度为10mm的四氟带;4)高温拉伸及热定型:将步骤3)中的四氟带通过除油、拉伸、热定型工艺固定成型,制成宽度为15mm、厚度为0.045mm的四氟薄膜,并通过卷轴4收纳;5)涂覆:配制并浓缩四氟乳液石墨颗粒混合物,将步骤4)中得到的四氟薄膜铺装,通过喂料器将四氟乳液石墨颗粒混合浓缩物按厚度为0.06mm均匀滩涂在四氟薄膜5上,同时另外一层四氟薄膜5附在四氟乳液石墨颗粒混合浓缩物涂渍层上,制成厚度为0.15mm、宽度为15mm的扁条状三层复合结构;6)分切:将三层复合结构分切成宽度为3mm的窄条状;7)叠线:分切后的三层扁条通过V型滚轮6折叠成宽度3mm,厚度0.5mm的改性聚四氟乙烯线。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了原有聚四氟乙烯的结构形式,将聚四氟乙烯改为三层复合结构,其中夹层采用的是中间石墨颗粒同四氟乳液混合浓缩物,有效提高了三层复合石墨改性聚四氟乙烯线中石墨的含量,在原有石墨填充聚四氟乙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耐磨耗性、热导率,降低了摩擦系数;同时中间石墨夹层的存在有效降低了材料的电阻,实测电阻率余额在300至600Ω之间。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为三层复合结构,包括底层、中间夹层及表层,所述底层和所述表层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添加石墨制成厚度为0.03~0.08mm的薄膜,所述中间夹层采用石墨颗粒和四氟乳液混合后的浓缩物,生产出的聚四氟乙烯呈扁条状,之后经过分切及叠线得到成品,具体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1)拌料:按照聚四氟乙烯颗粒500~1500份、石墨粉125~375份及煤油250~750份的使用量在搅拌器中充分混合,保温静止12小时;2)挤压: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通过挤压设备制成四氟软棒,浸渍入温水存放;3)压延:将步骤2)中得到的四氟软棒通过压辊压成四氟带;4)高温拉伸及热定型:将步骤3)中的四氟带通过除油、拉伸、热定型工艺固定成型,制成四氟薄膜,并通过卷轴收纳;5)涂覆:配制并浓缩四氟乳液石墨颗粒混合物,将步骤4)中得到的四氟薄膜铺装,通过喂料器将四氟乳液石墨颗粒混合浓缩物均匀滩涂在四氟薄膜上,同时另外一层四氟薄膜附在四氟乳液石墨颗粒混合浓缩物涂渍层上,制成三层复合结构;6)分切:将三层复合结构分切成窄条状;7)叠线:分切后的三层扁条通过V型滚轮折叠成线,制成最终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为三层复合结构,包括底层、中间夹层及表层,所述底层和所述表层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添加石墨制成厚度为0.03~0.08mm的薄膜,所述中间夹层采用石墨颗粒和四氟乳液混合后的浓缩物,生产出的聚四氟乙烯呈扁条状,之后经过分切及叠线得到成品,具体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1)拌料:按照聚四氟乙烯颗粒500~1500份、石墨粉125~375份及煤油250~750份的使用量在搅拌器中充分混合,保温静止12小时;2)挤压: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通过挤压设备制成四氟软棒,浸渍入温水存放;3)压延:将步骤2)中得到的四氟软棒通过压辊压成四氟带;4)高温拉伸及热定型:将步骤3)中的四氟带通过除油、拉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竞克李丙乾闻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西峡县金方圆密封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