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7045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0 0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及其应用,所述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为棘孢木霉PZ6,所述棘孢木霉PZ6已于2016年1月18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043,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棘孢木霉PZ6,由于该菌株本身分离自植物根际土壤,是土壤习居菌,根际定殖能力强,防治效果良好,尤其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拮抗能力强;而且培养条件简单,容易保存,易于工业化生产,有着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香蕉,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大型草本植物,又指其果实。热带地区广泛栽培食用。原产亚洲东南部,中国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均有栽培。香蕉味香、富于营养。香蕉枯萎病,又名巴拿马病和黄叶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简称Foc)引起的一种维管束坏死的一种毁灭性香蕉真菌病害和典型的土传病害。该病传播途径广,致病力强,蔓延速度快,感染率高,防治难,植株受感染后死亡率高。香蕉枯萎病一旦发生就极具毁灭性,对香蕉产业的危害十分严重。此病1874年在澳大利亚被发现,上世纪中叶在巴拿马及南美洲的几个国家大面积爆发,约有43hm2的香蕉园遭毁,使风靡全球的国际贸易香蕉品种大蜜舍(GroNichel)退出历史舞台,并通过香蕉出口传播到全世界。到上世纪50年代,除了南太平洋、地中海、马来西亚的一些岛屿外,世界其他地方均有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上世纪70年代香蕉枯萎病在中国台湾流行,使中国台湾香蕉面积从5万hm2锐减至5000hm2。我国大陆自1996年发生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以来,该病在广东、海南等蕉区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扩大感染面积,病害以几何级数在我国主要的香蕉产区扩展。广东省香蕉枯萎病从1996年在番禺地区发生,最初面积20亩,很快在珠江三角洲香蕉产区连片发生,到2006年,其种植面积减少了近2万公顷,其中1万多公顷的蕉园不能再种植香蕉。随着香蕉产业向新区转移,香蕉枯萎病在新兴的蕉区不断扩展蔓延。2002年,菲律宾的香蕉出口基地的高山蕉园发现枯萎病4号小种,除了隔离、丢荒外,至今仍没有其他较好的防治办法。迄今为止,国内外仍未找到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有效方法,国外一经发现就宣布病区为疫区。香蕉枯萎病的防治仍是尚未解决的世界难题,除公认的选育抗病品种外,而且由于化学农药的公害问题日趋严重,生物防治成为防治该病害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及其应用,对香蕉枯萎病菌抑制作用强,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所述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为棘孢木霉PZ6,其拉丁文为Trichoderma asperellum PZ6,所述棘孢木霉PZ6已于2016年1月18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043,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该棘孢木霉PZ6的分类命名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所述棘孢木霉PZ6的形态特征是:菌落形成同心环,在同心环上产生稠密的分生孢子,接近中央的分生孢子暗绿色,边缘的分生孢子才刚刚形成,气生菌丝缺。分生孢子梗形成垫状至半球形丛束,散布在整个菌落或聚集成2~3个同心圆环,暗绿色。菌落背面不变色。分生孢子梗细长、弯曲,次级分枝对生。瓶梗安瓶形,3个或更多个一组轮生。分生孢子球形、近球形。所述棘孢木霉PZ6的培养特征是:在PDA上白色匍匐菌丝生长迅速,气生菌丝不发达,2-3d后即长出绿色的分生孢子,孢子呈同心环排列,接近中央的分生孢子暗绿色,边缘的分生孢子才刚刚形成,偏淡绿色。其生理生化特征是:能利用的N源有硝酸盐、硫酸盐、尿素等,能利用果糖、乳糖、麦芽糖、葡萄糖、蔗糖,具有促进孢子萌发的作用,无糖条件下不产孢。所述棘孢木霉PZ6的rDNA-ITS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木霉菌(Trichoderma spp)作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非植物病原菌,因为其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对植物病原真菌的良好的拮抗活性、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及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已成为最有开发潜力的生防微生物之一。木霉菌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生防菌之一。国内外关于利用木霉菌防治植物病害,特别是根腐病、枯萎病、菌核病和纹枯病等土传病害的报道很多,且均取得了良好的防效。本专利技术的棘孢木霉PZ6,由于该菌株本身分离自植物根际土壤,是土壤习居菌,根际定殖能力强,防治效果良好,尤其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拮抗能力强。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的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的应用,应用在防治香蕉枯萎病中。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制剂,其包括如上所述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的固体菌剂,即包括棘孢木霉PZ6。进一步的,所述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制剂为将所述棘孢木霉PZ6经菌种活化、固体发酵工序制备获得的固体菌剂。进一步的,所述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制剂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步骤S1:将所述棘孢木霉PZ6活化,得到菌种;步骤S2:将固体培养基质发酵,得到发酵饼;步骤S3:将所述发酵饼干燥粉碎,与吸附载体混合,干燥,制成固体菌剂。采用此技术方案,所述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制剂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发酵培养基无需贵重原料,成本低,容易推广。进一步的,步骤S1还包括菌种培养。进一步的,所述吸附载体为椰糠、米糠、花生麸、麦麸、玉米粉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固体培养基质包括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麦麸90%,玉米粉8~9%,1~2%米糠。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培养基,实际上本专利技术对培养条件及固体培养基的选择其实并没用特别严格的限制,只要该条件和固体培养基适合菌株的生长即可。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如上所述的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制剂在防治香蕉枯萎病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制剂在防治香蕉枯萎病时,可以将固体菌剂与普通有机肥按1:100的比例混合拌匀后作为底肥施用,每个定植穴施用5公斤,在香蕉种植前施用;在香蕉种植后的生长期,可将固体菌剂与普通有机肥按1:100混匀后,每月每株埋施2.5公斤。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本专利技术的棘孢木霉PZ6,由于该菌株本身分离自植物根际土壤,是土壤习居菌,根际定殖能力强,防治效果良好,尤其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拮抗能力强。第二,本专利技术以棘孢木霉PZ6作为拮抗菌株,对香蕉枯萎病菌抑制作用强,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制剂对香蕉根系受枯萎病菌侵染具有保护作用。第三,本专利技术的棘孢木霉PZ6培养条件简单,容易保存,易于工业化生产,有着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第四,本专利技术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发酵培养基无需贵重原料,成本低,容易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筛选得到的棘孢木霉菌的菌落形态图。图2是实施例1中筛选得到的棘孢木霉菌的孢子形态图。图3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棘孢木霉PZ6菌株对香蕉枯萎病FOC4的拮抗作用效果图,其中,A为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中加入棘孢木霉菌PZ6菌株的抑菌效果图,B为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空白样图。图4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棘孢木霉菌PZ6菌株抑制的指示菌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菌丝图,图中,A为菌丝断裂、消融图,B为缢缩,C是缠绕(×1.50k)。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的生棘孢木霉PZ6是从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大成镇香蕉园土壤中筛选分离到的一株木霉菌,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为棘孢木霉PZ6,所述棘孢木霉PZ6已于2016年1月18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043,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为棘孢木霉PZ6,所述棘孢木霉PZ6已于2016年1月18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043,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棘孢木霉PZ6的rDNA-ITS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在防治香蕉枯萎病中。4.一种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拮抗香蕉枯萎病的棘孢木霉菌的固体菌剂。5.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为将所述棘孢木霉PZ6经菌种活化、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柳燕李朝生韦绍龙黄素梅周维田丹丹孙嘉曼龙盛风韦弟张进忠杨柳韦莉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