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设计汽车空调技术领域,为解决汽车空调的温度混合均匀性以及出风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所述空调箱流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冷风通道、热风通道和混合室,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混合风门和均流结构,所述均流结构包括具有直流通道与缓流通道的均流板,所述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冷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或者,所述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热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缓流通道与所述混合室相连通;所述混合风门包括枢接于所述壳体上的风门轴,以及安装于所述风门轴上的分流门板和导流门板。所述空调箱流道应用于汽车空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箱流道及汽车空调。
技术介绍
汽车空调箱内设置有蒸发器、暖风机以及空调箱流道,空调箱流道内设置有混合风门,空气经由蒸发器后变为冷空气,冷空气进入汽车空调箱流道后被混合风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冷空气经由冷空气流道进入混合区,另一部分冷空气流向暖风机,被暖风机加热为热空气,热空气经由热空气流道进入混合区,混合区内的热空气和冷空气混合,混合后的空气经由出风口流出。冷空气和热空气混合用以控制汽车空调出风口的温度,以调节车内温度,从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但是,当冷空气和热空气分别进入混合区后,会因两股气流的温度不同,方向不同等,在混合区产生涡流等不利流域,从而影响出风均匀性以及温度混合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箱流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空调的温度混合均匀性以及出风均匀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箱流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冷风通道、热风通道和混合室,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混合风门和均流结构,所述均流结构位于所述混合室的进风口处,所述混合风门枢接于所述均流结构的进风口处;所述均流结构包括具有直流通道与缓流通道的均流板,所述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冷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或者,所述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热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缓流通道与所述混合室相连通;所述混合风门包括枢接于所述壳体上的风门轴,以及安装于所述风门轴上的分流门板和导流门板,所述分流门板位于所述冷风通道的出风口,以调节从所述冷风通道进入所述缓流通道的冷风量;所述导流门板位于所述热风通道的出风口,以调节从所述热风通道进入所述缓流通道的热风量。优选地,所述风门轴与所述分流门板中与所述风门轴相对的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风门轴与所述导流门板中与所述风门轴相对的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分流门板和所述导流门板之间设置有导流辅板,所述导流辅板、所述分流门板和所述导流门板之间围成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分流门板上和所述导流门板上。优选地,所述导流辅板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导流辅板向背离所述风门轴的方向凸出。优选地,所述直流通道包括第一直流通道和/或第二直流通道;所述第一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冷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热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优选地,所述导均流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直流通道,所述第一直流通道和所述第二直流通道不相邻。优选地,所述均流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缓流通道,相邻的所述缓流通道之间设置有所述直流通道。优选地,所述均流板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端轴,所述均流板通过所述固定端轴与所述壳体相连。优选地,所述分流门板的边缘和所述导流门板的边缘均包覆有柔性密封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箱流道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箱流道内设置有均流板,均流板具有缓流通道,部分冷风经由混合风门导入到缓流通道中,部分热风经由混合风门导流到缓流通道中,因此,进入缓流通道中的冷风和热风混合,混合后的混合气体进入混合室,在混合室中与通过直流通道进入的冷风或者热风进行二次混合。二次混合后的混合气体更为均匀,在混合过程中温度变化小,且涡流程度小。现有技术的空调箱流道中,冷风和热风在混合室进行一次混合后就直接从混合室的出风口进入车厢内部,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箱流道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箱流道,在流道内部,不同温度的气体进行二次混合,二次混合后的气体从混合室的出风口流动到车厢内部,从而提高了汽车空调的温度混合均匀性以及出风均匀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空调的温度混合均匀性以及出风均匀性较差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空调,所述汽车空调内安装有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箱流道。所述汽车空调与上述空调箱流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中均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中混合风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中混合风门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1-蒸发器; 12-暖风机; 21-分流门板;22-导流门板; 23-风门轴; 24-导流辅板;25-导流槽; 31-均流板; 32-直流通道;33-缓流通道; 34-固定端轴; 4-混合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中均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中混合风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中混合风门的俯视图;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箱流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冷风通道、热风通道和混合室4,壳体内安装有混合风门和均流结构,均流结构位于混合室4的进风口处,混合风门枢接于均流结构的进风口处;均流结构包括具有直流通道32与缓流通道33的均流板31,直流通道32分别与冷风通道和混合室4连通,或者,直流通道32分别与热风通道和混合室4连通;缓流通道33与混合室4相连通;混合风门包括枢接于壳体上的风门轴23,以及安装于风门轴23上的分流门板21和导流门板22,分流门板21位于冷风通道的出风口,以调节从冷风通道进入缓流通道33的冷风量;导流门板22位于热风通道的出风口,以调节从热风通道进入缓流通道33的热风量。具体实施时,冷风通道的入口处安装有蒸发器11,空气经由蒸发器11后温度下降,进入冷风通道的气体温度较低,热风通道的入口处安装有暖风机12,使得经过暖风机12进入热风通道的气体的温度较高。分流门板21将经由蒸发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箱流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冷风通道、热风通道和混合室,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混合风门和均流结构,所述均流结构位于所述混合室的进风口处,所述混合风门枢接于所述均流结构的进风口处;所述均流结构包括具有直流通道与缓流通道的均流板,所述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冷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或者,所述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热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缓流通道与所述混合室相连通;所述混合风门包括枢接于所述壳体上的风门轴,以及安装于所述风门轴上的分流门板和导流门板,所述分流门板位于所述冷风通道的出风口,以调节从所述冷风通道进入所述缓流通道的冷风量;所述导流门板位于所述热风通道的出风口,以调节从所述热风通道进入所述缓流通道的热风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箱流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冷风通道、热风通道和混合室,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混合风门和均流结构,所述均流结构位于所述混合室的进风口处,所述混合风门枢接于所述均流结构的进风口处;所述均流结构包括具有直流通道与缓流通道的均流板,所述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冷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或者,所述直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热风通道和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缓流通道与所述混合室相连通;所述混合风门包括枢接于所述壳体上的风门轴,以及安装于所述风门轴上的分流门板和导流门板,所述分流门板位于所述冷风通道的出风口,以调节从所述冷风通道进入所述缓流通道的冷风量;所述导流门板位于所述热风通道的出风口,以调节从所述热风通道进入所述缓流通道的热风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轴与所述分流门板中与所述风门轴相对的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风门轴与所述导流门板中与所述风门轴相对的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箱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门板和所述导流门板之间设置有导流辅板,所述导流辅板、所述分流门板和所述导流门板之间围成导流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昊,赵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