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加热装置及其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66366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9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原位加热装置及其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原位加热装置,包括侧壁上设置有流入孔的热流进入管(11)、侧壁上设置有流出孔的热流输出管(12)和连通所述流入孔和所述流出孔的环形加热支路(13),所述环形加热支路(13)设置在待修复的土壤(5)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原位加热装置加热面积小,土壤修复成本高、修复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原位加热装置及其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
,具体涉及一种原位加热装置及其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根据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16.1%,在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同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更加堪忧。因此,污染土壤极需及时得到修复。中国专利文献CN105290097A公开了一种原位土壤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原位加热土壤去污装置,该装置包括对进入其内的空气和/或燃气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分布在土壤污染区域内的若干分散热井,以及将所述加热结构与所述分散热井连通,将加热后的空气和/或燃气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分散热井的连通管。该装置设于土壤污染区域内的分散热井为直线型,与土壤接触面积小,因而加热面积小,进而修复效率低,修复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原位加热装置加热面积小,土壤修复成本高、修复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原位加热装置及其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位加热装置及其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述原位加热装置包括侧壁上设置有流入孔的热流进入管、侧壁上设置有流出孔的热流输出管和连通所述流入孔和所述流出孔的环形加热支路,所述环形加热支路设置在待修复的土壤中。所述环形加热支路为U型。沿所述热流进入管和所述热流输出管轴向设有多层所述环形加热支路。各层所述环形加热支路沿垂直于地面方向的投影重合本专利技术所述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包括原位加热装置和抽提待修复的土壤中因加热所产生的蒸发气体的抽提管道,所述抽提管道侧壁上设置的多个与所述待修复的土壤相通的通孔,所述原位加热装置为上述的原位加热装置。所述抽提管道设置在所述环形加热支路所包围的区域内。所述抽提管道包括基本与地面垂直的从外部延伸至待修复的土壤内的抽提管道一部和与所述抽提管道一部连通且与所述蒸汽注射通道一部成一定角度的抽提管道二部。所述抽提管道一部与所述抽提管道二部所成的角度为90度。所述抽提管道包括基本与地面垂直的从外部延伸至待修复的土壤内的抽提管道一部和其轴线与所述抽提管道一部的轴线垂直的环形抽提管道二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在本专利技术所述原位加热装置和所述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中,原位加热装置包括侧壁上设置有流入孔的热流进入管、侧壁上设置有流出孔的热流输出管和连通所述流入孔和所述流出孔的环形加热支路,所述环形加热支路设置在待修复的土壤中,通过环形加热支路增加与待修复的土壤的接触面积,增加加热面积,通过热流进入管和热流输出管配合不断向所述环形加热支路供热,保证对土壤的加热温度,土壤修复成本低且修复效率高。2.在本专利技术所述原位加热装置和所述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中,沿所述热流进入管和所述热流输出管轴向设有多层所述环形加热支路,进一步增加其与待修复的土壤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加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对土壤的修复效率。3.在本专利技术所述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中,所述抽提管道设置在所述环形加热支路所包围的区域内,环形加热支路包围的区域内温度更高,所述抽提管道的抽提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对土壤的修复效率。4.在本专利技术所述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中,所述抽提管道包括基本与地面垂直的从外部延伸至待修复的土壤内的抽提管道一部和与所述抽提管道一部连通且与所述蒸汽注射通道一部成一定角度的抽提管道二部,进一步增加所述抽提管道与已加热的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抽提的效率,进而提高对土壤的修复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所述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原位加热装置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抽提装置和原位加热装置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有抽提管道二部的所述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原位加热装置;11-热流进入管;12-热流输出管;13-环形加热支路;2-抽提管道;21-抽提管道一部;22-抽提管道二部;4-地面,5-待修复的土壤,6-热量发生装置,7-抽提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所述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包括原位加热装置1和抽提待修复的土壤5中因加热所产生的蒸发气体的抽提管道2,所述原位加热装置1为包括侧壁上设置有流入孔的热流进入管11、侧壁上设置有流出孔的热流输出管12和连通所述流入孔和所述流出孔的环形加热支路13,所述环形加热支路13设置在待修复的土壤5中。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环形加热支路13为U型,制作简单且在现场铺设时也方便铺设。所述抽提管道2设置在所述环形加热支路13所包围的区域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抽提管道2为现有技术中所用的直管。使用时,热量发生装置6产生热量将导热液加热到预定温度向所述原位加热装置1输送热量,导热液通过热流进入管11流入环形加热支路13,环形加热支路13与待修复的土壤5进行热交换,将所述待修复的土壤5加热到预定的温度,热交换后的导热液通过热流输出管12流出并返回热量发生装置6重新加热,形成循环。待修复的土壤5中,通过抽提装置7对所述抽提管道2内的气体进行抽提,所述抽提管道2内形成负压,待修复土壤内经加热挥发出的污染气体通过所述抽提管道2侧壁上设置的多个与所述土壤相通的通孔进入所述抽提管道2,抽提装置7继续抽提,实现对所述抽提管道2内的气体进行持续不断地抽提。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抽提管道2替换为包括基本与地面4垂直的从外部延伸至待修复的土壤5内的抽提管道一部21和与所述抽提管道一部21连通且与所述蒸汽注射通道一部成一定角度的抽提管道二部22。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提管道一部21与所述抽提管道二部22所成的角度为90度,结构简单,现场铺设简单。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原位加热装置1中的所述环形加热支路13为多层,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三层,各层所述环形加热支路13沿垂直于地面4方向的投影重合,即各层所述环形加热支路13包围的区域为一个柱状区域,所述柱状区域的轴线垂直于地面4,进一步增加其与待修复的土壤5的接触面积且铺设方便,进而增加加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对土壤的修复效率。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上设置有流入孔的热流进入管(11)、侧壁上设置有流出孔的热流输出管(12)和连通所述流入孔和所述流出孔的环形加热支路(13),所述环形加热支路(13)设置在待修复的土壤(5)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上设置有流入孔的热流进入管(11)、侧壁上设置有流出孔的热流输出管(12)和连通所述流入孔和所述流出孔的环形加热支路(13),所述环形加热支路(13)设置在待修复的土壤(5)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热支路(13)为U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热流进入管(11)和所述热流输出管(12)轴向设有多层所述环形加热支路(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层所述环形加热支路(13)沿垂直于地面(4)方向的投影重合。5.一种原位加热土壤修复系统,包括原位加热装置(1)和抽提待修复的土壤(5)中因加热所产生的蒸发气体的抽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鹏孙尧闫利刚刘阳张岳崔双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