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清俊专利>正文

撞球杆的积层覆合材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6394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撞球杆之积层覆合材构造,为在一心材外卷覆有复数层木片之构造体,主要由多数木片黏结在一起,且经压结处理成为木块,再于该木块顶面挖设一槽形孔,及在该槽形孔内涂饰结合剂并装入一心材,且于该木块顶面盖置另一相对木块,该心材与木块经压合在一起,最后再经车床加工成为撞球杆。藉由上述构件组成,即可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撞球杆保持直度,且可使表面保有木纹而具较佳质感。(*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一种撞球杆有关,尤指一种不易受气候影响而弯曲变形的撞球杆之积层覆合材构造。撞球乃风行世界各国的运动之一,而球员能否将每颗球顺利打入袋中,撞球杆是否笔直往往为重要关键,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就撞球杆10而言,通常是由前段杆11与后段杆12螺结而成,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该前段杆11一般是由木块经木工车床加工而成,且其整支杆体线径差距相当大,然,一般皆知木材具吸水性,所以该前段杆11常因整支线径差距较大而易因气候不同导致弯曲变形,其弯曲变形之主要原因为前段杆11之小径端111与大径端112吸入相同之水分,因小径端111之径度较小,故水分子可能已渗入至中心位置,大径端112因径度较大,故水分子可能已渗入至表面而已,如此即极易导致前段杆11产生弯曲变形,至于后段杆12则因整支径度较大故较不易变形,是以,该撞球杆10极易受气候影响其直度,例如于亚热带地区产制之撞球杆10在销售到不同气候地区带例如美国时,该前段杆11即可能因产地、销售地之气候因素产生弯曲变形,进而阻碍其销路,又,因须藉由木块经木工车床加工成前段杆11,故具有须使用完整之木块尚能制得之材料限制,及当使用原始木材时,除材料取得较困难外,因木材之年轮纹路不均,故尚有撞球杆10之整支纹路较不均匀,而导致破坏撞球杆10之整体质感、美感的缺失;此外,尚有业者使用碳纤维制成撞球杆(图未示),系欲保持撞球杆前段之直度者,惟,该种碳纤维撞球杆因缺乏木头之自然纹路,而较缺乏质感、美感,并具有市场接受度不佳之缺失。本技术之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不易弯曲变形及可展现木纹纹路,以提高质感的撞球杆之积层覆合材构造。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为在一心材外卷覆多层木片之构造体,多数木片黏结压合在一起成为木块,且该木块顶面设可供心材装置之槽形孔,及在该木块顶面再盖置另一相对木块,该心材与木块压合成一体,经木工车床加工即可成为撞球杆积层覆合材构造体。上述槽形孔可为半圆形孔、平形孔、十字形孔、梅花形孔、H形孔或其它形状的孔。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因本技术之撞球杆为在一心材外卷覆多层木片之构造体,意即系由木片一片片积层黏结压合而成之覆合材构造体,且每一木片之间皆有结合剂,所以就算有水分子浸入,该水分子亦相当不易穿通过结合剂,更不易渗入至心材,所以本技术具有撞球杆可保持笔直度不易弯曲变形,亦不会受气候影响其直度之功效及优点。2、因本技术在木片叠置完成后,系对其施以压合处理而成为木块,由于在压合过程中,可使木材单位面积之密度较均匀,所以可呈现出一致之木纹,俾具有可提高本技术之美感与质感的功效及优点。3、因本技术系藉由木片制成,所以不须完整之木块体,仅须使用木头之“余块”,例如制做高级家具所剩之木块,即可制得木片,进而可制成本技术之撞球杆,故具有不受材料限制及可节省制造成本之功效及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图1系习用撞球杆之立体示意图;图2系习用撞球杆之前段杆之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木片立体示意图;图4系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多数木片黏结成木块之立体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中于木块顶面设置半圆形孔之立体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之木块与心材之组结示意图;图7系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之成品外观示意图;图8系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之局部剖视示意图。请先参阅图8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主要包含有多数木片30及一心材60等构件;该等木片30系卷覆在心材60外,其中该木片30,请参阅图3所示,系经切制而得之适当厚度、长度木片体,且由木头之余块即可切制而得,例如做高级家具之杉木、桧木、枫木、白杨木或其他树种所剩的木头余块,即可用采切制成本技术之木片30。该心材60,请复参阅图8所示,系一具适当径度、长度(较木片30长度略短)之杆体,其材质可为金属、塑胶或玻璃纤维……等等。其组成,请先参阅图3、4所示,系在木片30之一侧面31涂覆结合剂40,之后将该等木片30一一积叠至预定高度(约为撞球杆之一半径度)后,再对该等木片30施以压结处理使结合成为木块50,在压合过程中,亦可使木片30之单位面积密度较均匀,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在制成木块50之后,系在该木块50顶面51设置一半圆形孔52,在本实施例中系以半圆形孔为例说明,当然亦可为其他不同造型之槽形孔,之后,请参阅图6所示,在该半圆形孔52内涂覆结合剂41,并将心材60置入该半圆形孔52内,再于该木块50顶面51盖置另一相对木块50,且该等构件施以压合处理后,该心材60即可与木块50结合成一体,之后,请参阅图7所示,再将上述木块50与心材60之结合体藉由木工车床加工之后,即可获得本技术之撞球杆70。权利要求1.一种撞球杆之积层覆合材构造,其特征在于它为在一心材外卷覆一层以上木片之撞球杆构造体,木片黏结并压结成木块,且该木块顶面设有一可供心材装置之槽形孔,又该木块顶面盖置另一相对木块并压结成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撞球杆之积层覆合材构造,其特征在于槽形孔为半圆形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撞球杆之积层覆合材构造,其特征在于槽形孔为平形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撞球杆之积层覆合材构造,其特征在于槽形孔为十字形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撞球杆之积层覆合材构造,其特征在于槽形孔为梅花形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撞球杆之积层覆合材构造,其特征在于槽形孔为H形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撞球杆之积层覆合材构造,为在一心材外卷覆有复数层木片之构造体,主要由多数木片黏结在一起,且经压结处理成为木块,再于该木块顶面挖设一槽形孔,及在该槽形孔内涂饰结合剂并装入一心材,且于该木块顶面盖置另一相对木块,该心材与木块经压合在一起,最后再经车床加工成为撞球杆。藉由上述构件组成,即可使本技术之撞球杆保持直度,且可使表面保有木纹而具较佳质感。文档编号A63D15/00GK2332446SQ9821518公开日1999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8日专利技术者蔡清俊 申请人:蔡清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撞球杆之积层覆合材构造,其特征在于:它为在一心材外卷覆一层以上木片之撞球杆构造体,木片黏结并压结成木块,且该木块顶面设有一可供心材装置之槽形孔,又该木块顶面盖置另一相对木块并压结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清俊
申请(专利权)人:蔡清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