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虎成专利>正文

一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施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6289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7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施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拔节期喷施: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3~8克、20wt%捷安肽素5~12克、硝酸钙50~70克、25wt%三唑酮10~15克、98wt%助壮素4~8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2)抽穗期喷施: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3~8克、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10~15克、20wt%捷安肽素15~20克、98wt%增产灵3~7克、21wt%硼酸5~8克、25wt%赤霉素3~10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3)灌浆期喷施: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20~30克、萘乙酸3~7克、磷酸二氢钾50~70克、尿素20~40克、三羊氨基酸10~15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小麦施药方法中存在的毒性药物用量大,小麦食用安全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的
,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施药方法。
技术介绍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非常普遍,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平原麦区逐年加重,对产量影响极大。据有关数据统计,小麦纹枯病发生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区减产50%左右,个别地区甚至绝收。而更为严重的是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等多种症状。①病苗死苗:主要发生在小麦3~4叶期,在第个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而造成死苗;②花秆烂茎:返青拔节后,下部叶鞘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连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田间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以及由菌丝纠缠形成的黄褐色的菌核;③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④枯孕穗: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由此可见,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发病普遍,产生影响巨大的病害,有必要进行防治。传统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方法是在小麦出苗后,采取三唑酮配井冈霉素进行喷施,或在灌浆期喷施普通的磷酸二氢钾,这样虽然对小麦的生长是有利的,但也有以下主要问题及不足之处:1)防治针对性差,由于小麦各个生育期所发生的病害是不一样的,只用这两种药剂喷施,导致防治没有连续性,只能对小麦的部分病害有防治效果,达不到综合防治的目的,如在孕穗或抽穗期遇上高温高湿,纹枯病照样发生;又如在扬花期长时遇雨,小麦赤霉病就易发生;2)在防治过程中喷施普通的磷酸二氢钾对抗干热风和增产都不明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CN102612935A公开了小麦的施药方法,披露了“①拔节期喷施: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3~8克、20wt%井冈霉素20~30克、硝酸钙80~120克、25wt%三唑酮25~35克、98wt%助壮素4~8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物;②抽穗期喷施: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3~8克、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20~40克、20wt%井冈霉素20~30克、98wt%增产灵3~7克、21wt%硼酸10~20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③灌浆期喷施: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30~50克、萘乙酸3~7克、磷酸二氢钾80~120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作用,但在整个施药过程中,用药量较大,且有毒药物施用过量,这就造成了小麦安全性受到质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有毒药物用量大,小麦食用安全性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施药方法,实现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提高食用安全性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施药方法,由三次对叶面进行喷施步骤构成,按每亩计:1)拔节期喷施: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3~8克、20wt%捷安肽素5~12克、硝酸钙50~70克、25wt%三唑酮10~15克、98wt%助壮素4~8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2)抽穗期喷施: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3~8克、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10~15克、20wt%捷安肽素15~20克、98wt%增产灵3~7克、21wt%硼酸5~8克、25wt%赤霉素3~10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3)灌浆期喷施: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20~30克、萘乙酸3~7克、磷酸二氢钾50~70克、尿素20~40克、三羊氨基酸10~15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优选的,步骤1)中喷施的为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5克、20wt%捷安肽素10克、硝酸钙60克、25wt%三唑酮12克、98wt%助壮素5克和水55千克组成的混合液。优选的,步骤2)中喷施的为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5克、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10克、20wt%捷安肽素18克、98wt%增产灵3克、21wt%硼酸6克、25wt%赤霉素7克和水55千克组成的混合液;优选的,步骤3)中喷施的为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20克、萘乙酸5克、磷酸二氢钾60克、尿素30克、三羊氨基酸12.5克和水5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根据目前小麦种植中的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会遭受到病虫害,拔节期为纹桔病;抽穗期为锈病、白粉病;灌浆期为赤霉病。在拔节期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期,其中的三唑酮、己唑醇以及捷安肽素主要是防治纹枯病的,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表明捷安肽素与己唑醇、三唑酮混用有互相增效作用,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剂效果。其中的缩节胺可控制小麦的株高,硝酸钙可增强小麦的抗倒春寒能力。在抽穗期是小麦锈病和白粉病防治最佳时期,其中多菌灵和己唑醇就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并兼治纹枯病。其中的硼肥是提高小麦花粉量和结实性。其中的增产灵是调节小麦生育功能,提高籽粒数,可增加小麦产量。赤霉素促进抽穗,提高小麦抽穗率,进而增加小麦产量。在灌浆期喷施多菌灵主要是防治小麦的赤霉病,其中磷酸二氢钾和萘乙酸钠有相互增效性,可提高小麦的千粒重,并可使小麦提早成熟,对秋粮播种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灌浆期要补充氮肥并喷施三羊氨基酸,提高千粒重,优化品质,预防干热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施药方法将现有的农药和肥料进行合理搭配使用,再根据小麦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喷施,因此具有以下优点:1)在小麦不同的生长期根据不同的发病规律配制不同药剂,能有效的防治了小麦的90%以上的病害。2)在小麦不同的生长期还配制了不同调节剂和微肥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品质和产量。3)在本配方中科学运用了药与药、药与肥的配合,它们不但有很好的互相增效作用,还减少了用药量,减少了农民的用药成本。4)大大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5)提高了小麦的抗旱、扰寒能力。6)大幅提高小麦产量300斤/亩左右,在特殊年份病害发生严重时效果更突出,能增产500斤左右,并且小麦的品质也有很大的提高。7)降低了毒害性杀菌剂你的用量,保证了小麦的食用安全性。8)在灌浆期注重了氮肥补量并喷施三羊氨基酸,提高千粒重,优化品质,预防干热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实施例1一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施药方法,由三次对叶面进行喷施步骤构成,按每亩计:1)拔节期喷施:30wt%己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三次对叶面进行喷施步骤构成,按每亩计:1)拔节期喷施: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3~8克、20wt%捷安肽素5~12克、硝酸钙50~70克、25wt%三唑酮10~15克、98wt%助壮素4~8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2)抽穗期喷施: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3~8克、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10~15克、20wt%捷安肽素15~20克、98wt%增产灵3~7克、21wt%硼酸5~8克、25wt%赤霉素3~10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3)灌浆期喷施: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20~30克、萘乙酸3~7克、磷酸二氢钾50~70克、尿素20~40克、三羊氨基酸10~15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三次对叶面进行喷施
步骤构成,按每亩计:
1)拔节期喷施: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3~8克、20wt%捷安肽素5~12克、
硝酸钙50~70克、25wt%三唑酮10~15克、98wt%助壮素4~8克和水40~60
千克组成的混合液;
2)抽穗期喷施: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3~8克、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10~
15克、20wt%捷安肽素15~20克、98wt%增产灵3~7克、21wt%硼酸5~8克、
25wt%赤霉素3~10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
3)灌浆期喷施: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20~30克、萘乙酸3~7克、磷酸
二氢钾50~70克、尿素20~40克、三羊氨基酸10~15克和水40~60千克组
成的混合液。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虎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虎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