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个体化骨骼模型的解剖型接骨板的设计及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数据采集:使用CT机对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两侧扫描,采集影像文件为Dicom格式文件,导入医学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2)使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根据CT机扫描数据把图像分割,并进行骨三维模型重建,在逆向工程软件中实体化并转换成实体模型格式文件;3)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根据骨的三维重建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个体化骨骼模型的解剖型接骨板的设计及成型方法能够快速定制出按照不同病人、不同部位、不同骨折特点的骨骼匹配度极高的个体化解剖型内固定钢板,使患者的内固定钢板完全个体化并发挥最佳的固定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个体化骨骼模型的解剖型接骨板的设计及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骨折内固定是通过骨科手术在骨折复位后用金属或生物材料维持骨折对位和稳定的技术。数字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给骨科手术方案术前规划及术中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精确的个性化术前计划能减少经验治疗的主观臆测,增加手术操作上的成功率,且术前计划也能使术者提前准备手术过程中所需的内固定植入物。如何在虚拟环境中获得优化设计的内固定器械模型,是实现精准骨科虚拟手术的关键环节。现有内固定接骨板数字建模的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辅助顺向三维建模以及基于三维扫描的逆向软件建模。基于CAD软件的三维建模,能根据实体的几何特征进行精确的建模,其前提是需具备实体的原始尺寸数据或工程草图测量,设计耗时长,多用于规则钢板的建模。这种顺向设计方式通过实体测量能解决部分数据来源问题,但往往受限于骨科内固定器械表面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骨骼表面曲率的高度个体化差异、因此设计的接骨板解剖匹配度较差,难以发挥最佳的固定性能;基于三维扫描的逆向软件建模主要是采用表面点云采集的方法,其精度易受实体的表面色泽、粗糙度影响,往往需在被测接骨板表面涂上“反差增强剂”或做喷漆处理,即使如此,重建出的模型仍存在失真。由于个体差异,现有常规接骨板难以实现个体化高度解剖匹配设计,使术中钢板塑形不良,或者植入物不能完全匹配患肢的骨骼解剖结构,导致部分病人发生骨折愈合延迟,畸形愈合或骨不连,甚至内植入物断裂,取出困难等等问题。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将提供一种个性化解剖型接骨板的设计和成型方法,可快速定制出适合不同病人、不同部位和不同骨折形态学特点的高匹配解剖型内固定接骨板,使患者的内固定接骨板的完全个体化,且可以自定义钉道方向以实现术前规划和力学性能的个体化设计,从而克服传统接骨板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个体化骨骼模型的解剖型接骨板的设计及成型方法能够避免传统接骨板在设计、制造和应用方面的不足之处,提供个性化钢板的设计与制造成型,该个性化钢板的构建方法能够快速定制出按照不同病人、不同部位、不同骨折特点的骨骼匹配度极高的个体化解剖型内固定钢板,使患者的内固定钢板完全个体化并发挥最佳的固定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个体化骨骼模型的解剖型接骨板的设计及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数据采集:使用CT机对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两侧扫描,采集影像文件为Dicom格式文件,导入医学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2)使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根据CT机扫描数据把图像分割,并进行骨三维模型重建,在逆向工程软件中实体化并转换成实体模型格式文件;3)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根据骨的三维重建模型,使用偏置曲面和修剪片体功能精确绘制出钢板放置处骨骼的不规则曲面,设计出在健侧与骨相贴合的钢板,通过镜像功能获得患侧钢板主体,同时结合患侧骨碎片大小、位置以及骨折线长度,设计出螺钉孔的间距及分布,保存文件;4)将钢板STL格式模型导入3D打印系统,进行金属3D打印,再进行尾部锥度曲面抛光加工处理。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的精确绘制是根据重建的骨三维模型在逆向工程软件中提取出的轮廓线,使用CAD软件中偏置曲面和修剪片体功能精确绘制出钢板放置处骨骼的不规则曲面,由此设计出在健侧与骨相贴合的钢板。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对定制化钢板模型进行镜像处理是根据人体骨骼的对称性,把得到的健侧定制化钢板模型进行镜像处理,得到对侧骨定制钢板模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大大提高了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灵活性,可实现个性化的精准治疗;对个体化解剖型接骨板在设计上采用了患者双侧肢体CT/MRI断层影像数据作为三维重建的基础,数据来源可靠且容易获取,可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采用的逆向工程技术建模,实现快速设计制造,可以改变目前手术医生根据目测和经验进行预弯塑形钢板的现状,这会降低接骨板的疲劳强度,增加植入物断裂的风险,现在不但省去这个步骤,而且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完全符合现代骨科内固定微创BO的理念;个性化订制的钢板,克服传统手术钢板因为无法满足不同病人的骨弧度不一,骨折线各异,而导致的钢钉和克氏针无法准确估计数量,手术费用高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健侧接骨板设计结构图。图2是在CAD软件中精确设计个性化钢板的结构图。图3是进行钉道规划分布以避免螺钉穿入关节面的结构图。图4是对定制化钢板模型进行镜像处理得到对侧骨定制钢板模型的结构图。图5是将个性化解剖型接骨板进行金属3D打印成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1)数据采集:使用CT机对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两侧扫描,采集影像文件为Dicom格式文件,导入医学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2)使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根据CT机扫描数据把图像分割,并进行骨三维模型重建,在逆向工程软件中实体化并转换成实体模型格式文件;3)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根据骨的三维重建模型,使用偏置曲面和修剪片体功能精确绘制出钢板放置处骨骼的不规则曲面,设计出在健侧与骨相贴合的钢板,通过镜像功能获得患侧钢板主体,同时结合患侧骨碎片大小、位置以及骨折线长度,设计出螺钉孔的间距及分布,保存文件;4)将钢板STL格式模型导入3D打印系统,进行金属3D打印,再进行尾部锥度曲面抛光加工处理。所述步骤3)中的精确绘制是根据重建的骨三维模型在逆向工程软件中提取出的轮廓线,使用CAD软件中偏置曲面和修剪片体功能精确绘制出钢板放置处骨骼的不规则曲面,由此设计出在健侧与骨相贴合的钢板。所述步骤3)中对定制化钢板模型进行镜像处理是根据人体骨骼的对称性,把得到的健侧定制化钢板模型进行镜像处理,得到对侧骨定制钢板模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大大提高了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灵活性,可实现个性化的精准治疗;对个体化解剖型接骨板在设计上采用了患者双侧肢体CT/MRI断层影像数据作为三维重建的基础,数据来源可靠且容易获取,可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采用的逆向工程技术建模,实现快速设计制造,可以改变目前手术医生根据目测和经验进行预弯塑形钢板的现状,这会降低接骨板的疲劳强度,增加植入物断裂的风险,现在不但省去这个步骤,而且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个体化骨骼模型的解剖型接骨板的设计及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数据采集:使用CT机对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两侧扫描,采集影像文件为Dicom格式文件,导入医学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2)使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根据CT机扫描数据把图像分割,并进行骨三维模型重建,在逆向工程软件中实体化并转换成实体模型格式文件;3)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根据骨的三维重建模型,使用偏置曲面和修剪片体功能精确绘制出钢板放置处骨骼的不规则曲面,设计出在健侧与骨相贴合的钢板,通过镜像功能获得患侧钢板主体,同时结合患侧骨碎片大小、位置以及骨折线长度,设计出螺钉孔的间距及分布,保存文件;4)将钢板STL格式模型导入3D打印系统,进行金属3D打印,再进行尾部锥度曲面抛光加工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个体化骨骼模型的解剖型接骨板的设计及成型方法,其特
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数据采集:使用CT机对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两侧扫描,采集
影像文件为Dicom格式文件,导入医学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
2)使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根据CT机扫描数据把图像分割,并
进行骨三维模型重建,在逆向工程软件中实体化并转换成实体模型格
式文件;
3)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根据骨的三维重建模型,使
用偏置曲面和修剪片体功能精确绘制出钢板放置处骨骼的不规则曲
面,设计出在健侧与骨相贴合的钢板,通过镜像功能获得患侧钢板主
体,同时结合患侧骨碎片大小、位置以及骨折线长度,设计出螺钉孔
的间距及分布,保存文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华,邓羽平,欧阳汉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