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松宫专利>正文

具蕊部之纤维补强塑胶杆之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6141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芯部之纤维补强塑胶撞球杆之制造方法,首先系以一模穴内预置有撞球杆所需之各零件之第一模具模塑成型一塑胶发泡物之芯部,次在结合有零件之芯部表面卷绕包覆多张预浸热固性树脂之长纤维织板用以形成一积层状之外部层壳,再次为将该外部层壳及该芯部置入一第二模具之模穴内,然后对模具加热加压,用以使该外部层壳藉该芯部第二次发泡之内压固化成型;藉此,即可以最便捷、故障率最小之制程来成型一撞球杆。(*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和撞球杆之制造方法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具蕊部之纤维补强塑胶撞球杆之制造方法。按,在英国GB2060411号专利案中,揭露有一种撞球杆之制造方法,其首先系将多张预浸热固性树脂之长纤维织板卷绕于一金属心杆上形成一积层状之外部层壳,然后对该外部层壳加压加热使其固化成型,最后再取出心杆并于其中空内部灌入塑胶填塞物(Packingmeans)做为蕊部。该种方法之主要缺失在于外部层壳系依据心杆之形状而成型,也就是说,外部层壳之形状会随著心杆之形状而改变,而由于心杆为一种细长之杆状物非常容易扭曲变形,是以在制造时常因此而造成外部层壳之不良率(例如各部位不同轴)相当高。该种方法之另一缺失在于当外部层壳固化成型后,必须将心杆取出,众所周知,在一细长管件上欲将与其紧密结合之心杆分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制造时,往往在此步骤上耗费甚多工时。本专利技术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改良之纤维补强塑胶撞球杆之制造方法,其可降低成品之不良率。本专利技术之又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改良之纤维补强塑胶撞球杆之制造方法,其可减少制造工时。本专利技术之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改良之纤维补强塑胶撞球杆之制造方法,其杆体上之各另件可预先与蕊部结合在一起,用以减少杆体成型后装设各另件之加工程序。缘是,为达成前述之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之改良制造方法首先是以塑胶发泡物成型一芯部,该蕊部具有一第一预定外径及一长轴;次将多张预浸热固性树脂且具预定纤维走向之长纤维织板依序叠置卷绕于该芯部表面而形成一积层状之外部层壳,该外部层壳具有一第二预定外径,该第二外径系大于该第一外径;再次是将该外部层壳及该蕊部一起置入一模具内,该模具具有一杆体形状之模穴;最后为对该模具加压加热,使该外部层壳及该蕊部依据该模穴之形状固化成型。在前述方法中,该蕊部可以固体之塑胶发泡物制成,或者取用液状之塑胶发泡物再予以模塑成型。再者,当该蕊部系以液状塑胶发泡物模塑成型时,杆体上之各另件可预先承置于模具内用以在该蕊部成型之同时与其结合在一起。以下,兹配合图式对本专利技术之制造方法做进一步之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依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制成撞球杆之立体图。图2为沿图1中2-2方向之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于成型蕊部时之立体示意图。图4及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在成型蕊部时模具闭合后之部分轴向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于蕊部表面成型外部层壳之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各图式,依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制成之撞球杆10具有一呈推拔状之前杆体12及一后杆体14,该前、后杆体12、14系藉一螺纹连接组件16连接在一起,该前杆体12之前端贴附有一皮革制成之击球块18,该后杆体14末端固接一杆托(CueButt)20,该杆托20上嵌套一塑胶垫盖22。该前、后杆体12、14具有相同制程,因此,以下在对杆体制程之说明上,系以后杆体14为主。该后杆体14具系由一积层状之外部层壳30,及一充填于该外部层壳30中空内部之蕊部40所构成。在制造时,首先系取用一第一模具50,该模具50之上下模52、54闭合后界定一形状与该后杆体14相同但尺寸较小之模穴56;该连接组件16之插头24系承置于该模穴56之小外径端,该杆托20系承置于该模穴56之大外径端,该插头24具有一外段部241及一内段部242,该内段部242藉由一顶抵于模穴56穴壁之凸环243而以悬空状地承置于该模穴56内,而该外段部241,则有部分贴紧于该模穴56之穴壁上(如图4所示)。该杆托20同样具有一外段部201及一内段部202,该内段部202藉由一顶抵于该模穴56穴壁之凸环203而以悬空状地承置于该模穴56内,而该外段部201则贴紧于该模穴56之穴壁(如图5所示)。在该上、下模52、54闭合后,将液体之PU(Poly-urethane)发泡物射入该模穴56内而发泡成型为一蕊部40,由于该插头24之内段部242及该杆托20之内段部202系悬空状地承置于该模穴56内,因此液状PU发泡物在射入该模穴56后,将会渗入各该内段部242、202之周缘而使该蕊部40成型后其前后两端与该插头24及该杆托20牢固的接合在一起。该蕊部40成型后,以三张预浸环氧树脂且纤维走向为±30°及0°之碳纤维织板61、62、63依序卷绕于该蕊部40表面而形成一呈积层状之外部层壳30(如图6所示)。当该外部层壳30成型后,系将其与该蕊部40一起置入另一模具内,该模具具有一尺寸与该后杆体14相同之模穴,然后对该模具以70kg/cm2之压力施压并加热至160℃,如此,一方面使该蕊部40产生二次发泡而将该外部层壳30往外迫压使其贴紧该模穴56之穴壁,另一方面则使该外部层壳30在些状态下固化成型,当该杆具冷却后即可取出一完整之后杆体14。在前述加热加压之过程中,亦可将加压气体引入该外部层壳300之中空内部,用以配合该蕊部40二次发泡所产生之内压使该外部层壳30更紧密地贴合该槽穴56之穴壁内。综上所陈,本专利技术制法之优点可归纳如下1.利用发泡物之蕊部一方面做为内压之来源,另一方面做为心杆使用来成型外部层壳,如此即省却将心杆取出及灌填蕊部之步骤,在成本及工时上可降低甚多。2.外部层壳系在有内压的状况下依据模具模穴之形状固化成型,因此即不会有心杆扭曲变形之缺失。3.外部层壳之各层纤维织板系在蕊部与杆体之各另件结合后再包覆于其表面上,而且蕊部在外部层壳固化成型过程中可藉二次发泡来与外部层壳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4.杆体之各另件系在该杆体成型之前,即可相当精确地与该蕊部牢固的接合在一起,因此,在该杆体成型后即不必再有任何装设各种另件之加工程序。权利要求1.一种具蕊部之纤维补强塑胶撞球杆之制造方法,撞球杆包含有一外径由一端往另一端渐大,断面呈圆形之杆体,该杆体包含有一以多层纤维补强塑胶织板卷绕而成之外部层壳,以及一充填于该外部层壳内部,由塑胶发泡物制成之蕊部,其特征在于该杆体系以如下之步骤所制成a.以塑胶发泡物成型一蕊部,该蕊部具有一第一预定外径及一长轴;b.将多张预浸热固性树脂且具预定纤维走向之长纤维织板依序叠置卷绕于该蕊部表面而形成一积层状之外部层壳,该外部层壳具有一第二预定外径,该第二外径系大于该第一外径;c.将该外部层壳及该蕊部一起置入一模具内,该模具具有一杆体形状之模穴;d.对该模具加压加热,使该外部层壳及该蕊部依据该模穴之形状固化成型。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撞球杆之制造方法,其中a步骤系分成二道次步骤(Sub Steps);a1.取用一第一模具,该模具具有一对应于蕊部形状之模穴;a2.将液状塑胶发泡物射入该模穴入内使其依据该模穴之形状发泡成型为一具有一第一外径及一长轴之蕊部。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撞球杆之制造方法,其中在液状塑胶发泡物尚未射入该模穴之前,可将该撞球杆所需之各另件预先承置于该模穴之预定位置上,藉此,当该蕊部成型后,各该另件即可精确及牢固地与该蕊部结合在一起。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撞球杆之制造方法,其中各另件均具有一内段部及一外段部,而在承置于模穴时,系使各该另件之内段部悬空地承置于模穴内。全文摘要一种具芯部之纤维补强塑胶撞球杆之制造方法,首先系以一模穴内预置有撞球杆所需之各零件之第一模具模塑成型一塑胶发泡物之芯部,次在结合有零件之芯部表面卷绕包覆多张预浸热固性树脂之长纤维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蕊部之纤维补强塑胶撞球杆之制造方法,撞球杆包含有一外径由一端往另一端渐大,断面呈圆形之杆体,该杆体包含有一以多层纤维补强塑胶织板卷绕而成之外部层壳,以及一充填于该外部层壳内部,由塑胶发泡物制成之蕊部,其特征在于该杆体系以如下之步骤所制成:a.以塑胶发泡物成型一蕊部,该蕊部具有一第一预定外径及一长轴;b.将多张预浸热固性树脂且具预定纤维走向之长纤维织板依序叠置卷绕于该蕊部表面而形成一积层状之外部层壳,该外部层壳具有一第二预定外径,该第二外径系大于该第一外径;c.将该外部层壳及该蕊部一起置入一模具内,该模具具有一杆体形状之模穴;d.对该模具加压加热,使该外部层壳及该蕊部依据该模穴之形状固化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松宫
申请(专利权)人:蔡松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