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6028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3 01:19
车辆接头具有驱动套筒、小齿轮轴以及驱动螺母。该套筒具有通气孔、第一组花键以及第一组通气沟槽。该小齿轮轴具有与第一组花键接合的第二组花键。在所接合花键的径向外侧的流体间隙沿所接合花键的长度延伸。第二组通气沟槽与第一组通气沟槽接合。小齿轮轴还具有第一组螺纹。该驱动螺母具有与第一组螺纹接合的第二组螺纹。该驱动螺母还具有延伸穿过该驱动螺母的径向孔口。第一通气孔通过上述的一些结构特征与该径向孔口流体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相关申请本申请要求2013年11月25日提交的美国申请系列号61/908,225的权益,该申请以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
技术介绍
等速接头(万向节)是机械联接件,其中不管该接头的操作角度如何,输出轴的转动速度总是等于输入轴的转动速度。等速接头通常用在车辆传动系统中,以转动地连接该传动系统的各个部件。在一种情形中,接头能用于将两个轴连接在一起。这些轴可相对于彼此成不同的角度。该接头不仅适应角度差异,并且如上所述将一个轴的转动转移至另一轴。等速接头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存在这些等速接头的许多变型。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接头包括增加接头的重量、复杂性以及成本的部件。在一些情形中,这些接头需要特定的工具来组装或拆卸,这会使得维修这些接头更难并且昂贵。会期望具有一种等速接头,该等速接头是轻型的、易于维修并且制造成本低廉。下文所述的接头满足这些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车辆接头包括驱动套筒、小齿轮轴以及驱动螺母。驱动套筒具有第一通气孔、第一组花键以及第一组通气沟槽。小齿轮轴具有第二组花键、流体间隙、第二组通气沟槽以及第一组螺纹。第二组花键与第一组花键接合。流体间隙径向地位于被接合花键的外侧并且延伸被接合花键的长度。第二组通气沟槽与第一组通气沟槽接合。驱动螺母具有第二组螺纹和径向孔口。第二组螺纹与第一组螺纹啮合并且径向孔口延伸穿过驱动螺母。第一通气孔通过流体间隙、第一组和第二组通气沟槽以及第一组和第二组螺纹与径向孔口流体连通。附图说明当根据附图考虑时,以上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从以下具体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中:图1是接头的一个实施例的剖切侧视图;以及图2是接头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切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应该理解,除了明确指定相反的地方外,本专利技术可假设各种可替代性方向及步骤顺序。还应该理解,附图中所示及以下说明书中所述的具体设备和过程是本文所限定的专利技术概念的简单示例性实施例。因此,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关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具体尺寸、方向或其它物理特征不理解应为限制性。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等速接头10。等速接头10包括外圈12、内圈14、保持架(注:亦称“球笼”)16、多个扭矩传递元件17、驱动套筒18、驱动螺母19以及靴组件20。插入式小齿轮轴22与驱动套筒18驱动地接合,且驱动套筒18与内圈14驱动地接合。该等速接头10是球笼式等速接头;然而,应理解的是,等速接头10也可以是任何其它类型的等速接头。外圈12是由诸如钢之类的刚性材料形成的中空圆柱形本体。外圈12通常锻造而成并且然后在二级操作中机加工。然而,应理解的是,外圈12可使用其他工艺由任何刚性材料形成。附连端部24形成在外圈12中并且与轴驱动地接合(在图1中未示出,但其可从图2中了解)。替代地,应理解的是,附连端部24可联接于任何其他类型的部件。多个外轨道26形成在外圈12的内表面28中。每个外轨道26均具有遵循如下弓形路径的弓形轮廓,该即,弓形路径所具有的中点不同于等速接头10的中点。外圈12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六个外轨道26。然而,应理解的是,每个外轨道26均可具有非弓形的轮廓,并且任何数量的外轨道26可形成在外圈12中。多个外轨道26绕外圈12的轴线等距地隔开。内表面28是外圈12的球面,其所具有的中点与等速接头10的中点共用。内表面28的半径与保持架16的外表面30互补。例如本领域众所周知的那样,多个外轨道26和内表面28被精密地机加工以用作等速接头的表面。内圈14是由诸如钢之类的刚性材料形成的中空部件。应理解的是,内圈14可使用任何传统的工艺由任何刚性材料形成。当驱动套筒18与内圈14驱动地接合时,内圈14通常花键接合地设置在驱动套管18的端部上。内圈14包括内圈外表面31和内圈内表面32。内圈外表面31是内圈14的球面,其所具有的中点与等速接头10的中点共用。内圈内表面32限定穿过内圈14的圆柱形孔。多个花键34形成在内圈内表面32上,用以将内圈14与驱动套筒18驱动地接合。多个内轨道36形成在内圈外表面30中。每个内轨道36均具有遵循如下弓形路径的弓形轮廓,即,该弓形路径所具有的中点不同于等速接头10的中点。每个内轨道36的弓形轮廓的直径与对应于该内轨道的每个外轨道26的弓形轮廓的直径互补。如图1所示,每个内轨道36的深度根据内轨道外表面31距内圈14的轴线的距离而改变。内圈14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六个内轨道36。然而,应理解的是,每个内轨道36均可具有非弓形的轮廓,并且任何数量的内轨道36可形成在内圈14中。多个内轨道36绕内圈14的轴线等距地隔开。内圈14使用卡环38固定于驱动套筒18,该卡环设置在形成于驱动套筒18的外表面中的沟槽40内。替代地,任何其他类型的紧固件也可用于将内圈14固定于驱动套筒18。保持架16设置在外圈12和内圈14之间。该保持架16是由诸如钢之类的刚性材料加工而成的中空本体。然而,应理解的是,保持架16可使用其他工艺由任何刚性材料形成。保持架16包括球形外表面44和球形内表面46。多个穿孔48穿过保持架16形成。球形外表面44具有与等速接头10的中点共用的中点。球形外表面44限定每个穿孔48的一部分。球形外表面44设置成抵靠于并滑动地接合外圈12的内表面28。球形外表面44的直径与外圈12的内表面28互补。例如本领域众所周知的那样,该球形外表面44和内表面28被精密地机加工以用作等速接头的匹配表面。该球形内表面46具有与等速接头10的中点共用的中点。球形内表面46限定每个穿孔48的一部分。球形内表面46设置成抵靠于并且滑动地接合内圈外表面30。球形内表面46的半径与内圈外表面30的半径互补。例如本领域众所周知的那样,该球形内表面46和内圈外表面31被精密地机加工以用作等速接头的匹配表面。多个扭矩传递元件17包括钢球,这些钢球设置在每个穿孔48、外轨道26以及内轨道36中。每个扭矩传递元件17均是本领域已知的滚珠轴承。然而,应理解的是,多个扭矩传递元件17也可以是任何其他形状并且由任何其他刚性材料形成。每个扭矩传递元件17的直径与外轨道26和内轨道36的每个的弓形轮廓的直径互补。例如本领域众所周知的那样,扭矩传递元件17、外轨道26和内轨道36被精密地机加工以用作等速接头的匹配表面。一个扭矩传递元件17设置成与每个外轨道26和每个内轨道36滑动接合。驱动套管18是由诸如钢之类的刚性材料形成的环形部件。应理解的是,驱动套管18可使用任何传统的工艺由任何刚性材料形成。该驱动套管18设置成抵靠于内圈14并且与该内圈驱动地接合。该驱动套筒18包括第一端部50、中间部分52以及第二端部54。第一端部50与内圈14驱动地接合,中间部分52设置成抵靠于内圈14,以及第二端部54与插入式小齿轮轴22驱动地接合。第一端部50是驱动套筒18中的与内圈14进行花键接合的圆柱形部分。多个花键55形成在第一端部50的外表面中。替代地,应理解的是,驱动套筒18能以任何传统的方法与内圈14整体地形成或者联接于该内圈。沟槽40形成在驱动套筒18的第一端部50中。中间部分52是驱动套筒18中的位于第一端部50和第二端部54之间的基本上盘形部分。该中间部分52所具有的外直径大于第一端部50的外直径。中间部分52限定驱动套筒18的套筒基座56。该套筒基座56在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接头,包括:驱动套筒,所述驱动套筒包括:第一通气孔;第一组花键;以及第一组通气沟槽;小齿轮轴,所述小齿轮轴包括:第二组花键,所述第二组花键与所述第一组花键接合,其中,在所述接合的花键的径向外侧的流体间隙沿着所述接合的花键的长度延伸;第二组通气沟槽,所述第二组通气沟槽与所述第一组通气沟槽接合;以及第一组螺纹;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包括:第二组螺纹,所述第二组螺纹与所述第一组螺纹啮合;以及流体孔口,所述流体孔口延伸穿过所述驱动螺母;其中,所述第一通气孔通过所述径向间隙、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通气沟槽以及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螺纹与所述径向孔口流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1.25 US 61/908,2251.一种车辆接头,包括:驱动套筒,所述驱动套筒包括:第一通气孔;第一组花键;以及第一组通气沟槽;小齿轮轴,所述小齿轮轴包括:第二组花键,所述第二组花键与所述第一组花键接合,其中,在所述接合的花键的径向外侧的流体间隙沿着所述接合的花键的长度延伸;第二组通气沟槽,所述第二组通气沟槽与所述第一组通气沟槽接合;以及第一组螺纹;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包括:第二组螺纹,所述第二组螺纹与所述第一组螺纹啮合;以及流体孔口,所述流体孔口延伸穿过所述驱动螺母;其中,所述第一通气孔通过所述径向间隙、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通气沟槽以及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螺纹与所述径向孔口流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沿着所述套筒的纵向轴线位于所述驱动套筒的中间部分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套筒的第一组花键位于所述驱动套筒的第一内直径部分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套筒的第一组通气沟槽位于所述驱动套筒的第二内直径部分中,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A·梅茨格S·T·欧J·A·杜特齐维兹
申请(专利权)人:德纳汽车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