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亚松专利>正文

研磨机滚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6002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3 00:33
一种研磨机滚压结构,供连接于框形基座的内部,该研磨机滚压结构包括由框形基座的前端朝向后端依序延伸设置的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第三滚筒组及第四滚筒组,各相邻滚筒组之间分别设有支撑件组;第一滚筒组具有第一滚刷及第一压轮,第二滚筒组具有第二滚刷及第二压轮,第三滚筒组具有第三滚刷及第三压轮,第四滚筒组具有第四滚刷及第四压轮。而第一滚刷及第四滚刷位于第一高度位置,第二滚刷及第三滚刷位于第二高度位置。借此,即可有效缩小相邻滚刷与压轮之间的距离,以进行有效的研磨加工,提高产品细薄化的要求,并确保研磨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研磨机滚压结构,尤指一种不仅能提高产品细薄化的要求,且能确保研磨品质的研磨机滚压结构。
技术介绍
在诸如印刷电路板之类薄板的加工过程中,必须经过数道手续,方能达到表面加工所需的品质要求,而在诸道手续之中,产业界一般是以薄板研磨机进行印刷电路板的整面及毛边去除工作。如图6、图7所示,薄板研磨机a主要包括一基座b与一研磨装置c,研磨装置c内设有4个滚筒组d,任一滚筒组d皆包括上、下相对应的一滚刷d1及一压轮d2,各滚刷d1以上、下、上、下的方式依序向后间隔排列延伸,以使印刷电路板e由研磨机的一端进入时,穿过各滚刷d1及压轮d2之间的间隙,而由另一端输出,并借助使用大量酸液以及各滚刷d1的作用进行刷洗,将印刷电路板e上多余的铜箔洗除。上述印刷电路板e通过研磨装置c的内部时,除了借助滚刷d1及压轮d2的反向滚动,以使印刷电路板e前进之外,任一个下滚刷d1与下压轮d2之间更设有至少二支橡胶导轮f,以使印刷电路板e能够前进的更顺畅。只是,在实际的研磨过程中发现,橡胶导轮的两端分别以轴承座支撑,任二支橡胶导轮之间的距离无法缩短,且各滚刷的排列方式让各间隔几乎维持一致。当印刷电路板的厚度在0.124mm以上时,由于具有足够的强度不易弯折,可以在下滚刷与下压轮的上方平顺的前进。但随着制程的精进,需要厚度更薄的印刷电路板,而当厚度愈薄时,愈容易使薄板产生挠曲现象,如此一来,依据现有滚刷的排列方式,在印刷电路板的前进过程中,印刷电路板的前端容易因向下弯曲而伸入二支橡胶导轮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研磨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专利技术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专利技术的产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新排列滚刷的上、下位置,以缩小滚刷、压轮或导轮之间距离的研磨机滚压结构,能解决现有薄板研磨机在研磨较细薄板时,薄板前端容易向下弯曲而伸入二支橡胶导轮之间的问题,以进行有效的研磨加工,提高产品细薄化的要求,并确保研磨的品质。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的一种研磨机滚压结构,供连接于一框形基座的内部,该框形基座具有一前端、一后端、一左侧及一右侧,该滚压结构包括由框形基座的前端朝向后端依序延伸设置的数个滚筒组,任一滚筒组包括上、下相对应的一滚刷及一压轮,各相邻滚筒组之间分别设有支撑件组;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在于:该滚压结构包括由框形基座的前端朝向后端依序延伸设置的第一滚筒组、第二滚筒组、第三滚筒组及第四滚筒组;第一滚筒组具有第一滚刷及第一压轮,第二滚筒组具有第二滚刷及第二压轮,第三滚筒组具有第三滚刷及第三压轮,第四滚筒组具有第四滚刷及第四压轮;以及第一滚刷及第四滚刷位于第一高度位置,而第二滚刷及第三滚刷位于第二高度位置。实施时,第一高度位置低于第二高度位置,第一压轮位于第一滚刷的上方,第二压轮位于第二滚刷的下方,第三压轮位于第三滚刷的下方,第四压轮位于第四滚刷的上方。实施时,本专利技术更包括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三马达及第四马达,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三马达及第四马达定位于框形基座的左侧,供分别连动第一滚刷、第二滚刷、第三滚刷及第四滚刷。实施时,本专利技术更包括第一调整元件、第二调整元件、第三调整元件及第四调整元件,第一调整元件、第二调整元件、第三调整元件及第四调整元件定位于框形基座的左侧,并分别连接于第一滚刷的左侧端、第二滚刷的左侧端、第三滚刷的左侧端及第四滚刷的左侧端,供分别连动第一滚刷、第二滚刷、第三滚刷及第四滚刷上、下移动。实施时,各相邻滚筒组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组、第二支撑件组及第三支撑件组,第一支撑件位组于第一滚筒组及第二滚筒组之间,第一支撑件组包括第一导轮及至少一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组位于第二滚筒组及第三滚筒组之间,第二支撑件组包括第二导轮及二个第二支撑件,该二个第二支撑件分别位于第二导轮的二侧,而第三支撑件组位于第三滚筒组及第四滚筒组之间,第三支撑件组包括第三导轮及第三支撑件。实施时,上述第一导轮位于第一滚刷及第二压轮之间,第二导轮位于第二压轮及第三压轮之间,第三导轮位于第三压轮及第四滚刷之间,第三支撑件为数片具间隔的圆板同轴排列所组成的滚轮。实施时,本专利技术更包括一连动杆,连动杆定位于框形基座的右侧,连动杆受一马达的连动而转动,连动杆设有同轴的第一蜗轮、第二蜗轮、第三蜗轮,第一蜗轮、第二蜗轮、第三蜗轮分别连接第一导轮的右侧端、第二导轮的右侧端及第三导轮的右侧端,供分别连动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及第三导轮。实施时,第一高度位置亦可高于第二高度位置,第一压轮位于第一滚刷的下方,第二压轮位于第二滚刷的上方,第三压轮位于第三滚刷的上方,第四压轮位于第四滚刷的下方。实施时,各相邻滚筒组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组、第二支撑件组及第三支撑件组,第一支撑件组位于第一滚筒组及第二滚筒组之间,第一支撑件组包括第一导轮及至少一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组位于第二滚筒组及第三滚筒组之间,第二支撑件组包括第二导轮及二个第二支撑件,二个第二支撑件分别位于第二导轮的二侧,而第三支撑件组位于第三滚筒组及第四滚筒组之间,第三支撑件组包括第三导轮及第三支撑件。实施时,上述第一导轮位于第一压轮及第二滚刷之间,第二导轮位于第二滚刷及第三滚刷之间,第三导轮位于第三滚刷及第四压轮之间,第三支撑件为数片具间隔的圆板同轴排列所组成的滚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将滚刷的上、下位置重新排列,缩小相邻滚刷、压轮或导轮之间的距离,以避免细薄的薄板因挠曲而下弯,因此,不但可以确保薄板研磨的品质,且可以将薄板的研磨厚度降至约0.05mm,以提高产品细薄化的要求。2、本专利技术在将滚刷的上、下位置重新排列之后,能有效缩小相邻滚刷、压轮或导轮之间的距离,让整体的体积缩小,因此,可以降低机器占用的空间,而增加作业的空间。3、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支撑件以数片具间隔的圆板同轴排列而成,并设置于第三滚筒组的后端,因此,当薄板经过多道研磨程序而使得薄板的前端以不规则形状上下弯曲时,能借助多个圆板及相邻之间隔以形成多点的有效支撑,让薄板顺利向后移动。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举较佳的实施例,配合图式、图号,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侧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支撑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侧剖面示意图。图6为现有薄板研磨机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7为现有薄板研磨机的侧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研磨机滚压结构1 框形基座10第一滚筒组20 第一滚刷201第一压轮202 第二滚筒组21第二滚刷211 第二压轮212第三滚筒组22 第三滚刷221第三压轮22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磨机滚压结构,供连接于一框形基座的内部,该框形基座具有一前端、一后端、一左侧及一右侧,该滚压结构包括由该框形基座的前端朝向后端依序延伸设置的数个滚筒组,任一滚筒组包括上、下相对应的一滚刷及一压轮,各相邻滚筒组之间分别设有支撑件组;其特征在于: 该滚压结构包括由该框形基座的前端朝向后端依序延伸设置的一第一滚筒组、一第二滚筒组、一第三滚筒组及一第四滚筒组;该第一滚筒组具有一第一滚刷及一第一压轮,该第二滚筒组具有一第二滚刷及一第二压轮,该第三滚筒组具有一第三滚刷及一第三压轮,该第四滚筒组具有一第四滚刷及一第四压轮;以及该第一滚刷及该第四滚刷位于第一高度位置,而该第二滚刷及该第三滚刷位于第二高度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24 TW 1042063111.一种研磨机滚压结构,供连接于一框形基座的内部,该框形基座具有一前端、一后端、一左侧及一右侧,该滚压结构包括由该框形基座的前端朝向后端依序延伸设置的数个滚筒组,任一滚筒组包括上、下相对应的一滚刷及一压轮,各相邻滚筒组之间分别设有支撑件组;其特征在于: 该滚压结构包括由该框形基座的前端朝向后端依序延伸设置的一第一滚筒组、一第二滚筒组、一第三滚筒组及一第四滚筒组;该第一滚筒组具有一第一滚刷及一第一压轮,该第二滚筒组具有一第二滚刷及一第二压轮,该第三滚筒组具有一第三滚刷及一第三压轮,该第四滚筒组具有一第四滚刷及一第四压轮;以及该第一滚刷及该第四滚刷位于第一高度位置,而该第二滚刷及该第三滚刷位于第二高度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滚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高度位置低于该第二高度位置,该第一压轮位于该第一滚刷的上方,该第二压轮位于该第二滚刷的下方,该第三压轮位于该第三滚刷的下方,该第四压轮位于该第四滚刷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机滚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马达、一第二马达、一第三马达及一第四马达,该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三马达及第四马达定位于该框形基座的左侧,供分别连动该第一滚刷、第二滚刷、第三滚刷及第四滚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研磨机滚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调整元件、一第二调整元件、一第三调整元件及一第四调整元件,该第一调整元件、第二调整元件、第三调整元件及第四调整元件定位于该框形基座的左侧,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滚刷的左侧端、第二滚刷的左侧端、第三滚刷的左侧端及第四滚刷的左侧端,供分别连动该第一滚刷、第二滚刷、第三滚刷及第四滚刷上、下移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机滚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各相邻滚筒组之间分别设有一第一支撑件组、一第二支撑件组及一第三支撑件组,该第一支撑件组位于该第一滚筒组及该第二滚筒组之间,该第一支撑件组包括一第一导轮及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勇
申请(专利权)人:高亚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