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5807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2 17:50
一种现浇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体系,现浇填充墙为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内部的钢筋骨架包括两层平行间隔设置的钢筋网片和连接在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的拉筋,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的间距小于现浇填充墙的厚度,所述钢筋网片呈菱形网格状、是由连接在框架梁和框架柱之间的拉结筋双斜向交叉而成,其中两根拉结筋交叉连接在矩形框架的对角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墙体采用整体浇筑,混凝土内斜向拉结筋的斜向交叉设置有效抑制填充墙裂缝的开展,增强拉结筋的拉结效果,拉结筋与相邻梁柱连接,发挥拉结筋的最大嵌固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中应用了采用带沟槽的模板,实现框架填充墙的混凝土的快速浇筑,省时省力、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框架填充墙的整体浇筑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填充墙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目前框架填充墙多采用一些小型空心砌块或者多孔砖进行砌筑,与主体结构通过一定数量的拉筋连接,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一定缺陷。从结构受力性能来说,由于砌筑质量的问题,填充墙整体性能差,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墙容易出现砌筑砂浆层的滑移破坏。同时,砌筑砂浆在风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收缩现象,导致填充墙体发生沉降而与框架梁脱离,从而产生裂缝。从施工上来说,砌块或砖体的砌筑费时费力,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从墙体的节能保温角度来说,现有砌块和砖体材料大多不能达到墙体节能保温要求,需要在墙体表面做外保温处理,而外保温常常采用聚苯板、挤塑板等易燃板材,建筑物存在火灾隐患,增加了安全隐患。对于框架结构的拉结筋设置方法有预埋和后置两种,后置拉结筋叫做植筋,现在工程中拉结筋一般采用后植筋法施工,施工方便。但是由于砌块等砌体的限制,拉结筋大多横平竖直放置,大大减弱了拉结筋的效果。针对现有框架填充墙弊端,有必要提出一种整体性能好、施工方便快捷、保温隔热性能优越,同时兼顾抗震性能的新型框架填充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现浇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体系,要解决现有框架填充墙整体性能差、保温隔热和抗震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现有框架填充墙施工复杂、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现浇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包括由框架梁和框架柱围合成的矩形框架和浇筑在矩形框架内的现浇填充墙,所述现浇填充墙为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内部的钢筋骨架包括两层平行间隔设置的钢筋网片和连接在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的拉筋,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的间距小于现浇填充墙的厚度,所述钢筋网片呈菱形网格状、是由连接在框架梁和框架柱之间的拉结筋双斜向交叉而成,其中两根拉结筋交叉连接在矩形框架的对角线上。现浇填充墙采用整体现浇而成,现浇填充墙通过斜向的拉结筋与框架梁、框架柱牢固连接,斜向拉结筋通过拉筋限位固定,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拉结筋的错位。所述填充墙为位于建筑外围的外墙或者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内墙。所述填充墙为外墙时现浇填充墙混凝土为轻集料混凝土,所述轻集料混凝土具有保温功能。所述填充墙为内墙时现浇填充墙混凝土为普通轻质混凝土。所述填充墙的混凝土的骨料粒径不大于5mm。所述拉结筋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所述拉结筋的一端锚固在框架梁内、另一端锚固在框架柱内,每层拉结筋中相邻拉结筋间垂直间距为500~600mm。所述钢筋网片与现浇填充墙外表面的距离为20~30mm。所述拉筋呈梅花形布置,相邻拉筋的间距不超过6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克服了传统框架填充墙与框架梁结合效果不好、整体性能差、施工费时费力的缺点,解决了优化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墙体采用整体浇筑,混凝土内斜向拉结筋的斜向交叉设置有效抑制填充墙裂缝的开展,增强拉结筋的拉结效果,拉结筋与相邻梁柱连接,发挥拉结筋的最大嵌固作用,所用混凝土材料具有质量轻的特点,减小了地震作用下墙体所受的地震力,最大限度降低了墙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从整体性能来说,与砌块和砖砌筑相比具有优越的整体性能,避免使用过程中墙体自身出现裂缝,避免地震作用下框架填充墙体发生局部破坏。从施工来说,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方式,节约了砌筑时间和人力的投入,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从保温性能来说,外填充墙是自保温填充墙,达到结构保温一体化,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避免外贴保温材料出现的空鼓、开裂、脱落等缺陷,节约了外保温的施工成本。本技术的施工中应用了采用带沟槽的模板,实现框架填充墙的混凝土的快速浇筑,省时省力、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框架填充墙的整体浇筑施工。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框架填充墙施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框架填充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框架填充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挡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框架填充墙的外墙模板支设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框架填充墙的外墙模板支设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框架填充墙的外墙浇筑示意图。附图标记:1-框架梁、2-现浇填充墙、3-拉结筋、4-拉筋、5-模板、6-沟槽、7-挡板、8-框架柱、9-滑杆、10-提手、11-缺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图2所示,这种现浇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体系,包括由框架梁1和框架柱8围合成的矩形框架和浇筑在矩形框架内的现浇填充墙2,所述现浇填充墙2为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内部的钢筋骨架包括两层平行间隔设置的钢筋网片和连接在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的拉筋4,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的间距小于现浇填充墙2的厚度,所述钢筋网片呈菱形网格状、是由连接在框架梁和框架柱之间的拉结筋双斜向交叉而成,所述拉结筋3斜向连接在框架梁1和框架柱8之间,其中两根拉结筋交叉连接在矩形框架的对角线上,其余的拉结筋沿着同向的对角线上的拉结筋的两侧、对称平行间隔设置,钢筋网片与现浇填充墙2的外侧面的距离为20~30mm,即在钢筋网片的四周形成一个保护层。所示现浇填充墙2采用整体浇筑的方式一体浇筑成型,现浇填充墙通过斜向的拉结筋与框架梁、框架柱牢固连接,斜向拉结筋通过拉筋限位固定,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拉结筋的错位。所述填充墙为位于建筑外围的外墙或者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内墙,所述填充墙为外墙时墙体混凝土为具有保温功能的轻集料混凝土,包括浮石混凝土、泡沫混凝土、陶粒混凝土、复合轻集料混凝土等;所述填充墙为内墙时墙体混凝土为普通轻质混凝土;所述填充墙的混凝土的骨料粒径不大于5mm。所述拉结筋3的一端锚固在框架梁1内、另一端锚固在框架柱8内,从框架柱的底部开始布设,拉结筋之间的交叉部位用扎丝绑扎固定,是拉结筋的直径为6mm,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每层拉结筋中相邻拉结筋间垂直间距为500~600mm。所述拉筋4的直径为6mm,分布在双层钢筋网片之间,两端分别对应钩住两根拉结筋3、并用扎丝固定,拉筋4在竖直面上呈梅花形布置,相邻拉筋4的间距不超过600mm,保证浇筑混凝土时斜向拉结筋3的位置。一种如所述的现浇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弹线定位: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从基层梁柱边缘和地面上弹出纵横墙线、拉结筋位置线以及模板支设位置线。步骤二,在框架梁1和框架柱8之间植入拉结筋3,形成双层钢筋网片:在框架梁和框架柱上依次进行钻孔、清孔、孔内注胶步骤,之后插入拉结筋3,进行养护固化后,完成拉结筋的植入,其中钻孔深度要达到锚固要求,插入拉结筋3时先将拉结筋3植入框架柱内,再插入框架梁内,待结构胶固化,植筋完成。步骤三,在双层钢筋网片之间连接拉筋4:拉筋4与斜向拉结筋3用扎丝绑扎固定。步骤四,按照模板定位线支设浇筑模板5、并安装沟槽6;步骤五,浇筑混凝土。步骤六,封闭挡板、撤除沟槽。步骤七,拆模,养护,至此,完成填充墙施工。参见图3、图6所示,所述步骤四中,所述模板5为竹胶模板或钢模板,与边缘间距为b开始,水平上、均匀间隔开有一排缺口,每个缺口对应连接有一个沟槽6和一个挡板7,缺口间距为a,沟槽6的宽度为e,其中a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现浇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体系,包括由框架梁(1)和框架柱(8)围合成的矩形框架和浇筑在矩形框架内的现浇填充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填充墙(2)为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内部的钢筋骨架包括两层平行间隔设置的钢筋网片和连接在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的拉筋(4),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的间距小于现浇填充墙(2)的厚度,所述钢筋网片呈菱形网格状、是由连接在框架梁(1)和框架柱(8)之间的拉结筋(3)双斜向交叉而成,其中两根拉结筋交叉连接在矩形框架的对角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体系,包括由框架梁(1)和框架柱(8)围合成的矩形框架和浇筑在矩形框架内的现浇填充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填充墙(2)为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内部的钢筋骨架包括两层平行间隔设置的钢筋网片和连接在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的拉筋(4),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的间距小于现浇填充墙(2)的厚度,所述钢筋网片呈菱形网格状、是由连接在框架梁(1)和框架柱(8)之间的拉结筋(3)双斜向交叉而成,其中两根拉结筋交叉连接在矩形框架的对角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墙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为位于建筑外围的外墙或者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内墙;所述填充墙为外墙时现浇填充墙混凝土为具有保温功能的轻集料混凝土;所述填充墙为内墙时现浇填充墙混凝土为普通轻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建锁白润山蔡焕琴周苗苗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