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水下液压振动系统台面与槽体之间的隔水密封装置,包括上层密封圈和下层密封圈,两者叠加成双层环形密封结构,其特征是,下层密封圈内环边固定在台体的周边,外环边固定在槽体的周边,上层密封圈叠压在下层密封圈上,其环边位于下层密封圈的环边内,且上层密封圈与下层密封圈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层密封圈结构,上层密封圈直接与水体接触,起主要承载作用,下层密封圈不直接与水体接触,主要起防备作用,并且上层密封圈内嵌于下层密封圈内,有效的监控地下水系统的气密性及回灌状态,结构简单、方便安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水下液压振动系统台面与槽体之间的隔水密封装置,属于地震结构动力试验
技术介绍
地震灾害破坏性极大,给很多国家带来了沉重灾难,为了研究结构抗震性能,自20世纪60年代就有部分国家开始研究建造地震模拟振动台,在室内研究地震动对结构物的破坏机理,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增强结构物抵御地震的能力。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大型液压地震模拟振动台数量已相当可观,但是具体到大型水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日本的京都大学以及中国的大连理工大学等少数单位建有此类设备。京都大学在世界90年代建造了世界第一台水下地震模拟振动台,隔水密封装置是保证该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上部水槽中的水进入振动台基坑,淹没振动台电—液伺服驱动部件,同时要确保其对振动系统自身振动性能影响尽可能要小,同时考虑到振动系统做三向六自由度运动以及承载不同水头的动水压力,因此要求该装置的主要部件隔水密封圈具有侧向及扭转变形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当振动台工作而使其受到反复拉拽时,不会出现破裂,老化周期尽可能的长久,另外还要具备漏水报警功能。中国专利CN201410285470.7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模拟地震、波浪、海流联合作用的大型模拟试验系统,在振动台体上平面的周边与试验波流水槽的底平面之间设有隔水密封装置,近似椭圆的振动台体的上平面与试验波流水槽的底平面保持齐平,隔水密封装置把上层密封圈和下层密封圈叠加成双层环形密封结构,采用密封圈压板和密封螺丝把双层环形密封结构的內环边固定在振动台体的上周边上,双层环形密封结构的外环边固定在试验波流水槽的底面上,两层隔水密封圈均采用海洋橡胶材料制成。上下密封圈叠加一起固定形成环形,不方便检测上层密封圈是否漏水,旋转螺丝压板滑动,上、下密封圈均活动,不方便替换密封圈,且没有漏水报警功能。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针对隔水密封问题,设计出一套隔水密封装置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型水下液压振动系统台面与槽体之间的隔水密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水密封装置效果低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水下液压振动系统台面与槽体之间的隔水密封装置,包括上层密封圈和下层密封圈,两者叠加成双层环形密封结构,其特征是,下层密封圈内环边固定在台体的周边,外环边固定在槽体的周边,上层密封圈叠压在下层密封圈上,其环边位于下层密封圈的环边内,且上层密封圈与下层密封圈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的,下层密封圈内环边通过第一压板固定在台体的周边,外环边通过第二压板固定在槽体的周边,上层密封圈内环边通过第三压板叠压在第一压板上,外环边通过第四压板叠压在第二压板上,且第一压板的外环边向外延伸出台体的周边,第二压板的内环边向内延伸出槽体的周边。进一步的,第二压板与槽体的连接处还预设有钢板,钢板与槽体通过焊接件固定。进一步的,第三压板与第一压板叠加通过螺栓与台体周边固定,台体周边设有容纳两个压板厚度的安装槽。进一步的,上层密封圈和下层密封圈均采用TPU涂层的防水布。进一步的,下层密封圈接触的台体及钢板的周边和上层密封圈接触的第一压板及第二压板的周边均设有圆倒角。进一步的,间隙内填充总容积的40%-60%的空气。进一步的,间隙还设有漏水传感器,漏水传感器连接电-液伺服系统。进一步的,漏水传感器设置有多个,沿环形均匀设置。进一步的,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三压板和第四压板均采用不锈钢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双层密封圈结构,上层密封圈直接与水体接触,起主要承载作用,下层密封圈不直接与水体接触,主要起防备作用,并且上层密封圈内嵌于下层密封圈内,有效的监控地下水系统的气密性及回灌状态;2)本技术通过将上层密封圈与下层密封圈分开独立固定,方便安装和替换;2)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防水密封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防水密封装置与台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防水密封装置与槽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1、上层密封圈;2、下层密封圈;3、第一压板;4、第二压板;5、第三压板;6、第四压板;7、钢板;8、漏水传感器;9、螺栓;10、台体;11、槽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大型水下液压振动系统台面与槽体之间的隔水密封装置,包括上层密封圈1和下层密封圈2,两者叠加成双层环形密封结构,其特征是,下层密封圈2内环边固定在台体10的周边,外环边固定在槽体11的周边,上层密封圈1叠压在下层密封圈2上,其环边位于下层密封圈2的环边内,且上层密封圈1与下层密封圈2之间留有间隙。本技术采用双层密封圈结构,上层密封圈直接与水体接触,起主要承载作用,下层密封圈不直接与水体接触,主要起防备作用,并且上层密封圈内嵌于下层密封圈内,有效的监控地下水系统的气密性及回灌状态,替换上层密封圈时不影响下层密封圈的牢固连接。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下层密封圈2内环边通过第一压板3固定在台体10的周边,其外环边通过第二压板4固定在槽体11的周边,上层密封圈1内环边通过第三压板5叠压在第一压板3上,外环边通过第四压板6叠压在第二压板4上,且第一压板3的外环边向外延伸出台体10的周边,第二压板4的内环边向内延伸出槽体11的周边。通过将上层密封圈与下层密封圈独立固定,因为上层密封圈主要起承载作用,容易受损,替换上层密封圈方便拆装;并且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压板的内环半径,调整上层密封圈的承重情况。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二压板4与槽体11的连接处还预设有钢板7,钢板7与槽体11通过焊接件浇筑成整体。通过设置钢板7提高第二压板4与水槽槽体11之间的紧固程度,避免使用螺栓直接与槽体连接,损坏槽体。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三压板5与第一压板3叠加通过螺栓9与台体10周边固定,台体10周边设有容纳两个压板厚度的安装槽。如图2所示,第三压板5与第一压板3叠加固定在安装槽内,安装好后的第三压板5与台体10的平面齐平,在上面涂上防水密封胶,提高密封性。进一步的,上层密封圈1和下层密封圈2均采用TPU(聚氨酯)涂层的防水布。TPU(聚氨酯)涂层老化周期不低于10年,有很好的防水效果,为了更换保证防水布防水效果以及受力均衡,防水布最多仅允许出现一道拼接缝。进一步的,如图1至3所示,下层密封圈2接触的台体10及钢板7的周边和上层密封圈1接触的第一压板3及第二压板4的周边均设有圆倒角。在接触的转弯处需进行弧度设计,最大限度防止防水布的磨损。进一步的,间隙内填充总容积的40%-60%的空气,间隙还设有漏水传感器8,漏水传感器8连接电-液伺服系统。以便更好的监测防水布的渗漏情况。当上层密封圈出现漏水到下层密封圈时,漏水传感器检测到漏水信号发送给电-液伺服系统,电-液伺服系统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发出报警,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情况。漏水传感器与电-液伺服系统的连接线贯穿第二压板的内部,避免连接线与水槽中水接触。为了更好的检测台体周边的情况,进一步的,漏水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大型水下液压振动系统台面与槽体之间的隔水密封装置,包括上层密封圈和下层密封圈,两者叠加成双层环形密封结构,其特征是,下层密封圈内环边固定在台体的周边,外环边固定在槽体的周边,上层密封圈叠压在下层密封圈上,其环边位于下层密封圈的环边内,且上层密封圈与下层密封圈之间留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型水下液压振动系统台面与槽体之间的隔水密封装置,包括上层密封圈和下层密封圈,两者叠加成双层环形密封结构,其特征是,下层密封圈内环边固定在台体的周边,外环边固定在槽体的周边,上层密封圈叠压在下层密封圈上,其环边位于下层密封圈的环边内,且上层密封圈与下层密封圈之间留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下液压振动系统台面与槽体之间的隔水密封装置,其特征是,下层密封圈内环边通过第一压板固定在台体的周边,外环边通过第二压板固定在槽体的周边,上层密封圈内环边通过第三压板叠压在第一压板上,外环边通过第四压板叠压在第二压板上,且第一压板的外环边向外延伸出台体的周边,第二压板的内环边向内延伸出槽体的周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水下液压振动系统台面与槽体之间的隔水密封装置,其特征是,第二压板与槽体的连接处还预设有钢板,钢板与槽体通过焊接件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水下液压振动系统台面与槽体之间的隔水密封装置,其特征是,第三压板与第一压板叠加通过螺栓与台体周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人逢,吴金涛,钟琦皓,刘慧,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