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包括:磁芯和绕组,所述磁芯包括封闭式框架和设置于所述封闭式框架中的中柱,所述中柱的两端与所述封闭式框架连接;所述绕组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交替绕制在所述中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交替绕制在磁芯的中柱上,减小了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之间的漏感,有效的减小了变压器的损耗,进而提高了电源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压器。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高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尺寸不断减小,同时对功率的要求又不断增加。因此必须要提高供电电源的功率密度,而在有限的散热空间中增加功率密度,就必须提高电源的工作效率。在现有技术中,电源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通常缠绕在磁芯的不同部位,或者在磁芯的同一部位上缠绕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并且在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之间设置绝缘层。但是,现有的绕组缠绕方法会造成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的漏感较大,导致变压器的损耗较大,进而制约电源工作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压器,以减小变压器的损耗。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变压器,包括:磁芯,所述磁芯包括封闭式框架和设置于所述封闭式框架中的中柱,所述中柱的两端与所述封闭式框架连接;绕组,所述绕组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交替绕制在所述中柱上。在基于本技术上述变压器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初级绕组采用线形结构绕制,所述次级绕组采用片形结构绕制。在基于本技术上述变压器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初级绕组为利兹线或多股三层绝缘线。在基于本技术上述变压器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次级绕组为紫铜片。在基于本技术上述变压器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板设置于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与所述中柱之间;所述第二隔离板设置在所述初级绕组与所述次级绕组之间。在基于本技术上述变压器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初级绕组包括两个初级引脚,所述次级绕组包括至少三个次级引脚。在基于本技术上述变压器的另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初级引脚和各所述次级引脚均采用紫铜片。在基于本技术上述变压器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磁芯、各所述初级引脚和各所述次级引脚均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在基于本技术上述变压器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芯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的结构相同或者不同。在基于本技术上述变压器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芯包括底座、两个侧边柱和中心柱,所述中心柱和所述两个侧边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中心柱位于所述两个侧边柱之间。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通过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交替绕制在磁芯的中柱上,减小了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之间的漏感,有效的减小了变压器的损耗,进而提高了电源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变压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方向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第一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变压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变压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1:磁芯11:第二磁芯 111:底座112:中心柱 113:侧边柱12:第二磁芯2:绕组21:初级绕组 211:初级引脚22:次级绕组 221:次级引脚3:第一隔离板4:第二隔离板5: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图1是本技术变压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方向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第一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变压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变压器包括:磁芯1和绕组2。其中,磁芯1包括封闭式框架和设置于封闭式框架中的中柱,中柱的两端与封闭式框架连接,绕组2包括初级绕组21和次级绕组22,初级绕组21和次级绕组22交替绕制在中柱上。具体地,绕组2在中柱上的绕制采用:初级绕组21-次级绕组22-初级绕组21-次级绕组22依此类推,这种交替缠绕的方法,可以使变压器的初级绕组21和次级绕组22之间的漏感明显减小。因此,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通过初级绕组21和次级绕组22交替绕制在磁芯1的中柱上,可以减小初级绕组21和次级绕组22之间的漏感,有效的减小了变压器的的损耗,进而提高电源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变压器初级绕组21和次级绕组22之间的漏感较小,与变压器次级绕组22连接的开关器件不易被过压击穿或造成电磁干扰,使电源工作更可靠,并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源的工作效率。在电流流过导体时,由于感应作用引起导体截面上电流分布不均匀,越接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造成趋肤效应,对于频率越高,电流越大的导体,趋肤效也越明显,趋肤效应会导致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大,对于变压器,趋肤效应会导致变压器绕组的有效电阻增大、引起变压器温度的大幅度升高,从而造成变压器的损耗。当本实施例的变压器为降压变压器时,初级绕组21的电压较高,电流较小,次级绕组22的电压较低,电流较大,如果变压器为高频变压器,次级绕组22的趋肤效应将非常明显。为了减小次级绕组22的趋肤效应,本实施例的初级绕组21采用线形结构绕制,次级绕组22采用片形结构绕制,这样在大电流流过次级绕组22时,可以尽量保证电流均匀,从而能够避免在频率升高后,由于趋肤效应而导致的次级绕组22有效电阻的增大,从而引起变压器温度的大幅度升高,使次级绕组22能够适用于较高的工作频率,减小变压器的损耗,提高变压器的工作效率。其中,初级绕组21可以采用利兹线或者多股三层绝缘线,次级绕组22可以采用紫铜片。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实施例的变压器为升压变压器时,初级绕组21可以采用片形结构绕制,次级绕组22可以采用线形结构绕制,其原理与降压变压器相同,详细的描述可参考上面的相关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由于变压器工作过程中的电流较大,如果在初级绕组21和次级绕组22与中柱之间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可能会引起变压器烧毁等安全事故,降低变压器的可靠性。为了提高变压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使其符合安全规则的要求,例如耐压性的要求,本实施例在初级绕组21和次级绕组22与中柱之间设置了第一隔离板3,如图2所示。具体地,第一隔离板3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为了减小变压器的体积,本实施例的第一隔离板3也可以采用绝缘胶带。在具体实施时,是在缠绕绕组2之前,先使用第一隔离板3将中柱包裹住,以避免绕组2与中柱直接接触,从而保证变压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其符合安全规则的要求。同样,如果在初级绕组21与次级绕组22之间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也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芯,所述磁芯包括封闭式框架和设置于所述封闭式框架中的中柱,所述中柱的两端与所述封闭式框架连接;绕组,所述绕组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交替绕制在所述中柱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芯,所述磁芯包括封闭式框架和设置于所述封闭式框架中的中柱,所述中柱的两端与所述封闭式框架连接;绕组,所述绕组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交替绕制在所述中柱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采用线形结构绕制,所述次级绕组采用片形结构绕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为利兹线或者多股三层绝缘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绕组为紫铜片。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板设置于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与所述中柱之间;所述第二隔离板设置在所述初级绕组与所述次级绕组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宝,陈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