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淋式煮茶器,包括上方设有开口的壶体、用于盖合所述开口的壶盖以及设置于所述壶体的底部的发热盘,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向所述壶体的内部延伸的盛茶腔,所述壶体内还设有喷淋罩;所述喷淋罩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上开口设置于喷淋罩主体的上端并穿过所述盛茶腔,所述下开口设置于喷淋罩主体的下端并朝向所述发热盘,所述上开口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下开口的正投影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喷淋式煮茶器的使用简单方便,不仅可以直接煮水,也可以煮茶蒸茶,节省了泡茶的工序也可得到质量较佳的茶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茶具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喷淋式煮茶器。
技术介绍
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人们对于喝茶也有颇多研究。源于潮汕地区的功夫茶艺日渐普遍,使功夫茶具的需求量增加,促使功夫茶具的更新以适应不同的人群。除了在制作工艺、外观设计花费心思,人们对功夫茶具的功能也进行了改良。现有的电水壶一般只能用于烧开水,极少有能用于在壶体直接冲茶的茶具。现有的电热煮茶壶,一般包括壶体、设置在壶体上的出水嘴、壶盖、设置在壶体底板上的电发热盘和一上开口的盛茶冲茶盘,该壶体的水被煮沸时,蒸汽经蒸汽导管进入壶盖和盛茶冲茶盘之间的空间内,进行蒸茶;蒸汽变成热水后,对放置在盛茶冲茶盘内的茶在蒸的基础上,进行冲茶。虽然这种电水壶在烧开水的同时也能够冲茶,但是沸水和蒸汽向上的喷射力小,蒸汽量不足,茶品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既可直接煮水又可煮茶蒸茶、并且茶品质量较佳的喷淋式煮茶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喷淋式煮茶器,包括上方设有开口的壶体、用于盖合所述开口的壶盖以及设置于所述壶体的底部的发热盘,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向所述壶体的内部延伸的盛茶腔,所述壶体内还设有喷淋罩;所述喷淋罩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上开口设置于喷淋罩主体的上端并穿过所述盛茶腔,所述下开口设置于喷淋罩主体的下端并朝向所述发热盘,所述上开口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下开口的正投影面积。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罩呈锥形体。更进一步地,所述下开口正对所述发热盘,所述下开口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发热盘的发热面。更进一步地,所述下开口最底端与所述壶体的内底面之间设有补水间隙。改进之一,所述上开口的上方设有蒸汽发散盖,所述蒸汽发散盖与所述上开口断续连接形成若干个喷淋孔。优选地,所述上开口延伸至所述壶盖内使所述喷淋孔所在的位置高于所述壶盖的最低边。优选地,所述盛茶腔内设有若干个漏水口。优选地,所述盛茶腔的内底面上设有过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喷淋式煮茶器在壶体内设置喷淋罩,并使喷淋罩的下开口朝向发热盘,则当发热盘发热工作时,产生的气泡即水蒸气回顺着喷淋罩向上运动直至盛茶腔内,进入盛茶腔内的水蒸气由于壶盖的阻挡冷却作用,使水蒸气液化喷淋回流至盛茶腔内的茶叶上以实现煮水和煮茶蒸茶,得到的茶水通过盛茶腔回流入壶体内。该喷淋式煮茶器的使用简单方便,不仅可以直接煮水,也可以煮茶蒸茶,节省了泡茶的工序也可得到质量较佳的茶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喷淋式煮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喷淋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如图1、图2所示为本技术喷淋式煮茶器的实施例,包括上方设有开口11的壶体10、用于盖合开口11的壶盖20以及设置于壶体10的底部的发热盘30,开口11上设置有向壶体10的内部延伸的盛茶腔40,壶体10内还设有喷淋罩50。其中,如图2所示,喷淋罩50设有上开口51和下开口52,上开口51设置于喷淋罩主体的上端并穿过盛茶腔40,下开口52设置于喷淋罩主体的下端并朝向发热盘30,上开口51的正投影面积小于下开口52的正投影面积。也即是,本实施例的喷淋式煮茶器在壶体10内设置喷淋罩50,并使喷淋罩50的下开口52朝向发热盘,则当发热盘发热工作时,产生的气泡即水蒸气回顺着喷淋罩50向上运动直至盛茶腔40内,进入盛茶腔40内的水蒸气由于壶盖20的阻挡冷却作用,使水蒸气液化喷淋回流至盛茶腔40内的茶叶上以实现煮水和煮茶蒸茶,得到的茶水通过盛茶腔40回流入壶体10内。为了进一步扩大喷淋罩对发热盘发热产生的水蒸气进行收集,本实施例的喷淋罩50呈锥形体。并且,下开口52正对发热盘30,下开口52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等于发热盘30的发热面,也即是,下开口52应当足够大,以便尽可能多地收集发热盘30产生的气泡,提高煮茶蒸茶的效率和效果。此外,如图1所示,下开口52最底端与壶体10的内底面之间设有补水间隙G,以保证在水蒸气不断蒸发的同时有新的水流补充至发热盘30的上方,使其连续不断地产生水蒸气,如此反复循环以提高煮茶的品质。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如图2所示,还可以在上开口51的上方设置一个蒸汽发散盖53,蒸汽发散盖53与上开口51断续连接形成若干个喷淋孔54。这里所说的断续连接,可以是蒸汽发散盖53与喷淋罩50一体成型,并使蒸汽发散盖53与上开口51的连接位置上布设一圈通孔,这些通孔即为喷淋孔54。如此制造的生产工艺更为简便,使用效果也较为理想。蒸汽发散盖53的设置可以使从上开口51冒出的水蒸气均匀喷淋在盛茶腔40内的茶叶上,既能提高煮茶蒸茶的品质,也能够提高其效率。实际使用时,蒸汽发散盖53可以设置成伞形,并且应当理解的是,蒸汽发散盖53的大小应当与上开口51的大小相适配,无需做得太大,成型不便;也无需做得太小,避免起不到蒸汽发散的效果。较佳地,上开口51延伸至壶盖20内使喷淋孔54所在的位置高于壶盖20的最低边,如图1所示。也即是,喷淋孔54也设置在壶盖20内,以使水蒸气尽可能地均匀液化并喷淋到盛茶腔40内的茶叶上。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盛茶腔40内设有若干个漏水口41,这些漏水口41可以较佳地均匀分布地设置在盛茶腔40的底部上,以保证盛茶腔40内的茶水能够回流入壶体10内。较佳地,为了增加所得茶水的细腻口感,可以在盛茶腔40的内底面上设置过滤网42,以对茶水进行过滤;在煮茶蒸茶的过程中不断循环,相当于多次过滤,煮茶的效果更佳。本技术实施例的喷淋式煮茶器的使用简单方便,不仅可以直接煮水,也可以煮茶蒸茶,节省了泡茶的工序也可得到质量较佳的茶品。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淋式煮茶器,包括上方设有开口的壶体、用于盖合所述开口的壶盖以及设置于所述壶体的底部的发热盘,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向所述壶体的内部延伸的盛茶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内还设有喷淋罩;所述喷淋罩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上开口设置于喷淋罩主体的上端并穿过所述盛茶腔,所述下开口设置于喷淋罩主体的下端并朝向所述发热盘,所述上开口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下开口的正投影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淋式煮茶器,包括上方设有开口的壶体、用于盖合所述开口的壶盖以及设置于所述壶体的底部的发热盘,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向所述壶体的内部延伸的盛茶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内还设有喷淋罩;所述喷淋罩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上开口设置于喷淋罩主体的上端并穿过所述盛茶腔,所述下开口设置于喷淋罩主体的下端并朝向所述发热盘,所述上开口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下开口的正投影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煮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罩呈锥形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式煮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开口正对所述发热盘,所述下开口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陈俊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