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及万向铲前工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56727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2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万向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及万向铲前工作装置。一种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包括:两个同时作用于同一倾斜部件的调角油缸,所述每一个调角油缸包括活塞杆和固定连接在活塞杆下方的活塞,所述活塞和活塞杆将缸体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每一个所述调角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设置有极限位置调整结构,以增加油液的受压容积,防止油缸薄弱位置所受内应力过大。一种万向铲前工作装置,包括所述的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通过调角油缸处于极限位置时有杆腔和无杆腔相连通,增加油液的受压容积,防止薄弱位置处的破坏性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万向铲
,尤其涉及一种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及万向铲前工作装置
技术介绍
万向铲常用于全液压推土机上,可以完成提升、下降、左调角、右调角、左倾斜、右倾斜的动作,适合修建高尔夫球场等精细作业。万向铲型前工作装置由铲刀、C型架、提升油缸、调角油缸、倾斜油缸、可调螺杆等组成。该机构在做倾斜动作时存在多余约束,需要调角油缸压缩油液产生补偿才能完成倾斜动作,若油液压缩量过大就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使机构产生较大内应力,容易造成薄弱位置处破坏性损坏,例如可调螺杆安装座焊缝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通过极限位置调整结构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调角油缸在处于极限位置仍需要压缩时,油液压缩量过大,产生较大内应力的问题,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降低油缸的内应力,延长调角油缸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万向铲前工作装置,其具有所述的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解决了其在做倾斜动作时因存在多余约束需要调角油缸压缩油液产生补偿才能完成倾斜动作,容易因油液压缩量过大造成薄弱位置处破坏性损坏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包括:两个同时作用于同一倾斜部件的调角油缸,所述每一个调角油缸包括活塞杆和固定连接在活塞杆下方的活塞,所述活塞和活塞杆将缸体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每一个所述调角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设置有极限位置调整结构,以增加油液的受压容积,防止油缸薄弱位置所受内应力过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极限位置调整结构包括连接在处于极限位置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的调整回路,所述调整回路上还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仅允许油液在活塞至缸底的位置时自有杆腔流向无杆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无杆腔上还连接有补油溢流回路,所述调整回路的上端口连接于有杆腔,所述调整回路的下端口连接在所述补油溢流回路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补油溢流回路包括两条溢流分路,所述溢流分路分别自其中一个调角油缸的无杆腔连接至另一个调节油缸的有杆腔,所述溢流分路上还连接有补油分路,所述调整回路的下端口位于所述溢流分路分别与无杆腔和补油分路的连接点之间。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补油分路上还设置有补油溢流阀。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极限位置调整结构为设置在活塞上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仅在活塞至缸底的位置时容许油液自无杆腔流向有杆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单向阀为单向缓冲阀。一种万向铲前工作装置,包括所述的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所述至少两个调角油缸安装在C型架上,且其动力输出轴分别与铲刀连接,以调整铲刀的角度。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两个调角油缸分别为左调角油缸和右调角油缸,所述左调角油缸和右调角油缸的底座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左提升油缸和右提升油缸的输出轴,所述铲刀上还连接有倾斜油缸和可调螺杆。有益效果:通过极限位置调整结构的设置,使得调角油缸在处于极限位置时有杆腔和无杆腔相连通,增加油液的受压容积,减少油液体积改变量,从而在相同补偿位移下降低调角油缸内油液压力,进而降低机构内应力,防止薄弱位置处的破坏性损坏。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延长调角油缸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调角油缸处于极限位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万向铲前工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供的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铲刀;2、可调螺杆;3、倾斜油缸;4、左调角油缸;5、C型架;6、右调角油缸;7、左提升油缸;8、右提升油缸;9、机架;10、活塞;11、活塞杆;12、有杆腔;13、无杆腔;14、调整回路;15、单向阀;16、补油溢流回路;17、补油分路;18、补油溢流阀;10’、活塞;11’、活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当两个调角油缸其中之一的调角油缸A处于极限位置,所述活塞10’已到缸底,所述调角油缸A的活塞杆11’被顶死不能再往回缩,为了调整角度的需要但仍需要将调角油缸A的活塞杆11’向缸底方向推进,倾斜过程中调角油缸A需要的补偿量由另一个调角油缸B完成,则调角油缸B的油液补偿位移为2△x,补偿位移大,且两调角油缸内受压缩初始油液体积较小,因此倾斜过程中会产生过大的内应力,容易造成薄弱位置处的破坏性损伤。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如图2所示,包括:两个同时作用于同一倾斜部件的调角油缸,所述每一个调角油缸包括活塞杆11和固定连接在活塞杆11下方的活塞10,所述活塞10和活塞杆11将缸体分为有杆腔12和无杆腔13,每一个所述调角油缸的有杆腔12和无杆腔13之间设置有极限位置调整结构,所述极限位置调整结构包括连接在处于极限位置的有杆腔12和无杆腔13之间的调整回路14,所述调整回路14上还设置有单向阀15,所述单向阀15仅允许油液在活塞10至缸底的位置时自有杆腔12流向无杆腔13。所述两个调角油缸分别为左调角油缸4和右调角油缸6。在右调角油缸6处于极限位置时,所述位于有杆腔12和无杆腔13之间的调整回路14,使右调角油缸的有杆腔12和无杆腔13相连通,增加油液的受压容积,减少油液体积改变量,进而降低内应力,防止薄弱位置处的破坏性损伤。所述无杆腔13上还连接有补油溢流回路,所述补油溢流回路包括两条溢流分路16,所述溢流分路16分别自其中一个调角油缸的无杆腔13连接至另一个调节油缸的有杆腔12,所述溢流分路16上还连接有补油分路17,所述调整回路15的上端口连接于有杆腔12,所述调整回路14的下端口位于所述溢流分路16分别与无杆腔13和补油分路17的连接点之间。由调整回路14和单向阀15组成的极限位置调整结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通过与溢流分路连接的调整回路14,使得处于极限位置的右调角油缸6的无杆腔13内的油液引至左调角油缸4的有杆腔12,又从左调角油缸4的有杆腔12到其无杆腔13,然后自左调角油缸4的无杆腔13至左调角油缸4中的有杆腔,实现了两个调角油缸之间的有杆腔12和无杆腔13相通,增加油液的受压容积,减少油液体积改变量,从而在相同补偿位移下降低调角油缸内油液压力,进而降低机构内应力,防止薄弱位置处的破坏性损坏。所述单向阀15为单向缓冲阀。进一步的降低极限位置油液变化所形成的内应力。具体实施时,所述调角油缸的数量包含但不限于两个。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万向铲前工作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所述的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所述两个调角油缸安装在C型架5上,且其动力输出轴分别与铲刀1连接,以调整铲刀1的角度。所述两个调角油缸分别为左调角油缸4和右调角油缸6,所述左调角油缸4和右调角油缸6的底座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左提升油缸7和右提升油缸8的输出轴,所述左提升油缸7和右提升油缸8的底座分别设置在机架9上,所述铲刀1上还连接倾斜油缸3和可调螺杆2。所述倾斜油缸3和可调螺杆2均设置在C型架5上。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所述极限位置调整结构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包括:两个同时作用于同一倾斜部件的调角油缸,所述每一个调角油缸包括活塞杆(11)和固定连接在活塞杆(11)下方的活塞(10),所述活塞(10)和活塞杆(11)将缸体分为有杆腔(12)和无杆腔(13),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调角油缸的有杆腔(12)和无杆腔(13)之间设置有极限位置调整结构,以增加油液的受压容积,防止油缸薄弱位置所受内应力过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包括:两个同时作用于同一倾斜部件的调角油缸,所述每一个调角油缸包括活塞杆(11)和固定连接在活塞杆(11)下方的活塞(10),所述活塞(10)和活塞杆(11)将缸体分为有杆腔(12)和无杆腔(13),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调角油缸的有杆腔(12)和无杆腔(13)之间设置有极限位置调整结构,以增加油液的受压容积,防止油缸薄弱位置所受内应力过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限位置调整结构包括连接在处于极限位置的有杆腔(12)和无杆腔(13)之间的调整回路(14),所述调整回路(14)上还设置有单向阀(15),所述单向阀(15)仅允许油液在活塞(10)至缸底的位置时自有杆腔(12)流向无杆腔(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杆腔(13)上还连接有补油溢流回路,所述调整回路(14)的上端口连接于有杆腔(12),所述调整回路(14)的下端口连接在所述补油溢流回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极限位置内应力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溢流回路包括两条溢流分路(16),所述溢流分路(16)分别自其中一个调角油缸的无杆腔(13)连接至另一个调节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树营余丽艳金轲
申请(专利权)人: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