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第一驱动线圈(30a),其使透镜支架沿着与透镜(100)的光轴垂直的X轴,相对于基座部(10)相对移动;第二驱动线圈(30b),其使透镜支架沿着与光轴垂直且与X轴交叉的Y轴,相对于基座部(10)相对移动。基座部(10)上形成有透镜(100)的一部分沿着驱动平面可移动地插入的开口部(12)。位于X轴及Y轴的中间的斜方向的开口部(12)的斜内径(Dxy1、Dxy2)比开口部(12)的第一内径(Dx)大,并且比开口部(12)的Y轴方向的第二内径(Dy)大。基座部(10)上筒状凸部(14)沿着开口部(12)的开口边缘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用于例如手机的照相模块等的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适合用于手机的照相模块等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开发有下述装置:使包含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的模糊修正用可动部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移动而进行模糊修正(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为了使模糊修正用可动部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移动而进行模糊修正,在基座部设置有具备第一驱动轴的第一驱动部的一部分和具备第二驱动轴的第二驱动部的一部分。在基座部形成有插入保持于透镜支架的透镜的至少一部分的开口部。在现有的装置中,基座部的开口部按照透镜的外径而形成为圆形。另外,为了将透镜在与光轴垂直方向相对于基座部移动,开口部的内径比插入到开口部的透镜的外径大。为了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优选基座部的外形尽可能小。因此,若过度增大形成于基座部的开口部的内径,则基座部的外形和开口部之间的距离减小,用于在基座部之上配置驱动部的间隙消失。因此,开口部的内径优选匹配于透镜的外径而形成为所需要最小限度的大小。因此,考虑将基座部的开口部的内径设计为确保透镜的第一驱动轴方向的最大移动量或透镜的第二驱动轴方向的最大移动量。只要这样设计,则透镜只在第一驱动轴方向或第二驱动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不会有透镜与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碰撞的担忧。然而,透镜并非只在第一驱动轴方向或第二驱动轴方向移动,例如,还在位于第一驱动轴及第二驱动轴的中间的斜方向移动。在斜方向上,透镜以与沿着第一驱动轴的移动向量和沿着第二驱动轴的移动向量之和对应的移动向量移动。因此,向斜方向的透镜的移动量与沿着第一驱动轴或第二驱动轴的移动量比较,移动量以最大√2倍(约1.44倍)程度增长,最差的情况下,会有透镜与基座部的开口边缘碰撞的担忧。透镜与基座部的开口边缘碰撞时,透镜会损伤,并且因碰撞时的冲击,有可能会产生模糊修正的品质降低等的不良状况。为了避免这类问题,在基座部上形成相对于透镜的直径为所需要以上的大小的内径的开口部。因此,难以使基座部的外形小型化,作为其结果,不得不牺牲装置的小型化。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51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类实际状况而开发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可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透镜与基座部的开口边缘碰撞的担忧少的透镜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可防止颗粒流入基座的开口部内的透镜驱动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第一驱动部,使包含至少一个透镜的透镜部沿着与所述透镜的光轴交叉的第一驱动轴,相对于基座部相对移动;第二驱动部,使所述透镜部沿着与所述透镜的光轴和所述第一驱动轴交叉的第二驱动轴,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相对移动,在所述基座部形成有所述透镜的一部分沿着包含所述第一驱动轴及第二驱动轴的驱动平面可移动地插入的开口部,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轴及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中间的斜方向的所述开口部的斜内径比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第一驱动轴方向的第一内径大,并且比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第二驱动轴方向的第二内径大。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位于第一驱动轴及第二驱动轴的中间的斜方向的开口部的斜内径比开口部的第一驱动轴方向的第一内径大,并且比开口部的第二驱动轴方向的第二内径大。通过这样构成,不仅透镜在第一驱动轴方向或第二驱动轴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而且在它们的中间的斜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透镜也不会与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碰撞。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形成于基座部的开口部不是正圆,形成为位于第一驱动轴方向及第二驱动轴方向的中间的斜方向的内径比第一驱动轴方向或第二驱动轴方向大的异形形状。因此,与考虑了向斜方向的最大移动量的正圆的开口部比较,可以减小基座部的外形,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或者,在将基座部的外形假定为相同的情况下,与考虑了向斜方向的最大移动量的正圆的开口部比较,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增大沿着第一驱动轴及第二驱动轴的基座部的宽度。因此,可以增加构成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的一部分的线圈的匝数,驱动力提高,模糊修正的精度提高。优选所述第一驱动部包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轴方向夹着所述开口部而位于两侧的一对第一驱动线圈,一对所述第一驱动线圈沿着所述基座部的相对的2边平行地配置。通过这样构成,沿着第一驱动轴方向的驱动力提高,模糊修正的精度提高。优选所述第二驱动部包含沿着所述第二驱动轴方向夹着所述开口部而位于两侧的一对第二驱动线圈,一对所述第二驱动线圈沿着所述基座部的相对的2边平行地配置。通过这样构成,沿着第二驱动轴方向的驱动力提高,模糊修正的精度提高。优选所述透镜部在光轴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于框架,使用多个悬线,所述框架相对于所述基座部,沿着所述驱动平面移动自如地保持。通过这样构成,可以使透镜部沿着驱动平面相对于基座部自由地移动。优选所述框架具有作为整体的方环形状,被配置于固定于所述基座的方筒形状的壳体的内部,所述斜方向与所述方环形状的对角线方向大致一致。通过这样构成,在除了开口部的基座部之上可有效地配置第一驱动部的一部分及第二驱动部的一部分,可减小基座部的外形,易于装置的小型化。优选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开口边缘,在所述基座部形成有筒状凸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筒状凸部的周围。通过这样构成,可以有效地防止透镜与配置于筒状凸部的周围的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驱动线圈)碰撞。另外,通过存在筒状凸部,存在于基座部的表面的尘埃等难以进入开口部的内部。透镜在开口部的内部通过,在离开透镜的光轴方向的位置配置有摄像元件等。尘埃等附着于摄像元件时,应摄像的图像的品质有可能会降低,优选尘埃等不进入开口部内部。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可动部,其具有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和用于沿光轴正交方向驱动所述透镜的驱动用磁铁;固定部,其具有以与所述驱动用磁铁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用于沿所述光轴正交方向驱动所述透镜的驱动用线圈、和形成有使入射到所述透镜的光通过的基座开口部并设置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基座部;支承部,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可相对移动地连结所述可动部,使所述可动部支承于所述固定部,在所述基座部,沿着所述基座开口部的开口边缘形成有朝向所述可动部沿着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突出的筒状凸部,所述筒状凸部的凸部前端在所述基座部上沿着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位于设置有所述驱动用线圈的线圈设置面的前方,所述驱动用线圈的线圈前端沿着所述光轴方向位于所述凸部前端的前方。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由于沿着基座开口部的开口边缘形成有筒状凸部,因而在透镜驱动装置内即使万一产生颗粒的情况下,颗粒由筒状凸部阻隔。因此,可以防止颗粒从基座开口部向处于后方(沿着光轴和前方相反)的图像传感器侧的流入。另外,沿着光轴,所谓前方是指沿着光轴接近可动部的一侧,和光通过时的入口侧(被摄体侧)一致,所谓后方是指沿着光轴远离可动部的一侧,与光的出口侧一致。另外,筒状凸部的凸部前端位于线圈设置面的前方向,位于驱动用线圈的线圈前端的后方(前方向的相反)。由此,即使因来自外部的碰撞等可动部和固定部接触的情况下,线圈比筒状凸部更配置于可动部的附近,因而可以防止筒状凸部直接与可动部接触。因此,即使万一可动部和固定部碰撞,其碰撞位置比筒状凸部更靠外周侧,所以可以防止因碰撞而产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驱动部,其使包含至少一个透镜的透镜部沿着与所述透镜的光轴交叉的第一驱动轴,相对于基座部相对移动;第二驱动部,其使所述透镜部沿着与所述透镜的光轴和所述第一驱动轴交叉的第二驱动轴,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相对移动,在所述基座部,形成有所述透镜的一部分沿着包含所述第一驱动轴及第二驱动轴的驱动平面可移动地插入的开口部,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轴及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中间的斜方向的所述开口部的斜内径比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第一驱动轴方向的第一内径大,并且比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第二驱动轴方向的第二内径大。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23 JP 2015-088274;2015.05.08 JP 2015-09608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驱动部,其使包含至少一个透镜的透镜部沿着与所述透镜的光轴交叉的第一驱动轴,相对于基座部相对移动;第二驱动部,其使所述透镜部沿着与所述透镜的光轴和所述第一驱动轴交叉的第二驱动轴,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相对移动,在所述基座部,形成有所述透镜的一部分沿着包含所述第一驱动轴及第二驱动轴的驱动平面可移动地插入的开口部,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轴及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中间的斜方向的所述开口部的斜内径比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第一驱动轴方向的第一内径大,并且比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第二驱动轴方向的第二内径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含沿着所述第一驱动轴方向夹着所述开口部而位于两侧的一对第一驱动线圈,一对所述第一驱动线圈沿着所述基座部的相对的2边平行地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包含沿着所述第二驱动轴方向夹着所述开口部而位于两侧的一对第二驱动线圈,一对所述第二驱动线圈沿着所述基座部相对的2边平行地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部在光轴方向上可移动地保持于框架,使用多个悬线,从而所述框架相对于所述基座部沿着所述驱动平面移动自如地保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作为整体的方环形状,被配置于固定于所述基座的方筒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一桥秀辅,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