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5407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2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包括具有通孔的管体,所述管体外壁的径向圆周方向上设有斜面圆盘,所述斜面圆盘将所述管体分为引流管连接孔和引流袋连接孔,所述斜面圆盘的端面朝向所述引流管连接孔,所述斜面圆盘上设有进气孔、负压吸引孔以及冲洗孔,所述进气孔、负压吸引孔、冲洗孔与所述管体的通孔互相连通,所述进气孔、负压吸引孔以及冲洗孔的轴线与所述管体的轴线的夹角呈45°,所述斜面圆盘的端面与所述进气孔、负压吸引孔和冲洗孔的轴线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实际术中中置入的单腔引流管直接改成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既能达到引流通畅,又能避免再次置入不到位而引起的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
技术介绍
自有人类外科史以来,“切开引流”就是手术的基本术式,祖国医学中“捻”的目的即是引流,腹腔引流是腹部外科最常用以及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其通畅与否影响手术效果和疾病预后;外科引流的适应证可分为治疗性及预防性两类,治疗性的引流有局限性的脓肿和病理性积液等、消化瘘及为了减轻张力压迫,如气体、液体的体积或组织水肿等,预防性的引流适用于虽经外科治疗但易继发感染、出血、消化道瘘、所积液、积气等时。在临床医学中,由于单腔引流管的材料柔软且分管少,双腔引流管的材质较硬且分叉管口多,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在不确定胃肠道、胰等器官有瘘口时,外科医生更倾向于在手术的一开始使用单腔引流管,方便手术的操作,但是单腔的腹腔引流管被动引流时,易引流不畅,尤其引流液粘稠时更易引流不畅,同时,一旦发现有胃肠道、胰等器官具有瘘口时,需要及时改用双腔负压冲洗引流,而改用时需拔出原引流管后再置入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此方法往往不能置入到瘘口处,影响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及手术质量,同时再次的置入若不到位还容易增加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其可以在实际手术中将置入的单腔引流管直接转换成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不仅可提高冲洗引流效果,缩短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且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包括具有通孔的管体,所述管体外壁的径向圆周方向上设有斜面圆盘,所述斜面圆盘将所述管体分为引流管连接孔和引流袋连接孔,所述斜面圆盘的端面朝向所述引流管连接孔,所述斜面圆盘上设有进气孔、负压吸引孔以及冲洗孔,所述进气孔、负压吸引孔、冲洗孔与所述管体的通孔互相连通,所述进气孔、负压吸引孔以及冲洗孔的轴线与所述管体的轴线的夹角呈45°,所述斜面圆盘的端面与所述进气孔、负压吸引孔和冲洗孔的轴线垂直。所述的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所述引流管连接孔和引流袋连接孔的管径不同。所述的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所述引流管连接孔的内径为6mm,所述引流袋连接孔的内径为8mm,所述管体的壁厚为1mm。所述的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所述进气孔的孔径大于负压吸引孔和冲洗孔的孔径,所述负压吸引孔和冲洗孔的孔径相同。所述的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所述进气孔的孔径为4mm,所述负压吸引孔和冲洗孔的孔径为3mm。所述的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所述斜面圆盘的最大径向尺寸为20mm,且最大外径所处的面与所述引流管连接孔端面的距离为20mm。所述的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所述进气孔、负压吸引孔和冲洗孔的在斜面圆盘上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负压吸引孔位于所述进气孔和冲洗孔之间。所述的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所述管体的长度为45mm,所述引流袋连接孔的长度为20mm。所述的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所述斜面圆盘的端面倒有圆角。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结构能够将实际术中中置入的单腔引流管直接改成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既能达到引流通畅,又能避免再次置入不到位而引起的患者痛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管体;2-斜面圆盘;3-引流袋连接孔;4-引流管连接孔;5-进气孔;6-负压吸引孔;7-冲洗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包括一个管体1,管体1为具有通孔的空心管体1,在管体1外壁的径向圆周方向上设有一个斜面圆盘2,斜面圆盘2将管体1左右分为引流管连接孔4和引流袋连接孔3,引流管连接孔4用来连接手术中的单腔引流管,引流袋连接孔3用来连接引流袋,其中,再如图1所示,斜面圆盘2的端面朝向引流管连接孔4的一端,即斜面圆盘2的倾斜角度与管体1的轴线是呈锐角,在斜面圆盘2上设有进气孔5、负压吸引孔6以及冲洗孔7,其中进气孔5、负压吸引孔6、冲洗孔7与管体1的通孔之间是互相连通的,由于斜面圆盘2的端面朝向引流管连接孔4的一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孔5、负压吸引孔6以及冲洗孔7的轴线与管体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呈45°,斜面圆盘2的端面与进气孔5、负压吸引孔6和冲洗孔7的轴线垂直,斜面圆盘2的端面处倒有圆角。本技术的规格尺寸可以根据不同规格尺寸的单腔引流管、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引流袋连接头以及冲洗管件进行配套设计,设计尺寸满足上述不同规格尺寸连接件的使用要求,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如尺寸)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引流管连接孔4和引流袋连接孔3的管径不同,本技术的规格尺寸主要按照目前普遍使用的单腔引流管和双腔负压冲洗引流管等连接件的规格尺寸配套设计的,因此,管体1的整体长度为45mm,斜面圆盘2的最大径向尺寸为20mm,且最大外径所处的平面与引流管连接孔4处的端面的距离为20mm,引流袋连接孔3的长度为20mm。引流管连接孔4的内径为6mm,引流袋连接孔3的内径为8mm,管体1的壁厚为1mm,因此管体1在引流袋连接孔3处的外径为10mm。如图2所示,进气孔5、负压吸引孔6和冲洗孔7的在斜面圆盘2上之间的夹角为30°,负压吸引孔6位于进气孔5和冲洗孔7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孔5的孔径大于负压吸引孔6和冲洗孔7的孔径,负压吸引孔6和冲洗孔7的孔径相同,进气孔5的孔径为4mm,负压吸引孔6和冲洗孔7的孔径为3mm。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经济适用,易于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与传统引流管相比,本技术采用了负压吸引孔6、冲洗孔7相结合的技术方案,负压吸引孔6连接负压吸引管,负压吸引管的一端可以连接负压吸引装置使腹腔内液体可以持续引出,冲洗管连接在冲洗孔7上使腹腔引流液得到稀释易被吸出,留置进气孔5防止负压吸引压力过大,用于调节负压压力的大小,同时与引流管连接孔4连接的引流管的侧面设置有内径为2mm的两排横纵各5个侧孔(图中未显示),由于侧孔小,因此可以防止组织内容物钻入的,增加单腔引流管的使用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冲洗引流效果,缩短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以上的说明和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包括具有通孔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外壁的径向圆周方向上设有斜面圆盘,所述斜面圆盘将所述管体分为引流管连接孔和引流袋连接孔,所述斜面圆盘的端面朝向所述引流管连接孔,所述斜面圆盘上设有进气孔、负压吸引孔以及冲洗孔,所述进气孔、负压吸引孔、冲洗孔与所述管体的通孔互相连通,所述进气孔、负压吸引孔以及冲洗孔的轴线与所述管体的轴线的夹角呈45°,所述斜面圆盘的端面与所述进气孔、负压吸引孔和冲洗孔的轴线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包括具有通孔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外壁的径向圆周方向上设有斜面圆盘,所述斜面圆盘将所述管体分为引流管连接孔和引流袋连接孔,所述斜面圆盘的端面朝向所述引流管连接孔,所述斜面圆盘上设有进气孔、负压吸引孔以及冲洗孔,所述进气孔、负压吸引孔、冲洗孔与所述管体的通孔互相连通,所述进气孔、负压吸引孔以及冲洗孔的轴线与所述管体的轴线的夹角呈45°,所述斜面圆盘的端面与所述进气孔、负压吸引孔和冲洗孔的轴线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连接孔和引流袋连接孔的管径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连接孔的内径为6mm,所述引流袋连接孔的内径为8mm,所述管体的壁厚为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引流管的转换插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富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