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进运动器之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538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扭进运动器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一机台,该机台纵向形成有一凸脊部,朝前机头的下方设有一偏心掣动轮,又由该凸脊部下端两侧向外各别延伸有踏板,又在踏板的外侧设有前后辅助轮,又该二辅助轮的直线排列关系为与机台形成纵向平行,又二辅助轮的侧向排列关系为与地表平行,以及该凸脊部后下方设有一后轮体,该后轮体是大部分没入于凸脊部里部,而且在机台形成水平的状态之下,该两侧辅助轮系为悬空状。(*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扭进运动器之结构改良,尤指提供以站姿的方式,可操作扭转前进之运动器。有关一般之扭进运动器,大部分是为小孩童以坐姿的方式,并由其手之操作板转,使其下连动之轮体得到交互切进的结构方式,然以坐姿的扭进车已问世多年,现今为了求得更加刺激及高难度的动作,而有以立姿的方式之扭进运动器产生,该方式为利用一踏板,在该踏板的下方前后各设有驱动轮以及惰轮,后侧视形成为“T”字状,踏板的位置位于轮体的上方,因此入踏后重心不稳,而且以前后纵向两轮的设计,在操作时除非专业训练人士,否则一般阶层之年龄无法操作,且该操作的缺点包括,在起步的时候必需以滑雪杆等杆状物辅助推动,又在推动的先前,使用者依然要先得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才能够双脚站上,因此仅在起步的时候即为一大障碍,又且在行走的过程,该滑雪杆必需丢弃,使手部才能自由挥手操作平衡,以及在停车前,使用者必须以跳离的方式跳开该车体,因此形成有不易操作及诸多危险性。本技术提供以立姿方式,经由腰部及腿部的扭转操作,进而对机台作偏摆之操作,使机台可以到前进或是转向目的之扭进运动器改良,其主要是由一机台,该机台纵向形成有一凸脊部,朝前机头的下方设有一偏心掣动轮,又由该凸脊部下端两侧向外各别延伸有踏板,又在踏板的外侧设有前后辅助轮,又该二辅助轮的直线排列关系为与机台形成纵向平行,又二辅助轮的侧向排列关系为与地表平行,以及该凸脊部后下方设有一后轮体,该后轮体是大部分没入于凸脊部里部,而且在机台形成水平的状态之下,该两侧辅助轮是为悬空状。本技术在该车体形成一中央纵线形成有凸脊部之机体,再于两侧下方向外水平向延伸出踏板以降低该重心,和在该踏板的外侧设有前后辅助轮获得三脚程载面积,以可达到徒手起步和停车时可安全下车。本技术再一目的,是在为该机台所设凸脊部两侧可设有挠性之夹压垫,以提供操作者二脚踝夹持或是保护脚踝,并进而得到跳跃的花式表演。本实用新又再一目的,是该辅助轮是可免除卸下,而形成如传统双轮的高度应用。本技术又再次要目的,可将该后轮可免除卸下,剩下利用后侧辅助轮贴地,达到籍由后方两侧辅助轮与槽前掣动轮之间形成三点平面关系,利于起步前,可静态平衡站立,提供初学者易于操作驱车前进。附图说明图1为昔用之扭进运动车立体示意图。图2为昔用之扭进运动车应用时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之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各轮体关系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状态后视图。图7为本技术操作助跑状态后视图。图示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夹压垫-4机台-5机头-50凸脊部-51踏板-52轴孔-53偏心驱动轮-6轴体-61偏心摇臂-62 轮体-63后轮体-7前辅助轮-71 后辅助轮-72车体-8踏板-81驱动轮-82惰轮-83轴体-84摇臂-85轮体-86高度-H张角-θ面积-A宽度距离-D直线-L1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该昔用之扭进运动车,主要是由一车体8,该车体8后部上方形成有平面踏板81,又在该车体8朝前下方设有驱动轮82,该驱动轮82经由一轴体84而活接于车体8,又该轴体84向下延伸经过摇臂85而活接一轮体86,又在车体8的后下方设有惰轮83,该操作时必须以立姿方式站上该踏板81,而由于该设计仅由驱动轮82以及惰轮83两点承载该车体,因此车体在静态时完全倒下,且相对不利起步操作。请再参阅图2,该轮体与踏板81之间形成为“T”字状,又操作者使用之前必需水平向平衡站入踏板81,必须具有非常精密的熟练度,否则马上翻落,而且该踏板81与地表之间形成有一定高度H,该高度H高过轮体上圆切点,形成重心偏高,而且踩踏的时候,肢踝易于在翻落时受踏板81打伤。又由该结构起步的时候,除了训练到能够瞬间平衡站入有相当有难度之外,还要利用杆状物向后推斥,才能形成具有前进之动能,而达到助跑的目的,向前得到行进的动能之后,又必须将该辅助推杆抛开,使操作者手肢能够灵活任意自由挥动已调校平衡。又在停车的过程当中,使用者首先必须使该车体形成怠速的状态之且,再以跳开的方式而跳开该车体,因此其操作难度非常高,而无法顺应各阶层人士所使用,又且对小孩危险性相当高。另该设计仅能提供地面移进的方式应用,操作功能单调。得上,本技术特别提供一种具有凸脊部,并将踏板降低,且设有起步辅助轮以达到徒手操作,和使该车体达到强化结构之可能。请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扭进运动器之结构改良,尤指提供又立姿方式站立之后,籍由腰部及脚部的作力配合,达到对机台5做左右扭动摆动,再籍由机台5朝前所设的偏心掣动轮6的切动效果,而达到可移进的运动器结构改良。其主要是由一机台5,朝前下方活接有一偏心掣动轮6,后下方设有一后轮体7,该机台5中央纵向形成有凸起之凸脊部51,在机头50朝下位置提供偏心掣动轮6锁固活接,又凸脊部51后方内部可提供后体轮7没入,以及在该凸脊部51两侧垂下的位置的水平向外扩展延伸有踏板52,又在踏板52的两外侧各别设有前后辅助轮71、72。请再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之机台5朝下关系设有偏心掣动轮6,后方设有后轮体7,而在两则踏板52的外侧,各别设有前后辅助轮71、72,又该辅助轮71、72的直线排列关系为与机台5的纵向线平行。请再参阅图5所示,该两辅助轮71、72(如图4所示),除了与机台5的纵向线平行之外,该前后辅助轮71、72的二下圆切点所形成直线L1是与地表平行,该机头50的位置设有一轴孔53,该轴孔53是提供偏心掣动轮6所设的轴体61所套接,并将之活固,又该偏心掣动轮6是由一偏心摇臂62向后活接一轮体63,使该轮体63以及依据该轴体61的纵向线做偏转,又该后轮体7是大部分没入于机台5所设的凸脊部51里部为之所含纳,同时求得后轮体7的轴心位置高于踏板52,以得重心平衡落置高度。请再参阅图6所示,本技术之结构由后侧视图显示的关系为该后轮体7,是设于机台5的凸脊部51里部,又该凸脊部51下方左右两侧向外延伸有踏板52,又在踏板52的侧下方形成有辅助轮71、72,又辅助轮71、72与后轮体7各别下端之圆切点所形成的直线关系为与地表形成有一张角θ,也就是说,车体在保持水平稳定的情况之下,该两侧各别所设辅助轮71、72是为悬空于地表,仅由后轮体7着地。又该辅助轮71、72所设的轴心线是与后轮体7之轴心线为不同,而使该辅助轮71、72若著地时候,使其轴心线可与地表成水平。如图7所示,该辅助轮的轴心线,在机台5斜置的时候,为与地表形成平行,又如图所示,使用者在操作滑行之前,必须采用助跑的方式得到静磨擦的对抗力,而该助跑可利用脚掌踏上一侧踏板52,而籍由辅助轮71、72及后轮体7之间(配合图4所示),可形成一三角形的面积A,而可提供脚掌踩上,承纳该重心,使机台5形成斜向着地的方式,配合另一肢脚的推斥,而得到前进的推移,当然该过程中,偏心掣动轮也许会着地,但原则上助跑时是排除偏心掣动轮6的作用,整体推动之后,另一脚肢再踏上另外一侧踏板,即可籍由该车体动能易于站立,达到助跑前进,利便扭转操作。又该扭转可得前进的操作,基础上是利用偏心掣动轮6为具有偏心的设计(如图5所示),该偏心掣动轮6是籍由偏心摇臂62的存在,使该轮体63与轴体61相对之间形成一宽度距离D,籍由该距离D的存在,使该机台5在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启发智慧经济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