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903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31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电箱,其包括框架、设于框架外围的壳体、设于框架内的若干调节安装件和一内门板,框架包括一承接框和依次连接的下框架、左框架、上框架、右框架,调节安装件的两端分别与左框架、右框架滑动连接。内门板与承接框连接,该内门板包括若干开关口和若干与开关口卡接的卡接件,卡接件包括主体板、挤压筋和扣接块,挤压筋的一端与主体板底面的一端连接,扣接块与主体板底面的另一端连接。上述配电箱,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开关位置及其型号上下前后调节调节安装件,使开关整地凸出内门板,非常实用,操作性强。卡接件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封堵开关口上没设开关的区域,当要增设开关时,取下对应卡接件,非常灵活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配电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电箱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路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者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中,构成低压配电装置。配电箱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传统的配电箱往往结构不合理,占用空间过大,里面的开关部件不可以根据实际调整位置,可操控性小,实用性差;而且在使用时装配较为繁琐,增加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配电箱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实用性好的配电箱。一种配电箱,其包括:框架、设于所述框架外围的壳体、设于所述框架内的若干调节安装件和一内门板;所述框架包括一承接框和依次连接的下框架、左框架、上框架、右框架,所述调节安装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框架、右框架滑动连接;所述内门板与所述承接框连接,该内门板包括若干开关口和若干与所述开关口卡接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主体板、挤压筋和扣接块,所述挤压筋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板底面的一端连接,所述扣接块与所述主体板底面的另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框架、右框架分别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矩形连接管,所述矩形连接管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矩形连接管面向所述框架内部的侧面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调节安装件包括一连接部和二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垂直连接,连接部上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适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安装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矩形连接管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侧面上设有一开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左侧板、顶板、右侧板、背板和门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下框架连接,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左框架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上框架连接,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右框架连接,所述背板与所述左框架、右框架连接且与所述内门板平行,所述门板与所述右框架可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板上设有一玻璃窗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安装件与所述开关口相对设置,所述开关口为矩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板上设有一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挤压筋、扣接块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挤压筋为U型,所述扣接块为L型,所述扣接块的一端伸出于所述主体板的端部。上述配电箱,包括框架、设于框架外围的壳体、设于框架内的若干调节安装件和一内门板。调节安装件的两端分别与左框架、右框架滑动连接,这样调节安装件可以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移动,调节安装件可以上下移动使开关与内门板的开关口相对,也可以根据安装在调节安装件的开关的型号前后调节调节安装件,使开关平整地凸出内门板,非常实用,操作性强,可以同时使用不同型号的开关。卡接件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封堵开关口上没设开关的区域,当要增设开关时,取下对应卡接件,非常灵活实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挤压筋为U型,扣接块为L型,扣接块的一端伸出于主体板的端部,这样卡接件就可以稳固地卡接在开关口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配电箱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配电箱的爆炸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框架示意图;图4为图2中所示的内门板的示意图;图5为卡接件的示意图;图6为连接管的示意图;图7为图2所示调节安装件的示意图;图8为另一实施例调节安装件的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10-配电箱,20-框架,21-下框架,22-左框架,23-上框架,24-右框架,25-承接框,26-矩形连接管,27-第一连接孔,28-开口,29-加强管,30-壳体,31-底板,32-左侧板,33-顶板,34-右侧板,35-背板,36-门板,37-玻璃窗口,40-调节安装件,41-连接部,42-调节部,43-安装槽,44-安装孔,50-内门板,51-开关口,52-卡接件,53主体板,54-挤压筋,55-扣接块,56-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照图1至图8,配电箱10包括框架20、设于框架20外围的壳体30、设于框架20内的若干调节安装件40和一内门板50。框架20包括一承接框25和依次连接的下框架21、左框架22、上框架23、右框架24,调节安装件40的两端分别与左框架22、右框架24滑动连接。内门板50与承接框25通过它们上面适配的第二安装孔连接,承接框25和内门板50为矩形。内门板50包括若干开关口51和若干与开关口51卡接的卡接件52,卡接件52包括主体板53、挤
压筋54和扣接快55,挤压筋54的一端与主体板53底面的一端连接,扣接块55与主体板53底面的另一端连接。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左框架22和右框架24分别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矩形连接管26,左框架22、右框架24上矩形连接管26都为四条,矩形连接管26之间相互平行,矩形连接管26面向框架20内部的侧面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27。上框架23和下框架21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矩形连接管26,上框架23和下框架21上的矩形连接管26为三条,矩形连接管26面向框架20内部的侧面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27,靠近门板36的两条矩形连接管26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管29,通过加强管29可以使框架20更加牢固稳定。矩形连接管26设有第一连接孔27的侧面上设有一开口28,矩形连接管26的边角部为弧形倒角,这样不仅节省材料,还增加了柔顺度,更加安全。调节安装件40包括一连接部41和二自所述连接部41的两端垂直延伸的调节部42,整体呈直角U型,连接部42上设有一安装槽43,安装槽43与第一连接孔27相适配,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41还设有若干安装孔44。使用时,调节安装件40根据实际应用与开关口51相对设置,开关口51矩形,具体把调节安装件40移动到对应位置,通过螺钉、安装槽43、第一连接孔27连接在框架20起到竖直定位作用,当开关的型号不同时,为了使开关可以通过开关口51凸出来,便于控制开关,这时可以松动螺钉,水平滑动调节安装件40到合适位置,再拧紧螺钉,使卡接在调节安装件40上的开关可以凸出于内门板50。与开关口51适配的卡接件52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如果开关口51上安装满开关,卡接件52就可以不使用,如果开关口51上留有没有设开关的区域,就可以用卡接件52卡接密封,要增设开关时也可以取下卡接件52来安装开关,非常灵活实用。主体板53上设有一加强筋56,加强筋56的两端分别与挤压筋54、扣接块55,加强筋56的两侧设有若干辅助片。挤压筋54为U型,扣接块55为L型,扣接块55的一端伸出于主体板53的端部,这样卡接时扣接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设于所述框架外围的壳体、设于所述框架内的若干调节安装件和一内门板;所述框架包括一承接框和依次连接的下框架、左框架、上框架、右框架,所述调节安装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框架、右框架滑动连接;所述内门板与所述承接框连接,该内门板包括若干开关口和若干与所述开关口卡接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主体板、挤压筋和扣接块,所述挤压筋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板底面的一端连接,所述扣接块与所述主体板底面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设于所述框架外围的壳体、设于所述框架内的若干调节安装件和一内门板;所述框架包括一承接框和依次连接的下框架、左框架、上框架、右框架,所述调节安装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框架、右框架滑动连接;所述内门板与所述承接框连接,该内门板包括若干开关口和若干与所述开关口卡接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主体板、挤压筋和扣接块,所述挤压筋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板底面的一端连接,所述扣接块与所述主体板底面的另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框架、右框架分别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矩形连接管,所述矩形连接管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矩形连接管面向所述框架内部的侧面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调节安装件包括一连接部和二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垂直连接,连接部上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祥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博通电气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