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排轮鞋的悬吊式滚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731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排轮鞋的悬吊式滚轮结构。它包括有一左侧轮板、一右侧轮板及一悬吊轮组,配合滚轮及支轴螺母、螺钉枢接结合,一对左右对称的左侧轮板及右侧轮板固设于轮鞋底部,前方位置设有一左右相通的转孔供枢接接合一悬吊轮组,后方位置则设转轴以枢接有一个至若干个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以悬吊轮组取代了直排轮鞋各滚轮呈固定直线排列定点滚动情形,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贴地效果。(*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排轮鞋的悬吊式滚轮结构,尤其是一种具有良好贴地效果的直排轮鞋的悬吊式滚轮结构。现有技术的直排轮鞋请参看图6及图7所示,其主要在于轮鞋15鞋底17部位的左侧轮板11及右侧轮板12间,延前后直线方向固设有四个转轴14点及后端一刹车块16(一般仅设于右轮鞋),并于其四个转轴14上分别枢接各一滚轮13在左、右侧轮板11、12间,而达到了轮鞋15能为使用者在地面上行驶滑行滚动目的。现有的直排轮鞋设计概念是直接由冰刀结构而来,其原理本意正确,但是却有以下两项情形有待改进一、贴地面不足,请参看图8-C、图8-D所示,由于直排轮的四个滚轮13为前后直线排列枢设,在地面有起伏不平时,将造成瞬间仅两个滚轮13贴地,而产生侧向贴地力量不足,若此时使用者正作转弯动作,则因离心力会发生直排轮鞋侧滑失控现象;二、凹凸跳动情形,请参看图8-A、图8-B所示,由于直排轮的四个滚轮13为前后直线排列枢设,在地面有局部凸起(或凹洞)情形,将造成滚轮13撞击(或落空),而产生振动现象,会让使用者感到不适及转弯危险。由于上述之两项不良情形,可看出直排轮鞋虽然已达到了全球性普通运动,但由于合格的场地十分有限,在地面上使用的条件受到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排轮鞋的悬吊式滚轮结构,以便于其滚轮可一方面滚转且一方面随着地面起伏而上下移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直排轮鞋的悬吊式滚轮结构,包括有一左侧轮板、一右侧轮板及一悬吊轮组,配合若干滚轮及支轴螺母、螺钉枢接结合,一对左右对称的左侧轮板及右侧轮板固设于轮鞋底部,前方位置设有一左右相通的转孔枢接接合一悬吊轮组,后方位置则设转轴并枢接有一个以上的滚轮。本技术的悬吊轮组,具有一左右对称的左侧悬吊轮板及右侧悬吊轮板,中间部位设一左右相通的中转孔枢接轮鞋底部左、右侧轮板前方的转孔,前后两端则各设有一左右相通的转孔并各枢接一滚轮。本技术与现由技术相比,以悬吊轮组取代了直排轮鞋各滚轮呈固定直线排列定点滚动情形,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贴地效果。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A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1-B是图1-A中悬轮的组装示意图。图1-C是图1-B的仰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四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三轮结构示意图。图4-A和图4-B是本技术的悬吊式轮鞋滑动时地面情形一的示意图。图5-A和图5-B是本技术的悬吊式轮鞋滑动时地面情形二的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的直排轮鞋立体图。图7为现有技术的直排轮鞋右鞋示意图。图8-A、8-B、8-C、8-D为现有技术的直排轮鞋遇各种地面滑动情形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直排轮鞋的悬吊式滚轮结构,包括有一左侧轮板11、一右侧轮板12及一悬吊轮组5,配合若干滚轮13及支轴螺母66、螺钉67枢接结合,一对左右对称的左侧轮板11及右侧轮板12固设于轮鞋15底部17,前方位置设有一左右相通的转孔61供枢接接合一悬吊轮组5,后方位置则设转轴14以枢接一个至若干个滚轮13。悬吊轮组5具有一左右对称的左侧悬吊轮板7及右侧悬吊轮板6,中间部位设一左右相通的中转孔62供枢接轮鞋底部17左、右侧轮板11、12前方的转孔42,前后两端则各设有一左右相通的转孔61供枢接各一滚轮13。本技术应用一悬吊轮组5提供一对前后滚轮13,在滑行中能依地面凹凸起伏,产生上下移动来保持与地面滚动接触,进而提高了侧向贴地力及降低因地面粗糙跳动现象造成的不适。本技术对现有直排轮鞋结构作了部分修改及新设计了悬吊式轮组5结构部分,分别说明如下修改部分主要将现有的直排轮鞋左侧轮板11及右侧轮板12修改为另一呈左右对称之左侧轮板41及右侧轮板31,其中取消前方第一及第二滚轮13及转轴14,并在第一及第二转轴14位置间设有一转孔42及后方圆周附近设有一长圆孔43;于长圆孔43与第三转轴14间修改呈内凹结构45,以降低局部左、右侧轮板41、31的高度,得以避开悬吊轮组5的滚轮13上移时有干涉碰触情形;保留第三、第四转轴14并枢接滚轮13,以及后方刹车块16(通常仅设于右轮鞋)。新设计部分主要为一悬吊轮组5,包括有一左右对称之左侧悬吊轮板7及右侧悬吊轮板6,同时以其中转孔62对准左、右侧轮板41、31转孔42及内部置放长垫圈65,由一侧穿入一支轴螺母66结合另一侧螺钉67枢接之,此时左、右侧悬吊轮板7、6中转孔62后方内部挡销64适插入左、右侧轮板41、31转孔42后方长圆孔43内,又前后两端各具有一对转孔61供配合一对垫圈63,由一侧穿入支轴螺母66结合另一侧螺钉67以枢接中间各一滚轮13;此时悬吊轮组5便可以中转孔62为中心,在挡销64左、右侧轮板41、31长圆孔43内限制范围下,作适量自由旋转,如此便提供了其前后两端枢接之滚轮13可自由地少量上下移动,并且避免于鞋底部17或邻近结构有干涉碰触现象。在足够的强度要求下,请参看图3所示,其后方之第三、第四滚轮13应可以改为一个转轴14枢接一个滚轮13即可,如此配合前方枢接的一悬吊轮组5,形成一具有三个滚轮13之悬吊式直排轮鞋3,此乃为一最佳的悬吊式结构情形,在一般的地面上滚动滑行,一可容许的设计地面起伏参考量范围内(过大的高低凹凸并不适合直排轮运动),其三个滚轮13会保持着皆与地面贴触,如此提高了对地面侧向抓地力及减轻跳动不顺现象,大为改进了现有固定直线排列式直排轮鞋1缺点。请参看图4-A、4-B所示,为本技术悬吊式轮鞋3滑动于具凸起81及凹洞82地面之情形(恕以较夸大图示),其中可以看出在本技术悬吊轮组5适当量的旋转动作配合下,确可以随着滑行而保持与地面贴触以承受重力;另请参看图5-A、5-B所示,为本技术悬吊式轮鞋3滑动于上凸83及下凹84地面之情形,亦可以看出其滚轮13皆保持与地面贴触着以承受重力;而没有一般的固定直排轮鞋1之滚轮13离开地面情形。因悬吊轮组可以中转孔为中心,在一适当范围下作自由旋转,致使其前后端枢接之滚轮,能于行进滚动中依地面凹凸起伏,作上下少量移动,而能保持皆与地面贴触,所以提高了直排轮鞋的侧向抓地力及减轻跳动等不适现象。权利要求1.一种直排轮鞋的悬吊式滚轮结构,包括有一左侧轮板、一右侧轮板及一悬吊轮组,配合若干滚轮及支轴螺母、螺钉枢接结合,其特征在于一对左右对称的左侧轮板及右侧轮板固设于轮鞋底部,其前方位置设有一左右相通的转孔枢接接合一悬吊轮组,后方位置则设转轴并枢接有一个以上的滚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排轮鞋的悬吊式滚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轮组具有一左右对称的左侧悬吊轮板及右侧悬吊轮板,中间部位设一左右相通的中转孔枢接轮鞋底部左、右侧轮板前方的转孔,前后两端则各设有一左右相通的转孔并各枢接一滚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排轮鞋的悬吊式滚轮结构。它包括有一左侧轮板、一右侧轮板及一悬吊轮组,配合滚轮及支轴螺母、螺钉枢接结合,一对左右对称的左侧轮板及右侧轮板固设于轮鞋底部,前方位置设有一左右相通的转孔供枢接接合一悬吊轮组,后方位置则设转轴以枢接有一个至若干个滚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以悬吊轮组取代了直排轮鞋各滚轮呈固定直线排列定点滚动情形,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贴地效果。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排轮鞋的悬吊式滚轮结构,包括有一左侧轮板、一右侧轮板及一悬吊轮组,配合若干滚轮及支轴螺母、螺钉枢接结合,其特征在于:一对左右对称的左侧轮板及右侧轮板固设于轮鞋底部,其前方位置设有一左右相通的转孔枢接接合一悬吊轮组,后方位置则设转轴并枢接有一个以上的滚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湖
申请(专利权)人:信隆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