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车的收折机构,包含至少一立板设于滑板车的底板,其外缘具有一弧形的滑持部,滑持部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第二嵌槽;一挡柱穿设于前管中,其二端凸伸于前管外而可嵌入嵌槽中;一第一连接件与挡柱连接;一第二连接件藉一心轴枢设于前管且与第一连接件枢接;以及一把手与心轴外露于前管的一端连接而可一起旋转;扳动把手时,将使挡柱与心轴的距离缩短,同时令挡柱脱离嵌槽,使把手架得相对底板张开或折合。(*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与滑板车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滑板车的收折机构,其操作方便且安全。按,习知滑板车的收折机构是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包含有一连结座1设于滑板车的底板(图未示),以及一接合架3藉一栓轴4与该连结座1枢接,其中,该连结座1上设有一弧形轨槽5,以及二挡止槽6,该接合架3则对应该挡止槽6的位置穿设有一挡柱7,该挡柱7与该栓轴4之间设有一拉伸弹簧(图未示),藉由弹簧的拉力该挡柱7得保持嵌入该挡止槽6的常态,相反地,若克服弹簧的拉力而使该挡柱7脱离该挡止槽6,与该接合架3连接的把手架(图未示)即可相对于该底板折合,藉以达成折叠滑板车的功能。然欲克服弹簧的拉力而以手拨移该挡柱7时,若一时失神,该挡柱7极易受弹簧的拉力而弹回,甚至夹伤手指;因此,若考虑使用上的便利性,该挡柱7应凸伸出该连结座1一足够长度,方便使用者拨移而不易被夹伤,然若该挡柱7突出太多,又极易遭外物牵绊,甚至造成使用者摔车;因此,如何兼顾方便性与安全性,一直是滑板车业者长期以来头疼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缺失,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滑板车的收折机构,其操作简便且不妨碍使用者的安全。缘是为达成前揭目的,本技术所提供滑板车的收折机构是设于一滑板车上,该滑板车包含有一底板,一后轮轴设于该底板的后端,一前管,一把手架枢设于该前管,以及一前轮轴设于该把手架的底端,该收折机构是包含有至少一立板设于该底板前端,并供该前管枢设,该立板的外缘具有一弧形的滑持部,该滑持部的头尾二端则分别设有一第一嵌槽与一第二嵌槽,该前管对应该滑持部的位置另设有二长孔;一挡柱穿设于该前管的二长孔中,其二端凸伸于该前管外而可嵌入该等嵌槽中;一第一连接件位于该前管内部而与该挡柱连接;一第二连接件藉一心轴枢设于该前管内部且与该第一连接件枢接;以及一把手与该心轴外露于该前管的自由端连接而可一起旋转;藉此,板动该把手时,该第一连接件将随之旋转,并带动该第二连接件而使该挡柱与该心轴的距离缩短,同时令该挡柱脱离该等嵌槽,使该把手架得相对该底板张开或折合。其中该立板的数目是以二个为最佳,该二立板是互相平行且间隔一预定距离。其中该前管是藉一枢接轴穿设而与该立板枢接。其中还包含有一弹性件,是以其二端连接该挡柱与该枢接轴。其中该弹性件是为一弹簧。其中该第一连接件是包含有一管状的套接部供该挡柱穿设,一身部由该套接部纵向延伸而出,以及一轴管由该身部自由端横向延伸而出。其中该第二连接件是包含有一顶部,以及二翼部由该顶部二端向下延伸而出,该等翼部分别设有一轴孔。其中该心轴是穿设于该第二连接件的翼部与该外管的管壁。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特点所在,兹举以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其中图1是习知滑板收折机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设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第一动作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第二动作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请参阅图2,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滑板车的收折机构10是设于一滑板车12上,该滑板车12包含有一底板13,一后轮14轴设于该底板13后端,一前管15,一把手架16枢设于该前管15,以及一前轮18轴设于该把手架16底端,该收折机构10则包含有二立板20,一挡柱30,一弹性件40,一第一连接件50,一第二连接件60,以及一把手70。请参阅图3、图5,该等立板20是相隔一预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地设于该底板13前端,供该前管15藉一枢接轴22枢设于二立板20之间,该等立板20分别具有一弧形的滑持部24,该滑持部24的头尾二端则分别设有一第一嵌槽25与一第二嵌槽26,该滑持部24外围更设有一弧形的护条28,该前管15对应该滑持部24的位置另设有二长孔19。该挡柱30是穿设于该前管15的二长孔19中,其二端凸伸于该前管15外而嵌入该第一嵌槽25中。该弹性件40如一弹簧是以其二端连接该挡拄30与该枢接轴22,藉其收缩力令该挡柱30于常态下保持嵌入该第一嵌槽25的状态。该第一连接件50是设于该前管15内部,包含有一管状的套接部52供该挡柱30穿设,一身部54由该套接部52纵向延伸而出,以及一轴管56由该身部54顶端横向延伸而出。该第二连接件60是包含有一顶部62,以及二翼部64由该顶部62端向下延伸而出,该等翼部64分别设有一轴孔65,用以藉一轴柱68穿设于该等轴孔65及该第一连接件50的轴管56中而将该第一、二连接件50和60枢接在一起,另外,该翼部64更与一心轴66固接,该第二连接件60是藉由该心轴66与该前管15枢接。该把手70是与该心轴66外露于该前管15的一端连接,藉此,板动该把手70时,该心轴66与该第二连接件60将一起旋转;另外,该心轴66外更套设有一扭力弹簧72,分别以其二端设于该前管15与该把手70上,藉以使该把手70未受外力时,保持如图3所示位置的常态。由于该弹性件40的收缩力作用,滑板车12于正常使用时,该挡柱30将稳固地嵌卡于该第一嵌槽25中,如图3、图6所示当使用者欲将滑板车12收折起来时,仅需朝顺时钟方向扳动该把手70,该第二连接件60将连同该心轴66朝同方向旋转,带动该第一连接件50上移并使该挡柱30脱离该第一嵌槽25,如图第4、图6所示,此时,使用者即可将该前管15与该把手架16相对于该底板13折合,折合过程中手部即可松开该把手70,该挡柱30受该弹性件40的收缩力将抵顶于该立板20的滑持部24,而无夹伤手指的危险;当收折动作完成时,该挡柱30将受该弹性件40的收缩力而自动嵌卡于该第二嵌槽26中,如图6所示,此时,该把手架16即无法相对该底板13动作而达成收折的功效。由于使用者进行收折动作时,无须以手拨动该挡柱30,因此,该挡柱30的二端无须凸出该第一、二嵌槽25、26,故根本不会发生被外物牵绊的危险换言之,整个收折过程中,使用者仅需拨动该把手70,即可将滑板车12收折,不仅操作简便确实,更无习知收折机构安全性不佳的缺失,从而达成本技术的目的。综上所陈,本技术藉由精心设计的立板,挡柱,弹性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把手的组合,形成一兼具使用便利及安全性的滑板车收折机构,其整体构造确为首先创作且具增进功效者,应符合新型专利的要件,恳请贵审查委员不吝拨冗详为审查,并早日赐准专利为祷。权利要求1.一种滑板车的收折机构,该滑板车包含有一底板,一后轮轴设于该底板后端,一前管,一把手架枢设于该前管,以及一前轮轴设于该把手架底端,该收折机构是用以连接该底板与该前管,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至少一立板,是设于该底板前端,并供该前管枢设,该立板的外缘具有一弧形的滑持部,该滑持部的头尾二端则分别设有一第一嵌槽与一第二嵌槽,该前管对应该滑持部的位置另设有二长孔;一挡柱,是穿设于该前管的二长孔中,其二端凸伸于该前管外而可嵌入该等嵌槽中;一第一连接件,是位于该前管内部而与该挡柱连接;一第二连接件,是藉一心轴枢设于该前管内部且与该第一连接件枢接;以及一把手,是与该心轴外露于该前管的自由端连接而可一起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板车的收折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立板的数目是以二个为最佳,该二立板是互相平行且间隔一预定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板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板车的收折机构,该滑板车包含有一底板,一后轮轴设于该底板后端,一前管,一把手架枢设于该前管,以及一前轮轴设于该把手架底端,该收折机构是用以连接该底板与该前管,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至少一立板,是设于该底板前端,并供该前管枢设,该立 板的外缘具有一弧形的滑持部,该滑持部的头尾二端则分别设有一第一嵌槽与一第二嵌槽,该前管对应该滑持部的位置另设有二长孔;一挡柱,是穿设于该前管的二长孔中,其二端凸伸于该前管外而可嵌入该等嵌槽中;一第一连接件,是位于该前管内部而与该挡柱 连接;一第二连接件,是藉一心轴枢设于该前管内部且与该第一连接件枢接;以及一把手,是与该心轴外露于该前管的自由端连接而可一起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水德,
申请(专利权)人: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