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387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包含一动力单元,一弹性件,以及一顶持件,动力单元包含一悬座枢设于滑板车的底板上,一马达设于悬座上,一驱动轮设于马达的出力轴且与滑板车后轮的外缘贴合,藉以驱使后轮转动;弹性件是以其二端连接悬座及滑板车后叉;顶持件则以其第一端枢设于后叉,第二端则以可拆卸方式顶持于悬座;当顶持件顶持于悬座时,驱动轮将与后轮分离,而顶持件未顶持于悬座时,驱动轮则可与后轮紧密贴合。(*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与滑板车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其能依需要切换马达动力的传达,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按,习知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是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包含有一马达1枢设于滑板车的后叉2上,一弹簧3以其二端连接该马达1与该后叉2,以及一钢索6连接该马达1与一枢设于把手7上的握柄8;藉由该弹簧3的收缩弹力,该马达1的出力轴4将与滑板车的后轮5贴合,用以驱动后轮5旋转并提供滑板车前进的动力;反之,当使用者夹握该握柄8时,该钢索6将克服该弹簧3的收缩力而使该马达1朝逆时钟方向旋转一预定角度,同时使该马达1的出力轴4脱离该后轮5,藉此,该动力离合装置得以依需要切换马达的动力。然当使用者欲以一般方式操作滑板车,而不需马达1的驱动时,必须以手出力夹握该握柄8,此方式不仅费力,长时间出力更易令手部疲劳,若手部施力稍弱,马达1的出力轴4则有接触后轮5的可能,一旦使用者完全松开握柄8,马达1的动力又将传达至后轮5,令手部完全没有休息的机会,因此,该动力离合机构的操作不仅费力,更不方便,甚至会发生动力切换不确实的情形。有鉴于上述缺失,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其能依需要确实切换马达动力的传达。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其操作方便且省力。缘是为达成前揭目的,本技术所提供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是设于一滑板车上,该滑板车包含有一底板,一把手架,一前轮,至少一后叉,以及一后轮,该动力离合机构则包含有一动力单元,一弹性件,以及一顶持件,其中,该动力单元包含有一悬座枢设于该底板上,一马达设于该悬座上,以及一驱动轮设于该马达的出力轴且与该后轮的外缘贴合,藉以驱使该后轮转动;该弹性件是以其二端连接该悬座及该后叉;该顶持件则以其第一端枢设于该后叉,第二端则以可拆卸方式顶持于该悬座;藉此,当该顶持件顶持于该悬座时,该驱动轮将与该后轮分离,而当该顶持件未顶持于该悬座时,该驱动轮则可与该后轮紧密贴合。其中该弹性件是为一弹簧。其中该顶持件的第二端设有一凹槽,该悬座则对应该凹槽设有一凸部。其中该悬座设有一凸部,该顶持件的第二端设有一第一凹槽与一第二凹槽。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特点所在,兹举以下二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其中图1是习知滑板车动力离合机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设置于滑板车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动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动作状态示意图。请参阅图2,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20是设于一滑板车10上,该滑板车10包含有一长形的底板12,一把手架13枢设于该底板12前端,一前轮14轴设于该把手架13底端,二后叉15由该底板12的后端平行延伸而出,以及一后轮16轴设于该等后叉15上;该动力离合机构20则包含有一动力单元30,一弹性件40,以及一顶持件50。复请参阅图3、图4,该动力单元30包含有一悬座32以其底端枢设于该底板12上,一马达34固设于该悬座32顶端,以及一驱动轮36设于该马达34的出力轴35,该驱动轮36的轮缘是呈凹面而与该后轮16的外缘贴合,藉以驱使该后轮16转动,其中,该悬座32对应该马达34底端的位置设有一凸部38。该弹性件40如弹簧是以其二端连接该悬座32及该后叉15,藉由该弹性件40的收缩弹力得令该悬座32朝逆时钟方向转动,同时使该驱动轮36紧密地贴合于该后轮16。该顶持件50是包含有一直立部52以其底端枢设于该后叉15,以及一横伸部54由该直立部52中央横向延伸而出,该直立部52顶端设有一凹槽53,用以供该悬座32的凸部38嵌置,该横伸部54则是用以供使用者拨持。当使用者欲以马达34的动力驱使滑板车10前进时,仅需手持该顶持件50的横伸部54朝逆时钟方向拨转,令该顶持件50与该悬座32分离,如图4所示,此时,该悬座32将受该弹性件40的拉力而使该驱动轮36贴合该后轮16,该马达34的动力即可传达至滑板车10后轮16;反之,当使用者欲以一般方式,即不使用马达驱动滑板车时,则仅需将该顶持件50朝顺时钟方向拨转,令该顶持件50的直立部52顶端顶持于该悬座52,且该凹槽53恰容该凸部38嵌置,如图3所示,此时,该悬座32将朝顺时钟方向旋动,该驱动轮36亦将脱离该后轮16,该马达34的动力即无法传导至后轮16而使滑板车10前进。故使用者切换马达动力时,仅需以手一次拨转该顶持件50即可,无须如习知结构般需长时间夹握握柄8,操作方便又省力;而且该凸部38与该凹槽53的嵌合,能确保使该驱动轮36与该后轮16的分离状态,无习知结构常发生动力切换不确实的情形,从而达成本技术的目的。如图5、图6所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所不同者在于该滑板车的顶持件60是包含有一嵌合部62与一握持部66,该嵌合部62是呈弧线状,二端则分别设有一第一凹槽63与一第二凹槽64,该第一凹槽63与枢接点61的距离A是大于该第二凹槽64与枢接点61的距离B,滑板车的悬座70则横伸有一凸柱72,藉此,当该悬座70的凸柱72嵌置于该第一凹槽63时,该悬座70将受该顶持件60的顶持而使该驱动轮36脱离该后轮16,如图6所示反之,当该悬座70的凸柱72嵌置于该第二凹槽时64,该悬座70将不受该顶持件60的顶持,而受该弹性件40的收缩力使该驱动轮36贴合该后轮16,如图5所示另外,该握持部66乃用于供使用者握持拨转该顶持件60,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亦具有使用便利及动力切换确实的优点,从而达成本技术的目的。综上所陈,本技术藉由精心设计的动力单元、弹性件,以及顶持件的组合,形成一使用便利且动力切换确实的滑板车动力离合机构,其整体构造确为首先创作且具增进功效者,应符合新型专利的要件,恳请贵审查委员不吝拨冗详为审查,并早日赐准专利为祷。权利要求1.一种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该滑板车包含有一底板,一把手架枢设于该底板前端,一前轮轴设于该把手架底端,至少一后叉设于该底板后端,以及一后轮轴设于该后叉上,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动力离合机构包含有一动力单元,包含有一悬座以其一端枢设于该底板上,一马达设于该悬座上,以及一驱动轮设于该马达的出力轴且与该后轮的外缘贴合;一弹性件,是以其二端连接该悬座及该后叉;以及一顶持件,是以其第一端枢设于该后叉,第二端则以可拆卸方式顶持于该悬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件是为一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顶持件的第二端设有一凹槽,该悬座则对应该凹槽设有一凸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悬座设有一凸部,该顶持件的第二端设有一第一凹槽与一第二凹槽。专利摘要一种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包含一动力单元,一弹性件,以及一顶持件,动力单元包含一悬座枢设于滑板车的底板上,一马达设于悬座上,一驱动轮设于马达的出力轴且与滑板车后轮的外缘贴合,藉以驱使后轮转动;弹性件是以其二端连接悬座及滑板车后叉;顶持件则以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板车的动力离合机构,该滑板车包含有一底板,一把手架枢设于该底板前端,一前轮轴设于该把手架底端,至少一后叉设于该底板后端,以及一后轮轴设于该后叉上,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动力离合机构包含有:一动力单元,包含有一悬座以其一端枢设于该底板 上,一马达设于该悬座上,以及一驱动轮设于该马达的出力轴且与该后轮的外缘贴合;一弹性件,是以其二端连接该悬座及该后叉;以及一顶持件,是以其第一端枢设于该后叉,第二端则以可拆卸方式顶持于该悬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水德
申请(专利权)人: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