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4366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9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线缆部件与移动部件的接触的带扣装置。本带扣装置(10)中,钢丝线(54)和卷线(84)在筒状的带扣导向件(76)的内侧穿通。此处,在带扣导向件(76)的内侧设有间隔壁(78),带扣导向件(76)的内侧被间隔壁(78)分隔为钢丝线(54)侧和卷线(84)侧。由此,能够防止卷线(84)在带扣导向件(76)的内侧与钢丝线(54)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带扣移动的带扣装置
技术介绍
存在一种带扣装置,线缆部件与带扣连接,并且移动部件与带扣连结,通过使移动部件移动来使带扣以及线缆部件与移动部件一起移动(作为一个例子,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在这种带扣装置中,线缆部件有与移动部件接触的可能性。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公开第102013009448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线缆部件与移动部件的接触的带扣装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带扣装置具备:带扣,其供座椅安全带装置的舌片卡合;移动部件,其与上述带扣连结,能够伴随上述带扣的移动而移动;驱动机构,其根据所输出的驱动力使上述移动部件移动;线缆部件,其与上述带扣连接;以及限制机构,其限制上述线缆部件相对于上述移动部件的相对的接近。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带扣装置中,由于线缆部件相对于移动部件的相对的接近被限制机构限制,所以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线缆部件与移动部件接触。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带扣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带扣装置的基础上,具备在内侧设置上述移动部件以及上述线缆部件的筒部件,设于该筒部件的内侧并将该筒部件的内侧的空间分隔为上述移动部件侧和上述线缆部件侧的间隔壁为上述限制机构。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带扣装置中,在筒部件的内侧设置移动部件以
及线缆部件。在筒部件的内侧设有作为限制机构的间隔壁。筒部件的内侧的空间被间隔壁分隔为移动部件侧和线缆部件侧,从而能够利用间隔壁限制线缆部件相对于移动部件的相对的接近。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带扣装置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带扣装置的基础上,具备开口部,该开口部形成于上述筒部件的侧部,上述移动部件或者上述线缆部件能够从上述筒部件的侧方朝上述筒部件的内侧通过上述开口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带扣装置中,在筒部件的侧部形成开口部,移动部件或者线缆部件能够从筒部件的侧方朝筒部件的内侧通过开口部。因此,能够将移动部件或者线缆部件从筒部件的侧方配置于筒部件的内侧。以上,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带扣装置中,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线缆部件与移动部件的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扣装置的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的侧视图。图2是带扣罩相对于带扣导向件移的状态的与图1对应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1的3-3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的4-4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带扣装置;46…马达促动器(驱动机构);50…带扣;54…钢丝线(移动部件);76…带扣导向件(筒部件);78…间隔壁(限制机构);84…卷线(线缆部件);88…狭缝(开口部)。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基于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各图中,箭头FR表示应用了本带扣装置10的车辆的车辆前侧,箭头
OUT表示车宽方向外侧,箭头UP表示车辆上侧。<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扣装置10具备带扣驱动装置34。带扣驱动装置34具备作为滑块导向机构的框架36。框架36通过螺栓等紧固机构固定于车辆的地板部或者座椅的构架部件等(均省略图示)的车体侧。框架36具备作为滑块导向部的在车宽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导向壁40、42,在导向壁40、42之间设有作为驱动部的驱动螺纹件44。驱动螺纹件44的中心轴线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并且驱动螺纹件44能够绕中心轴线自由旋转。另一方面,在框架36的车辆前侧设有作为驱动力输出机构的马达促动器46。在马达促动器46连结有驱动螺纹件44的车辆前侧的端部,驱动螺纹件44利用从马达促动器46的马达输出的驱动力而绕驱动螺纹件44的中心轴线旋转。马达促动器46与马达驱动器或ECU等控制机构(省略图示)电连接。该控制机构例如与对与应用本带扣装置10的座椅对应的车辆的车门的开闭进行检测的门控开关等车门开闭检测机构、或者设于座椅的座椅靠垫的负载传感器等乘客检测机构等的检测机构电连接。另外,控制机构与设于后述的带扣50并检测舌片卡合于带扣50这一情况的带扣开关(均省略图示)电连接。基于从车门开闭检测机构、乘客检测机构等的检测机构、带扣开关等输出的电信号来控制马达促动器46。另一方面,在框架36的导向壁40与导向壁42之间设有滑块52。滑块52形成为块状,如图3所示,滑块52的车宽方向侧面抵接于框架36的导向壁40、42。并且,在滑块52形成有供驱动螺纹件44贯通的螺纹孔,通过使驱动螺纹件44旋转,滑块52被导向壁40、42引导而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并且,如图1所示,带扣装置10具备作为移动部件的一对钢丝线54。这些钢丝线54形成为长条状,如图3所示,沿车宽方向排列设置。如图1所示,在钢丝线54的比长条方向中间部靠基端侧的位置,钢丝线54的长条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另外,钢丝线54的长条方向基端部在比驱动螺纹件44靠车辆下侧的位置连结于滑块52。因此,若滑块
52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则钢丝线54沿其长条方向移动。另外,在框架36的车辆后侧设有线绳导向件56。在线绳导向件56形成有线绳导向槽58。线绳导向槽58在线绳导向件56的车宽方向外侧面开口,并由设于线绳导向件5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盖部件(省略图示)关闭。并且,线绳导向槽58的长条方向一端在线绳导向件56的车辆前侧面开口。另外,线绳导向槽58在长条方向中间部在以车宽方向为轴向的绕轴方向上弯曲,线绳导向槽58的长条方向另一端在线绳导向件56的车辆上侧面开口。在线绳导向槽58穿通有钢丝线54,钢丝线54的比长条方向中间部靠末端侧的部分,从线绳导向槽58的长条方向另一端向车辆斜前上侧(图1的箭头A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带扣装置10具备带扣罩60。如图4所示,带扣罩60具备第一罩部件62以及第二罩部件64。这些第一罩部件62以及第二罩部件64通过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第一罩部件62和第二罩部件64在车宽方向上相互组装而成为一体,从而形成带扣罩60。在第一罩部件62和第二罩部件64的组装状态下,带扣罩60成为长条方向处于相对于车辆上下方向朝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图1的箭头A方向以及箭头B方向)的筒形状。在带扣罩60内的车辆上侧部分设有带扣50。带扣50具备带扣主体66。带扣主体66形成为从底板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突出有纵向壁的截面呈U字的形状,其中,底板设为长条方向与带扣罩60的长条方向大致相同,在带扣主体66的内侧设有闩销等带扣50的构成部件(省略图示)。若从带扣主体66的车辆斜前上侧向带扣主体66的两纵向壁之间插入设于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的舌片,则闩销进入形成于舌片的孔部,由此,舌片卡合于带扣50。并且,如图4所示,在带扣罩60的长条方向中间部,在与带扣罩60的长条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切开而成的截面形状大致呈长方形,并具备一对罩长边侧壁部68、74、以及尺寸比罩长边侧壁部68、74的尺寸短的一对罩短边侧壁部69、75。带扣罩60的厚度方向(图4的箭头C方向以及箭头D方向)沿着车宽方向,在带扣罩60的厚度方向一侧(图4的箭头C方向侧)的罩长边侧壁部68,形成有作为导向机构的一对导向肋70。一对导向肋70形成为在带扣罩60的长条方向(图1,图2的箭头A方向以及箭头B方向)上长、且厚度方向沿着带扣罩60的宽度方向(图1、图2、图4的箭头E方向以及箭头F方向)的窄板状,并在带扣罩60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对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扣装置,其中,具备:带扣,其供座椅安全带装置的舌片卡合;移动部件,其与上述带扣连结,能够伴随上述带扣的移动而移动;驱动机构,其根据所输出的驱动力使上述移动部件移动;线缆部件,其与上述带扣连接;以及限制机构,其限制上述线缆部件相对于上述移动部件的相对的接近。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17 JP 2015-0850671.一种带扣装置,其中,具备:带扣,其供座椅安全带装置的舌片卡合;移动部件,其与上述带扣连结,能够伴随上述带扣的移动而移动;驱动机构,其根据所输出的驱动力使上述移动部件移动;线缆部件,其与上述带扣连接;以及限制机构,其限制上述线缆部件相对于上述移动部件的相对的接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晃司斋藤拓宏松崎真村崎龙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