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剑明专利>正文

滚走两用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34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能滚动又能走动的滚走两用鞋。这种鞋的各滚轮通过相应的各支架可旋转地安装在鞋底内空腔里,安装在支架轴上的扭簧可产生一个使滚轮放下并定位的力,而收轮杆和收轮器内的弹簧调节螺钉装置的配合作用可使滚轮收入鞋底空腔内被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滚轮的放下与收起不需通过手的动作,而只需靠脚的动作即能实现,因此方便实用,而且鞋底可弯曲,当作便鞋使用时与常用便鞋无甚异样感觉。(*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旱冰鞋,特别涉及一种既能滚动又能走动的滚走两用鞋。在已有的既能滚动又能行走的滚走两用鞋技术中,有一种是行走时将滚轮卸下,作旱冰鞋用时再将滚轮装上;还有一种是滚轮固定安装在鞋底内,当行走时用手将滚轮折叠在鞋底内,当作旱冰鞋用时仍用手将滚轮放下露出鞋底。这两种技术都必须通过手的动作,才能将两用鞋从一种用途变换为另一种用途,很不方便,且结构也较复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滑行又可步行的滚走两用鞋,这种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其变换使用功能时,完全不需手动,只要用脚的动作即可方便地实现。而且鞋底可弯曲,以便作步行鞋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一种滚走两用鞋,包括鞋帮、鞋底和装在鞋底空腔里的滚轮,所述鞋底包括一上鞋底,以及与上鞋底的前掌底部与后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并互有间隔的前鞋底和后鞋底,和与上鞋底的前掌侧边与后掌侧边分别固定接合、并互有间隔的鞋前侧底裙和鞋后侧底裙;所述滚轮共有三个,前滚轮通过轮轴可旋转地连接在前支架上,前支架通过前支架轴可旋转地连接在前鞋底下,中滚轮和后滚轮通过轮轴可旋转地连接在中支架和后支架上,而中支架和后支架分别通过各支架轴可旋转地连接在后鞋底上;在前支架轴上装有一扭簧;一收轮杆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在中支架上,另一端与一收轮器可定位地滑动连接;还有一伸缩联轮杆分别与三个轮轴的端部可活动地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当要变换两用鞋的使用功能时,完全不需手动,只要靠脚的动作就能实现,因此使用方便。而且鞋底可弯曲,当作便鞋使用时与常用便鞋基本上没有异样感觉。本技术结构简单,维修也很方便。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当滚轮放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底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收轮器的带局部剖的投视图;图4是本技术当滚轮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收起滚轮的动作示意图;图6是放下滚轮的动作示意图。参看图1和图2,鞋帮1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图1中用虚线表示;上鞋底2可以是橡胶材料制的,或内衬钢丝;刚性材料的前鞋底3固定连接在上鞋底2的前掌底部,刚性材料的后鞋底4固连在上鞋底2的后掌底部,前鞋底3和后鞋底4之间有一个间隔;鞋前侧底裙5与上鞋底2的前掌侧边固定接合,鞋后侧底裙6与上鞋底2的后掌侧边固定接合,鞋前侧底裙5和鞋后侧底裙6之间也有一个间隔(如图2所示,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它们可以用通常的鞋底材料制做,在由它们围成的空腔中可安装滚轮装置。前滚轮7、中滚轮8和后滚轮9通过轮轴10、11和12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前支架13、中支架14和后支架15上;三个支架13、14和15通过支架轴16、17和18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前鞋底3或后鞋底4上;此外,如图1所示,当所有滚轮放下时,各轮轴10、11和12和相应的各支架轴16、17和18之间均有一个横向的间隙δ,这个间隙δ与人的重力相乘,可产生一个使滚轮不致自然收回的力矩。当然,使滚轮在滑行时或停止时保持触地状态并不是单靠这个力矩,它还要依靠安装在前支架轴16上的扭簧19,扭簧19可以是一个,只装在前支架轴16上;也可以是二个或三个,分别安装在各支架轴上。在前轮轴10和中轮轴11之间安装着套筒弹簧联轮杆20,与套筒21固连的杆段22的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在中轮轴11上,杆段23的一端伸入套筒21内,杆段23的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在前轮轴10上,套筒21内有一压簧24套装在伸入套筒21的杆段23上。在中轮轴11和后轮轴12之间可旋转地安装着弹性联轮杆25,弹性联轮杆25上有一段弹簧结构26。套筒弹簧联轮杆20和弹性联轮杆25在中轮轴11处的两个杆端可以刚性连成一体,然后再可旋转地安装在中轮轴11上,这时可统称它们为伸缩联轮杆。伸缩联轮杆可以是一根,位于三个轮轴的同侧端部;也可以是二根,分别位于三个轮轴的两侧端部。收轮杆27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在中支架14上,另一端可滑动地连接在收轮器28内。参看图3,收轮器28的构造如图所示它包括壳体29,壳体29内有一供收轮杆27的上方端在其内滑行的呈斜向延伸的滑道,滑道中部两侧各有一通孔,各通孔内各有一套弹簧调节螺钉装置,它包括一定位钉30,弹簧31和可螺纹连接在通孔尾端螺纹上的调节螺钉32。二定位钉30钉端之间的距离略小于伸入壳体29内的收轮杆27上方端的横向距离,收轮杆27的上方端在滑道中滑行时将会挤压二个定位钉30的二个钉端。这对弹簧调节螺钉装置在滑道中所处的位置可使全部滚轮收起时,收轮杆27的上方端正好处于其下方;旋动调节螺钉32,可改变收轮杆27的上方端挤压通过两定位钉30之间的力,应使这个力等于滚轮收起时扭簧19所产生的扭力和全部滚轮及其附件收起时所产生的重力之和。这时,除非另加一外力,收轮杆27的上方端不可能挤压通过两定位钉30的二个钉端,也即收起的滚轮不会自行落下。如果弹簧调节螺钉装置只在滑道的一侧有,而另一侧没有,也能起到如上所述的作用。图4所示是滚轮收起时的状态,这个状态是靠弹簧调节螺钉装置阻止在其下面的收轮杆27的上方端通过定位钉30,从而克服扭簧19变形所产生的扭力和滚轮及其附件被收起时所产生的重力之和而维持的。当滚轮收起时,全部滚轮及其附件都将位于鞋前侧底裙5和鞋后侧底裙6围成的空腔内。下面我们将结合图5和图6对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作一说明。如图5所示,当要将处于鞋底空腔内的滚轮放下时,将穿着两用鞋的脚抬起离开地面,脚尖下压(由于前鞋底3和后鞋底4之间以及鞋前侧底裙5和鞋后侧底裙6之间都留有间隙,所以两用鞋的前掌部分和后掌部分可很自如地相对弯曲),使前鞋底3下压前滚轮7,然后通过套筒弹簧联轮杆20推动中支架14绕支架轴17旋转,再带动收轮杆27的上方端挤压通过一对定位钉30的钉端并向上滑行,这时全部滚轮及其附件借助其自重及扭簧19的扭力而向下伸出鞋前、后侧底裙围成的空腔,并使三个支架各一侧边分别紧顶着前后鞋底从而被定位。这样定位后的两用鞋可作旱冰鞋滑行。如图6所示,当要将全部滚轮及其附件收入空腔里时,脚尖上跷,脚跟下压,这时后滚轮9的着地点A与后支架轴18之间有一个横向间隙t,间隙t乘上人的重力就产生一个使滚轮上翻的力矩。当滚轮上翻,各滚轮轴与相应的各支架轴之间产生一个与间隙δ方位相反的间隙时,由单个后滚轮9着地的姿态转变成为全部滚轮着地的姿态,使滚轮的上翻克服扭簧19的扭力而带动各支架的顺时针旋转,从而也使中支架14带动收轮杆27,使收轮杆27的上方端在收轮器28的滑道内向下滑动,并强行通过两定位钉的钉端,从而使收入鞋底空腔内的滚轮及其附件定位。这时的两用鞋可作通常行走时的便鞋使用。而前鞋底3和后鞋底4之间的间隙,鞋前侧底裙5和鞋后侧底裙6之间的间隙,以及套筒弹簧联轮杆20可使两用鞋作便鞋使用时鞋底弯曲自如。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和部件。权利要求1.一种滚走两用鞋,包括鞋帮、鞋底和装在鞋底空腔里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一上鞋底,一与上鞋底的前掌底部固定接合的前鞋底,一与上鞋底的后掌底部固定接合、并与前鞋底略有间隔的后鞋底,以及一与上鞋底的前掌侧边固定接合的、内是空腔的鞋前侧底裙,一与上鞋底的后掌侧边固定接合的、内是空腔的、并与鞋前侧底裙略有间隔的鞋后侧底裙;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走两用鞋,包括鞋帮、鞋底和装在鞋底空腔里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一上鞋底,一与上鞋底的前掌底部固定接合的前鞋底,一与上鞋底的后掌底部固定接合、并与前鞋底略有间隔的后鞋底,以及一与上鞋底的前掌侧边固定接合的、内是空腔的鞋前侧底裙,一与上鞋底的后掌侧边固定接合的、内是空腔的、并与鞋前侧底裙略有间隔的鞋后侧底裙;所述滚轮共有三个,前滚轮通过轮轴可旋转地连接在前支架上,前支架通过前支架轴可旋转地连接在前鞋底上,中滚轮和后滚轮分别通过轮轴可旋转地连接在中支架和后支架上,而中支架和后支架分别通过各支架轴可旋转地连接在后鞋底上;在一支架轴上装有一扭簧;一收轮杆和一固定于鞋底的收轮器,收轮杆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在中支架上,而另一端在收轮器中可被锁住或脱开地滑动;还有一伸缩联轮杆分别可活动地连接在三个轮轴的端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剑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