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伟专利>正文

用于环境保护的污水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40608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9 14:42
用于环境保护的污水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水道装置(5)、容器(6)构成;水道装置(5)上具有进水口(50)、出水口(51)、涡状水道(52)、阻隔体(53);水道装置中:阻隔体(32)分布在涡状水道(30)内;所述的阻隔体为棱柱状;所述的阻隔体数量为4个;所述的水道装置为一体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成本低廉、应用灵活、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沉淀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沉淀的水道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沉淀池一般需要较大的面积的土地,且大多为大型水厂设计,实施工程浩大,而且极难小型化,对于财力微薄的微型企业实在难以承受;如果能够提高沉淀效率则有利于减小沉淀池成本,对于环境保护有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了一种可用于沉淀的水道结构,用于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1:一种可用于沉淀的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涡状水道、至少四个个阻隔体构成;阻隔体分布在涡状水道内;一半以上的阻隔体,一端与涡状水道远心侧内壁相连,另一端指向且不接触涡状水道近心侧内壁。
技术实现思路
2:如
技术实现思路
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沉淀的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半以上的阻隔体,不与涡状水道内壁相连的端到涡状水道内壁的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涡状水道宽度的一半。
技术实现思路
说明及其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说明1:如
技术实现思路
1、2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于利用水的惯性力和压差在涡状水道远心侧各阻隔体之间制造洄流区,促使杂质在洄流区沉淀。
技术实现思路
说明2:本专利技术中,由于“一半以上的阻隔体,一端与涡状水道远心侧内壁相连,另一端指向且不接触涡状水道近心侧内壁”;也就是说阻隔体与涡状水道近心侧之间有间隙,这种设计导致水只能从涡状水道近心侧流过,由于惯性力使水分子趋向直线运动,因此阻隔体之间会产生一个洄流区,由于涡状水道任意一段都是具有弧度的,杂质在随水运动的过程中会因为惯性力远离涡状水道近心侧而进入阻隔体之间的洄流区,从而有利于沉淀或与药剂的混合。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一半以上”这个量词,包含了“一半”即包含了50%。
技术实现思路
说明3: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远心侧、近心侧”词语中的“心”字是指涡状水道的涡状线中心。
技术实现思路
说明4: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指向”是指从水平剖面上分析以阻隔体与涡状水道远心侧内部的接触点为起点,沿阻隔体表面边界线的扩展所产生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说明5:本专利技术中,阻隔体可以是单一元件、也可以是与涡状水道壁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复杂的多个结构或多个元件组成的装置;比如:直板、弯曲的板、棱柱、带曲面的棱柱、多个棱柱组成的棱柱、与涡状水道一体成型的直板、与涡状水道一体成型的弯曲板与涡状水道一体成型的棱柱等等;阻隔体可以是规则形状的,也可以是异形的,只要能够达成不完全的阻隔作用(即在涡状水道的近心区形成水流通道,远心区域形成洄流区)即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实行方案。本专利技术中无论阻隔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为何种状态,只要它们在涡状水道远心区域创造了洄流区,都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行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说明6:本专利技术中水流在各涡状水道中无论是从涡状水道外端流向中心,还是从中心流向外端,都是本专利技术的可行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说明7:如
技术实现思路
1、2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案为“所有的阻隔体,一端与涡状水道远心侧内壁相连,另一端指向且不接触涡状水道近心侧内壁;所有的阻隔体,不与涡状水道内壁相连的端到涡状水道内壁的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涡状水道宽度的一半”;为了预防他人使用劣化技术方案的手段窃取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本申请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了适当的拓展。对阻隔体数量设定为四个以上是为了保证至少有一个洄流区。
技术实现思路
说明8:本专利技术的涡状水道实施设计时可以将地球自转方向作为一个考虑因素;本专利技术的涡状水道实施设计时也可以置于其他涡状或非涡状水道内使用;阅读理解本说明
技术实现思路
说明1-8后可知,本专利技术可用于沉淀、澄清、混合的池或其他器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高率了污水沉淀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实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实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实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实例的流体仿真图。图5-8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实施实例的一个应用沉淀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实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可用于沉淀的水道结构:主要由涡状水道10、至少两个阻隔体12构成;阻隔体12分布在涡状水道10内;所有阻隔体12的一端与涡状水道10远心侧内壁相连,另一端指向且不接触涡状水道10近心侧内壁;所有阻隔体12不与涡状水道10内壁相连的端到涡状水道10内壁的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涡状水道10宽度的一半。阻隔体12与涡状水道壁11为一体成型,进水口14的直径小于出水口13的直径;阻隔体12为弯曲板状。实施实例2、如图2所示,一种可用于沉淀的水道结构:主要由涡状水道20、至少两个阻隔体22构成;阻隔体22分布在涡状水道20内;所有阻隔体22的一端与涡状水道20远心侧内壁相连,另一端指向且不接触涡状水道20近心侧内壁;所有阻隔体22不与涡状水道20内壁相连的端到涡状水道20内壁的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涡状水道20宽度的一半。阻隔体22与涡状水道壁21为一体成型,进水口24的直径小于出水口23的直径;阻隔体22为曲面三棱柱状。实施实例3、如图3所示,一种可用于沉淀的水道结构:主要由涡状水道30、至少两个阻隔体32构成;阻隔体32分布在涡状水道30内;所有阻隔体32的一端与涡状水道30远心侧内壁相连,另一端指向且不接触涡状水道30近心侧内壁;所有阻隔体32不与涡状水道30内壁相连的端到涡状水道30内壁的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涡状水道30宽度的一半。阻隔体32与涡状水道壁31为一体成型,进水口34的直径小于出水口33的直径;阻隔体32为直板状。实施实例4、如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实例4的流体仿真图,该图是solidworks的流体仿真插件floxpress仿真结果,原本为彩色图,为符合专利申请文件对图纸的要求,将其转换成了黑白两色,但仍是清晰可辨的;该图说明了本专利技术实际应用时流体运动状态和本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结果一致(即阻隔体之间具有洄流区);改图所示结果与实际实验中结果一致;实施实例4的结构和实施实例3相似,为了视图的清晰,未对结构细节进行赘述。实施实例5、如图5-8所示,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实施实例的一个小型沉淀装置,由水道装置5、容器6构成,水道装置5上具有进水口50、出水口51、涡状水道52、阻隔体53;水道装置5与容器6为密封连接,密封连接为现有技术,为了视图的清晰没有将其画出;水道装置5与容器6结合在一起,可以高效率的沉淀水中颗粒物,将其分开后,可从容器6中收集沉淀物。实施实例6、在实施实例1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将进水口位置和出水口位置进行对换。实施实例7、在实施实例2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将进水口位置和出水口位置进行对换。实施实例8、在实施实例3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将进水口位置和出水口位置进行对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1/CN106039777.html" title="用于环境保护的污水沉淀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环境保护的污水沉淀装置</a>

【技术保护点】
用于环境保护的污水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水道装置(5)、容器(6)构成;水道装置(5)上具有进水口(50)、出水口(51)、涡状水道(52)、阻隔体(53);水道装置中:阻隔体(32)分布在涡状水道(30)内;所有阻隔体(32)的一端与涡状水道(30)远心侧内壁相连,另一端指向且不接触涡状水道(30)近心侧内壁;所有阻隔体(32)不与涡状水道(30)内壁相连的端到涡状水道(30)内壁的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涡状水道(30)宽度的一半;阻隔体(32)与涡状水道壁(31)为一体成型,进水口(34)的直径小于出水口(33)的直径;水道装置(5)与容器(6)为密封连接,道装置(5)与容器(6)结合在一起,可以高效率的沉淀水中颗粒物,将其分开后,可从容器(6)中收集沉淀物;所述的阻隔体为棱柱状;所述的阻隔体数量为4个;所述的水道装置为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环境保护的污水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水道装置(5)、容器(6)构成;水道装置(5)上具有进水口(50)、出水口(51)、涡状水道(52)、阻隔体(53);水道装置中:阻隔体(32)分布在涡状水道(30)内;所有阻隔体(32)的一端与涡状水道(30)远心侧内壁相连,另一端指向且不接触涡状水道(30)近心侧内壁;所有阻隔体(32)不与涡状水道(30)内壁相连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向红先
申请(专利权)人:刘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