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尤其是滑行运动鞋,包括一与运动部件相连的外部鞋底(3),从此往上有一覆盖脚的鞋帮(7),其特征在于鞋帮(7)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7A)由相对较硬的材料构成后座,形成容纳使用者脚后跟的后部外壳(13),并在脚后跟部位与鞋底(3)成为一体,第二部分(7B)由相对较柔软的材料构成覆盖使用者脚跖部的鞋面,它一方面与鞋底(3)的前部自由端(3A)固定相连,另一方面通过连接装置(14)与后壳(13)的侧面区域(13a)相连。(*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一种运动鞋,如用于滑行运动或其它需要传递特殊的力的运动,尤其是适用于滑雪、滑冰、或借助于传统滑轮或直排滑轮的旱地溜冰。在滑冰的情况下,不论在雪上、在冰上或在硬地上,鞋子一般包括一用于与底架上板相连接的外部鞋底,底架上安有滑轮,从鞋底起延伸出覆盖脚的鞋帮,并向滑行者踝关节方向延伸。在用于传递力的鞋中遇到的问题在于它们通常根据登山型滑雪鞋的技术进行设计,即具有相对较硬的塑料单体外壳。不过可以看到,尤其是轮滑溜冰鞋在硬地上使用时,因为这项运动一般都在好天气下进行,温度或多或少地升高会引起所述外壳硬度的降低。在气温更高的地区,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壳体硬度的这种下降是良好的力传递和良好的稳定性的一个主要标准。当然,可以通过使用弹性模量更高的材料来弥补上述缺陷,但这不利于脚的包裹和舒适。为解决此问题,一些鞋通过在壳的内部用复制模铸出一不易变形的插入体,以弥补因所述的温度升高而造成的硬度损失。这种制造方法成本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前述缺陷,特别是在鞋的某些部位在保证成本最低的同时,协调了舒适性和必要的硬度间的矛盾。此目的是通过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动鞋,特别是滑行运动鞋,包括一用于与运动装备相连的鞋底,从此往上有一覆盖脚的鞋帮,其特征在于,鞋帮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由相对较硬的材料构成后座,形成容纳使用者脚后跟的后部外壳,并在脚后跟部位与鞋底结成一体,鞋帮第二部分由相对较柔软的材料构成覆盖使用者脚跖部的鞋面,它一方面与鞋底前部自由端固定相连,另一方面通过连接装置与后部外壳的旁侧区域相连。这种设计一般来说无损于鞋对脚的包裹和固定性能,而使得鞋帮或鞋面下部有一定的硬度,并对温度不敏感,同时改善了舒适性,而且成本更低,制造更灵活,例如可以根据使用者及运动形式的需要,调节鞋帮或外壳的前部及后部的特性。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其它特点将在下面的说明中描述,这些特点应独立地或根据所有可能的技术组合来考虑。本说明书以实施例的形式给出,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是如何实现的,但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此,其所参照的附图为-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实施例给出的直排轮滑冰鞋及一根据本专利技术与之相连的鞋的立体图,-图2是对应于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图1的滑冰鞋和鞋的侧视图,-图3是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是图2、3的实施例的鞋的侧视图,其中加入了第一种改进,-图5是图2、3的实施例的鞋的侧视图,其中加入了第二种改进,-图6是图2、3的实施例的鞋的侧视图,其中加入了第三种改进。图1所示的作为一个整体的直排轮滑冰鞋包括一鞋2,后者包括一在脚的整个长度方向伸展的外鞋底3,用于与其上安置有滑轮6的底架5的上板4相连,由鞋底3上延伸出覆盖整个脚的鞋帮7,并由一套筒20向溜冰者的踝部方向伸展。鞋的鞋底3与底架5上形成的上部水平板4通过固定装置固定相连,该固定装置在本例的情况下是一些穿过板4的、旋紧在鞋底3侧边上的螺钉8。底架5还有一垂直于板4的沿板4纵轴方向的下半部分,它由例如两垂直侧翼10构成,两侧翼相互平行并位于板4纵轴两侧。侧翼10分别在其上部伸出一垂直的弯折11,它们分别朝向外部,并构成一与水平板4对应的平面。这样,垂直侧翼10与鞋2的鞋底3形成一倒U形,在侧翼间通过与底架5相连的横向转轴12安置有一些滑轮6,例如四个,以构成滚动系。根据本专利技术,鞋帮7/鞋底3整体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7A、3由相对较硬的材料构成后座,形成一后部外壳13,以容纳滑冰者的脚跟,并在此区域与鞋底3连成一体。另外,鞋底3相对于鞋帮7A所述部分向前自由延伸出一部分3A。此鞋帮7/鞋底3整体的第二部分由相对较软材料的单体包头外壳构成,它有一鞋底部分3B及一鞋面部分7B,用于容纳滑冰者脚的跖部。鞋底部分3B最好是鞋底的一半,用于容纳滑冰者脚的前部或足底支承部,它还可以鞋面7B用于安在鞋底3A上的周边为限。此包头硬壳一方面要通过其鞋底部分3B与鞋底3的前部自由端3A固定相连,另一方面要通过其鞋面部分7B与鞋帮7A之后壳13的侧边13a固定相连,连接通过连接装置14完成。鞋帮7的两部分7A和7B的连接装置14被设置于鞋面7B下部周边和侧边,及由后壳13和鞋底3形成的后座的对应边之间。根据这个实施例,鞋帮7的两部分7A、7B,或鞋底3的部分3A、3B的连接装置由铆钉14构成。当然,这些铆钉14完全可由粘接、超声焊接、缝合或其它任何连接方式来代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覆盖脚跖部的鞋面7B有一些侧面缺口15,从其下周边或鞋底3B开始沿径向向上部伸展,以使鞋帮7柔软并透气,就如同轻便凉鞋一样。上述缺口形成一些舌状物16,其自由端16a用于与后座7A、3A的对应边相连。另外,软鞋面7B的上部中央部分有一纵向开口17,形成两横向翻边,其上安置有束紧装置18,用于在脚穿入鞋后的束紧。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与鞋底3一起构成后座的后跟外壳13有一侧面区域,在此区域中安置有用以连接束紧溜冰者小腿下部的套筒20的铰接轴19,套筒20向上伸展,以作为它连接于其上的鞋帮7的延续。根据图3所示的另一实施例,鞋面7B在其上部通过一往上伸展的、束紧小腿下部的套筒20A延伸,超过滑冰者的踝骨,套筒20A通过一安置在所述外壳13侧面区域的铰接轴19与硬部7A或后座的外壳13相连。根据本实施例,无论是形成后座的坚固部分7A,还是柔软的鞋面7B的设计,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装置,均与图2中描述的实施例相同。还是根据图3的例子,可注意到套筒20A与鞋面7B是一个整体。根据此设计,套筒20A相对于鞋面7B的弯曲是借助缺口21实现的,它使套筒20A相对于鞋面7B有一定弹性。缺口21设置于对应使用者脚的弯折处的位置。在上述的任何一个例子中,鞋面7B/鞋底3B整体由足够柔软的材料构成,以保证使用者的脚从弯折处到脚趾部都能很好地包裹。所述包头外壳不需要保证硬度和支承性能,使得可以使用较便宜的材料,然而鞋帮7/鞋底3整体由足够硬的且对温度变化不敏感的材料构成,以保证必要的支承性能和力的传递,尤其是在推进阶段。显而易见,在鞋的两部分7A、3和7B、3B使用不同材料,可显著减小制造成本,它区分开更具有技术性的部分7A、3和“舒适”部分7B、3B,前者需用较贵的材料,后者可用较便宜的材料制造。在图4、5和6的实施例中,覆盖脚跖部的鞋面7B由足底支承3B在其朝向鞋底3的下部封闭,足底支承3B在鞋底整个长度上构成双层,并延伸至脚后跟部位,形成后半部分3C。鞋底部分3A、3B的连接在所述鞋底3的前部区域3A处,在部分7A与所述鞋7B相连接的同时实现;相反地,足底支承3B的后部3C相对于鞋底3在硬质后座7A的后跟外壳13方向上保持自由。根据图4所示的改进,一由粘弹性材料构成的防震机构22被置于脚后跟位置,位于后座7A伸出的鞋底3及鞋面7B伸出的足底支承3B的后部3C之间。这个装置可用于在更大范围内吸收脚受到的冲击。根据图5所示的另一改进,一调节滑冰者脚相对于地面角度的机构23被置于脚后跟位置,位于由后座7A伸出的鞋底3和由鞋面7B伸出的足底支承3B的后部3C之间。该机构在脚跟支承T与足底支承3B之间的高度差Δh上起作用。根据图5的实施例,调节机构23由一楔形垫块24构成,置于硬后座7A的鞋底3及一位于由鞋面7B伸出的足底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运动鞋,尤其是滑行运动鞋,包括一与运动部件相连的外部鞋底(3),从鞋底往上有一覆盖脚的鞋帮(7),其特征在于,鞋帮(7)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7A)由相对较硬的材料构成后座,形成容纳使用者脚后跟的后部外壳(13),并在脚后跟部位与鞋底(3)形成一体,鞋帮(7)的第二部分(7B)由相对较柔软的材料构成覆盖使用者脚跖部的鞋面,它一方面与鞋底(3)的前部自由端(3A)固定相连,另一方面通过连接装置(14)与后壳(13)的侧面区域(13a)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让路易斯德马尔奇,
申请(专利权)人:萨洛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