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为雪地或水上的运载工具的运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380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运动装置,优选为一种雪地或水上的运载工具,该装置具有外壳(15),当充气膨胀后其形成一在下的支撑表面(13)和一在上的躺或坐的表面(20)。可膨胀的管形壳(20)设置在该外壳(15、55)内,该管形壳带有两个经其穿通地延伸的连接部分(21、22)。外壳(15)由涂覆有或层压上塑料的坚固织物组成。其本身与外壳分离的管形壳(20)由塑料薄膜制成,优选为没有任何的织物增强。外壳可也按这种方式与管形壳连接,即,它们形成单层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运动装置由用于外壳和管形壳的最优的材料而制成,结果为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动装置,优选为一种雪地或水上的运载工具,该装置可充入介质而膨胀,特别是充入空气,该装置包括外壳,当充气膨胀后其形成一在下的支撑表面和一在上的躺或坐的表面。根据DE-A-3434384所述的一种普通运动装置,其涉及一种气垫式平底雪橇,它设置了四个纵向并排排列的充以空气的卷筒。外侧的两个卷筒在后部彼此平行,在前部呈锥形地布置,向内侧指向一个点渐缩,内侧的的两个卷筒沿平底雪橇的纵向伸展,在此情况下,其做为平底雪橇的坐立区域。每个外侧卷筒的底部均安装了导向滑行件,其在前部朝向一点渐缩。另外,在行进中可被驾驶者握持的把手安装在外侧卷筒的上部。这种平底雪橇在制造方面有一个问题,即必须保证其卷筒由一种足够坚硬的材料制成。因为,如果雪橇行进跃过一个物体,比如一块突出的带尖角的石头,在它的外壳上可能很快会出现一个洞,且其内的气压会迅速下降。从而,可能会造成雪橇难以或根本不能驾驶。这种平底雪橇另一个缺点是,在行进期间,为了转弯,驾驶者必须将自身重量移动到雪橇的外侧。因为在行进中转弯时会有向心力作用于驾驶者,这会造成驾驶者从雪橇上横向摔倒的危险。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基于提供一种介绍中的上述类型的运动装置,它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及强度,以提供更长的使用寿命。另外,本运动装置的驾驶性能也有所改善。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壳内部整体地结合一个可膨胀的管形壳,这个目的得以实现,此管形壳或者至少部分地与外壳相分离,或者与其相连接,并且设置至少一个经其穿通地延伸的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将下支撑表面与位于其上的躺或坐的表面相连接。通过设置外壳及包含在其内的管形壳,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运动装置产生一个重要优点,即外壳可由一种耐硬物接触的并耐磨损的材料制成。另外,作为在制造方面的一个优点,诸如滑行件、把手、环扣等的附件可以毫无困难地装配。相比之下,有利地与外壳形成单层薄膜的内管形壳可以装配一种特定用于其目的的材料。因此,该装置也可装配滑行件,以使驾驶简单和有效。在一有利的实施例中,该外壳和管形壳分别由上、下薄膜层制成,它们沿着侧向周边借助于一连续的接合而焊接在一起,由此外壳包括一坚固的织物,它被涂覆或层压上一种合成材料,而管形壳包括一合成薄膜。因此,为较长寿命的安全的该运动装置提供了最优的条件。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实施例及其它优点将结合如下附图进行描述。附图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运动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沿II-II线截取的运动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图1所示的运动装置的底视图;图4是外壳的局部剖面图,该外壳带有支撑面及作为设计变型的可装接的滑行件;图5是设计变型的运动装置的剖面图,其中外壳和管形壳组成单个薄膜;和图6是图5所示的运动装置的局部纵剖图。图1示出了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运动装置10,它被特别地设计成一种平底雪橇,但从本质上它可用作任何所需的雪地或水上的运载工具。这种运动装置10可充入介质使其膨胀,特别是充入空气,并且该装置包括外壳,当充气膨胀后其形成一在下的支撑表面13和一在上的躺或坐的表面12。在图2中,依照本专利技术设置了一个可膨胀的管形壳20,它带有两个经其穿通地延伸的连接部分21、22,该连接部分将外壳15的下支撑表面13和躺或坐的表面12连接起来,以便限定两表面的间距并且使外壳定形。外壳15和管形壳20分别是由两对尺寸大小对应的薄膜15’,20’;15”,20”制成,其中的一对形成了装置10的上侧,而另一对形成了该装置的下侧。带有薄膜层20’,20”的两个部分的管形壳20和与之相结合的外壳15的薄膜层15’,15”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叠置的这两对薄膜层15’,20’;15”,20”沿着侧向周边借助于一连续的接合部16焊接在一起,使得在管形壳20的内部形成一封闭的室。外壳15是由一种坚固的织物制成,其被涂覆或层压一种适当的合成材料,而本身与后者分离的管形壳20由至少一种合成材料薄膜制成。外壳15的上侧薄膜15’包括一粗糙的外表面,使得坐在其上的人不会滑动。此薄膜15’的内侧被涂覆或层压一合成材料,以便于将此薄膜和本身与之分离的管形壳20以及下侧薄膜焊接在一起。下侧薄膜层15”也是由一种坚固的织物制成,它的两侧上均被涂覆或层压一种合成材料。下侧薄膜的内侧最好涂覆或层压与上侧薄膜15’的内侧相同的合成材料。下侧薄膜15”的下侧面被涂覆或层压一合成材料,以提供优良的滑动特性,以利于运动装置在雪地或水上顺畅的滑行。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外壳15的上侧薄膜15’包括一种涂覆有聚氨酯TPU的Gore-Tex Cordura织物和/或一种尼龙织物,而下侧薄膜15”、55”是由一种坚固的Kevlar、Teflon或尼龙织物制成,由此这两个薄膜的内侧均被涂覆或层压上聚氨酯TPU。形成坐表面的上侧薄膜的外侧没有涂层,而形成滑行表面的下侧薄膜15”、55”的外侧被涂覆或层压上一种PVC或TPU合成材料,以提供良好的滑动特性。管形壳20优选为由不带另外的织物的聚氨酯TPU制成。材料的这种结合产生的主要优点尤其是能使两个不同的壳体非常容易地焊接在一起。当然,能实现运动装置10所需特性的其它材料原则上也可以使用。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两个连接部分21,22设置成相对于外壳15的纵向中心轴线基本对称。这两个连接部分21,22也是由一种类似于织物涂层的合成材料制成,它们与在外壳15及管形壳20的下面的支撑表面30和在外壳15及管形壳20的上面的坐表面12焊接在一起,在任何情况下,连接部分的焊接都形成一纵向的接合部17、18,由此在中心及每个外侧处形成纵向卷筒部。依照图1,连续的纵向接合部17、18导致了在卷筒部之间形成了一均匀且笔直的分隔线。这两个连接部分21、22大致沿着外壳15的整个长度方向形成。然而,独立的室26之间的连接设置在前部及后部处,从而使仅需要设置一个阀门14用来充以空气及放气。这提供了另一优点,即,当驾驶者移动身体时空气能被压入未受负载的室。然而,原则上讲,这三个间室26彼此分隔,且每个室都可分配一个独立的阀门14。当将薄膜层15’、20’;15”、20”和连接部分21、22焊接在一起时,首先进行经纵向接合部17、18的连接;在这之后只进行沿外侧周边的接合部16的连接,连接有利地借助于一种本身常见的高频电焊技术。当充气膨胀后,外壳15形成了一垫状外形,如图1所示,此处为横向朝前的锥形。而且,把手11连接在其两侧。这提供了另一优点,即,诸如把手11,环扣,口袋等附件可以装接在外壳15上,而不会产生与密封有关的问题,这是因为管形壳是与这些附件分离的。只有阀门14经外壳延伸到管形内壳中。用于外壳15、管形壳20及连接部分21、22的材料设计成柔性的,以使装置10能易于折叠和存放,比如可存放在一个帆布背包中。图3是运动装置10的底视图,其示出了沿纵向布置的并装接于外壳15的支撑表面13上的滑行件31、32。两个外滑行件32并不是直的,而是以R为半径向外侧弯曲的。因此,驾驶者可将自身的重量转移到平底雪撬的内侧,由此使在这两个滑行件32的其中一个上的压力增加。滑行件32的这个轻微的渐缩设计使得在身体重量转移到这些滑行件中的一条或其它条时,平底雪撬可近乎自然地产生弯曲。半径R的大小最好在5到20米之间。依照图4,做为一个设计变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装置,优选为一种雪地或水上的运载工具,该装置可充入介质使其膨胀,特别是充入空气,该装置包括外壳(15),当充气膨胀后其形成一在下的支撑表面(13)和一在上的躺或坐的表面(12),其特征在于,一可膨胀的管形壳(20、60)整体地结合在外壳(15、55)内侧,该管形壳或者至少部分地分离或者与外壳(55)连接;并且设置至少一个连接部分(21、22),该连接部分经其穿通地延伸并将下支撑表面(13)和位于其上的躺或坐的表面(1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斯泰纳A贝尼特
申请(专利权)人:伯恩斯坦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