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跳床的多功能跳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730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9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跳床的多功能跳布,其分为三层结构,具体分别为顶层,中间层和基层;顶层和基层之间设置中间层;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一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三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四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多绑纱进行交织,形成结构稳定和力学性能优异的交织结构点,对于保持跳布的结构稳定性和跳布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多跳布在使用过程中局部受力的受力缓解,使网布受力达到平衡具有优异的效果,保障跳布的受力结构和结构强度与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跳床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跳床的多功能跳布
技术介绍
跳床指爱好者选择弹性好的床或者网状结构,跃起,在空中做出各种动作,然后把捕捉到的精彩照片上传到博客或是接受图片上传的网站上。创意十足的网友们利用这个机会充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跳姿、表情千奇百怪,参与的兴奋度不亚于参与一项极限运动。由于蹦床的高弹性对于蹦床所用的网布要求具有高弹,高强以及尺寸稳定等要求。中国专利一种六角蹦床(CN 103432709 B)采用六角形的框架结构进行安置蹦床,通过弹力网与底框连接形成弹性蹦床网布,弹力网的外缘与顶框之间或者底框与顶框之间还安装有围网,该蹦床摒弃了传统的弹簧作为跳布的弹力来源,利用弹力网为跳布提供弹力,可节省保护垫,提高了安全性能的同时增加了可用空间。中国专利一种安全蹦床(CN 103432710 B)包括框架和跳布,该框架包括底框以及安装于底框下方的脚杆,该跳布设置于底框的封闭平面内且外边缘与底框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为弹力网,该弹力网的内侧与跳布外边缘缝合固定,弹力网的外侧固定于底框上。该蹦床利用弹力网替代弹簧作为跳布的弹力来源,可节省保护网,提高蹦床的安全性能,增加了实际蹦跳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跳床的多功能跳布。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跳床的多功能跳布,分为三层结构,分别为顶层,中间层和基层;顶层和基层之间设置中间层;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一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三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四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所述的顶层通过经线,纬线和绑纱连接而成,具体为通过经线,纬线和绑纱进行三维编织而成。所述的顶层的经线与纬线在平面交织形成顶层的上表面和顶层的下表面。所述的顶层的上表面和顶层的下表面通过绑纱进行连接形成顶层。所述的顶层的第一绑纱和顶层的第二绑纱以“X”进行交织连接。所述的顶层厚度为0.5~5mm。所述的顶层中的绑纱主要以“X”型结构进行交织,形成的结构稳定,且“X”结构在横向与纵向具有回弹性,既保证了跳布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还赋予优异的回弹性。所述的基层通过经线,纬线和绑纱连接而成,具体为通过经线,纬线和绑纱进行三维编织而成。所述的基层的经线与纬线在平面交织形成基层的上表面和基层的下表面。所述的基层的上表面和基层的下表面通过绑纱进行连接形成基层。所述的基层的第一绑纱和基层的第二绑纱以“X”进行交织连接。所述的基层厚度为0.5~5mm。通过设置与顶层的绑纱具有相同结构的“X”字型结构进行交织,保持顶层与基层的结构对称,避免局部翘曲以及应力集中,导致对跳布整体结构稳定的影响;所述的中间层绑纱以“I米I”进行交织连接。所述的中间层的第一绑纱,中间层的第二绑纱,中间层的第三绑纱,中间层的第四绑纱交织形成“I米I”字型结构。所述的中间层厚度为1~10mm。中间层是整体跳布的受力结构层,通过采用以“I米I”字型结构设计,保持横向与纵向方向承力结构,避免常规的结构对于纵向方向的受力保护,而未考虑横向的拉伸方向力学的影响,提高跳布的力学性能。所述的顶层的第一绑纱在顶层的下表面交织点与中间层的第三绑纱和中间层的第四绑纱在顶层的下表面交织点进行连接。所述的顶层的第二绑纱在顶层的下表面交织点与中间层的第一绑纱和中间层的第四绑纱在顶层的下表面交织点进行连接。所述的基层的第一绑纱在基层的上表面交织点与中间层的第一绑纱和中间层的第四绑纱在基层的上表面交织点进行连接。所述的基层的第二绑纱在基层的上表面交织点与中间层的第三绑纱和中间层的第四绑纱在基层的上表面交织点进行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本技术利用多绑纱进行交织,形成结构稳定和力学性能优异的交织结构点,对于保持跳布的结构稳定性和跳布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多跳布在使用过程中局部受力的受力缓解,使网布受力达到平衡具有优异的效果,保障跳布的受力结构和结构强度与弹性。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顶层,2中间层,3基层,11顶层的第一绑纱,12顶层的第二绑纱,21中间层的第一绑纱,22中间层的第二绑纱,23中间层的第三绑纱,24中间层的第四绑纱,31基层的第一绑纱,32基层的第二绑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提供本技术一种用于跳床的多功能跳布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见附图1,一种用于跳床的多功能跳布,分为三层结构,分别为顶层,中间层和基层;顶层和基层之间设置中间层;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一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三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四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所述的顶层通过经线,纬线和绑纱连接而成,具体为通过经线,纬线和绑纱进行三维编织而成。所述的顶层的经线与纬线在平面交织形成顶层的上表面和顶层的下表面。所述的顶层的上表面和顶层的下表面通过绑纱进行连接形成顶层。所述的顶层的第一绑纱11和顶层的第二绑纱12以“X”进行交织连接。所述的顶层厚度为0.5~5mm。所述的顶层中的绑纱主要以“X”型结构进行交织,形成的结构稳定,且“X”结构在横向与纵向具有回弹性,既保证了跳布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还赋予优异的回弹性。所述的基层通过经线,纬线和绑纱连接而成,具体为通过经线,纬线和绑纱进行三维编织而成。所述的基层的经线与纬线在平面交织形成基层的上表面和基层的下表面。所述的基层的上表面和基层的下表面通过绑纱进行连接形成基层。所述的基层的第一绑纱11和基层的第二绑纱12以“X”进行交织连接。所述的基层厚度为0.5~5mm。通过设置与顶层的绑纱具有相同结构的“X”字型结构进行交织,保持顶层与基层的结构对称,避免局部翘曲以及应力集中,导致对跳布整体结构稳定的影响;所述的中间层绑纱以“I米I”进行交织连接。所述的中间层的第一绑纱21,中间层的第二绑纱22,中间层的第三绑纱23,中间层的第四绑纱24交织形成“I米I”字型结构。所述的中间层厚度为1~10mm。中间层是整体跳布的受力结构层,通过采用以“I米I”字型结构设计,保持横向与纵向方向承力结构,避免常规的结构对于纵向方向的受力保护,而未考虑横向的拉伸方向力学的影响,提高跳布的力学性能。所述的顶层的第一绑纱11在顶层的下表面交织点与中间层的第三绑纱23和中间层的第四绑纱24在顶层的下表面交织点进行连接。所述的顶层的第二绑纱12在顶层的下表面交织点与中间层的第一绑纱21和中间层的第四绑纱24在顶层的下表面交织点进行连接。所述的基层的第一绑纱31在基层的上表面交织点与中间层的第一绑纱21和中间层的第四绑纱24在基层的上表面交织点进行连接。所述的基层的第二绑纱32在基层的上表面交织点与中间层的第三绑纱23和中间层的第四绑纱24在基层的上表面交织点进行连接。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跳床的多功能跳布,其特征在于,其分为三层结构,具体分别为顶层,中间层和基层;顶层和基层之间设置中间层;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一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三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四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跳床的多功能跳布,其特征在于,其分为三层结构,具体分别为顶层,中间层和基层;顶层和基层之间设置中间层;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一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三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中间层通过中间层的第四绑纱与顶层的下表面和基层的上表面交织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跳床的多功能跳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层通过经线,纬线和绑纱连接而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跳床的多功能跳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层的上表面和顶层的下表面通过绑纱进行连接形成顶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跳床的多功能跳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层的第一绑纱和顶层的第二绑纱以“X”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韬朱才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麟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江苏金陵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