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安全着陆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3708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9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安全着陆用气囊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控制模块。上壳体固定在无人机下部,上壳体中固定设置有基座,基座上设置有弹簧,弹簧上方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连一个螺杆,螺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具有锥刺部,螺杆外部的套设一个圆筒,圆筒上连接有气瓶;圆筒与基座固定连接,圆筒上连接导气管;下壳体中设置有气囊,导气管的一端与圆筒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气囊连通。无人机发生意外坠机时,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螺杆沿圆筒的内壁旋转上升,锥刺部抵持并刺破气瓶的密封膜,气瓶的高压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气囊,气囊充气后迅速膨胀,下壳体与上壳体脱离,气囊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达到软着陆的效果,防止无人机坠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安全着陆用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无人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军事侦察、交通监察、农业喷洒农药、森林火灾预警等领域均出现无人机的身影,但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信号失灵等意外情况,导致坠机事件的发生,带来不便与经济损失。为了减小或者避免坠机带来的损失,洛阳(凯迈)气源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2935895 A,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气囊充气装置,利用电磁阀控制气瓶给气囊供气,然而电磁阀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不利于无人机的稳定飞行。天津全华时代航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利技术专利CN 103043219 A,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该装置利用风扇吹起气囊,速度太慢,难以及时保护无人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安全着陆用气囊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人机安全气囊机构复杂、成本高,且气囊弹出速度慢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无人机安全着陆用气囊装置,固定在无人机下部,用于在无人机发生意外情况坠机着陆时起到缓冲作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控制模块。所述上壳体固定在无人机下部,上壳体中设置有弹簧,弹簧上方设置有电机,电机的下端与弹簧上端相接触,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连一个螺杆,螺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具有锥刺部,螺杆外部的套设一个圆筒,圆筒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螺杆与圆筒螺纹连接,圆筒远离电机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气瓶,气瓶的开口端设置有密封膜,且气瓶的开口端朝向螺杆的锥刺部;所述圆筒与上壳体固定连接,圆筒上连接一个导气管;所述圆筒、螺杆和电机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活动式连接,下壳体中设置有气囊,导气管的一端与圆筒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气囊连通。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上壳体中,控制模块与电机之间电连接。所述气瓶中装有高压气体,如二氧化碳等。正常情况下气囊处于干瘪状态,折叠后收集于下壳体中。无人机发生意外坠机时,控制模块启动电机,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螺杆沿圆筒的内壁旋转上升,同时弹簧在恢复力的作用下推动电机向上运动,螺杆的锥刺部向气瓶的开口端靠近,当螺杆继续上升,锥刺部抵持并刺破气瓶的塑料密封膜,气瓶的高压气体喷入圆筒腔体中,由于圆筒的上端被气瓶封堵、下端被螺杆封堵,则高压气体只能通过导气管进入气囊,气囊充气后迅速膨胀,膨胀后的气囊充满整个下壳体,对下壳体施加向外的推力,使下壳体与上壳体脱离,当无人机着陆时,气囊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达到软着陆的效果,防止无人机坠毁。当飞机安全着陆后,控制模块控制电机反向转动,则螺杆沿圆筒的内壁旋转下降,使螺杆的锥刺部远离气瓶开口端,同时压缩弹簧。排出掉气囊中气体,并将其收纳与下壳体中。本申请中所述的气瓶成本很低,每次气瓶的密封膜被刺破后,只需要然后更换新的气瓶安装在圆筒的上端即可。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中固定设置有基座,弹簧设置在基座上,且圆筒与基座固定连接。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凹腔,弹簧设置在凹腔中,且弹簧的下端与基座固连。通过将弹簧设置在凹腔中,防止弹簧与基座脱离,失去向上推电机的作用,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瓶开口端设置有外螺纹,气瓶与圆筒螺纹连接,方便拆卸、更换气瓶,且将气瓶设置在圆筒上后气瓶不会自动脱落。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接套管,连接套管的一端与圆筒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气瓶连接,且连接套管与圆筒同轴设置。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筒通过卡箍与基座连接。可以通过松、紧卡箍来调节圆筒的位置,拆卸方便。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气管为软质塑料管,方便收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无人机发生意外坠机时,控制模块启动电机,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螺杆沿圆筒的内壁旋转上升,螺杆锥刺部刺破气瓶的塑料密封膜,气瓶的高压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气囊,气囊充气后迅速膨胀,膨胀后的气囊充满整个下壳体,对下壳体施加向外的推力,使下壳体与上壳体脱离,当无人机着陆时,气囊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达到软着陆的效果,防止无人机坠毁。2、本申请所述无人机安全着陆用气囊装置结构简单,气瓶成本低,每次气瓶的密封膜被刺破后,只需要然后更换新的气瓶安装在圆筒的上端即可,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新型所述无人机安全着陆用气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释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无人机安全着陆用气囊装置,固定在无人机下部,用于在无人机发生意外情况坠机着陆时起到缓冲作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13和控制模块4。所述上壳体1固定在无人机下部,上壳体1中设置有弹簧3,弹簧3上方设置有电机5,电机5的下端与弹簧上端相接触,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连一个螺杆6,螺杆6远离电机5的一端具有锥刺部,螺杆6外部的套设一个圆筒7,圆筒7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螺杆6与圆筒7螺纹连接,圆筒7远离电机5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气瓶9,气瓶9的开口端通过塑料,且气瓶的开口端朝向螺杆6的锥刺部;所述圆筒7与上壳体1固定连接,圆筒7上连接一个导气管11;所述圆筒7、螺杆6和电机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下壳体13与上壳体1活动式连接,下壳体13中设置有气囊12,导气管11的一端与圆筒7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气囊12连通。所述控制模块4设置在上壳体1中,控制模块4与电机5之间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膜可以为其他材质。所述气瓶9中装有高压气体,如二氧化碳等。正常情况下气囊12处于干瘪状态,折叠后收集于下壳体13中。无人机发生意外坠机时,控制模块4启动电机5,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螺杆6沿圆筒7的内壁旋转上升,同时弹簧3在恢复力的作用下推动电机5向上运动,螺杆6的锥刺部向气瓶9的开口端靠近,当螺杆6继续上升,锥刺部抵持并刺破气瓶9的塑料密封膜,气瓶9中的高压气体喷入圆筒7的腔体中,由于圆筒7的上端被气瓶9封堵、下端被螺杆6封堵,则高压气体只能通过导气管11进入气囊12,气囊12充气后迅速膨胀,膨胀后的气囊12充满整个下壳体13,对下壳体13施加向外的推力,使下壳体13与上壳体1脱离,当无人机着陆时,气囊12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达到软着陆的效果,防止无人机坠毁。当飞机安全着陆后,控制模块4控制电机5反向转动,则螺杆6沿圆筒7的内壁旋转下降,使螺杆6的锥刺部远离气瓶9的开口端,同时压缩弹簧3。排出掉气囊12中气体,并将其收纳与下壳体13中。本申请中所述的气瓶成本很低,每次气瓶9的密封膜被刺破后,只需要然后更换新的气瓶9安装在圆筒7的上端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下壳体13与上壳体1为插销连接,当气囊12充气迅速膨胀后,下壳体13与上壳体1脱离。在其他实施例中,下壳体13与上壳体1为铰接,当气囊12充气迅速膨胀后,下壳体13被气囊12推动,向上壳体1的一侧转动,但并不与上壳体1完全脱离,方便恢复。在其他实施例中,圆筒7的内壁设置有螺旋的轨道,螺杆6的外壁上设置有滑块,电机5带动螺杆6转动时,滑块沿圆筒7的内壁的轨道盘旋上升,达到螺杆6沿圆筒7上升的目的,如现有技术中口红的内部旋转体与外部壳体的转动关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中固定设置有基座2,弹簧3设置在基座2上,且圆筒7与基座2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人机安全着陆用气囊装置,固定在无人机下部,用于在无人机发生意外情况坠机着陆时起到缓冲作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固定在无人机下部,上壳体中设置有弹簧,弹簧上方设置有电机,电机的下端与弹簧上端相接触,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连一个螺杆,螺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具有锥刺部,螺杆外部的套设一个圆筒,圆筒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螺杆与圆筒螺纹连接,圆筒远离电机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气瓶,气瓶的开口端设置有密封膜,且气瓶的开口端朝向螺杆的锥刺部;所述圆筒与上壳体固定连接,圆筒上连接一个导气管;所述圆筒、螺杆和电机输出轴同轴设置;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活动式连接,下壳体中设置有气囊,导气管的一端与圆筒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气囊连通;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上壳体中,控制模块与电机之间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无人机安全着陆用气囊装置,固定在无人机下部,用于在无人机发生意外情况坠机着陆时起到缓冲作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固定在无人机下部,上壳体中设置有弹簧,弹簧上方设置有电机,电机的下端与弹簧上端相接触,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连一个螺杆,螺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具有锥刺部,螺杆外部的套设一个圆筒,圆筒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螺杆与圆筒螺纹连接,圆筒远离电机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气瓶,气瓶的开口端设置有密封膜,且气瓶的开口端朝向螺杆的锥刺部;所述圆筒与上壳体固定连接,圆筒上连接一个导气管;所述圆筒、螺杆和电机输出轴同轴设置;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活动式连接,下壳体中设置有气囊,导气管的一端与圆筒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气囊连通;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上壳体中,控制模块与电机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岩杜健段文博高月山郭力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奇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