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聪达专利>正文

一种整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595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流电路,包括电位器RP1、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所述电阻R1一端连接输入信号Vi,电阻R1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连接电阻R3并接地,电阻R3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2发射极,三极管VT2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6和电位器RP1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流电路的输入信号经VT1和VT2分别输出相位差180°的信号,该信号驱动射极跟随器VT4和VT5,VT4和VT5接有局部反馈电路VT3和VT6,保证在微伏范围内电路的线性非常好,即在宽动态范围为恒定带宽,VT4和VT5交替通断工作,从而在其共用射极电阻R22上(即输出端Vo)输出精密的整流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信号处理电路,具体是一种整流电路
技术介绍
“整流电路”是把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电路。大多数整流电路由变压器、整流主电路和滤波器等组成。它在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发电机的励磁调节、电解、电镀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整流电路通常由主电路、滤波器和变压器组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电路多用硅整流二极管和晶闸管组成。滤波器接在主电路与负载之间,用于滤除脉动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变压器设置与否视具体情况而定。变压器的作用是实现交流输入电压与直流输出电压间的匹配以及交流电网与整流电路之间的电隔离。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交流降压电路输出的电压较低的交流电转换成单向脉动性直流电,这就是交流电的整流过程,整流电路主要由整流二极管组成。经过整流电路之后的电压已经不是交流电压,而是一种含有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混合电压。习惯上称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压。现有的很多设计都是直接采用整流桥对交流信号进行整流,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其实比较粗糙,在整流桥后极需要加入很多旁路电路进行处理,对于一些需要精密整流的设备也很难达到整流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流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整流电路,包括电位器RP1、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所述电阻R1一端连接输入信号Vi,电阻R1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连接电阻R3并接地,电阻R3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2发射极,三极管VT2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6和电位器RP1一端,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1集电极和电阻R7,电位器RP1滑片分别连接电源VCC、电阻R8和电阻R9,电阻R8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电阻R4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2,电阻R5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2基极,所述电阻R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4基极,电阻R7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5基极,三极管VT4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基极和电阻R11,三极管VT3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4发射极和电阻R14,电阻R1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5、接地电阻R16和输出端Vo,现在R15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5发射极和三极管VT6集电极,三极管VT6发射极连接电阻R13,三极管VT6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2和三极管VT5集电极,电阻R1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另一端、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3另一端,电阻R11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基极和三极管VT4集电极,三极管VT3发射极连接电阻R10另一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入信号为交流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整流电路的输入信号经VT1和VT2分别输出相位差180°的信号,该信号驱动射极跟随器VT4和VT5,VT4和VT5接有局部反馈电路VT3和VT6,保证在微伏范围内电路的线性非常好,即在宽动态范围为恒定带宽,VT4和VT5交替通断工作,从而在其共用射极电阻R22上(即输出端Vo)输出精密的整流信号。附图说明图1为整流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整流电路,包括电位器RP1、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所述电阻R1一端连接输入信号Vi,电阻R1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连接电阻R3并接地,电阻R3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2发射极,三极管VT2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6和电位器RP1一端,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1集电极和电阻R7,电位器RP1滑片分别连接电源VCC、电阻R8和电阻R9,电阻R8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电阻R4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2,电阻R5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2基极,所述电阻R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4基极,电阻R7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5基极,三极管VT4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基极和电阻R11,三极管VT3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4发射极和电阻R14,电阻R1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5、接地电阻R16和输出端Vo,现在R15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5发射极和三极管VT6集电极,三极管VT6发射极连接电阻R13,三极管VT6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2和三极管VT5集电极,电阻R1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另一端、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3另一端,电阻R11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基极和三极管VT4集电极,三极管VT3发射极连接电阻R10另一端;所述输入信号为交流信号。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输入信号经VT1和VT2分别输出相位差180°的信号,该信号驱动射极跟随器VT4和VT5,而VT4和VT5接有局部反馈电路VT3和VT6,这就保证在微伏范围内电路的线性非常好,即在宽动态范围为恒定带宽,VT4和VT5交替通断工作,从而在其共用射极电阻R22上(即输出端Vo)输出精密的整流信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流电路,包括电位器RP1、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一端连接输入信号Vi,电阻R1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连接电阻R3并接地,电阻R3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2发射极,三极管VT2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6和电位器RP1一端,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1集电极和电阻R7,电位器RP1滑片分别连接电源VCC、电阻R8和电阻R9,电阻R8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电阻R4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2,电阻R5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2基极,所述电阻R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4基极,电阻R7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5基极,三极管VT4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基极和电阻R11,三极管VT3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4发射极和电阻R14,电阻R1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5、接地电阻R16和输出端Vo,现在R15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5发射极和三极管VT6集电极,三极管VT6发射极连接电阻R13,三极管VT6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2和三极管VT5集电极,电阻R1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另一端、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3另一端,电阻R11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3基极和三极管VT4集电极,三极管VT3发射极连接电阻R10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流电路,包括电位器RP1、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一端连接输入信号Vi,电阻R1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和三极管VT1基极,三极管VT1发射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连接电阻R3并接地,电阻R3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2发射极,三极管VT2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6和电位器RP1一端,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1集电极和电阻R7,电位器RP1滑片分别连接电源VCC、电阻R8和电阻R9,电阻R8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电阻R4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2,电阻R5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2基极,所述电阻R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4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聪达
申请(专利权)人:王聪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