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身设计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后车窗的去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各种类型的汽车为了便于车内人们的舒适乘行,便于提高去除后车窗的露水或霜,一般采用热风驱雾装置去除。这种方式存在结构复杂,占空间大,成本昂贵等技术问题;同时不能自动进行清除露水或霜,降低了其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空间小、成本低廉好和可实现自动去除后车窗的露水或霜的用于汽车后车窗的去湿装置,尤其适合汽车制造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后车窗的去湿装置,包括辅助风扇、吸水海绵和去湿模块,所述的辅助风扇固定在车顶内表面,辅助风扇朝向后车窗的玻璃上半部分,吸水海绵固定于后车窗玻璃下部,所述的去湿模块包括加热膜、湿度传感器SD和NE555芯片,所述辅助风扇与加热膜两端并联,所述加热膜第1脚连接电源正极,加热膜第2脚连接二极管VD正级,所述二极管VD负极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VT的发射极接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VT的基极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NE55芯片的3脚;所述电阻R2一端接二极管VD的负极和VCC,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NE555芯片的2、6脚,所述NE555芯片的6脚接湿度传感器SD的第1脚,所述湿度传感器SD的第2脚接电源负极,所述NE555芯片的4、8脚接VCC,所述NE555的1脚接电源负极。优选地,所述的加热膜内有加热丝。优选地,所述的加热膜为可贴在后车窗玻璃上的条状膜。优选地,所述的吸水海绵为斜面朝向车顶的楔形长条状。优选地,所述NE555芯片未列出的引脚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后车窗的去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风扇、吸水海绵和去湿模块,所述的辅助风扇固定在车顶内表面,辅助风扇朝向后车窗的玻璃上半部分,吸水海绵固定于后车窗玻璃下部,所述的去湿模块包括加热膜、湿度传感器SD和NE555芯片,所述辅助风扇与加热膜两端并联,所述加热膜第1脚连接电源正极,加热膜第2脚连接二极管VD正级,所述二极管VD负极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VT的发射极接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VT的基极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NE55芯片的3脚,所述电阻R2一端接二极管VD的负极和VCC,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NE555芯片的2、6脚,所述NE555芯片的6脚接湿度传感器SD的第1脚,所述湿度传感器SD的第2脚接电源负极,所述NE555芯片的4、8脚接VCC,所述NE555的1脚接电源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后车窗的去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风扇、吸水海绵和去湿模块,所述的辅助风扇固定在车顶内表面,辅助风扇朝向后车窗的玻璃上半部分,吸水海绵固定于后车窗玻璃下部,所述的去湿模块包括加热膜、湿度传感器SD和NE555芯片,所述辅助风扇与加热膜两端并联,所述加热膜第1脚连接电源正极,加热膜第2脚连接二极管VD正级,所述二极管VD负极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VT的发射极接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VT的基极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NE55芯片的3脚,所述电阻R2一端接二极管VD的负极和VCC,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NE555芯片的2、6脚,所述NE555芯片的6脚接湿度传...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