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后车窗的去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3561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后车窗的去湿装置,包括辅助风扇、吸水海绵和去湿模块,所述的辅助风扇固定在车顶内表面,辅助风扇朝向后车窗的玻璃上半部分,吸水海绵固定于后车窗玻璃下部,所述的去湿模块包括加热膜、湿度传感器SD和NE555芯片,所述辅助风扇与加热膜两端并联,所述加热膜第1脚连接电源正极,加热膜第2脚连接二极管VD正级,所述二极管VD负极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VT的发射极接电源负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取代了传统的热风驱雾方案,防止了后车窗上的雾霜影响视野,通过设计的去湿模块,实现了自动去除后车窗的露水或霜;具有结构简单、占空间小、成本低廉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身设计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后车窗的去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各种类型的汽车为了便于车内人们的舒适乘行,便于提高去除后车窗的露水或霜,一般采用热风驱雾装置去除。这种方式存在结构复杂,占空间大,成本昂贵等技术问题;同时不能自动进行清除露水或霜,降低了其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空间小、成本低廉好和可实现自动去除后车窗的露水或霜的用于汽车后车窗的去湿装置,尤其适合汽车制造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后车窗的去湿装置,包括辅助风扇、吸水海绵和去湿模块,所述的辅助风扇固定在车顶内表面,辅助风扇朝向后车窗的玻璃上半部分,吸水海绵固定于后车窗玻璃下部,所述的去湿模块包括加热膜、湿度传感器SD和NE555芯片,所述辅助风扇与加热膜两端并联,所述加热膜第1脚连接电源正极,加热膜第2脚连接二极管VD正级,所述二极管VD负极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VT的发射极接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VT的基极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NE55芯片的3脚;所述电阻R2一端接二极管VD的负极和VCC,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NE555芯片的2、6脚,所述NE555芯片的6脚接湿度传感器SD的第1脚,所述湿度传感器SD的第2脚接电源负极,所述NE555芯片的4、8脚接VCC,所述NE555的1脚接电源负极。优选地,所述的加热膜内有加热丝。优选地,所述的加热膜为可贴在后车窗玻璃上的条状膜。优选地,所述的吸水海绵为斜面朝向车顶的楔形长条状。优选地,所述NE555芯片未列出的引脚均为高阻态。优选地,所述湿度传感器SD的型号为WLHT-IS。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代了传统的热风驱雾方案,防止了后车窗上的雾霜影响视野,通过设计的去湿模块,实现了自动去除后车窗的露水或霜;具有结构简单、占空间小、成本低廉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去湿模块的电路图。1、辅助风扇 2、吸水海绵 3、去湿模块4、车顶 5、后车窗 6、加热膜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汽车后车窗的去湿装置,包括辅助风扇1、吸水海绵2和去湿模块3,所述的辅助风扇1固定在车顶4内表面,辅助风扇1朝向后车窗5的玻璃上半部分,吸水海绵2固定于后车窗5玻璃下部,可吸收后车窗5流下来的水,防止水进入车内造成不便,所述的去湿模块3包括加热膜6、湿度传感器SD和NE555芯片,所述辅助风扇1与加热膜6两端并联,所述加热膜6第1脚连接电源正极,加热膜6第2脚连接二极管VD正级,所述二极管VD负极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VT的发射极接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VT的基极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NE55芯片的3脚;所述电阻R2一端接二极管VD的负极和VCC,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NE555芯片的2、6脚,所述NE555芯片的6脚接湿度传感器SD的第1脚,所述湿度传感器SD的第2脚接电源负极,所述NE555芯片的4、8脚接VCC,所述NE555的1脚接电源负极。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膜6内有加热丝,通电后可生热烘干后车窗5的水分。本实施例中,加热膜6为可贴在后车窗5玻璃上的条状膜。本实施例中,吸水海绵2为斜面朝向车顶4的楔形长条状,可贴在后车窗5底部。本实例中,所述NE555芯片未列出的引脚均为高阻态。本实例中,所述湿度传感器SD的型号为WLHT-IS。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当后车窗5玻璃的湿度达到影响视觉的程度,湿度传感器SD的电阻变小,R2与湿度传感器SD分压关系可得NE555的2、6脚变小(低电平),使得NE555的3脚变为高电平,VT的基极电压变为高电平时VT导通从而使加热膜-辅助风扇电路导通工作,进行去湿。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后车窗的去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风扇、吸水海绵和去湿模块,所述的辅助风扇固定在车顶内表面,辅助风扇朝向后车窗的玻璃上半部分,吸水海绵固定于后车窗玻璃下部,所述的去湿模块包括加热膜、湿度传感器SD和NE555芯片,所述辅助风扇与加热膜两端并联,所述加热膜第1脚连接电源正极,加热膜第2脚连接二极管VD正级,所述二极管VD负极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VT的发射极接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VT的基极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NE55芯片的3脚,所述电阻R2一端接二极管VD的负极和VCC,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NE555芯片的2、6脚,所述NE555芯片的6脚接湿度传感器SD的第1脚,所述湿度传感器SD的第2脚接电源负极,所述NE555芯片的4、8脚接VCC,所述NE555的1脚接电源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后车窗的去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风扇、吸水海绵和去湿模块,所述的辅助风扇固定在车顶内表面,辅助风扇朝向后车窗的玻璃上半部分,吸水海绵固定于后车窗玻璃下部,所述的去湿模块包括加热膜、湿度传感器SD和NE555芯片,所述辅助风扇与加热膜两端并联,所述加热膜第1脚连接电源正极,加热膜第2脚连接二极管VD正级,所述二极管VD负极接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VT的发射极接电源负极,所述三极管VT的基极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NE55芯片的3脚,所述电阻R2一端接二极管VD的负极和VCC,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NE555芯片的2、6脚,所述NE555芯片的6脚接湿度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天玉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