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眼剥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336 阅读:6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龙眼剥壳装置,包括摩擦轮、切壳机构、去壳机构、垂直固定板,摩擦轮平行安装在垂直固定板上,摩擦轮上方设置有下料斗,下料斗通过龙眼导向块与切壳机构的上端连接,切壳机构、去壳机构为圆弧形,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摩擦轮的左外侧,并安装在垂直固定板上,摩擦轮还连接有驱动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投资成本低,剥壳效果好,剥壳效率高,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龙眼剥壳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果自动加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龙眼剥壳装置。                          
技术介绍
龙眼是一种味道鲜美的水果,且果肉可制干具有医疗保健的功用,市场需求极大。目前,传统的龙眼剥壳装置采用的剥壳方法有:碾搓法、挤压法、剪切法、刀切法。其中,碾搓法、挤压法、剪切法的缺点在于:果肉碎,肉与壳分离不干净,汁液流失大。刀切法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两个半圆形夹具夹持龙眼果,龙眼果在固定的弧形刀上回转一周后,果壳被切成两半,然后利用两个半圆形夹具,通过真空吸取两个半圆形果壳,实现壳与肉的分离。这种方法剥壳果肉完整,汁液流失少,但仍然存在如下缺点:(1)刀固定,龙眼果回转轴线相同,不同大小的龙眼果所切深度不同,大果切入较深,有时肉壳一起被切穿,小果则常出现切不穿果壳的现象;(2)刀易钝,易出现切不穿果壳的现象;(3)难以实现果壳与果肉的较好分离,因龙眼果形状不规则,真空吸壳,难以吸牢,同时果蒂与壳处结合较牢,真空吸壳即使在理想的情况下,也只能分离出半个果壳,果蒂一边的果壳与果肉不能实现较好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有效实现果肉与果壳的分离,并能保持果肉完整的龙眼剥壳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本龙眼剥壳装置,包括摩擦轮、切壳机构、去壳机构、垂直固定板,所述摩擦轮平行安装在垂直固定板上,所述摩擦轮上方设置有下料斗,下料斗通过龙眼导向块与切壳机构的上端连接,所述切壳机构、去壳机构为圆弧形,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摩擦轮的左外侧,并安装在垂直固定板上,所述摩擦轮还连接有驱动装置。为更好地实施本技术,所述摩擦轮的外周面为内凹圆弧形,沿其外周面设有凸缘。当果壳被切开成两半时,凸缘可伸入果壳的切口之中,使龙眼在摩擦轮的带动下沿着与凸缘一致的方向转动,抑制龙眼在其它方向上的转动。所述切壳机构与摩擦轮同心安装,两者间距为15~40mm,其包括挡板、-->限位块、刀片,所述刀片安装在上挡板、上限位块、下限位块、下挡板之间,所述刀片为圆弧形,其刃口为斜齿形,所述斜齿与刀片的圆弧径向夹角为0~70°,齿槽宽度为0.3~1毫米,齿距为1~2毫米,齿深为1~8毫米。斜齿形刃口可以使刀片更加锋利,增加切壳的可靠性。所述去壳机构包括圆弧形凸轮、无毒橡胶,凸轮的圆弧角度为126°,厚度均匀的所述无毒橡胶粘贴于凸轮外侧,凸轮及无毒橡胶的内周面中间开有槽,沿逆时针方向,所述凸轮升程为0~19mm,所述凸轮的槽宽为12~24mm,所述无毒橡胶的槽宽为5~18mm。无毒橡胶与果壳接触,因无毒橡胶能提供较大的摩擦阻力,可阻止果壳进入槽道中,且无毒橡胶可产生较大的变形,利于果肉进入槽道中;对应凸轮升程的变化,凸轮槽宽与无毒橡胶槽宽不同,也利于龙眼果肉与果壳的逐步分离。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龙眼自所述下料斗中下落到所述龙眼导向块中,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摩擦轮逆时针旋转,在其带动下,龙眼转入到所述切壳机构与摩擦轮之间,刀片相对于限位块的伸出长度可以调整,该结构能够保证不同大小、形状的龙眼切入深度一致,通过适当调整刀片的伸出长度,可使果壳有效切开而不伤及果肉。上挡板和下挡板用于对龙眼的粗定位,龙眼的实际定位依靠摩擦轮的内凹圆弧形外周面,龙眼的转动依靠摩擦轮、上限位块、下限位块对龙眼的挤压力及摩擦轮的转动来实现。果壳被刀片切成两半,摩擦轮带着果壳被切开的龙眼转入去壳机构中,边转动边挤压,实现果壳与果肉的分离。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下的优点及效果:(1)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装置投资成本低。(2)剥壳效果好,果肉与果壳能实现较好分离,果肉完整,汁液流失少。(3)剥壳效率高,采用本技术可实现剥壳400~2400个/分钟,可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A-A向的剖面图。图3、图4是图2所示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B-B向的剖面图。-->图7是凸轮升程及凸轮、无毒橡胶的槽宽随凸轮角度变化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本龙眼剥壳装置,包括垂直固定板1、摩擦轮2、切壳机构5、去壳机构6,摩擦轮2平行安装在垂直固定板1上,摩擦轮2上方设置有下料斗3,下料斗3通过龙眼导向块4与切壳机构5的上端连接,切壳机构5、去壳机构6为圆弧形,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摩擦轮2的左外侧,并安装在垂直固定板1上,摩擦轮2还连接有驱动装置。如图2、3、4所示,切壳机构5与摩擦轮2同心安装,两者间距为15~40mm,其包括挡板、限位块、刀片10,刀片10安装在上挡板8、上限位块9、下限位块11、下挡板12之间,刀片10为圆弧形,其刃口为斜齿形,斜齿与刀片的圆弧径向夹角为0~70°,齿槽宽度为0.5毫米,齿距为1毫米,齿深为4毫米。如图5所示,摩擦轮2的外周面为内凹圆弧形,沿其外周面设有凸缘13。龙眼7处在上挡板8、上限位块9、下限位块11、下挡板12、摩擦轮2的外周面、凸缘13所形成的空间内,由刀片10切开,当果壳被切开成两半时,凸缘13可伸入果壳的切口之中,使龙眼7在摩擦轮2的带动下沿着与凸缘13一致的方向转动,抑制龙眼7在其它方向上的转动。如图6所示,去壳机构6包括圆弧形凸轮14、无毒橡胶15,凸轮14的圆弧角度为126°,厚度均匀的无毒橡胶15粘贴于凸轮14外侧,凸轮14及无毒橡胶15的内周面中间开有槽,无毒橡胶15与果壳接触,因无毒橡胶15能提供较大的摩擦阻力,可阻止果壳进入槽中,且无毒橡胶15可产生较大的变形,利于果肉进入槽中。如图7的a、b、c所示,凸轮升程及凸轮14、无毒橡胶15的槽宽随凸轮14的转角不同而相应变化,沿逆时针方向,凸轮升程为0~19mm,凸轮14的槽宽为12~24mm,无毒橡胶15的槽宽为5~18mm。对应凸轮升程的变化,凸轮14槽宽与无毒橡胶15槽宽不同,也利于龙眼果肉与果壳的逐步分离,凸轮转角在0°到56°之间,凸轮14槽宽为0,凸轮升程为4毫米,这一阶段的作用是依靠无毒橡胶15变形将果壳与果肉挤松,利于下一阶段的肉壳分离;凸轮转角在56°到126°之间,凸轮14槽宽大于对应的无毒橡胶15槽宽,利-->于无毒橡胶15的变形和果肉的挤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龙眼7自下料斗3中下落到龙眼导向块4中,驱动装置驱动摩擦轮2逆时针旋转,在其带动下,龙眼7转入到切壳机构5与摩擦轮2之间,刀片10相对于限位块的伸出长度可以调整,保证不同大小、形状的龙眼切入深度一致,通过适当调整刀片10的伸出长度,可使果壳有效切开而不伤及果肉。上挡板8和下挡板12用于对龙眼7的粗定位,龙眼7的实际定位依靠摩擦轮2的内凹圆弧形外周面,龙眼7的转动依靠摩擦轮2、上限位块9、下限位块11对龙眼7的挤压力及摩擦轮2的转动来实现。果壳被刀片10切成两半,摩擦轮2带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龙眼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轮、切壳机构、去壳机构、垂直固定板,所述摩擦轮平行安装在垂直固定板上,所述摩擦轮上方设置有下料斗,下料斗通过龙眼导向块与切壳机构的上端连接,所述切壳机构、去壳机构为圆弧形,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摩擦轮的左外侧,并安装在垂直固定板上,所述摩擦轮还连接有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龙眼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轮、切壳机构、去壳机构、垂直固定板,所述摩擦轮平行安装在垂直固定板上,所述摩擦轮上方设置有下料斗,下料斗通过龙眼导向块与切壳机构的上端连接,所述切壳机构、去壳机构为圆弧形,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摩擦轮的左外侧,并安装在垂直固定板上,所述摩擦轮还连接有驱动装置。2、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龙眼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的外周面为内凹圆弧形,沿其外周面设有凸缘。3、按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龙眼剥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壳机构与摩擦轮同心安装,两者间距为15~4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东阮锋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