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褐煤烘干提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929255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褐煤烘干提质系统,包括具有换热功能的四个料仓以及可向四个料仓提供换热介质以换热的换热装置;四个料仓分别具有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四个料仓的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分别连接介质流向切换控制管路,通过控制介质流向切换控制管路上相应的切换阀的开或关可改变换热介质在四个料仓中的流向,从而可使四个料仓在预热仓、烘干仓、提质仓、卸料仓四种料仓功能中切换而分别执行其中一种料仓功能,且换热介质是在卸料仓隔离后按提质仓‑烘干仓‑‑预热仓的方法顺序流动并流回换热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简单,要求低,干燥提质过程容易控制,能量循环,消耗能量大大减少,过程为密封结构,保证干燥过程中的安全运行,有利于环境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褐煤烘干提质
,具体涉及一种褐煤烘干提质系统
技术介绍
褐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含量较多的煤种,它的特点是形成时间较短,煤化程度低,含有较高的水分,挥发物含量高,易风化自燃,相对烟煤等热值较低,褐煤现阶段利用的特点如同鸡肋,利用程度很低。我国褐煤储量很大,约为2000亿吨以上。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变化,褐煤在未来的利用比例会越来越高。但是根据褐煤水分高的的特性,锅炉直接燃烧或搀烧都会浪费大量的能量,长时间堆放容易自燃,因此为了高效安全的利用褐煤,国内外很多机构对褐煤的烘干、提质做了很多研究,并且有很多项目进行了尝试,但是到目前为止,褐煤的烘干提质效率并不是太理想。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滚筒烘干方式,褐煤进入滚筒,在滚筒的滚动下,褐煤从进料端被推送到出料端,推送过程褐煤与滚筒进行热交换,最终实现褐煤烘干并提质的过程。这种方法的不利因素有:1、滚筒密封是不易解决的难点,滚筒在旋转时,动静结合处产生的密封不易处理,进出口的密封也需要处理;2、滚筒为动态结构,需要打的回转机构支撑,要求对滚筒的机械制造要求极高;3、滚筒为大结构,制造运输极不方便;4、因为密封原因造成滚筒内部易进入空气,与烘干的褐煤容易燃烧爆炸。5、旋转动态结构易造成大量的粉尘需要尾部处理,工作量大,消耗高。6、滚筒结构消耗热能大,蒸发的蒸汽造成浪费,等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褐煤烘干提质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褐煤烘干提质系统,包括:具有换热功能的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第三料仓、第四料仓以及可向四个所述料仓提供换热介质以换热的换热装置;四个所述料仓的出料口设有成品输料机、进料口侧设有进料输送机;四个所述料仓分别具有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四个所述料仓的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分别连接介质流向切换控制管路,通过控制所述介质流向切换控制管路上相应的切换阀的开或关可改变换热介质在四个所述料仓中的流向,从而可使四个所述料仓在预热仓、烘干仓、提质仓、卸料仓四种料仓功能中切换而分别执行其中一种料仓功能,且换热介质是在卸料仓隔离后按提质仓-烘干仓--预热仓的方法顺序流动并流回换热装置的。所述介质流向切换控制管路包括第一环形管路与第二环形管路,所述第一料仓的介质入口通过第一管与第一环形管路、第二环形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环形管路的连通处连接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管路相通后与低温介质排出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料仓的介质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一环形管路相通且有第四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三通路与第一环形管路的连通处连通,该第四管路的另一端与连接第二料仓的介质入口的第五管路在与第一环形管路的连通处相连通,第二料仓的介质出口通过第六管路与第一环形管路、第二环形管路相连通;第三料仓的介质入口通过第七管路与第一环形管路相连通、介质出口通过第八管路与第一环形管路、第二环形管路相通,且该第八管路的与第二环形管路的连通处连通第九管路,该第九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管路相连通,第四料仓的介质入口通过第十管路连接第一环形管并通过第十一管路与与第一环形管路、第二环形管路连通;高温介质输入管与第十二管路连通,该第十二管路分别第一环形管路、第二环形管路在四个位置处连接并相连通。所述第二环形管路的直径小于第一环形管路的直径。所述料仓内设有换热管。所述料仓的仓体由换热装置制作而形成,与所述换热管相通。本专利技术根据褐煤的物理特性和干燥提质特性,使用静态结构,梯级处理方式,解决了褐煤干燥过程的密封问题,系统设备制造简单,要求低,干燥提质过程容易控制,能量循环,消耗能量大大减少,过程为密封结构,保证干燥过程中的安全运行,因为基本为静态结构,干燥提质过程产生很少量的粉尘,有利于环境保护,褐煤中的水分经蒸发后冷却,水分得到利用,干燥过程温度容易控制,工作温度恒定,有利于褐煤的深度提质。附图说明图1出示了本专利技术的褐煤烘干提质的工艺路线示意图;图2出示了本专利技术的褐煤烘干提质系统的示意图;图3出示了本专利技术的褐煤烘干提质系统平面布置图;图4出示了本专利技术在料仓1担当卸料仓时介质流通示意图;图5出示了本专利技术在料仓2相当于卸料仓时介质流通示意图;图6出示了本专利技术在料仓3相当于卸料仓时介质流通示意图;图7出示了本专利技术在料仓4相当于卸料仓时介质流通示意图;图8出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热源介质循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参见图1-3所示,一种褐煤烘干提质系统,包括:具有换热功能的四个料仓,即料仓1、料仓2、料仓3、料仓4以及可向四个所述料仓提供换热介质以换热的换热装置7;四个所述料仓的出料口设有成品输料机5用于将成品料输出到成品仓6、每个料分的进料口侧分别设有进料输送机12;四个所述料仓分别具有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四个所述料仓的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分别连接介质流向切换控制管路13,通过控制所述介质流向切换控制管路上相应的切换阀15的开或关可改变换热介质在四个所述料仓中的流向,从而可使四个所述料仓在预热仓、烘干仓、提质仓、卸料仓四种料仓功能中切换而分别执行其中一种料仓功能,且换热介质是在卸料仓隔离后按提质仓17-烘干仓18--预热仓19的方法顺序流动并流回换热装置7的。其中,所述的换热装置7可以采用换热塔,在塔顶具有泛汽口71,下部具有冷凝水回收部11,连接冷凝后水处理系统9,四个所述料仓还通过水蒸汽集管10与换热装置7相连接,将产生的水蒸汽送入换热装置变成凝结水回收。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7的高温介质出口连接热源补充系统8,用于对补充热源对出来的介质进行加热形成高温介质输入相应的料仓中换热,且在该高温介质的输出管路上设有加压回流泵16。工作时,褐煤由料场经输送机进入各个料仓,褐煤初步保温预热,再保温烘干,再深度保温提质,最后成为提质后的合格成品,冷却后经成品输送机进入成品料仓完成褐煤的提质过程。烘干提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蒸汽和少量粉尘,粉尘经过滤处理后剩余大量蒸汽,蒸汽进入蒸汽冷却换热塔变成凝结水回收,同时换热产生的大量热量回收,回收的热量经过能量补充后重新返回系统进行加热烘干提质,如此形成循环。工作介质在整个过程是循环的,褐煤中的蒸汽是单向利用的。工作介质可以是蒸汽,也可以是导热油或其它介质如水,具体不限。需要说明的是,在处理褐煤时,褐煤的工作仓分为四种,分布是预热仓,烘干仓,提质仓,卸料仓,四个料仓里除卸料仓处于卸料状态外,其它三仓均处于满仓状态。特别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四个料仓在结构、功能上完全一样,不同的工作阶段,四个料仓变换各种不同的角色,相互进行转换,即上述的料仓1、料仓2、料仓3、料仓4的功能并不固定,而是可以变换,可以是在预热仓,烘干仓,提质仓,卸料仓中变换。其中,四个料仓的里面合理布置大量的换热管道,仓体本身也由是换热管组成,换热管里面就是流通的换热介质,如水蒸气、水或导热油。换热介质在这四个料仓里面按一定顺序在控制阀门的切换下按一定顺序流通,分布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分别担当不同的功能。褐煤原料经过输送机到预热仓,被冷却的低温介质此时流通该仓,低温介质与换热管道和褐煤进行换热,褐煤被初步加热,并保温一定的时间,保温时间根据烘干量及总体设计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褐煤烘干提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换热功能的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第三料仓、第四料仓以及可向四个所述料仓提供换热介质以换热的换热装置;四个所述料仓的出料口设有成品输料机、进料口侧设有进料输送机;四个所述料仓分别具有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四个所述料仓的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分别连接介质流向切换控制管路,通过控制所述介质流向切换控制管路上相应的切换阀的开或关可改变换热介质在四个所述料仓中的流向,从而可使四个所述料仓在预热仓、烘干仓、提质仓、卸料仓四种料仓功能中切换而分别执行其中一种料仓功能,且换热介质是在卸料仓隔离后按提质仓‑烘干仓‑‑预热仓的方法顺序流动并流回换热装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褐煤烘干提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换热功能的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第三料仓、第四料仓以及可向四个所述料仓提供换热介质以换热的换热装置;四个所述料仓的出料口设有成品输料机、进料口侧设有进料输送机;四个所述料仓分别具有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四个所述料仓的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分别连接介质流向切换控制管路,通过控制所述介质流向切换控制管路上相应的切换阀的开或关可改变换热介质在四个所述料仓中的流向,从而可使四个所述料仓在预热仓、烘干仓、提质仓、卸料仓四种料仓功能中切换而分别执行其中一种料仓功能,且换热介质是在卸料仓隔离后按提质仓-烘干仓--预热仓的方法顺序流动并流回换热装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褐煤烘干提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流向切换控制管路包括第一环形管路与第二环形管路,所述第一料仓的介质入口通过第一管与第一环形管路、第二环形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环形管路的连通处连接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管路相通后与低温介质排出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料仓的介质出口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克忠蒋咏晖郝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