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器,其在健身器座体上设置背部躺靠装置、腿部踩踏装置及摆移动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摆移动作装置位于背部躺靠装置和腿部踩踏装置之间,其设有左、右对称地枢设于座体的枢接座上的可转移摆动的摆臂,且该摆臂并于另一端设置一中空套筒,其上插置一手握连杆,而手握连杆则具有一供腿部跨架的弯折造型的软靠垫;以一弹性体的一端套于摆臂的一套柱上,而另一端则套持于座体上位于摆臂前的一套杆或套柱上;以操作者的腿跨置于软靠垫、而手部则握持于手握连杆后,形成胸部及大腿部的撑张肌力训练与韧带运动实施的结构。(*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健身器;尤指一种具有胸部和腿部运动的健身器,以达到兼具以同步多部位或是单独部位操作的运动健身效果。一般常见的坐式运动健身器结构,其不外是针对腿部、手臂、腹部等各大部位做开发的设计改良,亦即该所述身体部位是一般人所最为欠缺活动的,也因为市面上所一再注重针对以上部位而发展的健身器之后,确实可达运动的效果;再加上销售厂商不断地声称所谓地一机数用及在传播媒体中做广告,无形中让一般对此专业制造设计并无人体学概念的人士认为,只要加强上述几个重点部位的锻炼即可连带地促进全身的运动灵巧,就不会使身体加速老化的表面认知而已,遂一窝蜂的赶流行购置一些器材。而以人体由繁多的器官组成的架构而言,要以一部所谓“全能型”的运动设备来达到适合身体各部位运动,实有诸多的无法兼顾性问题存在;因为每个身体部位并非仅由几个操作结构就可达成,再加上亦非可连串实施,甚至必须考虑每个部位是否能以同一设备来操作,自然就得做些精简或添加;因此光是以一个人体的各部位活动的动作适当性与否,即可了解所谓“全能型”的运动设备,乃仅为文字上的吸引、而非实务上的作用。再者,若予深入了解由于每个身体部位的要求产生的作用性并不一样,例如举重、跳高、长跑、标枪、足球等不同运动员,皆有其需要强化的运动训练部位,尤其以长跑、短跑及足球为例,其每项都重于腿部肌力的强化,但事实上每一项目对腿部的要求程度却完全不同,分别是腿部的长时刻的耐动力、瞬间的疾速冲刺力以及行进间或停顿间的举足爆发力,遂形成小、大腿部位的不同运动点。是如何达到具有多元化的运动辅助件,自然就得分别予以做针对性训练,方予收实效之果。因此,就以上对人体学的研究设计,再观之市面的运动器材,大多是将几个比较为不具关连性、亦是较为大众注目的设备串结组合,而对属于连贯性的运动实施器材却很少去从事研究,甚至一再地忽略整体性的运动适合与否。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身器,其可形成胸部和大腿部的扩张或扳压肌力训练与韧带运动实施,兼具同步多部位或单独部位操作的运动健身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健身器在一健身器座体上设置背部躺靠装置、腿部踩踏装置及摆移动作装置;在背部躺靠装置和腿部踩踏装置之间架设该摆移动作装置,其设有左、右对称地枢设于座体的枢接座上的可转移摆动的摆臂,该摆臂另一端并设一中空套筒,其上插置一手握连杆,而手握连杆则具有一供腿部跨架的弯折造型的软靠垫;以一弹性体的一端套设于摆臂上的一套柱上后,再以另一端有选择地套持于座体上位于摆臂前或后的一套杆或套柱上;以操作者的腿跨置于软靠垫、而手部则握持于手握连杆后,在做背部运动及腿部伸展实施同时,亦可以弹性体的拉伸张力,而呈胸部及大腿部的撑张或是扳压的肌力训练与韧带运动实施,而兼具同步多部位或是单独部位操作的运动效果。在摆臂上所穿插的软靠垫及手握连杆组合,亦可分成单独操作的实施。现就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操作等项,以配合附图说明的方式,详列记述于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于操作时的正面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的腿部踩踏装置呈收移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呈压收操作方式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呈撑张操作方式的俯视图。首先,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健身器主要由一健身器座体1、背部躺靠装置2、腿部踩踏装置3及摆移动作装置4所组成;其中,座体1两边各设有套杆11、枢接座12及套柱13,而两边的摆移动作装置4位于背部躺靠装置2及腿部踩踏装置3之间,其设有左、右对称地枢设于座体1的枢接座12上的可转移摆动的摆臂41,并穿设一枢接栓1A定位,且该摆臂41并设有两套柱42、42′及另一端设置一中空套筒43,使其插置一手握连杆44,而手握连杆44则具有一弯折造型的软靠垫45;以一弹性体5套于摆臂41的套柱42或42′上后,再以选择方式套持于座体1的套杆11或套柱13上;配合座体1的定位栓15而组装背部躺靠装置2及腿部踩踏装置3,并由另一弹性体5′连设于座体1的连结杆14和背部躺靠装置2的躺靠摆杆21的连结杆211。以操作者的腿跨置于软靠垫45,而手部则握持于手握连杆44后,利用摆臂41枢接端的套柱42或42′套挂在弹性体5一端,而该弹性体5另一端则套挂于座体1套杆11的结合(如图3所示状态),以在做背部运动及腿部伸展实施同时,亦可同时以弹性体5的拉伸张力,而呈臂肌“压”胸及大腿关节韧带的运动(如图4所示);相对地,亦可将臂肌压胸及大腿关节韧带的同步运动方式予以单独操作,使其操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其所想实施操作的运动部位。再者,若是将摆臂41枢接端的一套柱42或42′套挂在弹性体5一端后,而将弹性体5的另一端套挂于座体1的套柱13上(如图5所示),同样地,当在做背部运动及腿部伸展实施同时,亦可同步地以弹性体5的拉伸张力,而呈臂肌“扩”胸及大腿部撑张的关节韧带运动状态实施;相对地,亦可将臂肌扩胸及大腿撑张的关节韧带的同步运动方式予以分别单独操作,使其操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其所想实施操作的运动部位。而于摆臂41另一端的中空套筒43上设置的软靠垫45是提供弹性体5套设位置变化导致大腿跨部有所转移时的随时调移,以保持坐姿形态。因此,其不论是如何的胸部及腿部运动操作,皆以为针对臂部及前胸以及腿部关节提供一种协同动作实施的操作方式,进而由背部以下至脚踝部位皆可获得更为连贯性的运动健身器材。而且,该腿部踩踏装置3中的套接杆30上设有数个调整孔31,使其与座体1的定位栓15结合,而予适度提供腿部动作踩踏,而前端的架杆32和脚踏杆33则配合套接杆30上的座部34供弹性体5″套结,并利用连设的槽道横杆3A限位于槽道3B中,以在腿部放置后供作收折的压缩空间搁置作用(如图3A所示)。不论是脚部、背部或腿部及胸臂欲为停止操作时,则由弹性体5的弹性作用而予收缩回复至原先起点,以供往复施压动作。进而利用弹性体5数量的多寡以调适所产生施力大、小,以为衡量操作者所要求实施程度。同时,当此弹性体5感到不足胜任时,则可将之增加或减除,以保持正常弹性力量发生作用。同时,亦可将原先所采用的弹性体予以更换为气压或是油压或是其它具有推张回复形状的装置,如伸缩弹簧,以为保持在伸、缩作用上,可变化适用。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较习用品更具多种的相互性、协调性的运动,同时亦符合人体学原理的操作实施,且具有灵活、有效的操控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健身器,其在健身器座体上设置背部躺靠装置、腿部踩踏装置及摆移动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摆移动作装置位于背部躺靠装置和腿部踩踏装置之间,其设有左、右对称地枢设于座体的枢接座上的可转移摆动的摆臂,且该摆臂并于另一端设置一中空套筒,其上插置一手握连杆,而手握连杆则具有一供腿部跨架的弯折造型的软靠垫;以一弹性体的一端套于摆臂的一套柱上,而另一端则套持于座体上位于摆臂前的一套杆或套柱上;以操作者的腿跨置于软靠垫、而手部则握持于手握连杆后,形成胸部及大腿部的撑张肌力训练与韧带运动实施的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体的一端套挂于摆臂的套柱之后,另一端穿套于座体上位于摆臂后的一套杆或套柱上,配合摆臂上所穿插的软靠垫及手握连杆组合,形成胸部及大腿部的扳压肌力训练运动实施的结构。3.如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良,
申请(专利权)人:郑文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